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良

马连良

中国京剧演员
马连良(1901年2月28日-1966年12月16日),字温如[1],生于北京市,回族,中国京剧男演员,工老生。1908年,入喜连成科班(后改名富连成)。1913年,成为科班主力。1917年,出科后在福州演出京剧《珠帘寨》。1918年,再入富连成科班继续深造。1921年,初次赴上海演出,表演《问樵闹府》《南阳关》等剧目。1922年12月,应邀加入玉华社。1923年,开始整理、改编传统剧目,进行京剧改革。1925年,演出整理改编的京剧新戏《广泰庄》《化外奇缘》等。1927年,自组春福社,正式挂头牌。1928年,推出独有剧目《大红袍》《应天球》等。1929年,首演京剧《许田射鹿》。1930年,成立“扶风社”。1931年,改编重排京剧剧目《苏武牧羊》。1936年,其改编的京剧《胭脂宝褶》首演。1938年,改编并演出反抗异族压迫的京剧《串龙珠》。1939年,首演抗敌御侮主题的京剧《春秋笔》。1942年,改编创作京剧《十老安刘》。1947年,演出《群英会·借东风》《四进士》等剧目。1948年,赴香港演出。1951年,返回广州,与张君秋组成中南联谊京剧团。1952年,排演新编历史剧《将相和》。1953年,赴朝鲜参加战场慰问演出。1955年,担任北京京剧团团长。1958年,排演京剧《赤壁之战》。1961年,演出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马连良是京剧“马派”创始人,“四大须生”之一,将“生”“末”两行的表演手段融为一体,极大地丰富了京剧的唱腔艺术,形成了唱念做相结合的风格。
  • 中文名:马连良
  • 外文名:
  • 别名:马三赏(原名)
  • 民族:回族
  • 出生地:北京西城阜城门外檀家道
  • 毕业院校:富连成社
  • 职业:演员
  • 代表作品:借东风、四进士、清风亭、失空斩、甘露寺
  • 主要成就:
  • 信仰:伊斯兰教
  • 党派:中国民主同盟
  • 行当:老生

人物经历

1901年2月28日(农历正月初十),生于北京阜成门外檀家道,排行第三,原名马三赏。1905年,就读于北京清真寺小学。1908年,入喜连成科班(后改名富连成),排名“连良”,萧长华为其取字“温如”;从茹莱卿学习武小生,打下武功基础;继从叶春善、蔡荣贵、萧长华学老生。

1909年,开始登台演出,在京剧《取洛阳》中饰刘秀,在京剧《大赐福》中饰天官,在京剧《探庄》中饰石秀。

1910年,科班课业繁重,又因勤学苦练,患病,由父亲领回家治疗,痊愈后返回科班;在谭金培、陈德霖等演出的京剧义务戏《朱砂痣》中扮演韩员外之子天赐。

1911年,在学习老生文戏、武戏二十余出基础上,学演老旦、丑角、小生戏。1913年,成为科班主力,专演京剧《铁莲花》《一捧雪》《胭脂虎》等做工戏。

1914年,在京剧《朱砂痣》中饰演吴惠泉,与李连贞合演京剧《武家坡》。1915年,随科班在广和楼演日场戏,常演压轴戏《法门寺》等;同年,进入倒仓期,多演出重做表、念白的剧目,如《四进士》《十道本》等。1916年,观摩谭金培所演《连营寨》《天雷报》《捉放曹》《南阳关》等京剧剧目。1917年,出科后,其三叔马昆山在福州组班,应邀担任主演,主要演出剧目有《珠帘寨》。

1918年,中秋节前返回北京,再入富连成科班,继续深造。10月1日,于广和楼首演日场,参演大轴戏《八大锤》;10月2日,与小翠花合作演出京剧《乌龙院》。12月16日,在广和楼日场首演京剧《失印救火》(又名《胭脂褶》)。

1919年5月9日,在广和楼日场演出京剧《胭脂褶》。8月3日,在广和楼日场演出大轴戏《焚绵山》,饰介子推。此外,先后在京剧《骂王朗》中饰诸葛亮、京剧《云台观》中饰王莽。

