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刚

余刚

中国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余刚,1992年至今在清华大学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1994)、教授(1998)。[1]1998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2000年获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基金,200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8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1年获第七届北京市教学名师奖,2012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在过去的多年中,持续研究有机污染物控制理论、技术和战略,先后以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PCPs)等典型有机污染物为研究对象,在源清单方法学、环境污染特征、控制原理与技术、控制战略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
  • 中文名:余刚
  • 民族:
  • 出生地:
  •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 学位/学历:
  • 职业:
  • 专业方向:
  • 职务:
  • 学术代表作:
  • 主要成就: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4
  • 职称:教授

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

1982.09~1986.07 南京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学士

1986.09~1989.07 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环境化学专业,硕士

1989.09~1992.08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专业,博士

工作经历

1992.08~1994.12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讲师;

1994.12~1997.01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副教授、系副主任;

1997.01~1998.01英国Newcastle大学土木工程系,访问学者;

1998.01~1998.08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系副主任;

1998.08~2006.04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系副主任;

2006.04~2011.01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系主任;

2011.01~2013.07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院长。

2013.07~现在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在研主要项目

[1]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重污染区水环境整治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项目,2017年1月-2020年6月

[2]中国工程院项目,推进我国厕所革命工程科技战略研究,2018年3月-2020年3月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交流项目,无意识产生POPs清单的调查方法学,2016年1月-2020年12月

[4]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课题,全球环境基金“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国家实施计划更新项目”二恶英等无意产生POPs削减和控制行动计划更新,2014年3月

[5]海口市科学技术工业信息化局项目,“海澄文”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编制,2018年6月-2020年6月

[6]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8年度科技创新基地培育与发展工程专项项目,2018年9月-2020年6月

完成的重要项目

[1] 国家863计划课题,环境中高关注有机化学品的污染控制技术,2013年1月-2015年12月

[2] 中国工程院项目,再生水安全利用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2015年1月-2016年12月

[3]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新关注污染物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2014年1月-2016年12月

[4] 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课题,中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能力建设项目之技术转移中心促进中心子项目,2011年6月

[5]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斯德哥尔摩公约工作包翻译项目,2014年1月-2014年7月

[6] 威立雅环境集团项目,清华-威立雅中心,2009年8月-2015年11月

[7] 哈希公司项目,水质监测合作计划,2011年10月-2016年10月

[8] 欧盟科技项目,有机阻燃剂化学品环境污染国际共同研究(INTERFLAME),2012年1月-2014年12月

[9] 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课题,中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二噁英减排模式研究项目,2011年11月-2012年12月

[10]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污染特征、转化机制与控制原理,2007~2010;

[11]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履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公约的支撑技术与示范研究,2007~2011;

[12] 国际合作(挪威)项目,POPs地方履约能力建设之战略编制,2008~2010;

[13] 国际合作(UNEP)项目,Hazardous Substances from Open Burning of Wast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2006~2009;

[14] 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科技项目,高性能负载型钯催化剂制备及脱氯机理研究,2009~2011;

[15] 国家973计划课题,氯代烃的污染控制与修复原理,1999~2004;

[16] 国际合作(日本新能源和工业发展组织NEDO)项目,中国POPs分析和管理能力加强项目,2004~2005;

[17] 国家环保总局项目,中国非故意产生类POPs减排控制战略和行动计划编制,2005~2006;

[18] 国家环保总局项目,中国杀虫剂类POPs废弃库存与污染场地清单方法学研究,2005~2006;

[19] 国家环保总局项目,中国多氯联苯清单方法学研究,2005~2006。

荣誉表彰

[1]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7

[2]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4

[3]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3;

[4]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7;

[5]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3;

[6]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9;

[7]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6。

社会任职

国内

[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2]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专业委员会主任。

[4]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八届理事会理事,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5]期刊《环境科学》、《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学报》等编委

国际

[1]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斯德哥尔摩公约》Toolkit和BAT/BEP专家组成员

[2]国家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工作协调组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3]SCI期刊Chemosphere副主编

[4]Critical Review in ES&T副主编

[5]Emerging Contaminants主编

[6]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编委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