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

食疗

调节机体功能
食疗(食物疗法),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
    中文名:食疗 外文名:dietary therapy 功能:预防疾病,获得健康 性质:食物调养 适应季节:四季

简介

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可见,食物本身就具有“养”和“疗”二方面的作用。而中医则更重视食物在“养”和“治”方面的特性。目前,中医食疗,作为一种比较理想而有效的医疗保健方法,越来越受到我国医药学和营养学界的重视,并已成为现代人体医疗保健综合措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更经典的说法是:食物是人类治病最好的药品,食疗就是用食物代替药物而使疾病得到治疗、使细胞恢复功能、使人体恢复健康。高级均衡营养素能增强细胞营养代谢功能,使细胞获得了强大的能量;同时能激活细胞健康免疫基因,使细胞免疫活性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成倍增加;能使免疫细胞有能力释放大量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直接杀死侵入细胞的细菌病毒,直接中和清除被细胞吸收的物理化学物质;强壮的免疫细胞可直接吞噬病死的细胞和废弃的代谢物,帮助功能低下的细胞恢复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有医药之父之称的希波克拉底说过:药物治疗,不如食物治疗,食物是人类治病的最好药品。他相信人体天赋的自然免疫力是疾病真正的终结者。

饮食营养治疗是现代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养治疗是根据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给病人制定各种不同的饮食配方,以达到辅助治疗及辅助诊断的目的,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组织修复代谢机能,纠正营养缺乏。合理的营养饮食,不仅饮食中所含的营养成分齐全,配方恰当,色、香、味、形美观,且应增进病人食欲,还应结合不同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制订营养治疗配方,尤其在恢复健康中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因此,饮食营养治疗增进治疗效果与医疗和护理同等重要。

在中医《内经》中提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说明药物主要是祛除病邪,而以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等富有营养的食物来补益精气,这样,邪气去,正气方可早日恢复。又如“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也指出了疾病除用药物治疗外,还应重视营养。

目的

(一)调整热能及营养素供给

根据疾病治疗的需要,利用热能和某种营养素的补充或减少以达到辅助治疗作用。利用减少热能、脂肪和碳水化物,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有利于肥胖者减轻体重,或通过补充高蛋白及高热能饮食,使消瘦者体重增加,对手术前后病人营养的适当调整,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及术后康复。

(二)减轻体内脏器负荷,有助疾病治疗

如患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人,尿量少且有浮肿时,应限制食盐、蛋白质及水分的摄入量,以减轻肾脏的负担。

(三)控制营养素摄人,以调整代谢失常

如糖尿病患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所引起碳水化物、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可以通过控制碳水化物,调整生热营养素的比例,利于病情稳定。

(四)有利于消化吸收

注意食物的选择及烹调方法,使之变得软细易消化。如消化道溃疡的病人给予少食物纤维的饮食,并切碎煮烂,易于消化吸收,有利溃疡面的愈合。

(五)补充超高代谢消耗

如大面积烧伤、消化道瘘患者,可供给高氮及高热能要素饮食,高蛋白质匀浆饮食,静脉补充脂肪乳剂及氨基酸等。

(六)辅助诊断

用特定试验饮食或代谢饮食,如为辅助诊断有无潜在出血时,可用隐血试验饮食。

历史

原始人类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有些动、植物既可充饥又可保健疗疾,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认识并开始利用火。《礼含文嘉》中记载:“燧人氏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可见火的发现是人类饮食营养养生保健的一次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

随着陶器的出现和使用,食物的炮制不仅限于“火匕燔肉”和“石上燔谷”,烹调方法日益多样化,食物的味道也更加可口。此时期还出现了酒,在《吕氏春秋》中就已有“仪狄作酒”的记载,但最初只限于粮食作物和果实自然发酵而成的酒,此后又出现了复合成分的食用酒和药用酒。

商代的大臣伊尹改革了烹饪器具,并发明了羹和汤液等食品,开创了煮食和去渣喝汤的饮食方法。公元前5世纪的周代,出现了专门掌管饮食营养保健的“食医”。此后,醋、酱、糖、豆腐等调料及食品也相继出现。