1920年3月9日,初次演出京剧《三字经》。此时期多演出以念做见长的京剧剧目,如《天雷报》《梅龙镇》《借赵云》《铁莲花》等。

1921年,初次赴上海,在亦舞台演出京剧《问樵闹府》《南阳关》《珠帘寨》《南天门》《定军山》等。12月10日,演出京剧《汾河湾》。同年,首次灌制唱片《定军山》《南天门》《开山府》《天雷报》《借东风》《对金瓶》《珠帘寨》等。当年年底,辞富连成科班。

1922年1月,搭沈华轩临时班,演出剧目《南天门》《戏凤》。上半年,在上海亦舞台演出谭派剧目《南阳关》《失空斩》《珠帘寨》,并与荀慧生合演《打渔杀家》。7月26日,与王洪寿、沈华轩在北京大栅栏庆乐园演出京剧《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12月,应邀加入玉华社,与尚小云合演大轴戏《宝莲灯》带《打堂》;与王瑶卿合演京剧《珠帘寨》《汾河湾》等;与王鸿寿在庆乐园合演夜戏,在京剧《三国志》《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中饰演鲁肃、诸葛亮。

1923年初,在中和戏园日场,与尚小云、王瑶卿合作演出全本《红鬃烈马》。1月14日,与王瑶卿压轴演出京剧《珠帘寨》。1月31日,助演尚小云主演的京剧《福寿镜》。其后,赴上海演出半年,返回北京后,应俞振庭之约加入双庆社。8月15日,与尚小云在广德楼首演京剧《宝莲灯》。9月,演出京剧《定军山》。12月7日,助演尚小云的京剧《红绡》。自该年起,开始整理、改编传统剧目,矢志改革京剧。

1924年春,助演尚小云的京剧《刺红蟒》。后赴上海天蟾舞台演出,与周信芳合作京剧《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武乡侯》,均饰演孔明;在京剧《十道本》中扮演李渊、《摘缨会》中扮演楚庄王、《鸿门宴》中扮演范增,此外演出《雪杯团圆》《火牛阵》等剧目。秋后返回北京,参加和胜社,与朱琴心并列头牌,首演于吉祥园日场,出演大轴戏《借东风》。9月13日,演出大轴戏《定军山》。11月20日,在天乐园日场压轴演出京剧《盗宗卷》。11月24日,与王凤卿、尚和玉合演剧目《定军山》《阳平关》。12月20日,在华乐园改建完成开幕式上演出京剧《盗宗卷》。12月22日,华乐园日场,与尚和玉演出京剧《连营寨》,参演大轴戏《翠屏山》。

1925年2月8日,于华乐园首演经过整理的京剧新戏《广泰庄》,饰演徐达。2月下旬,与朱琴心合作演出京剧《四郎探母》,排练根据《七擒孟获》改编的新戏《化外奇缘》,在剧中扮演孔明。4月4日,《化外奇缘》首演于华乐园。5月29日,在华乐园首演其整理改编的三国戏《流言计》。是年秋天,到上海演出,由高亭公司灌录多张唱片。冬天,再度参加尚小云协庆社。12月20日,在三庆园演出压轴戏《盗宗卷》。同年,还整理演出了京剧剧目《四进士》。

1926年,随协庆社赴上海、汉口演出,在汉口老舞台演出京剧《探母回令》《定军山》《击鼓骂曹》。5月底,在北京吉祥园演出京剧《问樵闹府》。12月,与朱琴心在开明戏院合演京剧《四进士》;12月22日,与朱琴心联袂推出新戏《玉镯记》。

1927年初,与尚和玉、郝寿臣合演京剧《阳平关》。1月底,在上海与荀慧生、王连浦在亦舞台合作演出,并灌唱片《天雷报》《珠帘寨》《战樊城》等。返回北京后,又与朱琴心赴天津明星戏院演出京剧《阴阳河》,并代替受伤的朱琴心挂头牌,独挑大梁演出全本《一捧雪》。自天津返回北京后,6月,自行挑班演出,组织春福社,正式挂头牌。6月9日,在庆乐园首演京剧《定军山》,扮演黄忠。此后演出剧目有《武乡侯》《青梅煮酒论英雄》《取南郡》《盘河战》《秦琼发配》《渭水河》《战宛城》《龙凤呈祥》《火牛阵》《鸿门宴》《范仲禹》等。11月3日,演出京剧《龙凤呈祥》,前饰乔玄,后饰鲁肃。11月10日,在华乐园演出京剧《焚绵山》。

