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性也

食色性也

人性论的观点
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确是孔子对于人生的看法——形而下的,不讲形而上的。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一个生活的问题,一个性的问题。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有时候看到有关中国文化的文章说“食色性也”是孔子说的,错了,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是与孟子同时代的告子说的。[1]
    中文名: 外文名: 拼音: 近义词: 反义词: 中文名称:食色性也 代表作家:告子 出处:《礼记》

简介

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确是孔子对于人生的看法——形而下的,不讲形而上的。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一个生活的问题,一个性的问题。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是与孟子同时代的告子说的。

解析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几句话,是接着证明了学问的目的,不是文学、不是知识,是作人做事。子夏比孔子少四十四岁,他的名字叫卜商。孔子死后,在战国开始的初期,他讲学河西,在战国时期一般对时代有影响的大学者,蒙受他的影响很大。所以这也是我们大家要注意的。领导历史、领导国家社会的,到底还是学问思想。

引用子夏的话,证明学问是什么。我们看原文“贤贤易色”,两个贤字,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因为中国文字有时候是假借的。第二个贤字是名词,指贤人——学问修养好的人。“易色”,古人如宋儒他们,是怎么解释的呢?他们对“色”字解作“女色”、“女人”、“男女之色”了。(孔子被人叫打倒,就是这样受冤的。)“贤贤易色”就是看到贤人——有学问道德的人,马上跟他学了。“易色”,女色都不要了,太太都不要了,在恋爱中的,把女朋友都丢掉了。如是女方,男朋友也不要了。如果真如宋儒的说法,我认为孔夫子不是圣人了。因为圣人,是不会违反人情的。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确是孔子对于人生的看法——形而下的,不讲形而上的。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一个性的问题,一个生活的问题。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有时候看到有关中国文化的文章说“食色性也”是孔子说的,错了,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是与孟子同时的告子说的。以后引用文章,不要将错就错,一错再错。

这个性的问题,究竟先天的性或后天的性呢?以后再讨论。但宋儒解释“贤贤易色”,为了作学问,都可以把自己的妻女或丈夫丢开,这是不通的。

这个“色”字,很简单,就是态度、形色,下面还有证明,所谓“态色”就是态度。“贤贤易色”意思是:我们看到一个人,学问好,修养好,本事很大,的确很行,看到他就肃然起敬,态度也自然随之而转。这是很明白,很平实的,是人的普通心理,不管一个如何坏的人,看到一个好人,总会不自觉地对这好人比较友善,这是人之常情。

“事父母能竭其力”是讲孝道。这句话有一个问题产生了,子夏为什么提到“竭其力”呢?重点在这个“竭”字。过去一般人讲到对父母的孝顺,是“非孝不可”。其实孝道也要量力而为,孝要竭其力,不要过分了。前一两年,有个年轻人基于天生的(不是教育的)孝心,为了孝养父母,去做了小偷,犯了法,对于这样行孝的人,在心理道德上,我们觉得这个人“非其罪”也,因为他为了孝顺,为了医母亲的病,结果偷了钱,犯了法,这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在学问修养上看,对他的批评是“这个人没有受良好的教养”。在道理上来讲,这个青年是好心,但是好心要学识来培植它,使他知道要“竭其力”而不要做过分的事。中国古人有两句话综合起来的一副对联说:“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其“原心不原迹”就只看他的心孝不孝。比如一个人很穷,想买一罐奶粉给父母吃,但实在没有钱,买不起,因此心里很痛苦,只有希望慢慢积蓄点钱再去买。只要有这个心,只要他这份情感是真的,我们就不能说他不孝。“原迹贫家无孝子”,如果一定要在事实上有表现,那穷人家里就没得孝子了。这个道理非常清楚,我们用这个道理来解释,就是说明“事父母能竭其力”是尽自己的心力做到了就是孝。

“事君能致其身”这个“君”字,成为过去打倒孔家店的口实。他们认为这是专制思想,是捧帝王、捧独裁的古老教条。事实上不是这么回事,我们先要了解中国文化的“君”字是什么意思。从文字的字形上看,“君”字古写,头上“尹”字,“尹”字的古写是“丮”。我们的文字,是由图案演变而来的,手里拿一根拐杖,下面一个口,代表一个人,这个人年龄大了,学问道德很高,拿根拐杖,也等于指挥杖,所以凡是拿拐杖的,指挥杖的,都是君。后来才转借变成皇帝的专用,其实中国文化中的“君”也不是皇帝的专用词,比如我们过去写封信给平辈,不好称他先生,也不好意思称他老弟;乃至一位老师写给学生,这位老师谦虚一点就称学生“某某君”,如果说君是代表皇帝,就是“某某皇帝”了,通吗?没有这回事。日本人学我们中国文化,写信通常都是以君为尊称词。