战国时期的《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学理论专著,《素问·五常政大论》主张:“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书中高度评价了食疗养生的作用,也是食疗养生理论的重大进步。

东汉名医张仲景治疗外感病时服桂枝汤后要“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在服药期间还应禁忌生冷、粘腻、辛辣等食物,可见其对饮食养生及其辅助治疗作用的重视。

隋唐时期有很多食疗专著问世,如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卷二十六专论食治,他主张“为医者,当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体现了“药治不如食治”的原则。此后《食疗本草》、《食性本草》等专著都系统记载了一些食物药及药膳方。宋代的《圣济总录》中专设食治一门,介绍各种疾病的食疗方法。宋代陈直著有《养老奉亲书》,专门论述老年人的卫生保健问题,重点谈论了饮食营养保健的重要作用。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编撰的《饮膳正要》一书,继承食、养、医结合的传统,对健康人的饮食做了很多的论述,堪称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载了谷物、蔬菜、水果类药物300余种,动物类药物400余种.皆可供食疗使用。此外,卢和的《食物本草》、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及费伯雄的《费氏食养三种》等著作的出现,使食疗养生学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分类

粥类: 粥即用米加水煮制而成,如加入药物同煮便称作药粥,亦可将适量药汁兑入粥中供病人服用。它包括了食疗与药疗的双重效果。如干姜是中医用于温中散寒的药物,但无补养作用,只适用于里寒之症;粳米或糯米可以健脾益气,却没有散寒力量。若用干姜与米合煮粥服食,就成为具有温补脾胃,治疗脾胃虚寒的食治良方。又如用糯米煮成粥,在煎煮时加入适量葱、姜,煮熟后兑入一小杯醋,既能治疗感冒,又能防感冒。由于谷米煮粥,加入药特别是补益性的药粥,可以正常当作早餐或点心食用,既可充饥,又作食治。粥类食品简便易行,在古今食疗中用的最多。

羹类: 羹又称汤,它是以肉、蛋、奶、海味等为主体原料,制成的较稠厚的汤液。可作为正餐,亦可作为佐餐食用。如百合银耳羹,用百合50克,银耳25克,冰糖50克,先将百合、莲子、银耳加水煮熟,用文火煨至汤汁稍粘,再加入冰糖,冷后即可食用。具有安神健脑之功,每晚睡前服,治失眠、多梦、焦虑、健忘。

茶类:又称“代茶饮”,是指含有茶叶或不含茶叶的药物,经粉碎混合而成的粗末制品(有些药物不经粉碎亦可)。一般不用峻猛或过苦的药材。药茶用开水沏后或加水煮后,即可象日常饮茶一样频频饮之。如治疗风寒感冒的姜糖茶,即由生姜、红糖组成。又如菊花茶,即以中药菊花用水沏后频服,可治头晕、目眩,具有清热、明目之功。

酒类: 亦称“药酒”,即用中药与酒相结合的一种液体剂型,可用浸泡法或酿制法制备。中医认为,酒能通血脉,去寒气,行药势。常用的药酒有枸杞酒、人参酒、鹿茸酒、健美酒等。但这种药酒的缺点是不能饮酒的人或肝肾功能差的人不宜用。

优点

中医历来强调“药疗不如食疗”,以食物为药物具有以下几大突出的优点:

一、食疗不会产生任何毒副作用,而药物治病则不然,长期使用往往会产生各种副作用和依赖性,而且还可能对人体的某些健康造成影响;

二、这些食物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之物,价格低廉,有的甚至不花分文,让我们在日常用餐中便可达到治病的目的,这又是昂贵的医药费所无法比拟的;

三、食物为药还具有无痛苦的优点,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祛除病痛,避免了打针、吃药,甚至手术之苦。有此几大药物无法可比的优点,我们又怎能不以食物为药、以食疗治病呢?当然,食疗是最好的偏方,食疗确实时防病治病有很好的功效,有不同于药物治疗的优点,但不等于食疗能包治百病、也不能因此代替药物治疗。如果病情急重.或者应用食疗后疾病不减轻,应该请医生指导。

