驼鸟

驼鸟

鸵鸟科动物
鸵鸟是非洲一种体形巨大、不会飞但奔跑得很快的鸟(鸵鸟),特征为脖子长而无毛、头小、脚有二趾。是世界上存活着的最大的鸟。现代鸟类中最大的鸟,高可达3米,颈长,头小,脖子长裸,嘴扁平,翼短小,不能飞,腿长,脚有力,善于行走和奔跑,平时速度达80km/h,最快达140km/h。雌鸟灰褐色,雄鸟的翼和尾部有白色羽毛。生活在非洲的草原和沙漠地带。由于鸵鸟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等诸多优点,符合国家发展“节粮型”草食动物这一产业政策,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对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人民群众的食物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繁荣农村经济,将起到重要作用。
    中文名:鸵鸟 拉丁学名:Struthio camelus 别名:非洲鸵鸟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 纲:鸟纲 亚纲: 目:鸵鸟目 亚目: 科:鸵鸟科 亚科: 族: 属:鸵鸟属 亚属: 种: 亚种: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中文学名:驼鸟 英文名:ostrich (非洲鸵鸟)Emu(澳洲鸵鸟)

形态特征

总体外貌

鸵鸟是现存体形最大不能飞行的鸟类。雄鸟高约2.75米,重达155公斤。颈长几乎占身体长的一半,雌鸟稍小。鸵鸟卵是现代最大的卵。雄鸟体羽大部呈黑色,但翅和尾羽白色;雌鸟大部褐色。

头和颈的大部分淡红至浅蓝;稍有绒羽;头小,喙短而稍宽;眼大,褐色具浓黑色睫毛。它们生活在沙漠草原地带。群居,日行性。嗅听觉灵敏,善奔跑,跑时以翅扇动相助,一步可跨8米,时速可达70千米/小时,能跳跃达3.5米。

身体构造

黑毛的雄鸵鸟是现今所存最大的鸟类,成熟的雄鸟(Adult cock)体高1.75~2.75公尺,体重60~160公斤。

头(Head)小,宽而扁平,颈(Neck)长而灵活,裸露的头部、颈部以及腿部(Thighs)通常呈淡粉红色;喙(Beak)直而短,尖端为扁圆状;眼(Eyes)大,继承鸟类特征,其视力亦佳,具有很粗的黑色睫毛(Eyelashes)。

后肢甚粗大,只有两趾(Toes)(第Ⅲ、Ⅳ趾),与一般鸟类有三~四趾不同,是鸟类中趾数最少者,内趾(第Ⅲ趾)较大,具有坚硬的爪(Claw),外趾则无爪。后肢强而有力,除用于疾跑外,还可向前踢用以攻击。

翼(Wings)相当大,但不能飞翔,主要是因为胸骨(Sternum b.)扁平,不具龙骨(Keel b.)突起,锁骨(Clavicle b.)退化,且羽毛均匀分布,无羽区及裸区之分,羽毛蓬松而不发达,缺少分化,羽枝上无小钩(Barbs),因而不形成羽片,显然,这样的羽毛主要功用是保温。

雄性成鸟全身大多为黑色,翼端及尾羽末端之羽毛为白色,且呈美丽的波浪状;白色的翅膀及尾羽衬托着黑色的羽毛,让雄鸟在白天时格外显眼,它的翅膀及羽色主要是用来求偶。

雌性(Hens)毛色大致与雄鸟相似,只是毛色棕灰不像雄鸟那麼艳丽。幼鸟(Chicks)羽色棕灰斑驳,须经数次换羽,至两岁时才能达到成鸟的羽色。此毛色主要是为了便于伪装。两性幼雏长得非常相像,甚至年轻的鸵鸟也相差很少,到目前为止仍无法从外貌分辨雌雄,只能从性器官去区别。

