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周

马周

唐朝宰相
马周(601年-648年),字宾王,清河郡茌平县(今山东聊城市茌平区茌平镇马庄)人。唐朝官员。[1]马周少孤贫好学。武德中,补州助教。辞而西游长安,客居中郎将常何家。贞观三年(629年),代常何为疏,所论二十余事,皆切中时弊,唐太宗即日召见,令直门下省。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贞观十八年(644年),任中书令,兼太子右庶子。劝唐太宗以隋为鉴,省徭役,恤民力,如贞观初之节俭,慎选地方官吏,对诸王勿过优厚,勿令宗室功臣世守封土等,多为唐太宗所纳。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马周去世,终年四十八岁。唐太宗为他举哀,追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唐高宗继位后,追赠尚书右仆射、高唐县公。垂拱年间,配享高宗庙庭。
    本名:马周 字:宾王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清河茌平 主要作品:《上太宗疏》《陈时政疏》《凌朝浮江旅思》《请劝赏疏》等 主要成就:提倡节俭、约束藩王 封赠:幽州都督、尚书右仆射 爵位:高唐县开国公 官职:中书令、太子右庶子、吏部尚书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马周少时就成为孤儿,家境贫寒,喜好学习,尤其精通《诗》《传》,因贫困失意放浪不羁不为州里尊敬。

武德年间,补授博州助教,每天都饮酒,不把讲授当回事。刺史达奚恕多次斥责,马周就愤然离职,在曹、汴之间游荡,又被浚仪令崔贤首侮辱,于是在气怒之下西游长安。宿于新丰的旅店中,店主只招待诸商贩不照顾马周,马周于是要了一斗八升酒,悠然独饮,店主深感惊奇。到了京师,寄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四请马周

贞观五年(631年),唐太宗令百官上书谈论朝政得失,常何因是武官不涉猎经学,马周便为常何陈述合乎时宜的事二十多件,叫他上奏,事事符合旨意。唐太宗怀疑常何有这样的才能,询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臣所能写出的,是家客马周草拟的。他每次和臣谈论,无不以忠孝为宗旨。"太宗当天召见了马周,在马周尚未到达期间,皇上四次派人催促。待到马周拜见后,太宗和他谈论得非常高兴,令他在门下省值班侍奉。

扶摇直上

贞观六年(632年),马周授任监察御史,奉命出使符合旨意。皇帝因常何举荐得当,赐帛三百匹。马周的谏言太宗都采纳了,不久授任侍御史,加朝散大夫。

贞观十一年(637年),因谏言有功,升任给事中。

贞观十二年(638年),转任中书舍人。

贞观十五年(641年),升任治书侍御史,兼知谏议大夫,又兼检校晋王(李治)府长史。晋王为皇太子,拜授中书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皇帝精选堪任此职的人。马周叹息说:"恨我资历品级妄高,不能历任这一官职。"

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宗命马周与黄门侍郎刘洎、中书侍郎岑文本、太子宾客褚遂良,隔一天前往东宫一次,与太子李治一起游览参观,研究学问。

贞观十八年(644年)四月九日,太宗前往太平宫,对侍从官员说:"臣属听话的多,直言冒犯的少,我打算听一听我有什么过失,各位实话实说,不要隐瞒。"马周说:"陛下最近所做的赏罚有一点点以自己喜怒作标准的倾向,除此之外看不到其他过失。"太宗全都接受。八月二十六日,马周升任中书令,依旧兼任太子右庶子。马周的职务兼管两宫以后,处事精密,很是获得时人的赞誉。同年,太宗征讨辽东,皇太子在定州坚守,令马周和高士廉、刘洎留下辅佐皇太子。

贞观十九年(645年),太宗返回后,马周以本官代理吏部尚书。马周认为一年四季都在甄选官员,十分辛劳,请求恢复原状,于每年十一月开始甄选,第二年三月完毕,太宗批准。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加银青光禄大夫。

得病去世

马周患消渴病,整年不好。唐太宗临幸翠微宫,敕令寻求优胜之地为马周修建住宅。著名医生宦官使者,前往探视的接连不断,常常令尚食把膳食送给他,太宗亲自为他调药,皇太子亲临问病。马周临终前,索要所陈奏事宜的草稿以帙,亲手烧掉,感慨地说:"管仲、晏婴揭露君主的过错,为求死后名声,我不做这种事。"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正月九日,马周逝世,终年四十八岁。太宗为他举哀,追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自从马周亡故,太宗非常想念他,要凭借方士之术求得显现他的身影。马周有随机应变的才能,善于陈述奏进,深识事理,所陈述的事情没有不切中要害的。太宗曾经说:"我对马周,一会看不到便要思念他。"

