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亚虎

马来亚虎

豹亚科豹属动物
马来亚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jacksoni):是现存第三小的老虎,略大于苏门答腊虎和巴厘虎。雄性大约2.5米长,雌性的长度约2.4米。头尾长则各测得约2.10-2.73米。平均重量为100-130千克。它们身上的条纹样式类似印度支那虎,特点是全身是橙色和黑色条纹,条纹间隔比其他虎种更窄和细。分布于马来西亚半岛,是2004年新确认的老虎亚种,此前一直被归类为印度支那虎的一个种群。此新分类是Luo Shu-Jin等人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基因多样性实验室(Laboratory of Genomic Diversity)研究所得。马来亚虎是肉食性动物,主要猎食水鹿、麂、野猪和家畜。是马来西亚的国兽。
  • 中文名:
  • 拉丁学名:Panthera tigris ssp. jacksoni
  • 别名:
  • 界:动物界
  • 门:脊索动物门
  •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 纲:哺乳纲
  • 亚纲:真兽亚纲
  • 目:食肉目
  • 亚目:
  • 科:猫科
  • 亚科:豹亚科
  • 族:
  • 属:豹属
  • 亚属:
  • 种:虎
  • 亚种:马来亚虎
  • 分布区域:
  • 命名者及年代:Smith & O'Brien, 2004
  • 保护级别:
  • 中文学名:马来亚虎
  • 中文别名:马来虎
  • 英文名:Malayan Tiger
  • 分布:马来西亚半岛

形态特征

虎强壮高大,体态雄伟,毛色绮丽,头圆,不同于狮子吻长所以脸廓狭长的特点,老虎吻部较短而宽,显得头大而圆。眼大,嘴边长着很长的白色间有黑色的硬须,长达15厘米左右。颈部粗而短,几乎与肩部同宽,肩部、胸部、腹部和臀部均较窄,呈侧扁状,四肢强健,犬齿和爪极为锋利。全身底色橙黄,腹面及四肢内侧为白色,背面有双行的黑色纵纹,尾上约有10个黑环,眼上方有一个白色区。

马来亚虎和苏门答腊虎可能是最小的老虎亚种。平均体重雄虎为120kg,雌虎100kg,雄性马来亚虎体长237cm,雌性体长约为200cm。

马来亚虎与印支虎的区别如下:马来亚虎的脸部明显比印支虎宽,头部也比印支虎短一点。印支虎的躯干和四肢显然比马来亚虎更加粗壮和厚实。马来亚虎的颜色比印支虎略浅一些。两者最明显的差异在于体重,马来亚虎的体重比印支虎(175千克)小将近1/3左右,雄性平均体重只有130千克。

马来亚虎与印支虎的区别如下:马来亚虎的脸部明显比印支虎宽,头部也比印支虎短一点。印支虎的躯干和四肢显然比马来亚虎更加粗壮和厚实。马来亚虎的颜色比印支虎略浅一些。两者最明显的差异在于体重,马来亚虎的体重比印支虎(175千克)小将近1/3左右,雄性平均体重只有130千克。

马来亚虎与苏门答腊虎一样,是体型最小的老虎亚种,它身上的条纹样式类似印度支那虎,但体型则与苏门答腊虎相近。雄虎和雌虎的平均体重各为120公斤与100公斤,从头到尾的体长则各测得约273厘米与200厘米。

生物食性

虎常单独活动,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在一起生活。每只虎都有自己的领地。当雄虎和雌虎巡视领地时,会举起尾巴将有强烈气味的分泌物和尿液喷在树干上或灌木丛中,界定自己的势力范围。有时也会用锐利的爪在树干上抓出痕迹,或在地上打滚,留下虎毛,以界定自己的势力范围。尽管虎是独居动物,并有着自己的领地,公虎仍可能常和自己的配偶及孩子们待在一起。成年虎,尤其是同胞兄弟姐妹之间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未知是否长期性)相互协作,共享收获。一个公虎的领地内可能有不止一只雌虎,不过雌虎之间的领地未必交叠。公虎对自己的领地严格捍卫,领地面积过大,就难免有人想占便宜。面对入侵者,公虎通常是奉行灭杀政策,而且这样也能减少自己未来的竞争对手。雌虎一般没这么无聊,即便它们的邻居死了,它也未必会去开拓疆域。虎最精良的攻击武器就是粗壮的牙齿和可伸缩的利爪。捕食时异常凶猛、迅速而果断,以消耗最小的能量来获取尽可能大的收获为原则。但捕食猛兽时,若没有足够的把握绝对不干。老虎在亚洲没有天敌,由于脚上生有很厚的肉垫,老虎在行动时声响很小,机警隐蔽。

