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远

冯远

中国画家、艺术教育家、文化学者
冯远,1952年生于上海,著名中国画家、艺术教育家。现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80年,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1996年,任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1999年,任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司长;2002年,任文化部艺术司司长;2004年,任中国美术馆馆长;2005年,任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2012年,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他创作的中国画入选第五至第十届全国美展和其它国内外重要展览,《泰隶筑城图》、《星火》、《屈赋辞意》、《世纪智者》、《长城》、《保卫黄河(一)(二)(三)》、《历史》、《逍遥游》《今生来世》等作品获各类金、银、铜奖十八项。专著有《东窗笔录》、《水墨人物画教程》等,另有《回到单纯》、《重归不似之似》、《“人”的艺术和“艺术”的人》等论文、评论等发表近百万字。多次赴多国举办个人作品展及考察讲学,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及收藏家入藏。[1]
    中文名:冯远 外文名: 别名: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 毕业院校:中国美术学院 职业:画家 代表作品: 主要成就: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52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中学始喜好绘画,自习连环画、插图等。

1969年,初中毕业,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农场务农,历时8年。

1977年,调入辽宁省文艺创作办公室美术摄影组工作,干部职务。

1978年入读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研究生班。师从导师方增先。

1980年毕业留校任教,从事中国人物画教学、科研、创作。

1984年起历任系教研室主任,学院教务处长,副教授,副院长,教授。获优秀青年教师称号,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六、七届全委委员,浙江省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1999年调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司长。

2000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司司长,当选中国文联委员。

2003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

2004年调任中国美术馆馆长。

2005年调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历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十、十一届驻会副主席,十二届兼职副主席。

2007年至2020年历任全国政协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委员。

2008年兼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

2012年受国务院聘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2013年兼任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

2016年兼任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院长。

2018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2020年6月4日,冯远以2019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367万元人民币名列《2020胡润中国艺术榜》第80位。

2020年6月9日上午,聘任冯远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名誉院长。

2020年11月3日,被聘请为第一届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顾问。

主要作品

代表作品

中国画:《世纪智者》、《屈原与楚辞》、《今生来世》、《长城》、《星火》、《英雄交响曲》、《远山》、《逍遥游》等。

连环画:《沈晓霞相会出师表》、《上海的早晨》等。

作品入选第五、七、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及大量的美术作品大展。获各类奖项10余项次。撰写发表论文、评论,出版述著、教材百余万字,出版画集、画册、专著、教材10多种。

论文专著

《人的艺术和艺术的人》、《重归不似之似》、《回到单纯》、《苍穹之下表象之上》、《学院的当代使命》、《关于21世纪艺术教育的思考与探析》、《水墨人物画教材》、《中国美术院校教学示范精选》、《东窗笔录》三卷本等,多篇论文获科研成果奖。

创作特点

冯远认为,中国可以说具有正在发展、形成中的当代艺术,还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形、成熟、成功的当代艺术。这里所说的“正在”指的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概念,即由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的模仿、挪借、学习、借鉴(包括照搬)西方的艺术观念、语言、形式、材料,将西方现代艺术理念与中国文化元素,中国文化符号相兼融的艺术实践方面发展变化。而就学习,采纳西方当代艺术中某些有价值的东西,并且意识到终将体现中国当代文化理念、文化内涵、文化载体,进而创新发展中国的当代艺术而言,不乏其积极意义。在而论,也是具有可行性的选择之一。既然处于学习发展的过程之中,缺乏自己独立思考和创意在某个阶段就势所必然,不管是青年前卫艺术家们有意还是无意,都难免脱开他人的“附庸”嫌疑。但是,冯远也不相信,一个有理想、有志向的当代艺术家甘愿成为“附庸”,甚至一辈子作为“附庸”。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已经有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勇于创新,勇于变革,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推动着中国当代艺术的生成进步,有的甚至在国际上也获得西方同行的认同和赞誉。当然,在现阶段,游戏规则、价值标准的话语权在别人手里,甚至东西方策展人观念中对“前卫”的概念也有特指,中国当代艺术是就着别人的规则和标准在“思考”、在“创意”。冯远指出:有一天,中国的当代艺术能够由中国和国际同行的共同标准来判别优劣,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中国才能算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当代艺术。

论画

冯远认为中国画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艺术形式,而且是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艺术样式。中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明没有中断过,中国画的艺术一定也会源远流长。和其他国家的绘画艺术有所不同的是,中国画秉持的文化哲学理念本身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的理念,这跟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是完全吻合的。

中国画艺术观察世界的方式不一样,中国画秉持着“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哲学理念,俯仰天地,品察万类,抒情畅意,以中国笔墨材料诉诸妙在似与非似之间的物象造型,追求作品的气韵生动和意境格调,并且在与观众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达到得意(他的意思得到了呈现)、观众会意(画家的意图给了观众,观众能够接受)的审美效果,达到这样一种互动的效果。

另外就是运用不一样的艺术理念,不一样的色彩语言,不一样的视觉图式来呈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主题,同一个梦想。通过把192个国家的各自不同的图形连起来,成为联合国一个比较壮观的画卷,它的主题易于被各国观众接受。由于中国画创作介乎是与非是之间,既不同于西方古典主义绘画那种非常精细、照相似的再现形式,也不同于西方当代的一批抽象形式,所以它的特有形式易于观众和同行理解。

中国画特有的笔墨语言虽然跟西方绘画的这种色彩调性不一样,但是它始于实,从写实起步,止于虚,就是有一个界限,不完全是抽象的;与西方当代绘画中间的新写实主义、具象表现主义、印象主义,甚至象征主义的观念是完全相同的,或者是异曲同工的。它注重绘画性、书写性和作品的意境、比兴象征意味。所以我想中国画和西洋画应分属不同文化体系的两类高端艺术。相信中外观众应该是心有灵犀,能够分辨良莠高下的。

教育观点

冯远认为:学院是教学、研究、培养人才的中心,学院理应秉持学术精神、良知精神、济世精神,在当今时代扮演传承经验、研究新知、创造成果、倡导价值、引领社会的重要角色。学院可以保守,它坚持张扬传统的文化核心价值;可以与时共进,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产品的专业素质;学院也可以前卫,它研究现象、提出真知远见、形成思想、助推社会。但是有一点,学院不应当被动追随社会成为随波逐流的尾巴。美术学院的意义亦然。

冯远还认为:教学的意义,在于将无限的知识、技能通过合理有序,且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内容结构组合,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技能有专精,知识有系统,教学有规律,教材有规范,循序而渐进。学院教学教会学生的是基本的方法,学院学习不在于学生具体掌握了哪一门手艺,而是成为了什么样素质和才能的人。一个艺术家,从院校毕业到其成为有造就的大家,其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学习、实践、研究,创造乃是需要倾其一生心力之事,但事实上,那些真正成为大家的艺术家,并不是全凭求学那几手的功夫。中国历史上自学出大家,师徒授受也出大家,学院出大家,转行的也出大家。西方近代史上自印象派以降,许多大画家都非出自学院,那么学院的意义在哪里?艺术还可不可教?学院需要办,那是社会有相应的需要,学术仍然可教,教什么?教基本的规律。任何特殊人才都是有着异于常人的特殊经历和方法造就。艺术崇尚独特,这是任何一位从事艺术创作者的共同目标,没有谁会乐衷于雷同一律。

获奖记录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被评为1985年《连环画报》十佳作品,参与创作的《中国成语故事》、《世界文学名著》等大型连环画曾先后在全国连环画评奖中获奖。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