唐高宗继位后,追赠尚书右仆射、高唐县公。垂拱年间,配享高宗庙庭。

主要影响

政治

政论

贞观六年(632年)及贞观十一年(637年),马周两次向唐太宗上书,详细论述了自己关于治国理政的思考。

其一,是规劝唐太宗要处理好与太上皇李渊的关系。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并逼父亲李渊退位,这让他与李渊的关系变得微妙而复杂。贞观三年(629年),李渊搬出皇宫入住大安宫,一直到贞观九年(635年)去世,基本没出过此宫。即使李世民出京到九成宫避暑,李渊也未同行。对此,马周在疏文中坦言,太上皇李渊所住的大安宫“极为卑小”。此外,李世民外出避暑,却让太上皇“留热处”,令人不安。应当说,马周的这番话是冒着极大风险的。所幸的是,唐太宗对马周的话并没有生气,相反“善其言”。马周的直言、唐太宗的大度,由此可见一斑。

其二,是规劝唐太宗要处理好诸王的问题。唐太宗在位期间,数度欲恢复世袭分封制,即裂土分地以封宗室功臣。此举受到马周、李百药等人的坚决反对。马周在两篇疏文中都谈到这个问题。首先,他指出世袭分封制的害处,若有“不肖子袭封嗣职”,则百姓遭殃,国家蒙患。其次,他征引历史,世袭分封实乃为后世子孙留下灭亡之隐患。至于欲爱诸王,马周提出当爱之有道,并举曹操溺爱曹植之例,反连累曹植在曹丕称帝后被“禁闭同狱囚”。因此,对于宗室子弟,给予适当待遇即可,如有才行,则随器授职,这才是万全之策。正是因为马周等人的坚决反对,唐太宗才打消了实行世袭分封的念头。

其三,是规劝唐太宗要处理好近侍人员的问题。马周在疏文中提到了白明达、斛斯正等人,他们是当时常伴唐太宗身边的乐工、箭手等近侍人员。从马周的疏文中可以看出,唐太宗对他们非常厚待,授予他们很高的爵位,并让他们参与朝会。马周对此深感忧虑,在他看来,对于近侍人员,不可过于亲昵,实在要奖赏,也只需“厚赐钱帛”,万不可使其干预朝政。事实证明,马周的忠告具有先见之明,唐王朝最后就是在宦官专权与藩镇割据的双重打击下崩溃的。

其四,是规劝唐太宗要“节俭于身,恩加于人”。唐太宗即位后,引隋亡之戒,励精图治,休养生息,创下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但此后,唐太宗奢侈之风逐渐浮现,役民之事逐渐增多,不复贞观初期的俭约之状。马周在疏文中引汉代之例,文帝、景帝废奢务俭,所以百姓安乐,以此来劝诫唐太宗要保持俭朴的作风,做到善始善终。

其五,是规劝唐太宗要重视州县官员的选任。马周鲜明地指出“理天下者,以人为本。欲令百姓安乐,惟在刺史、县令”,进而说“今独重内官,县令、刺史颇轻其选”,京官不称职者始补外任,果敢能干者先充内官,其次再补边州;此外,由于用人不察,“以德行才术擢者,十不能一”。应当说,马周关于加强州、县官员选任的论述是非常深刻的,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基层官员特别是地方长官在国家治理中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唐太宗采纳了马周的建议,下令县令人选由五品以上京官举荐,刺史人选则由其亲自简择,从而加强了地方官员的选任,提升了地方官员在官僚体制中的地位。

总之,马周在贞观年间,针对当时存在的诸多重大问题进行利弊分析,并及时上书唐太宗,或者使已经出现的失误得到纠正,或者见微知著,提示了对将要发生的事情进行干预的原则和方法,从而为贞观年间的政治改良乃至“贞观之治”的形成和延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马周的政论虽然是围绕特定时期的具体情况而展开的,但他所阐发的许多观点,却具有一定的普适意义和价值,因而得到了后世历代开明统治者的重视,甚至成为此后一千多年当政者处理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思路。

整顿京城秩序

马周在任侍御史期间,积极参与整顿京城秩序。当时京城长安,是唐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社会秩序的好坏关系到王朝的安危。唐王朝为了保障京城的社会治安,从唐初就规定对居民实行宵禁,对全体城市居民昼夜的行止严加管束。从武德元年(618年)至贞观十年(636年),京城(京兆尹下辖的长安、万年二县)各街坊,由专人负责晨暮传呼,作为居民行止的信号。贞观十年(636年),任侍御史的马周奏请“诸街置鼓,每击以警众”,唐太宗采纳。于是在直通城门的六条大街上设有街鼓。每当晨曦五更之时,随着承天门上晓鼓响,六街擂鼓三千声,各宫门城门及坊市门,才准开启;每当日暮黄昏来临,随着承天门上暮鼓动,六街鼓承而振之,擂八百声,各宫门城门坊市门应声关闭,街上禁断人行。