马来亚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生活在马来半岛中部和南部地区各地的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围绕森林间的河流活动,常出没于山脊、矮林灌丛和岩石较多或砾石塘等山地,以利于捕食。也发现出没于被放弃的农地区域周围,但很少生活在太接近人类居住或道路附近的地方。老虎在雨林里的分布密度不高,每100平方公里才有1.1到1.98只,这是猎物分布稀少所致。因此,要维持一个至少拥有六头能生育的雌虎的种群,需要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栖息地。

马来亚虎猎食水鹿、麂、野猪和家畜。在马来西亚国家公园(Taman Negara)里的老虎也会捕食马来熊。其主食是否也包括印度野牛与马来貘则是未知。老虎在雨林里的分布密度不高,每100平方公里才有1.1到1.98只,这是猎物分布稀少所致。因此,要维持一个至少拥有六头能生育的雌虎的种群,需要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栖息地。关于马来亚虎的生物与生态研究尚在起步阶段,比方其食性、形态、数量统计、群体结构、交流方式、活动范围和繁衍能力等资料皆不足。

分布

马来亚虎只在马来半岛(即西马与泰南)被发现,而在婆罗洲(即东马、汶莱和加里曼丹)则没有出现过老虎的踪迹。

在马来西亚,北起马泰边境的森林直至亚洲大陆的最南端,马来亚虎稀疏地散布在三个主要老虎保护区:主要范围(2.0万平方公里)、马来西亚国家公园(1.5万平方公里)和南部的森林地区(1.0万平方公里)。此外,一些孤立的小森林、次级植被、东海岸人烟稀少以及公路密度低的废弃农业地段也有老虎出没。其中,88%的马来亚虎可在霹雳、彭亨、吉兰丹和登嘉楼四州找到。

繁殖方式

逐偶期多发生在11月初至3月底之间,在这期间,每只雌虎大约只有七天左右处在发情状态,也就是说雌雄同居仅此一周而已,发情之初,雌雄虎依赖求偶呼声互相吸引。孕期为103至105天,一胎生2至4仔,幼仔随母虎生活到2岁左右。寿命15-20岁。

亚种分化

马来亚虎是2004年新确认的老虎亚种,分布于马来半岛南部的马来西亚与泰国境内,此前一直被归类为印度支那虎的一个种群。此新分类是Luo Shu-Jin等人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基因多样性实验室(Laboratory of Genomic Diversity)研究所得。

种群现状

统计显示约有600至800只野生马来亚虎存在,这使其成为继现存孟加拉虎(2400只)和印度支那虎(1100只)之后第三大的老虎种群,但依然属于濒危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极危(CR)。

人工饲养

2004年老虎的遗传学分析与其系统发生学的研究,使中印半岛的老虎分成两个独立的亚种:印度支那虎与马来亚虎,发现者们讨论着,这两个亚种的人工饲养种群应以类似管理其他已知亚种的方式来管理,然而尚不清楚各个动物园机构将如何应用这些资讯。

威胁

马来亚虎所受的威胁主要是森林的发展使栖息地被严重分割;以及非法盗猎的问题。例如,国家公园风景区里的伐木作业和道路建设使老虎的栖息环境受到的威胁。

森林的农业和商业开发,也使老虎更频密地和家畜接触。在1993年至2003年十年里,家畜被虎噬在登嘉楼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40万美元。结果,老虎往往会被愤怒的农民捕杀,或被生擒送往动物园。而在这样的“冲突”中,被打死的老虎可能会在黑市中出售,使之和偷猎产生了因果关联。

此外,猎物匮乏也是马来亚虎受威胁的原因之一。

文化内涵

命名之争

当马来亚虎被肯定为老虎的一个独立亚种时,此消息在马来西亚受到欢迎,然而,这件事却很快地因马来亚虎的学名而起争议。研究者们提议以“杰克逊之虎”(Panthera tigris jacksoni)做为其学名,以记念动物学家彼得·杰克逊对大型猫科动物的研究贡献。

然而,马来西亚动物园与水族馆协会(MAZPA)和马来西亚政府主张,马来西亚应有权参与其国家象征的命名。马来西亚坚持应以其地理位置——马来西亚做为命名的参考,因此,在马来西亚,马来亚虎又以“马来亚之虎”(Panthera tigris malayensis)为学名。

国家象征

马来亚虎是马来西亚的国家象征之一,除了出现在马来西亚国徽之外,也常常在其它的公共机构的标志里出现,如马来亚银行、普腾、马来西亚足球总会、马来亚大学等等。它象征了马来西亚人民的勇敢与毅力。当地人也为老虎起了各种绰号,尤其以马来文“Pak Belang”(意为“斑纹先生”)最具代表性,“Pak Belang”常常在马来民间寓言故事里做为“Sang Kancil”(小鼠鹿)的对手出现。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