1928年3月18日,演出根据传统戏《问樵闹府》《打棍出箱》加工而成的全本京剧《范仲禹》。夏,赴上海在申江亦舞台演出,改编《雪拥蓝关》《安居平五路》等京剧剧目。应开明公司之约灌制《阳平关》《焚棉山》《火牛阵》等唱片。秋,返回北京,与郝寿臣合作演出。8月25日,在中和戏园道演,打炮戏为京剧《探母回令》饰杨四郎。8月26日,演出全本京剧《清风亭》,在剧中饰演张元秀。此后,先后推出独有京剧剧目《大红袍》《应天球》《天启传》《三顾茅庐》等。

1929年夏,赴上海,应高亭、胜利公司约请,灌制《甘露寺》《大红袍》《清风亭》《取南郡》《讨荆州》《翠屏山》《龙虎斗》等唱片。秋,返回北京,加入“扶荣社”,挂头牌。9月29日,与郝寿臣合作,首演根据传统折子戏《血带诏》改编的京剧《许田射鹿》,饰国舅董承。继而演出《祭沪江》《十道本》《要离刺庆忌》等京剧剧目。年底赴上海演出,在梅兰芳赴美前,与梅在上海大舞台合演京剧《探母令》,并与梅兰芳合灌《四郎探母》《打渔杀家》《宝莲灯》等唱片。

1930年3月23日,在中和戏园演出根据《东周列国志》改编的传统戏《要离刺庆忌》,饰要离。是年秋,成立“扶风社”,首场打炮戏为全本京剧《四进士》,饰宋世杰。此后,推出京剧传统戏《诸葛亮安居平五路》。冬,赴上海与杨小楼合作演出《群英会·借东风》《八大锤·断臂说书》《摘缨会》《要离刺庆忌》等剧目。返回北京后,参加江西水灾义务戏演出,出演京剧《定军山》。同年,在天津向孙菊仙行拜师礼,由孙先生亲授《渑池会》《胡迪骂阎》等剧目。

1931年5月17日,在吉祥戏园夜场演出京剧《辕门斩子》。5月30日,首演改编重排的京剧传统剧目《苏武牧羊》,饰苏武。同年,再度与周信芳合作,于天津春和大戏院合演《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十道本》《火牛阵》《一捧雪》《八大锤·断臂说书》等京剧剧目。

1932年,赴上海、南京、青岛、济南各地演出,改革戏装,将旧式门帘台帐革新为后幕、边幕。同年,挖掘整理了传统老戏《假金牌》(又名《张居正智调孙伯阳》《三上殿》,故事题材即后来的《孙安动本》)。

1933年初,演出京剧《群英会·借东风》,前饰鲁肃,后饰孔明。同年,将传统戏《云台观》增益头尾,重新整理编排为《白蟒台》后演出,饰王莽。

1934年,赴武汉演出,返回北京后排演新戏《楚宫恨》,饰伍奢。同年,整理重排全本《一捧雪》,一人连饰三角,前莫成,中陆炳,后莫怀古。

1935年,排演新戏《羊角哀》(又名《舍命全交》),扮演羊角哀。这年秋天,赴长沙演出,后至天津主持中国大戏院开幕式。

1936年上半年,赴上海演出。秋,将京剧传统折子戏《遇龙馆》《失印救火》相连贯,增益首尾,改编为《胭脂宝褶》。8月21日,该剧首演,前饰永乐帝,后饰白怀。

1937年冬,应邀率扶风社赴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表演《苏武牧羊》《三娘教子》《四进士》《审头刺汤》等老生剧目,还演出杨派武生戏《艳阳楼》,与叶盛兰分饰前后高登。11月14日,在北京新新戏院日场演出《苏武牧羊》。同年,应百代公司之约与王玉蓉合灌全本《武家坡》唱片;筹股建造新新戏院,作为扶风社的固定演出场所。