这句“事君能致其身”的意思是:不论朋友或同事,他跟你感情好,他了解你、认识你,认为非你帮忙不可,而你答应了,那他就是君,你既已答应帮忙朋友完成一件事,要抬轿子就规规矩矩一定尽心,答应了就言而有信。“能致其身”,竭尽自己身、心的力量。就好比结婚一样,要做到从一而终。否则当初不要答应,既然答应了,讲作人的道理,就要有信。至于替人家做事的道理就是忠,也就是尽自己的力。不可以表面上愿意帮忙,做出部下很恭敬的样子,背地里却一切不同意,反而捣乱扯腿。即使在外面做主管,也常会碰到这些事。这就是作人的“臣道”不够,简单说就是不诚恳。

所以“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白话解释就是看到好的人能肃然起敬,在家能竭心尽力地爱家庭,爱父母。在社会上做事,对人、对国家,放弃自我的私心,所谓许身为国。还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话再三提到,在感情上说,每个人都认为做到了对朋友言而有信。据我自己的反省,虽然很想彻底做到,事实上却很困难。有时候对朋友答应了的事做不到,心里非常难过,为了自己道德的要求,想尽办法去做,所以仔细研究起来,“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话,实在很不容易。所以子夏说,能够做到这样,“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尽管这个人没有读过一天书,我一定说这人真有学问,这不是说明“学而时习之”并不是说一定读死书吗?

论证

语出《孟子》——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原来是孟子与告子辩论,“食色性也”这句话是只不过是告子的论点之一罢了,看来也不是孟子的观点。那么我们平时经常引用这句话,并先说上“连圣人都说过”,岂不是大错特错了吗?

告子主张性无善无不善论,与荀子主张的性恶论及孟子主张的性善论构成了为对人性的三种认识。告子所提出的“食色性也”这句话,是为了证明自己关于性无善无不善论的,告子主张“生之谓性”学,也就是主张食、色为人类生存所必需。在与孟子争辩时,其实孟子对告子的这句话并未持反对的态度,也就是说孟子虽然是持性善论,也是基本上同意告子的这种观点的,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得出来呢?一、从下面的辩论可以看得出来,即孟子并没有在此批判食色二字,只是从外与内进行批驳;二、这还要从《孟子》这本书里面去找答案。翻了大半天的《孟子》,终于找到可以证明的句子,这是孟子与齐宣王进行对话时所提到的,孟子一如既往地宣扬仁政思想,而齐宣王却如幼童般找出一些可笑的借口来拒绝实行仁政,如他提到他这个人“好货”又“好色”,而孟子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劝说:“……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从这可以看出孟子并不主张除去人的好货好色的私心。

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告子又主张:“食、色,性也!”孟子也不主张去除人的好货好色之私心,可见平时人们在引用“食色性也”这句话是并不是多么太离谱的事情,但至少再不能说“孔子曾说过”这样的话了,你可以说“我们的老祖先都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就比较准确了。三人有一贯的思想,这与他们同属儒家学派可能有关,据后人考证,告子当属于儒家弟子,他们三人都不约而同地尊重“人性”,他们身上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只可惜后人牵强附会,将好端端一锅味美鲜汤给弄馊了,比如宋儒理学家们,固然他们也有些许的贡献。

影响

时至今日,人们更是对“食、色”这两个方面趋之若鹜,几乎达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人们正在陷入越来越混乱的境地之中。太重视“吃”了,结果造成了对大自然的严重破坏及国家资源的严重浪费;太重视“色”,结果造成了无数的良家女子铤而走险,从事肮脏的性交易,社会风气败坏,人心思乱。面对这种局面,如果再不反思,将会有巨大的报复。实际上的报复已经出现了。很多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比如最具震撼力是零三年的“非典”及今年的“禽流感”,这实际上是大自然对人类急功近利行为的一种巨大的无情的报复行为,还有艾滋病的泛滥更是对人类滥交行为的巨大的报复。人们对“食、色”的不加节制,使相关的商业行为完全蔑视人类的生存权利,只要能赚钱就行,具体一点说,人们所吃的已经几乎没有什么能令人放心了,比如大米是有毒的、月饼是陈馅的、蔬菜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牛肉是注水的、猪肉里面含有瘦肉精并且有的猪是用垃圾喂大的、鱼是喂激素长大的、面粉里含有漂白剂严重超标、一些食品中竟含有苏丹红、垃圾食品如洋快餐(据说薯条里面含有致癌成份)、酒里加有敌敌畏等,不胜枚举。