整顿交通秩序

马周在京城交通秩序的管理上也有重要建树。据《大唐六典》卷25《诸卫府》记载:“中郎将,掌诸监门及巡警之法,凡宫殿门及城门,皆左入右出,其监门官司检校者,听从便门出入。”据史书记载,这种“城门入由左,出由右”的规则,也是由马周首创的。随后即演变成各类道路上的车辆必须右侧通行的习俗和成约。

文学

马周为人极谨慎,其为文也有相应的特征。虽“援引事实,扬榷古今”,却非纵横驰骋,激昂慷慨。不但不同于前代的苏秦、张仪、终军、贾谊,也不同于同时代的魏征;和岑文本比较近似,语多委婉,不是“词强理直”。

例如《旧唐书》本传载其贞观十一年(637年)所写的《陈时政疏》云:

昔唐尧茅茨土阶,夏禹恶衣菲食,如此之事,臣知不可复行于今。汉文帝惜百金之费,辍露台之役,集上书囊以为殿帷,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至景帝以锦绣纂组妨害女功,特诏除之,所以百姓安乐。至孝武帝虽穷奢极侈,而承文、景遗德,故人心不动。向使高祖之后,即有武帝,天下必不能全。

他在这里不举尧禹三代之事,而以汉之文景为例;不要求唐太宗作到尧禹那样恶衣菲食,只希望他勿效汉武帝那样穷奢极侈。这话不仅是“卑之勿甚高论”,而且“扬榷古今”,很有独到的见解。“向使高祖之后,即有武帝,天下必不能全”,这是发人深省的。

马周论事,也有和魏征相似者,是把“贞观之初”作为励精图治的标准。例如他说:

往者贞观之初,率土荒俭,一匹绢才得一斗米,而天下帖然。百姓知陛下甚爱怜之,故人人自安,曾无谤讟。自五六年来,频岁丰稔,一匹绢得粟十余石,而百姓皆以为陛下不忧怜之,咸有怨言。又今所营为者,颇多不急之务故也。……然俭以息人,贞观之初,陛下已躬为之,故今行之不难也。……以陛下之明,诚欲励精为政,不烦远采上古之术,但及贞观之初,则天下幸甚。

把“贞观之初”作为治国的标准,立意与魏征的《十渐疏》基本相同。类此的意见,刘洎也曾讲过,只是马周所言更加恳切。岑文本所谓“听之靡靡,令人忘倦”者,大概就是这样的文章。马周行文还有值得注意的是他用语更为自然,几乎不假骈俪,这在唐初政论文字中,也是比较突出的。

历史评价

李世民:①鸾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②马周对事情分析十分快捷,忠贞端正,对人的批评从不忌讳,每次派他办事,多使我满意。他既献出全部忠诚亲近依附于我,我要切实借助于此人,共同办好当前政事。

岑文本:我见马君谈论的事情很多了,引经据典,推敲古今,举要删繁,写出的文章切合情理,一字不可加,一言不可减,听了使人舒畅,令人不知疲倦。古时的苏秦、张仪、终军、贾谊也只是这样罢了。然而高耸肩赤色脸,上升一定很快,恐怕不能长久。

袁天罡:马侍御伏犀贯脑,兼有玉枕,又背如负物,当富贵不可言。近古已来,君臣道合,罕有如公者。公面色赤,命门色暗,耳后骨不起,耳无根,只恐非寿者。

《旧唐书》:周有机辨,能敷奏,深识事端,动无不中。

李贺: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刘昫:①马周有好的机遇,天性深沉,启发君主的谈论精微,树立忠诚源于孝道,见识深广,气度高远。《诗》上说:“嘉乐君子,显显令德。”可惜他中年逝世,不再留下什么。②好马遇到造父,就能日行千里。英明君主求取贤臣,不拘泥于高低贵贱。马周徒步西行,一朝遇见太宗,登上宰相的荣位。

欧阳修:周之遇太宗,顾不异哉!由一介草茅言天下事,若素宦于朝、明习宪章者,非王佐才,畴以及兹?其自视与筑岩、钓渭亦何以异!迹夫帝锐于立事,而周所建皆切一时,以明佐圣,故君宰间不胶漆而固,恨相得晚,宜矣。然周才不逮傅说、吕望,使后世未有述焉,惜乎!