1938年,将山西梆子《反徐州》改编为京剧《串龙珠》,在剧中饰徐达,于4月23日首演于新新戏院夜场,因该剧反映反抗异族压迫,被日伪当局禁演,后马连良在天津法租界中国大戏院连演多场。

1939年元旦,在新新戏院首演根据山西梆子《混仪镜》改编的抗敌御侮主题的京剧《春秋笔》,前饰张恩,后饰王彦丞。11月28日,在新新戏院推出根据《隋唐演义》改编的京剧《临潼山》,饰李渊。

1940年底,率扶风社在天津大戏院演出,与张君秋、叶盛兰、郝寿臣、李多奎等共同演出《借东风》《四进士》《苏武牧羊》《夜审潘洪》《白蟒台》《要离刺庆忌》《八大锤·断臂说书》《游龙戏凤》等京剧剧目。1941年,在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串龙珠》《春秋笔》等京剧剧目。

1942年,在徐凌霄、陈墨香、王瑶卿、徐兰沅协助下将川剧《淮河营》、京剧《盗宗卷》、汉剧《焚汉宫》改编为《十老安刘》,前饰蒯彻,后饰张苍。10月,被胁迫以“华北演艺使团”之名赴伪满州国演出,在长春、沈阳演出近两个月,演出剧目有《借东风》《四进士》《朱砂痣》《苏武牧羊》《春秋笔》《串龙珠》等。后将奉天演出收入尽数捐赠当地修建回民中学。

1944年初,在上海参加中国大戏院开幕演出,在开幕式上加演剧目《跳加官》;同年,与言慧珠合灌《汾河湾》《南天门》等唱片。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北京多次参加义演。

1946年春,赴上海在天蟾舞台演出,期间为宋庆龄主办的儿童福利基金演出数场义务戏,与梅兰芳、周信芳、谭富英、李少春等合演《四郎探母》《打渔杀家》等京剧剧目。后因曾赴伪满演出被诬,返回北京,病休在家。

1947年冬,与张君秋、叶盛兰、袁世海、马富禄等应邀在上海中国大戏院演出,演出剧目有《群英会·借东风》《甘露寺·回荆州》《四进士》等。1948年6月,在苏州开明大戏演出;同年秋,与张君秋赴香港演出,先后在娱乐戏院、高升戏院、普庆戏院演出。1949年,受邀于香港胜利影片公司拍摄《借东风》《玉堂春》《打渔杀家》《游龙戏凤》四部京剧电影艺术片。

1950年,原上海中国大戏院经理孙兰亭去世,与张君秋、俞振飞及来香港巡演的杨宝森、杨宝忠等人为其演出义务戏,演出京剧《范仲禹》,与杨宝森分饰前后范仲禹,在京剧《大八蜡庙》中反串扮演费德功。

1951年10月1日,在李慕良陪同下返回广州。在广州与武汉京剧团合作演出,后赴武汉,与张君秋组成中南联谊京剧团,带团先后赴江西南昌、天津演出。

1952年初,与张君秋在天津合作演出京剧《霸王别姬》,反串霸王。7月1日,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其后在中南海与梅兰芳合演京剧《龙凤呈祥》。8月,组建马连良京剧团。其后赴天津、沈阳、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地演出。巡演期间,与袁世海排演新编历史剧《将相和》。

1953年8月,主动争取赴朝鲜参加战场慰问演出,与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等同行。在朝鲜时,与周信芳联袂演出京剧《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

1954年,从朝鲜返回,在安东招待各界人士演出;在鞍山,参加鞍山三大工程建成典礼庆祝演出。返回北京后,参加慰问解放军演出。同年,任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务理事。

1955年,率团赴上海、南京等地演出,并整理京剧《秦琼夜打登州》。这一年冬天,马连良京剧团与北京京剧二团“优化组合”,成立北京京剧团,马连良任团长。在天桥剧场举行建团公演,演出《群英会·借东风》《枣阳山》《十道本》《杨家将》等京剧剧目。

