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反封建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公元1517~公元1546年,马丁·路德坚决抗议罗马天主教会,发动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他所发起并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整个欧洲,永久性地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对于西欧的封建神权统治。这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 中文名: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 外文名:
  • 发生地点:
  • 主要人员:马丁·路德
  • 地点:德国威登堡大教堂
  • 波及区域:整个欧洲
  • 相关组织:罗马天主教会
  • 结果:永久性地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对于西欧的封建神权统治
  • 马丁代表作品:九十五条论纲
  • 发生时间:公元1517年到公元1546年

名称由来

他的宗教学说为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思想武器。恩格斯认为马丁·路德是他那个时代的巨人,他无愧于这一光荣。

原因

1、根本原因:15~16世纪,德意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

3、直接原因(导火线):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目的

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

经过

1、开始:“九十五条论纲”。

时间:1517年10月31日。

地点:Wittenburg大教堂。

内容:教皇无权免罪,他只能宣示和确证上帝对罪行的赦免。教皇兜售赎罪券(免罪符),实行当钱落入钱箱丁当一响,贪婪和爱财的欲念就会增加。基督教徒凡诚心忏悔者,不用赎罪券(免罪符)也可以赦罪免罚。

意义:揭开了宗教改革开始的序幕,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

2、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提出其改革主张。

内容

1、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

2、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

3、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反映了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和反封建的思想。

4、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并主张神甫可以娶妻;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5、俗权高于教权,并最终支配教权。

6、建立本民族(德)教会: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要求。

影响

1、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

2、使德国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形成了一种新教路德宗。

3、有利于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4、为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在西欧反封建的斗争过程中,宗教改革作为其形式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欧洲许多国家相继创建了民族教会,他们与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进行着坚决的斗争,最后当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时,人类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