原则

(一)饮食的配制

首先要了解病员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经济条件等,以及既往史、现病史、营养史,有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结合不同疾病的病理生理要求,制定饮食营养治疗计划;计划必需符合治疗原则和饮食营养要求,以及食品卫生的规定。如高脂血症病人既胆固醇高的动物蛋白质及动物脂肪,又必须补充一定量的豆类蛋白质及植物脂肪,以满足机体的需要。还应结合饮食的性质制定餐次,普通饮食每天宜3餐,早餐25%~30%;午餐40%;晚餐30%~35%。软食4~5餐,半流质饮食5~6餐,流质饮食每天6~7餐。

(二)烹调方法

结合饮食性质,选择蒸、煮、浆、烧、烩、焖、煨、炒、煎、卤、炸等不同的烹调方法。饭菜宜色、香、味、形俱佳,美味可口,品种多样化,以利增进食欲,有助于消化吸收。同时注意符合季节的变换。

(三)危重病员饮食营养支持

危重病员营养支持极为重要,必须深入病房,密切结合病情,应用微机修订饮食营养治疗方案,观察和记录实际摄入量,营养代谢的变化等,应科学地制定营养治疗配方。

(四)特殊饮食要求

凡因治疗或检查需要严格控制热能时,饮食要称重,并嘱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发生低血糖等。

(五)饮食指导

结合病情,适当照顾饮食习惯,作好饮食指导,出院时给病人饮食指导处方,使患者能自觉地配合饮食治疗。

方法

◆红茶防治流感

日本科学家用比一般红茶水浓度淡的红茶液在病毒感染区浸泡5秒,该病毒就会失去感染力。为此,研究人员提出:在流感高发季节,人们常饮红茶或坚持用红茶水漱口可以预防流感。

◆维生素B6防治糖尿病

法国、意大利及日本均有报道,维生素B6低于正常值的糖尿病患者,每日供给100毫克维生素B6,6周后四肢麻木及疼痛等症状会减轻或消失。平时多吃糙米、面粉、蛋、白菜、干酵母等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同样对防治糖尿病有效。

◆牛奶防治支气管炎

美国学者最近的一项调查统计发现,吸烟而又患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有31.7%是从来不喝牛奶的,而每天喝牛奶的吸烟者中患支气管炎的人却低于20%。因为牛奶中所含的大量维生素A可保护支气管和支气管壁,使之减少发炎的机会。

◆蜂王浆防治关节炎

英国科学家对200名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后得出一个新结论:每天服用一次蜂王浆的关节炎患者,其疼痛减轻程度高达50%,关节灵活度也改善了17%。

◆橘汁防治尿道感染

美国妇产科医生玛丽基研究认为,易患尿道感染的人,每天喝300毫升的橘汁,有助防治尿道感染,其效果比单纯饮水要好。因为,橘汁不仅能帮助将细菌排出体外,而且可防止细菌依附在尿道壁上。

◆南瓜子防治前列腺病

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发表的一篇科研论文指出,每天坚持吃一把南瓜子(50克左右),可治疗前列腺肥大,并使第二期症状恢复到初期,明显改善第三期病情。因为南瓜子中的活性成分可消除前列腺初期的肿胀,同时还有预防前列腺癌的作用。

◆淀粉类食物防治肠癌

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表明,澳大利亚结肠癌发生率是中国人的4倍,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前者摄入的淀粉少(每日100克以下)而后者多(每日370克以上)。专家们指出,香蕉、土豆、豌豆等富含淀粉类食物中的丁酸盐能直接抑制大肠细菌繁殖,是癌细胞生长的强效抑制物质。

◆菠菜防视网膜退化

美国哈佛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周吃2~4次菠菜,可降低视网膜退化的危险。据称,菠菜保护视力的关键是类胡萝卜素,此化合物存在于绿叶蔬菜中,可防止太阳光对视网膜的损害。 