1956年,整理演出京剧剧目《三顾茅庐》,饰演诸葛亮;9月,在为庆祝北京京剧工作者联合会成立举办的合作戏演出中,演出大轴《四郎探母》;是年冬天,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京剧电影《群英会·借东风》,饰演诸葛亮;同年,任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副主任委员。1957年,率京剧团赴上海等地演出;同年,在文艺界大鸣大放,京剧界开始挖掘整理老戏的背景下,演出禁戏《马义救主》。

1958年,与中国京剧院合作排演京剧《赤壁之战》。后率团赴沈阳,在新中华剧场演出,在京剧《秦香莲》中饰演王延龄。同年,将八本京剧《五彩舆》整理为《大红袍》。

1959年,为迎接建国十周年大典,率北京京剧团与中国京剧院联合排演京剧《赤壁之战》,饰孔明。此外,排演新编京剧《赵氏孤儿》,饰程婴;在新编京剧《官渡之战》中扮演许攸。同年,出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1960年,与裘盛戎、李多奎合作排演吴晗编写的京剧《海瑞罢官》。同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福利委员会副主任。

1961年1月,京剧《海瑞罢官》在北京首演,马连良在剧中扮演海瑞。同年,在根据汉剧《铜台阵》改编的京剧《状元媒》中扮演状元吕蒙;在根据传统戏《羊角哀》改编的京剧《舍命全交》中扮演左伯桃。此外,应中国唱片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之约,录制唱片,个人录制:《甘露寺》选段,《赵氏孤儿》选场、选段,《十老安刘》《清官册》选段;与他人合录《遇龙酒馆》《打侄上坟》《审头刺汤》《三娘教子》《桑园会》《青风亭》等剧唱段,以及《赵氏孤儿》全剧。

1962年,灌制《失空斩》全剧唱片;同年,任北京戏曲学校校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三届委员会委员。1963年秋,率北京京剧团赴香港营业演出,演出了《赵氏孤儿》《四进士》《淮河营》《秦香莲》等京剧剧目;同年,拍摄京剧电影《秦香莲》,饰演王延龄。

1964年,参加全国现代戏会演,在现代戏《杜鹃山》中饰演郑老万。1965年,赴太原参加华北地区现代戏会演,在表现越南抗美斗争的现代京剧《南方来信》中扮演杨老青;同年,与张君秋合作排演现代戏《年年有余》,在剧中扮演农民雷老四。

1966年6月4日,与张君秋演出现代戏《年年有余》;“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因出演《海瑞罢官》遭受迫害,7月,被打入牛棚;8月,被抄家;12月16日,马连良逝世,终年65岁。1978年8月30日,北京市文化局召开落实政策大会,为马连良平反昭雪。

个人生活

家族成员

《如戏人生我的祖父马连良》中马连良家庭成员关系表

马连良父亲叫马西园,母亲是马满氏。其父在北京经营带有票房性质的茶馆。其叔叔马昆山为京剧老生演员,马振东为京剧小生演员,马沛霖为京剧丑行演员。

马连良的二哥马春轩是京剧小生演员,弟弟马连贵是京剧文武场,工大锣。其堂兄弟中,马春樵是京剧花脸演员,兼演武生、老生、红生;马庆云是京剧武生演员;马最良、马宏良是京剧老生演员;马四立是京剧丑行演员,兼演老生;马全增为奚啸伯管事。

马连良第一任妻子王慧茹(1933年去世),生子崇仁、崇义、崇礼、崇智、崇延,女萍秋、莉莉(马力)。第二任妻子陈慧琏(1981年去世),生子崇政(马浩中)、崇恩,女静敏、小曼。

马连良子女中,马崇仁是京剧武生、花脸演员,马崇恩是京剧老生演员,马小曼是梅派青衣。马连良的子侄辈中,马崇信是京剧老生演员,马崇年是京剧武丑演员,马崇圣是京剧武生演员,马崇杰是京剧老生演员。

