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兜铃酸

马兜铃酸

硝基菲羧酸
马兜铃酸(Aristolochicacids,简称AAs)也被称为马兜铃总酸、增噬力酸或木通甲素,是一类硝基菲羧酸。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马兜铃酸、含马兜铃酸的植物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
    中文名:马兜铃酸 外文名:Aristolochicacids 别名: 化学式:C17H11NO7 分子量: CAS登录号: EINECS登录号: 熔点: 沸点: 水溶性: 密度: 外观: 闪点: 应用: 安全性描述: 危险性符号: 危险性描述: UN危险货物编号: CN危险货物编号:

概述

马兜铃酸是一种生物碱,天然存在于诸如马兜铃属及细辛属等马兜铃科植物中。含有马兜铃酸的植物,全世界一共600余种。中国人熟知的许多药用植物,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马兜铃、寻骨风、细辛、南木香、管南香等等,均含有马兜铃酸。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批准的药物中,仅含有细辛药材的就有176种。

性质

化学性质

储存条件:2-8℃

CAS号:313-67-7

EINECS号:206-238-3

分子结构数据

摩尔折射率:88.25

摩尔体积(m/mol):217.2

等张比容(90.2K):644.5

表面张力(dyne/cm):77.5

极化率(10-24cm):34.98

物理性质

利用热二甲基甲酰胺水溶液中萃取获得的马兜铃酸为有光泽的褐色片状结晶,利用甲醇萃取获得的马兜铃酸则为橘黄色棒状结晶。马兜铃酸类化合物味微苦,可溶于乙醇、氯仿、乙醚、丙酮、冰醋酸、苯胺或碱液,微溶于水,几乎不溶于苯或二硫化碳。

带光泽的棕色叶状结晶(二甲基甲酰胺-水),溶于乙醇、氯仿、乙醚、丙酮、醋酸、苯胺及碱,微溶于碱,几乎不溶于苯及二硫化碳。

中药材

2000年版药典和国家药品标准记载的明确含马兜铃酸的药材就有7种,分别为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天仙藤、马兜铃、寻骨风、朱砂莲。被批准上市的含马兜铃酸的中成药很多。最多的时候,有超过100种含有马兜铃酸的中成药在市面上流通,单是含有关木通的中成药就有41种之多。

截至2012年部分在售含有马兜铃酸的中成药:

喘息灵胶囊(马兜铃)肺安片(马兜铃)复方蛇胆川贝散(马兜铃)鸡鸣丸(马兜铃)鸡苏丸(马兜铃)京制咳嗽痰喘丸(马兜铃)七十味松石丸(马兜铃)青果止嗽丸(马兜铃)润肺化痰丸(马兜铃)十三味疏肝胶囊(马兜铃)胃福颗粒(马兜铃)消咳平喘口服液(马兜铃)新碧桃仙片(马兜铃)止嗽化痰胶囊(马兜铃)止嗽化痰颗粒(马兜铃)止嗽化痰丸(马兜铃)和胃降逆胶囊(天仙藤)香藤胶囊(天仙藤)杜仲壮骨胶囊(寻骨风)杜仲壮骨丸(寻骨风)风湿宁药酒(寻骨风)复方风湿药酒(寻骨风)复方拳参片(寻骨风)祛风除湿药酒(寻骨风)三蛇药酒(寻骨风)伤湿镇痛膏(寻骨风)少林正骨精(酊剂)(寻骨风)神农药酒(寻骨风)益肾蠲痹丸(寻骨风)金朱止泻片(朱砂莲)朱砂莲胶囊(朱砂莲)保胃胶囊(朱砂莲)复方胃痛胶囊(朱砂莲)九龙解毒胶囊(朱砂莲)(括号内为药品所含成分)

药理作用

抗肿瘤

多次腹腔注射,可抑制大鼠腹水型癌的生长,但对小鼠肉瘤-180、大鼠肉瘤-45、肉瘤-M-1及大鼠癌-RS-1无效,对小鼠肉瘤-37、肉瘤-AK的生长亦有一定抑制作用。

免疫作用

有增强吞噬功能和提高细胞免疫的作用。

适应症

可用于支气管炎、鼻窦炎、扁桃体炎、肾盂肾炎、肾炎、前列腺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疖病、痤疮等,多与抗生素等配合使用以加速痊愈。此外尚可用于肿瘤病人因化疗或放疗引起的白细胞数下降。