春季

万物生长,阳气初生,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体内的精、气、神也在此时复苏。怎样的饮食方案,才能在日常饮食中达到养生之效?且听中医专家为你支招。

按中医理论,春天是肝主令之时,所以此时养生,首要养肝。肝与脾互为母子关系,健肝先健脾,因此春季的饮食养生以养肝健脾为大原则。加上春天天气湿气重,易困脾,所以更应少吃湿、滞食物。

同样养肝健脾,不同体质也有不同食疗方案:普通人是健脾祛湿为主,而脾虚较重的人,则需要健脾益气。

春天人们容易出现春困、腿重等症状,这其实就是“湿”的一种表现。要祛湿,可用荷叶煲汤,也可在汤水中加入藿香、苡米、云苓等,每周1—2次,以达健脾祛湿之效。水蛇苡米汤、苦瓜芥菜猪骨汤、马齿苋兔肉汤或莲子杏仁露皆有此功效,推荐日常食用。

若经常感觉疲劳、拉肚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容易感冒,这些是脾虚较重的表现,则可在煲汤时适当加入淮山、党参、北芪等药材,以健脾益气。党参云苓煲鸡则适合此类脾虚之人。

此外,肝火旺盛的人,则应着重疏肝,可用柴胡、白芍、黄芩、蛇舌草、车前草等煲水饮用。肝病患者,包括肝硬化、乙型肝炎患者,春天更应注意养肝。保持心情舒畅之余,采用疏肝健脾的食疗方案,如鸡骨草鲫鱼汤、金针木耳田鸡汤,忌食煎炸、燥热、肥腻难消化的食物。

夏季

夏季饮食以清淡、苦寒、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为佳,避免用粘腻碍胃难以消化的食物,勿过饱过饥;重视健脾养胃,促进消化吸收功能。

夏天气温高,出汗多,饮水多,胃酸被冲淡,消化液分泌相对减少,消化功能减弱致使食欲不振,再加上天热人们贪吃生冷食物造成胃肠功能紊乱或因食物不清洁易引致胃肠不适,甚至食物中毒,因此,夏季饮食应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这样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夏天要吃利水渗湿的食物,因为夏天酷热高温,气温高,湿气重,也侵入人体,因为天热,喜冷饮,饮水多,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脾胃升降,运化功能产生障碍,就会积水为患。常吃利水渗湿的食物能健脾,脾健而升降运化功能恢复,便可以行其水湿。

要适当多吃一些苦味的食物,如苦瓜等。夏季酷暑炎热、高温湿重,吃苦味食物,就能清泄暑热,以燥其湿,便可以健脾,增进食欲。味酸的食物能??。如番茄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凉血平肝、清热解毒、降低血压之功。

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食用清淡之品,这有助于开胃增食,健脾助运。如果过食肥甘腻补之物,则致呆胃伤脾,影响营养消化吸收,有损健康。因此,夏季饮食宜注重选择绿豆、白扁豆、西瓜、荔枝、莲子、蚕虫、荞麦、大枣、猪肚、猪肉、牛肉、牛肚、鸡肉、鸽肉、鹌鹑肉、鲫鱼、乌龟、甲鱼、蜂乳、蜂蜜、鸭肉、牛乳、鹅肉、豆腐浆、甘蔗、梨等。

夏季不能暴饮暴食,就是不能过饱,尤其晚餐更不应饱食。谚语说:“少吃一口,活到九十九。”《黄帝内经·素问》指出:“饮食有节”、“无使过之”。老人、小孩消化力本来不强,夏季就更差,吃得过饱,消化不了,容易使脾胃受损,导致胃病。如果吃八成饱,食欲就会继续增强。

夏季暑热,肠胃功能受其影响而减弱,因此在饮食方面,就要调配好,有助于脾胃功能的增强。细粮与粗粮要适当配搭吃,一个星期应吃3餐粗粮,稀与干要适当安排。夏季以二稀一干为宜,早上吃面食、豆浆,中餐吃干饭,晚上吃粥。荤食与蔬菜配制合理,夏天应以青菜、瓜类、豆类等蔬菜为主,辅以荤食。肉类以猪瘦肉、牛肉、鸭肉及鱼虾类为好。老人以鱼类为主,辅以猪瘦肉、牛肉、鸭肉。