马连良的孙辈中,马崇仁之子马伟民是京剧武丑演员,马崇仁之孙马俊男是京剧老生演员。

传人弟子

马连良的传人弟子主要有李万春、李慕良、马盛龙、朱耀良、王和霖、王金璐、言少朋、马长礼、童祥苓、梁益鸣、陈朝正、吴俊良、迟金声、徐鸣策、高一帆、徐敏初、丁英奇、王德鑫、朱秉谦、尹月樵、冯至孝、张学津、蒹弘翔、王少元、田中玉、张克让、安云武、申凤梅等。

此外,李玉书、关正明、李盛藻、叶盛长、梅葆玥等也曾受马连良授艺或指点。

主要作品

代表剧目

剧目名

角色

《羊角哀》

羊角哀

《要离刺庆忌》

要离

《春秋笔》

张恩

《四进士》

宋世杰

《赵氏孤儿》

程婴

《群英会·借东风》

诸葛亮、鲁肃

《失空斩》

诸葛亮

《清风亭》

张元秀

《十道本》

诸遂良、李渊

《范仲禹》

范仲禹

《苏武牧羊》

苏武

《将相和》

蔺相如

《三字经》

罗隐

《盗宗卷》

张苍

《珠帘寨》

李克用

《甘露寺》

乔玄

《坐楼杀惜》

宋江

《审头刺汤》

陆柄

《胭脂宝褶》

永乐帝、白怀

《淮河营》

蒯彻

《清官册》

寇准

《串龙珠》

徐达

参演电影

上映时间

剧名

扮演角色

导演

合作演员

1949

借东风

----

-

-

1949

玉堂春

----

-

-

1949

打渔杀家

----

-

-

1949

游龙戏凤

----

-

-

1956

群英会·借东风

----

-

-

1963

秦香莲

王延龄

-

-

发行唱片

名称

发行公司

灌录时间

《定军山》

-

1921年

《南天门》

-

1921年

《开山府》

-

1921年

《天雷报》

-

1921年

《借东风》

-

1921年

《对金瓶》

-

1921年

《珠帘寨》

-

1921年

《阳平关》

开明公司

1928年

《焚棉山》

开明公司

1928年

《火牛阵》

开明公司

1928年

《甘露寺》

高亭公司、胜利公司

1929年

《大红袍》

高亭公司、胜利公司

1929年

《清风亭》

高亭公司、胜利公司

1929年

《取南郡》

高亭公司、胜利公司

1929年

《讨荆州》

高亭公司、胜利公司

1929年

《翠屏山》

高亭公司、胜利公司

1929年

《龙虎斗》

高亭公司、胜利公司

1929年

《四郎探母》

-

1929年

《打渔杀家》

-

1929年

《宝莲灯》

-

1929年

全本《武家坡》

百代公司

1937年

《汾河湾》

-

1944年

《南天门》

-

1944年

《甘露寺》选段

中国唱片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61年

《赵氏孤儿》选场、选段

中国唱片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61年

《十老安刘》选段

中国唱片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61年

《清官册》选段

中国唱片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61年

《遇龙酒馆》选段

中国唱片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61年

《打侄上坟》选段

中国唱片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61年

《审头刺汤》选段

中国唱片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61年

《三娘教子》选段

中国唱片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61年

《桑园会》选段

中国唱片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61年

《清风亭》选段

中国唱片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61年

《赵氏孤儿》全剧

中国唱片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61年

《失空斩》全剧

-

1962年

艺术特色

唱腔

马连良嗓音条件发音松弛、音色出众,又善于控制声音,收放之际又操纵自如。他很注意行腔的灵巧潇洒与漂亮,对唱腔常做不同速度和力度的处理。例如,速度上的紧凑与舒缓,节拍上的闪板、过板、反板切分等运用;力度上的渐强渐弱等对比,其变化十分多样别致,充分发挥音乐技术处理手段的优势,演唱起来自然亲切,又富有感情,给人以舒美的感受。