汪莘:道过新丰沽酒楼,不须濯足故相酬。华山仙伯徐思看,争遣时人识马周。

史浩:刑名不作汉晁错,忠义有如唐马周。

张耒:马周未遇虬须公,布衣落魄来新丰。一樽独酌岂无意,俗子不解知英雄。贤豪相逢自相得,一语君王见胸臆。当时岂不为人言,聋耳安能为君侧。

汪梦斗:卧驾驴车入博州,青山淡淡夕阳愁。翻思故国今何在,枉抱忠肝似马周。

高启:封事朝闻夕拜官,新丰无复客衣寒。书生未有鸢肩相,只说君臣际会难。

林旭:读史情陈亮,论才爱马周。

毛泽东:①傅说、吕望何足道哉,马周才德,迥乎远矣。②马周《陈时政疏》乃贾生《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宋人万言书,如苏轼之流所为者,纸上空谈耳。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周晓瑜:马周在贞观年间,针对当时存在的诸多重大问题进行利弊分析,并及时上书唐太宗,或者使已经出现的失误得到纠正,或者见微知著,提示了对将要发生的事情进行干预的原则和方法,从而为贞观年间的政治改良乃至“贞观之治”的形成和延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轶事典故

鸢肩火色

中书侍郎岑文本对亲近的人说:"我见马君谈论的事情很多了,引经据典,推敲古今,举要删繁,写出的文章切合情理,一字不可加,一言不可减,听了使人舒畅,令人不知疲倦。古时的苏秦、张仪、终军、贾谊也只是这样罢了。然而高耸肩赤色脸,上升一定很快,恐怕不能长久。"

以图购宅

当初,皇上对马周非常礼遇,马周很自负。任御史时,派人按图购买宅第,众人因他以书生起家,一向没有财产,都私下讥笑。有一天,报告说有好房,价值两百万,马周立刻告诉皇上,皇上下诏有关部门送给所需的钱,并赐给奴婢器物,到这时人们才明白。

马周吃鸡

马周每次巡行州县,吃饭一定要吃鸡,小吏告发了他。唐太宗说:“我禁止御史吃肉,是怕州县花费多,吃鸡有什么关系?”鞭打斥责了小吏。

下凡辅唐

马周原是华山素灵宫的一位仙官。李唐将要受命于天取代隋朝时,太上派他到人世助唐治国。可马周却天天沉缅于饮酒,二十年都默默无闻地混迹于俗人中,完全忘了他的使命,后来竟落魄江湖。

他听说相士袁天罡到陕西来了,便求他占卜凶吉。袁天罡看了马周后说:"你的五神已离你而去,你的生命已危在旦夕。你从这里向东走,会看见一个骑牛老人,不要和他说话,跟着他走就可消灾。"马周按照袁天罡的话,果然看见一个骑牛老头出城,就默默地跟在后面,出城后登上一座大山的山顶。老人看见了马周说:"太上老君命你下凡辅佐皇室,你却成了酒鬼,混到饥寒交迫的地步。如今你五神已散,正气消尽,你还不好好反省吗?你本是素灵宫的仙官,华山的仙王派人召你去。"说罢老人领他到了一所王宫的大殿前,一位官员责备马周有辱使命,让他返回原来的司署反省错误。接着,马周被送到王宫东面一座宏伟的房屋前,门上写着自己的名字。

马周进了屋子,看见屋里的陈设家具和床榻枕席都像是自己近时用过的。这时突然来了五个人,穿着东、西、南、北、中五方的衣服一个个身材魁伟。他们对马周说:"我们是你的'五脏之神'。你在人世上沉迷于饮酒到处游荡,玷污了你的身子,所以我们就离开你到天宫来了。请你闭上眼睛,我们就可以再回到你的五脏中了。"马周闭上眼睛,立刻觉得心神清爽,大彻大悟,并记起了二十多年以来的事。于是他再次来到仙王的大殿,叩头谢罪,要求再到人间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马周又从天界来到长安拜见袁天罡,袁天罡惊奇地说:"你遇到什么了?你的病已经好了!六十天后你将会一天之内接连晋升,一百天后你将当上丞相,希望你要珍重自爱啊!"果然,贞观年间,太宗下诏寻求治国良策,马周所献的国策合乎时宜,太宗当天就任命他为拾遗、监察御史和里行官。从此马周扶摇直上,并当了好几年中书令。有一天,一群神仙降临到马周家,对他说:"你辅佐大唐有功,已完成了上天给你的使命,东皇太乙命你立刻回天宫,不要在人间停留了。"第二天,马周没生病就突然死了。