警醒

“食色性也”本是古代先贤对人的天性的一种尊重,没想到后人却不加思考地继承并发扬光大,以至全世界没有不知道中国美食的,时至今日,这种观念实在应该改改了。建立节约型社会,不但是国家的事情,更是个人应该做的。人们当然应追求吃的好,玩的好,但是不能没有节制,不能变本加厉地去破坏大自然,去做一些太过放纵的事情。

当法律不能禁止一些行为时,神秘的力量却横空出世,用来警醒世人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当人们的神经变得极为麻木,不为所动时,也许将会有更大的灾难降临到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上 。

电影

基本信息

片名:食色性也

又名:美食,祈祷,爱/美食、祈祷和恋爱/一辈子做女孩/再单身游记/饭祷爱

英文片名:Eat Pray Love

区域:欧美

发行:哥伦比亚(索尼)Columbia Pictures (Sony)

类型:喜剧 剧情 爱情

导演:瑞恩·墨菲Ryan Murphy

编剧:瑞恩·墨菲Ryan Murphy、珍妮弗·索特Jennifer Salt

主演:茱莉亚·罗伯茨Julia Roberts、詹姆斯·弗兰科James Franco、贾维尔·巴登Javier Bardem、维奥拉·戴维斯Viola Davis、比利·克鲁德普Billy Crudup

分级:美国PG-13

上映时间:2010年8月13日

详细剧情

有房,有车,事业成功,婚姻美满……如果说这样的人生对伊丽莎白·吉尔伯特(茱莉亚·罗伯茨)还不够圆满,那万千剩女岂不是非得捶胸顿足大骂苍天无眼?可或许是己之珍宝总被彼所摒弃,或许是得到的物事总没有尚未到手的值得珍惜,又或许很多东西得到后才发现原来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在外人眼里掉进福窝的伊丽莎白,却感觉不到一丝快乐。收入丰厚又怎样?帅哥老公又如何?当她惊觉原来从小儿女成群的梦渐渐远去,吃喝的乐趣已经变成快餐了事,而曾经的幸福也似乎只是镜花水月,她开始迷失、疑惑。接下来,她结束了婚姻,经历了人生最低谷。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某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伊丽莎白大声地向好友迪莉亚(维奥拉·戴维斯)宣布:她要休假一年,用预支来的稿费,一个人周游意大利、印度以及巴厘岛!她说她不需要王子拯救,也更不要被一段又一段的感情操纵,而是要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为什么还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为什么不可以走出安乐窝,活出真我?

说做就做!伊丽莎白开始了别样的自我发现之旅。一路上,有绿色的树林,有湛蓝的天空,有冒险的空气,也有未卜的前方。在意大利,她品尝美食,在世上最美味的比萨与美酒的陪伴下,尽享感官的满足;在印度,与瑜伽士的接触,让她体会了信仰的魔力,洗涤了混乱的身心;在巴厘岛,她寻得了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并且遇上了完美的男人斐利贝(贾维尔·巴登)。在这一整年的追寻快乐与信仰之间的平衡中,伊丽莎白终于明白:意外随时发生,生命就是一场奇遇,而只有忠于自我,才可能得到渴望的新生。

食色性也

策展人石婧,Hello Tomorrow Project策展人。毕业于英国久负盛名、具有140年悠久历史的WinchesterSchool of Art,先后获得(BA Hons)GraphicDesign 及(MA)CommunicationDesign。创办了中国第一本倡导个性美学的视觉艺术杂志《O‘ZINE-符号》。 2007年编译出版《西方平面设计简史》,并于同年创办你好明天文化传播机构(HELLOWTOMORROW PROJECT),关注不同文化状态和社会背景下,艺术的多元,沟通与碰撞。采访过近百位艺术大师、建筑师、设计师,遍及世界各地。在致力于艺术史及东西方艺术市场研究多年的根基上,不遗余力地将西方的当代新艺术完整地引荐至中国,助力国内累积出多元的艺术文化思潮,并对由此产生的或者交融,或者对峙的文化及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2012年伦敦奥运会召开之际,石婧做为策展人,首次把摄影大师Rankin及他的作品引进到中国,分别在上海,武汉,重庆等地,与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联合主办《食色性也-影像大师Rankin中国摄影巡展》。