马连良的演唱以“流水板”“摇板”“散板”见长,他的这几种板式行腔自如,近似口语富有韵味。例如《甘露寺》乔玄的唱段“劝千岁”“老臣”“刘备”等,较多运用了带滑音的下趋旋律进行。这种旋律较软性,可以显示一种流利与圆巧的特点。虽然其他流派也有这种旋律进行,但是由于马连良在唱法上更多强调滑音,强高上复倚音的弹性等,因而成为他风格中富于特征的旋律进行方式。马派的“流水板”节奏欢快,俏皮上口;散板演唱也与众不同。

念白

马连良的念白融合了自身特色,抑扬顿挫,极富情感,犹如有伴奏的演唱一样,听来异常悦耳。他的念白以湖广音为主,较多使用京音京字,且着重把舞台语言生活化,扩大了京剧的影响力。他在大段念白中能做到话断气不断,气断神不断。如在《甘露寺》中,他以极具特色念白,配上表演,把一个智慧幽默的乔国老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忍俊不禁。马连良的念白讲究韵味,吐字清楚,节奏鲜明,潇洒飘逸,贴近生活。

身段

马连良的身段潇洒飘逸、舒展大方。他的做功戏如《清风亭》《铁莲花》《盗宗卷》等自如随意,善于运用眼睛、表情、水袖、髯口、台步、手势,把剧中人物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化做优美动人的舞蹈身段,以形写意,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他在表演中的身段动作,都内含着坚实的武功根底,造型规范,富于艺术的美感。

装扮

马连良注重演出服装的整洁,不断创新改革,在组建扶风社时他就要求全体舞台上的演员做到“三白”,即护领白、水袖白、靴底白。除此之外,他在许多方面亦加改革,例始黑绒罩面的纱帽,打破赤青蓝色,增添多种颜色的鸭尾巾,《甘露寺》中的乔玄戴的香色素相纱、鲁肃的青绒官衣、《十老安刘》的蒯彻黑色改良蟒、永乐皇帝箭衣蟒、轻薄适度的髯口,甚至灰色小腰包等,均依塑造人物需要而设计。

人物评价

马连良平素为人宽厚诚恳,对艺术有着既严肃而又敢于创造的进取精神。他称得起是走在攀登艺术高峰路上的人们的先进楷模。(京剧演员王金璐评)

马连良对待艺术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精益求益,勇于革新。他毕生无休止地探索艺术上新的境界,不单严格要求自己,并且对于他的合作者也同样要求有所创造。他对待舞台艺术十分讲究,对合作者的选择、乐队的配合、整个舞台的装置、服装的色彩、盔帽的改革,乃至使用的道具,无不精心设计,别出心裁,与众不同,但又不脱离传统艺术。他十分重视提携青年演员,善于发现人才,也能使人尽其才。(京剧演员李玉茹评)

后世纪念

1979年,马连良骨灰安葬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纪念馆中举行,并补开追悼会。

1980年,“马连良先生诞辰八十周年纪念演出”在北京工人俱乐部举行,马连良生前好友、门人弟子共同演出全本《龙凤呈祥》。

1996年5月,为纪念马连良先生诞辰95周年,北京市文化局在人民剧场举行纪念演出,由马氏弟子、再传弟子和其他京剧演员共同演出全本《龙凤呈祥》和马派折子戏。同年,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马派艺术研讨会”;北京市戏曲学校举办马连良铜像安放仪式。

2001年,文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文联在长安大戏院主办“马连良诞辰100周年纪念演出”。同年,《马连良艺术评论集》《马连良演出剧本选》《文化人影记——马连良》出版。

2007年1月,其孙马龙撰写《我的祖父马连良》一书正式出版。

2009年,为纪念马连良从艺100周年,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局、中国京剧基金会在长安戏院举行演出,由马派弟子演出《春秋笔》《胭脂宝褶》等。同年,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出版《马连良老唱片集》;北京出版集团出版大型画册《京剧大师马连良》;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纪念邮票《马连良舞台艺术》。

2018年6月2日,北京青年报社主办的“谈艺说戏话北京”活动邀请马派演员穆雨、张凯、裘识,与戏曲爱好者共同分享了马连良先生生平以及他在艺术上的创新精神。

2020年12月22日,“龙马精神海鹤姿——马连良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