主要作品

《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马周集》10卷,现已散佚。马周能诗,《全唐诗》存其《凌朝浮江旅思》1首,但又作韦承庆诗,作者归属尚待考证。《全唐文》存其文5篇,《上太宗疏》《陈时政疏》《请劝赏疏》《谏公主昼婚疏》和《请简择县令疏》,皆为奏疏。代表作是贞观十一年(637年)所写的《陈时政疏》。

人际关系

马周是清河茌平(今山东聊城)人,先世出自扶风马氏。

关系

姓名

简介

祖父

马暹

-

父亲

马瑗

-

儿子

马载

马周长子,唐咸亨年间累迁官至吏部侍郎,善于选用人才,因此为人称颂,在雍州长史任上逝世。

马恂

马周次子,历任河南令、丹州刺史。

孙子

马观

马载长子。

马觊

马载次子,官至吏部郎中。

史料索引

《资治通鉴·唐纪十三》《资治通鉴·唐纪十四》

《旧唐书·卷七十四·马周本传》《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一》

《新唐书·卷九十八·马周本传》

《贞观政要·论任贤》

后世纪念

墓址

马周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上古村东北1千米。为昭陵陪葬墓。封土堆为圆锥形,四周被削损,西侧凿有小窑。高3.43米,底径14.50米,周长41.50米。冢前立石碑一通。 

墓碑

马周碑,唐上元元年(674年)十月六日立。碑螭首圭额,身首高358厘米,下宽116厘米,厚39厘米。额阳刻篆书4行,行3字,文为“大唐故中书令高唐马公之碑”。碑身阴刻隶书37行,行84字,题衔及大部分文字磨损难识,唯左上部较为清晰。许敬宗撰文,殷仲容书丹。碑阴刻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四月荏平张第《谒唐中书令马公墓》五律一首。历代金石文献对此碑多有著录。碑原在礼泉县烟霞镇上古村东约500米处马周墓前,1975年移入昭陵博物馆。

纪念馆

2021年6月30日,马周纪念馆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开馆,纪念馆分为三部分,分别是“贞观重臣 布衣宰相”“直言善谏 鞠躬尽瘁”和“帝赞忠良 百世流芳”,通过图片、文字、实物以及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展示马周的生平、事迹及后人对他的评价。

文化广场

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振兴街道前曹村内,建有“马周文化广场”。

展览馆

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振兴街道前曹村“马周文化广场”正北的办公楼一层,建有“马周文化展览馆”。

纪念活动

2017年2月26日,纪念唐朝宰相马周诞辰1417周年书画家笔会在马周故里山东省茌平县前曹村(马庄)举行。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唐代刘肃的《大唐新语》最早记载了马周年少落拓的事迹。其后《谭宾录》在此故事基础上,新增马周悠然独酌情节;《定命录》又增马周落魄长安时,经卖炊媪引荐成为常何家客的情节。此外,该故事还作为典故被文人写入诗中,如白居易的《新丰路逢故人》、李贺的《致酒行》。

宋元时期,在《南部新书》《绀珠集》中,马周故事的情节基本延续前代;而在《神仙拾遗》《三洞群仙录》中,马周是“华山素灵宫仙官”,故事围绕“奉命佐国”的情节展开,叙述马周佐国成功、复归仙班之事,故事充斥着神仙教化思想。

明清时期,马周故事进入繁盛期,出现在多种文学样式中。丛书有《天中记》《山堂肆考》《弘简录》,多记述马周独酌的情节;诗词如龚辇《赠顾潘》、蒋主忠《玉山人才歌》。但此时期该故事在杂剧、白话小说中更为常见。杂剧有茅维的《醉新丰》、杨潮观的《新丰店马周独酌》、叶承宗的《穷马周旅邸奇缘》。这几部杂剧多围绕马周落魄独酌的情节展开,叙述其由落魄走向发迹的经过。通俗白话小说有冯梦龙的《穷马周遭际买炊媪》《买炊媪》,这两种小说则延续前代马周与买炊媪的故事情节。清代褚人获的长篇历史小说《绣像隋唐演义》也记述了马周故事,虽然所占篇幅不大,但却是马周故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期,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及通俗文学繁荣的背景下,马周故事所蕴含的士人心态通过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样式展现出来,进一步增加了故事的内涵。

影视形象

京剧

京剧《画龙点睛》讲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惩治贪官赵知县,招纳贤才马周的故事。

电视剧

时间

剧名

饰演者

1993年

《唐太宗李世民》

樊琦

2006年

《贞观之治》

王新民

2007年

《贞观长歌》

司源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