鸵鸟的性器官在成熟前都很小;雄性鸵鸟具交配器,在交配季节,成熟雄鸟的睾丸(Testis)有人的拳头般大小,但在非繁殖期又会萎缩,直到下一个繁殖季才又会膨大。

鸵鸟之骨盆为封闭形,左右耻骨(Pubis b.)在中线形成瘉合。值得注意的是,鸵鸟的排尿和排粪是分开的,这与其他鸟类不同。卵大,颜色似鸭蛋,蛋长15~20公分,重达1400克,是鸟蛋中最大者,卵壳甚坚硬,可承受住一个人的重量。人工孵化温度36.5度,湿度45%左右。

生长繁殖

鸵鸟的繁殖季节为3-9月,有时几只雌性鸵鸟的卵产在一起,孵化时雄性夜间,雌性白天轮流值班。卵很大,承受能力很强。一枚重0.5~1千克。一般是40~50只鸵鸟汇聚成一群活动。它们还常用沙土和砾石将蛋覆盖,以保持一定温度。在孵化末期,亲鸟会将一些蛋推滚到窝边缘,有利于同步孵化。孵化出的雏鸟很快就能随亲鸟四处游荡。

分类

鸵鸟(Ostrich)为鸵形目(Struthioniformes)的总称,属于今鸟亚纲(Neornithes)中的平胸总目(Ratitae,又称为古颌总目(Palaeognathae));平胸总目除了鸵形目之外,还有美洲鸵鸟目(或鶆目(Rheiformes))、澳洲鸵鸟目(或食火鸡目(Casuariiformes))以及无翼鸟目(Apterygiformes),均属于无飞行能力的鸟类。

鸵鸟因受地理隔绝而形成六种可加以区别的品系:

草原上的雄鸵鸟S.c.camelus,北非鸵(North Africa ostrich),是现存数量最多的种类,最早被发现于北非撒哈拉沙漠南部,但目前在原产地已绝迹,其栖息地及数量仍在减少中。雄体头冠具有一裸露的头盖,为北非鸵鸟与马赛种(S. c. massaicus)最大的区分。

S. c. sp atzi,Stresemann,在西元1926年在Rio de Oro这本书中被描述,它的分类依据在于其蛋特小与蛋壳结构的不同,目前可能已灭绝。

S. c. syriacus,阿拉伯鸵鸟(Arabian ostrich),Rothschild,分布于叙利亚与阿拉伯的沙漠中,是分布最北的驼鸟。此品种曾是为数最多的种类,但已经于西元1941年绝种。

S. c. molybdophanes,蓝颈鸵鸟、索马利鸵鸟(Somali ostrich),Reichenow,分布在位于坦纳河(the Tana River)的Somaliland及Gallaland。

裸露的头部、颈部以及腿部呈泛蓝的灰色,颈部有银灰色的毛覆盖,在颈背基部的羽毛呈白色,背部则为黑色,具有微红色的光辉;喙暗红色,顶端为黄色;头顶为暗黄色坚硬的平板结构;小腿前侧为暗红色或橙红色,在接近脚趾处则为黄色。

S. c. massaicus,马赛鸵鸟(Masai ostrich),Neumann,分布于肯尼亚(Kenya)与坦干伊喀(Tanganyika)东部。雄成体与非洲鸵鸟(S. c. camelus)相似,但雄体不具裸露的头盖;此种与索马利种异于其他品种的特征在于蛋呈深紫色,具有微小的孔。

S. c. australia,南非鸵鸟(South Africa ostrich),Gurney,分布于南非的CuneneRiver和Zambesi River以南。裸露的头部、颈部以及腿部呈铅灰色,有细毛覆盖,雄体亦不具裸露的头盖;喙灰黑色,上颚基部及边缘呈暗红色,繁殖季节则颜色变明亮;小腿为暗灰色,繁殖季节转为暗红色。据说在安哥拉(Angola)及西南非的北部仍可发现。

生活习性

鸵鸟是群居,日行性走禽类,适应于沙漠荒原中生活,嗅听觉灵敏,善奔跑,跑时以翅扇动相助,一步可跨8m,时速可达70km/h,能跳跃达3.5m。为了采集那些在沙漠中稀少而分散的食物,鸵鸟是相当有效率的采食者,这都要归功于它们开阔的步伐、长而灵活的颈子以及准确的啄食。

