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族

马来族

民族
马来族(马来语:Melayu),习惯上多称为马来人或巫族,是东南亚的一个民族,也是东南亚的原住民之一。与世界各民族相比,马来族出现的时期较晚。从15世纪马六甲黄金王朝开始,大量马来人由古代印度教转信回教,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泰国南部和菲律宾等。菲律宾的马来人则由于西班牙殖民缘故而信奉天主教(除了摩洛人)。公元前3000年纪至前1000年纪,先后有两批原始马来人从海上迁入,带来新石器时代文化,其后裔为今日的邦都人、卡林加人、伊隆戈特人、巴戈博人、曼达亚人、布基农人等。[1]
    中文名:马来族 外文名: 别名: 其他外文名:Melayu(马来语) 别 称:巫族、马来人 分布地区:太平洋和印度洋各岛国 人种类型:蒙古人种马来类型 宗教信仰:回教、天主教 民族起源:中国云南和马来群岛

概述

马来族(马来语:Melayu)又称巫族,习惯上也称为马来人,是东南亚的一个民族。 马来人是东南亚的土著之一。于全世界的民族相比,马来族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民族。

马来人大多信奉回教,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汶莱、泰国南部和菲律宾等。菲律宾的马来人则由于西班牙殖民缘故而信奉天主教。另外非洲的南非也有马来人。

马来人名称由来

Melayu这名称,据一些历史学家的说法,可能来自苏门答腊岛上一个约1500年前由印度人所建立的古国--末罗瑜(马来文亦是Melayu)。末罗瑜遗址位于现苏门答腊岛上一条河上游的支流Sungai Melayu附近。后来末罗瑜被苏门答腊岛上的另一个著名古国三佛齐所并吞。

另一种说法是Melayu这名词来自印度的梵文中一读音为Malaya的词。这梵文词的意思为山或高处。

马来人的起源

马来人自何处来,历史学界尚无定论。但主要有二种说法,来自中国云南或就起源于马来群岛。

云南起源说

云南起源说主要的支持者有R.H Geldern, J.H.C Kern, J.R Foster, J.R Logen, Slametmuljana 和Asmah Haji Omar等。

云南起源说的依据如下:

在马来群岛发现的古老斧头,与中亚的某些地区类似,说明有中亚居民移民马来群岛。

马来族的风俗与Assam地区类似(Assam是印度与缅甸之间的地区)。

马来语与柬埔寨语相似,而柬埔寨人又被认为来自于云南,当年他们沿着湄公河南下到柬埔寨。

云南起源说被广大人群所接受,马来西亚的中学历史课本中都介绍马来人起源于云南。依此学说,马来人的祖先分二批在不同年代从云南迁移到马来群岛。这二批马来人的祖先分别称为原始马来人(马来文:Melayu Proto〕及混血马来人(马来文:Melayu Deutro)。

原始马来人及混血马来人又合称南岛人(马来文:Indonesian),二者的文化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南岛人其实是最后移入马来群岛的人群。之前迁入的有澳洲种人(英文:Australoid),尼利多人(英文:Negrito)和美拉尼西亚人(英文:Melanesoid)。

以下对二批移民做出介绍:

原始马来人

根据出土文物,公元前2500年原始马来人就居住在马来群岛。他们有农耕技术。

混血马来人

公元前1500年就存在于马来群岛,他们多生活在海边,渔业发达。

马来群岛起源说

马来群岛起源说的支持有J.Crawfurd, K.Himly, Sutan Takdir Alisjahbana和Gorys Keraf等。

以下是马来群岛起源说的论据

马来人和爪哇人在19世纪都有很高的文化。能达到这种成就只有不断发展的本土古老文化才能达到。以此说名马来人并非来自任何地方。而是土生土长。

K.Himly 不同意马来语与柬埔寨语相似。认为二语相似只是表面印象,没有足够理据。

爪哇岛发现的梭罗猿人(马来文:Homo Soloinensis)和维杰人(马来文:Homo Wajakensis)化石表明马来人是马来群岛起源,可能马来人就是来自爪哇岛。