毒理学研究

急性毒性

急性毒性研究中发现:动物给予马兜铃酸的主要毒性为,大、小鼠2种动物在15d内体重均降低约20%左右,并出现剂量依赖性的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镇静、竖毛、运动协调失常、呼吸困难、弓背、偶发震颤。高剂量出现肾小管严重坏死、淋巴器官萎缩。经口给药,动物可见前胃浅表性溃疡、鳞状上皮增生和过度角化、胃和小肠有大量血凝块。

亚急性和长期毒性试验

从各试验的结果提示,马兜铃酸的肾脏毒性与给药剂量和用药时间的长短呈相关性。

中国国内还用关木通进行了动物的致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的6个月,动物肾脏的肿瘤样增生发生率为100%,另外还发现了乳腺导管上皮肿瘤、甲状腺滤泡上皮肿瘤和皮肤附件上皮肿瘤。啮齿类动物食用了马兜铃酸会发展成淋巴瘤、肾癌、肝癌、胃癌和肺癌。

毒性成分

马兜铃酸类化合物中,主要的毒性成分为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其在硝基还原酶的催化下,一部分被还原为马兜铃内酰胺,另一部分在还原过程中进一步与DNA作用,形成加合物。

在马兜铃酸类衍生物对猪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研究中发现,各衍生物毒性的强弱与其化学结构有关。硝基是马兜铃酸类衍生物中最主要的毒性基团,此外甲氧基和羟基的存在可以使马兜铃酸的毒性进一步加强。

马兜铃酸Ⅰ是马兜铃属植物中毒性最强的成分。另有研究发现,不但马兜铃酸具有很强的肾毒性,其代谢产物马兜铃内酰胺同样具有肾毒性。

通过对马兜铃酸代谢过程及代谢酶的研究证实,马兜铃酸致突变和致癌毒性是由其代谢的中间产物——马兜铃内酰胺氮离子引起的,因为它具有很强的亲电能力,能与DNA碱基环外氨基亲电结合,生成相应的加合产物,使RAS基因和P53基因发生突变,进而诱发肿瘤。

防范

首先要明确,不是所有马兜铃科植物都含马兜铃酸。这些年,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及中国台湾地区均对马兜铃酸采取限用、禁用措施。我国自2003年以来,也已对含马兜铃酸药材及中成药采取了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包括禁止使用马兜铃酸含量高的关木通、广防己和青木香;调整药材使用部位,将马兜铃科植物细辛的药用部位由全草改为根和根茎,根和根茎几乎不含马兜铃酸;明确安全警示,对含马兜铃属药材的口服中成药品种严格按处方药管理;制定《含毒性药材及其他安全性问题中药品种的处理原则》。采取上述措施后,马兜铃酸肾损害病例数量大幅下降,未收到直接引发肾癌报告。

引发肾衰竭

1964年,吴松寒首次报道了2例因大剂量服用关木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例,但在医学界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1991年,比利时学者Vanherweghem等发现一妇女在服用含有广防己的中草药减肥时出现进行性肾损害,表现为肾间质纤维化。这一事件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此后十几年,因服用含马兜铃酸的药物而产生肾损害的病例在欧洲、亚洲等国家均有报道,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及其他国家政府均将此类药物撤出了市场,并命名此类肾病为“中草药肾病”。因该病均是由马兜铃酸诱导产生的,故有学者认为用“马兜铃酸肾病”来定义这一类肾病更为合适。

2011年11月10日,澳大利亚《先驱太阳报》报道称,马兜铃酸可导致极难治愈的肾病,最终引发肾衰竭。此外,它还和一种存在于泌尿系统上尿路的罕见癌症有关。

2012年4月初,《今日美国》引用《国际肾病期刊》(KI)再谈马兜铃酸与肾病关系。紧接着,权威刊物《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报道了马兜铃酸可能引起肾功能衰竭以及尿道癌症双重风险。论文的作者之一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药物学家亚瑟·格罗尔曼提示,马兜铃酸可能是部分地区肾病高发的主要因素。

2013年8月7日,两项发表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的研究称,马兜铃酸会导致人体发生大量基因突变,从而引发癌症,其致癌性强于烟草和紫外线。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