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辉

马家辉

中国香港作家
马家辉(1963年-),生于香港,湾仔长大,新香江四少之一,传媒人、专栏作家、文化评论学者,亦为台湾问题研究员。台湾大学心理学系学士,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硕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社会学博士,香港传媒人、专栏作家、文化评论学者,台湾问题研究员,曾任台湾华商广告公司文案企划、台湾《大地》地理杂志记者、《明报》世纪版和读书版策划顾问,凤凰卫视、有线电视、香港电台节目主持等。现为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助理主任,有多本著作结集出版。
    中文名:马家辉 外文名: 别名: 民族:汉族 出生地:香港 毕业院校:台湾大学 职业:专栏作家,传媒人 代表作品:《李敖研究》 主要成就:2010年“年度深圳香港意见领袖”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3年 宗教:佛教

人物简介

1963年,马家辉生于香港,他是家中的独子,而后在疯子、妓女、黑社会俱全的湾仔长大。

少年时候,马家辉上课前在大排档吃早餐,身后就是打打杀杀的黑社会人,也正是由于环境的影响,使得他从此心底一直根植着江湖情怀。

17岁,马家辉在一家小书店发现了一本谈李敖的书籍,从19岁那年起,他就疯狂地迷恋上了著名文学家李敖的作品,并且立志21岁之前写出一本关于李敖的著作。高考之后,马家辉被香港浸会大学录取,但是经过再三抉择,为了李敖,他放弃了徐克,选择了去台湾大学读书,念心理系。

马家辉在台大读书时认识了李敖,每天下午去李敖在金兰大厦的家中,帮忙整理剪报,听李敖笑谈江湖。大二那一年,马家辉出版了《消灭李敖,还是被李敖消灭》,此书成为20世纪80年代台湾青年学子竞相阅读的畅销书。

1997年1月,马家辉和妻儿住在台北大直,春节时节,接到高信疆的电话,邀请他去香港《明报》工作,他成了《明报》的副总编辑,且开设专栏,开始写尖刻的时评,被人们称为“贱嘴马”。

人物经历

马家辉出生地香港湾仔,环境复杂、不羁与多元,用马家辉的话来说,这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江湖,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无所不有。早在多年前谈及写作计划时,马家辉曾表示“欠湾仔一个故事”。儿时耳濡目染的江湖故事,在他心中挥之不去。为此,他搜集各种史料,走访历经香港历史的风云人物,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港人港事”为切入点,在年过五旬之时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龙头凤尾》。

他获台湾大学心理学系学士,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硕士,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社会学博士,曾以缪思为笔名,曾任台湾华商广告公司文案企划、台湾《大地》地理杂志记者、《明报》世纪版和读书版策划顾问(同为该报专栏作家),凤凰卫视、有线电视、香港电台节目主持,尤其经常出任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节目嘉宾主持。马家辉亦活跃于民间政治活动,参加不少公开论坛,分析政治问题。2011年开始在凤凰卫视香港台主持一档名为《香港e道》的新栏目。

现为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助理主任,亦为台湾及香港报刊专栏作家,并有多本著作结集出版。其偶像有李敖、缪雨和胡菊人;马已婚,育有一女。现在在香港电台第二台和普通话台主持节目《思潮作动》(胡世杰/邓小桦/马家辉/茹国烈/邵家臻/金佩玮)《文化超现代》。

人物著作

《心理学小品》

《消费者心理学》

《都市新人类》

《波霸MTV》

《流行学笔记》

《女儿情》

《李敖研究》

《当眼泪凝固成子弹》

《文化超现代》

《在废墟里看见罗马》

《江湖有事:目迷·耽美.第1卷》

《爱恋无声:目迷·耽美.第2卷》

《我们》

《你们》

《他们》

《死在这里也不错》

《明.暗:源于影像的微琐物语》

《日.月:源于异域的哀乐心情》

《关于岁月的隐秘情事》

《站错边》

《爱-江湖》

《维园阿伯》

《温柔的路途》

《暧昧的瞬间》

《回不去了》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