马来群岛各族的语言与中亚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有异。

马来群岛起源论在马来西亚只得到极少数人的支持。

马来西亚人与马来人二名词的分别

马来人并非马来西亚人的简称,而是马来西亚的一个主要民族。

马来西亚人简称为大马人,(Malaysian,马来西亚简称为大马)指的是拥有马来西亚国籍的人士,主要有三大族群,分别为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以及其它一些少数族群。各族群都保留了自己的文化以及风俗习惯。同时也尊重其他种族的文化以及风俗习惯。

民族特征

广义上的马来人指分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各岛国的民族,属蒙古人种马来类型,体质特征是身材矮小,皮肤颜色深,体毛发达,鼻宽低,嘴唇厚,眼窝深。

民族语言

通用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诸语言。

民族宗教

马来人大多信奉回教。菲律宾的马来人则由于西班牙殖民缘故而信奉天主教。

民族文化

马来族的学生用华语打招呼马来族的学生用华语打招呼马来人的文化深受其他民族文化之影响,主要是暹罗人、爪哇人和苏门答腊人的影响。马来人在历史上所受印度教文化影响至钜,在15世纪改宗伊斯兰教之前,大部分都是印度教徒。现今马来半岛的居民中有很多印度人和华人。马来人以农为主,居住乡村;而华人、印度人和其他群体则以城市生活为主。马来半岛大部地带为丛林,乡村建于沿河、沿海及公路两旁,人口自50至10,00不等。房屋建筑在木桩之上,高出地面1.2~2.4公尺(4~8?),屋脊呈人字形,上覆茅草;

小康之家的住房则以瓦覆屋脊,厚板铺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橡胶。1970年代末,马来半岛的天然橡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5强。传统上马来人的社会组织带有封建制的色彩,贵族平民之间界限分明。村长由平民担任,区长便是贵族,村长受区长管辖。现代社会贵族已由议会及其他民选机构指派的官员所替代,但阶级区别仍很显著。文莱马来族舞蹈文莱马来族舞蹈婚姻传统上由父母安排。典型的家庭包括夫妻及其子女。婚姻及继承制度均受伊斯兰律法的约束。马来人的宗教信仰是伊斯兰沙斐仪(Shafii)教派的教义,遵守穆斯林宗教节日。

某些印度教礼仪依然存在,如婚礼的第二部分和国家各种庆典活动之中,犹有其遗风。农村地区的马来人也保持了土地、丛林有灵的古旧信仰,部分可溯源于印度教;他们常靠巫医或萨满教徒治病。居住在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文莱和其他国家仍以马来人为族称的居民。

多为新马来人的后裔,社会、经济和文化比较发达。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马来人之间也开始出现差异,各具民族特点。马来西亚的马来人,自称马来由人。主要分布在马来半岛中南部和沙捞越地区。多混有华人、印度人、泰人和阿拉伯人的血统。使用马来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有多种方言。原用阿拉伯字母文字,后改用拉丁字母。原信印度教、佛教和万物有灵,15世纪末大多改信伊斯兰教,属逊尼派。有部分人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 。家庭组织除南部森美兰州母系制占优势外,一般都为双系制。马来人以农业为主,种水稻、橡胶、椰子、咖啡、金鸡纳树和油棕等,有卓越的蔬菜栽培技术。渔业和航海业发达。

民族起源

马来人自何处来,历史学界尚无定论。但主要有二种说法,来自中国云南或起源于马来群岛。其民族来源,尚无定论。多数研究者认为,马来人的祖先约在5000年前从亚洲内陆逐渐南下,迁至中南半岛,并经马来半岛(一说经安达曼群岛)进入苏门答腊岛,然后往东扩散到爪哇、加里曼丹、苏拉威西和菲律宾群岛,往西扩散到马达加斯加岛。这种迁徙浪潮持续数千年之久。一般按迁徙时间先后大体分为两种:原始马来人(包括古马来人)和新马来人