如果我问你,你对世界的印象来自于哪?恐怕70-80%的人都会回答,来自电视,电影,照片和书籍。是的,大部分的人没有机会能够周游列国,或者前往他心中的麦加圣地,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只是精神世界的一个投影。网络,书刊上繁多的图像,映射着大家对世界片断似的理解。而拍摄者,在把真实的世界进行筛选似的,修饰装扮的这个过程,或者我们称之为拍摄过程,也表现出了一种驾驭似的权力模样。

Rankin被人称作“肖像的君主”。做为一个传统的国家,英国还保留着中规中矩的家族式的肖像文化。之所以称为文化,是因为这些肖像,不仅仅是行使着记录的作用,它还隐含着荣誉,地位,传承等阶级性的体现 。不管Rankin拍的是女王,明星,或者艺术家,超模,他仿佛怀有一种使命似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把镜头前的人不为所知的另一面剥离出来,可以说他表达的不是被拍摄者,而是他自己, 用独特的影像视角、轻快迷人的风格、对人物个性的敏感捕捉,表达着对“荣誉,地位,传承”这些严肃词汇的谐谑态度,展示着镜头下这个亦真亦假的色幻世界。他手中的那个带着快门和镜头的权杖,统御着他丰富的,渴望被了解的精神王国。 我们常常惊叹于Rankin对被拍摄者某种异于常态的神情挖掘,殊不知这里更多的是感叹摄影师对于这些大人物随意摆布的一种崇拜。

翻看Rankin的拍摄list,以及他做为出品人,出版了跨越了90s’,00s’整整20年,发行超过40个国家的《Dazed & Confused》,我们没法简单的仅仅给他定义为摄影师,他是英国文化符号似的代表,也是英国文化发展的一个记录者和参与者。 随着英国政府1997年起发起的“酷大不列颠”(Cool Britain)这一人文政策, 工业日益没落的英国,开始通过创意产业,向世界输出着Brit pop, YBA, 英国当年这些地下的前卫的文化群体,随着参与者年龄,地位和个人经济的增长,已经逐渐演变为主流的价值观和文化。

Rankin浓缩了这一发展时期的文化群体所经历的困惑,寻找,自我觉醒的过程。这个来自英国普通家庭的艺术家,用他的镜头开着对英国上流社会的精致玩笑,通过手中这个自我王权式的相机,表达的不仅是视觉的穿透力,更是民主,多元,交流和理解。

以中英建交40周年为大背景,于伦敦奥运会召开之际,做为迄今为止中英两国之间最大的文化交流盛事UK NOW艺述英国的旗舰项目,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British Council,北京你好明天文化传播机构(Hello Tomorrow Project)联合主办的影像君主Rankin非凡艺术(中国)在上海拉开帷幕,以此开启一场世界顶级的艺术盛宴之旅。

拍明星:汤唯是他眼里最美女人之一

Rankin(约翰·兰金)是当今最新锐时装杂志《Dazed&Confused》(中文译名《惶惑》)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知名的影片导演,其拍摄风格多元百变,艺术理念新颖独特。"食色性也"展览共展出其13个系列的122件作品,包括时尚杂志封面、人物肖像和开创性广告视觉作品,“名人肖像系列”则是这次展览的重头戏。记者在展厅的众多外国面孔中找到了几张中国脸,其中包括汤唯、章子怡等明星。

“他觉得汤唯是他见过的最美的女人之一。”摄影师本人没来武汉,本次展览策展人石婧为他“代劳”解释照片拍摄背景。

石婧说,拍摄明星时,Rankin能抓住公众或其他摄影师所发现不了的这些名人非常私密的心理状态。“比如拍摄乔治·克鲁尼,他是很多女人心中的超级白马王子,但Rankin拍摄的那张照片是他挖鼻孔的样子,非常有幽默感,展现了他搞笑的一面。”

拍政要:英国女王很会说笑话

与拍摄明星相比,拍摄地位显赫的政要难度就高多了。展厅入口处摆放的那张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照片,气质高贵,表情轻松,面带微笑,但拍摄前Rankin十分紧张。

石婧说,这张照片拍摄于10多年前,拍摄前Rankin还在纠结是穿正装还是便装,于是他询问女王的一位侍从,得到的回复是,女王说穿什么都好,但是如果能穿民族传统衣服来拍,她会更开心。“拍摄时,他说女王是一个特别和蔼的人,在拍摄过程中讲了非常多的笑话,很幽默。”

相比之下,展厅里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表情则很严肃,石婧解释,因为当时英国刚参与伊拉克战争,Rankin用尽浑身解数想让布莱尔微笑一下,展现英国绅士最迷人的一面,可惜未能成功,照片中的他有一种憔悴感。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