鸵鸟啄食时,先将食物聚集于食道上方,形成一个食球后,再缓慢地经过颈部食道将其吞下。由于鸵鸟啄食时必须将头部低下,很容易遭受掠食者的攻击,因此鸵鸟在进食或饮水时,常见至少有1只鸵鸟警戒,当其它鸵鸟抬头时,鸵鸟才低头饮水。

同群鸵鸟一般没有进食等级制度,只要有空间,鸵鸟之间极少表现出因进食而互相攻击的行为。鸵鸟常结成5~50只一群生活,常与食草动物相伴。鸵鸟用强有力的腿(仅有两趾,主要的趾发达几乎成为蹄)逃避敌人,受惊时速度每小时可达65公里。雄鸵鸟在繁殖季节会划分势力范围,当有其他雄性靠近时会利用翅膀将之驱离并大叫,它们的叫声宏亮而低沉。

鸵鸟蛋

鸵鸟蛋也是一样美食。

三色鸵鸟蛋饼

制作:

1.分别在菠菜碎、土豆碎和金枪鱼中加入鸵鸟蛋液和适量盐,调成汁。

2.炒锅中放入适量色拉油,用洋葱丁炝锅后,三种蛋汁分别淋入锅中,摊成蛋饼,将三张蛋饼摞在一起。

3.吃时切成三角状即可。

鸵鸟蛋比人的拳头大两三倍,蛋壳厚约五毫米,适于腌制。洋葱、蘑菇、火腿肉等八种配料选择,客人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选好配料,用煎熟的鸵鸟蛋皮卷起来吃。

鸵鸟蛋一般长达15公分,宽8公分,重量可达1。5公斤。一粒鸵鸟蛋,可供24人享用。每百克鸵鸟蛋含蛋白质22.54钙质80毫克,铁质4.03毫克。鸵鸟蛋口感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

吃鸵蛋也和吃鸡蛋一样,烹蛋法可以层出不穷。曾在非洲吃过鸵鸟蛋的洋人尚且晓得又煎又炒,若是落在华人的手中,烹鸵鸟蛋的花样肯定更多。

他说:鸵蛋可以放在水中煮熟了吃,或者涂上牛油、蕃茄酱,而他的一些中国朋友,则喜欢沾蚝油来吃。

游客很喜欢把鸵鸟蛋带回家作纪念,而带回家的,只要鸵蛋的空壳就行,于是,便在鸵蛋壳上钻一个洞,让蛋白蛋黄流出,流出的蛋白蛋黄,竟可装满了4杯半。

鸵鸟蛋也是鸵鸟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蛋两吃是鸵鸟蛋的独特吃法。由于鸵鸟蛋每个通常都在3斤左右,体积较鸡蛋等大得多,所以鸵鸟蛋的一个独特吃法,就是放在蛋壳里蒸,厨师会在蛋液中加入具有药用价值的蚂蚁,品味非常独特。另一种吃法则是仿照鸡蛋等,和别的蔬菜炒来吃。另外,用鸵鸟蛋做成的蛋酥也别有一番风味。

分布范围

鸵鸟主要栖息于荒漠、草原和灌丛等地带,其中索马里亚种有时进入浓密的荆棘灌丛中,在西南非洲甚至还见于陡峭的石质高原上。

非洲鸵鸟因为有发达的气囊和良好的循环系统来调节体温,所以能够适应干旱的气候,具有异常的耐热性,即使气温高达56℃仍然能在酷暑的日光下寻觅食物,也可以几个月不饮水。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安哥拉、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利比亚、马里、毛里塔尼亚、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等。

非洲鸵鸟的饲养场地要选择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地带,10—15度的平坦坡地上围栏饲养。不在交通要道,不靠近机场和铁路边。场地周围,以铁丝网栏相隔,有弹性,栏高约2米,可避免非洲鸵鸟受惊或急走时撞上围栏受伤。

鸵鸟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