云南起源说

云南起源说主要的支持者有R.H Geldern, J.H.C Kern, J.R Foster, J.R Logen, Slametmuljana 和Asmah Haji马来族服饰马来族服饰Omar等。主要依据是:在马来群岛发现的古老斧头,与中亚的某些地区类似,说明有中亚居民移民马来群岛。云南起源说被广大人群所接受,马来西亚的中学历史课本中都介绍马来人起源于云南。依此学说,马来人的祖先分二批在不同年代从云南迁移到马来群岛。这二批马来人的祖先分别称为原始马来人(马来文:Melayu Proto〕及混血马来人(马来文:Melayu Deutro)。原始马来人及混血马来人又合称南岛人(马来文:Indonesian),二者的文化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南岛人其实是最后移入马来群岛的人群。

马来群岛说

马来群岛起源说的支持者有J.Crawfurd, K.Himly, Sutan Takdir Alisjahbana和Gorys Keraf等。主要依据是:爪哇岛发现的梭罗猿人(学名:Homo soloinensis)和维杰人(学名:Homo wajakensis)化石表明马来人是马来群岛起源,可能马来人就是来自爪哇岛。马来人和爪哇人在19世纪都有很高的文化。能达到这种成就只有不断发展的本土古老文化才能达到。以此说明马来人并非来自任何地方。而是土生土长。

梭罗猿人的化石于爪哇岛上梭罗河(马来文:Sungai Solo〕附近发现,因而得名。梭罗猿人直立,但没脱离猿人阶段。维杰人的化石于爪哇岛南岸维杰(马来文:Wajak〕地方发现。是东南亚发现的最早真人化石。约生存于一万二千年前。K.Himly 不同意马来语与柬埔寨语相似。认为二语相似只是表面印象,没有足够理据。马来群岛各族的语言与中亚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有异。马来群岛起源论在马来西亚只得到极少数人的支持

民族服饰

马来男女服饰五彩缤纷。马来人有其传统的服饰,称礼服。正式场合和隆重节日均着礼服。较流行的服饰是马来族男女服饰马来族男女服饰“巴迪”(蜡染)。男子穿的巴迪衣被誉为马来西亚国服,“巴迪”设计优美,图案繁多,款式别致,有的编织手法相当细腻,“巴迪”为长袖上衣,图案讲究对称,图案花纹不对称者不算真正的“巴迪”,“巴迪”有的是由蜡染布制成,有的则由丝绸作原料,质地不同,但大多宽而大,薄而凉爽。

“巴迪”有长袖、短袖之分,出席晚宴者穿着长袖“巴迪”。传统的马来妇女服饰分上衣和纱笼(筒裙),衣宽如袍,袖长,衣身长过臂部,纱笼十分宽大,通常长达足踝。马来妇女穿着传统服装时,头上披着一条薄薄艳丽的纱巾,纱巾垂挂至肩膀或胸前。她们的服饰习俗忌讳袒胸露臂。马来族服饰造型、设计特点具有浓厚的民族情调。[1]马来西亚人的服饰偏好红色、橙色和其他一些鲜艳的颜色,他们认为黑色属于消极之色。所以马来的服饰给你的感觉总是快乐奔放的,处处显示热带风情。马来族男子平日通常上穿“巴汝”,下身则围以“沙笼”,女子穿无领长袖的连衣长裙,围以头巾,是严肃与华丽的完美结合。去过马来西亚的人都有生动的回忆。一队队身着五颜六色纱笼的马来妇女宛如一束束春日怒放的鲜花,把马来西亚小城打扮得活色生香

相关资料

与马来西亚人区别马来人并非马来西亚人的简称,而是马来西亚的一个主要民族。马来西亚人简称为大马人,(Malaysian,马来西亚简称为大马)指的是拥有马来西亚国籍的人士,主要有三大族群,分别为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以及其它一些少数族群。各族群都保留了自己的文化以及风俗习惯。同时也尊重其他种族的文化以及风俗习惯。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