夏季要按时进餐,不能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这样会打乱脾胃功能正常活动,使脾胃生理功能紊乱,导致发生胃病。

夏季要少吃生冷食物,少冷饮,特别是冰。老人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已逐渐衰退,小儿、儿童消化机能尚未充盈,在夏季又要受到暑热湿邪的侵侮,影响了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如吃生冷食物、饮冷饮,就会损害脾胃。生冷食物是寒性食物,寒与湿互结,就会使脾围胃耗,导致泄泻、腹痛之症发生。

秋季

气候干燥、凉爽,日照时间减少,气温逐渐下降,由于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毛发脱落增多、汗水分泌减少、口苦咽干、皮肤干燥和皱纹增多等现象,便秘以更常见,脉搏变沉细,易于疲倦。秋季情绪一般较焦躁,因而血压波动幅度较大,根据“燥则润质”的原则,秋天的饮食结构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为主,这是克多吃一些芝麻、蜂蜜、银耳、乳制品等滋润食物。脾胃虚弱者,勿吃生冷食物,否则容易引起秋泄。秋天空气湿度小,风力大,在这样的气候下,人体汗液蒸发很快,皮肤容易干燥,同时从失去的汗液中丢失一部分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等。如果在秋天不注意补充水分和维生素,不仅会出现皮肤干燥,还会出现维生素缺乏的现象。因此每天早晨起来饮半杯温开水及服一两片复合维生素B和一片50毫克的维生素C,午餐喝点瓜菜汤或半碗稀饭,晚上可饮用一些果汁或稀释的牛奶。这样不仅对人体健康大为有益,而且对防止秋季肌体衰退变化很有好处。

秋季,天高气爽,果实累累,是女性们保健的大好季节。身体衰弱的女性在秋季可选用一些“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如大枣山药粥、麦芽沪、糯米八宝粥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可以使用具有健补脾胃作用的莲子、山药、扁豆、红枣等补品。秋季容易出现口干唇燥等“秋燥”等症候,应选食一些滋养润燥的食物,燕窝,银耳最好。对大多数人来讲,还是有一白木耳为好。白木耳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以及磷、铁、镁、钙等,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补益之效。可将白木耳用水浸泡发胀后,煮熟加糖当点心吃,对治疗“秋燥”更为有效。在秋季,大众化的秋季滋补良品首推百合。百合具有养肺阴、滋肺燥、清心安神之功效,尤其适于女性食用。

秋季到来,气侯由热转凉,空气中水分减少,于是人体产生了由于干燥引起的一系列生进变化,溃称为“秋燥”。秋燥主要临床表现为囗渴咽干,声嘶干咳,皮肤干燥等症状。如果秋冬燥伤及脾胃,则病人有心热烦渴,不思饮食,大便干结等现象。一般健康人是能适应各种气候变化的,但是,对于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来说,的确是一种严峻的考验,由于这些老人对气候变化不适应,身体抵抗力降低,寄生在上呼吸道的病毒和细菌繁殖和活跃起来,使老人们发生感冒或诱发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冠心病等疾病。

根椐秋冬燥的特点,在这样的季节里,老年人应顺应气候变化以调摄精神、锻练身体,秋天气候宜人,,是进行户外活动的大好时光,可根椐自已的条件选择散步、跑步、做操、骑车、登山等体育项目,要注意饮食调节以抵御“燥气”。根椐“燥则润之”的秋季养生法,最好选用养阴润燥的食疗方。

梨粥:梨子2只,洗净后连皮带核切碎,加梗米100克,和水煮粥,秋季气候干燥,人们常出现囗干鼻燥干咳无痰等热病症,而梨具有良好的润燥作用,用以煮粥,可作为秋季常食的保健食品。

胡萝卜粥:胡萝卜250克,洗净切碎,加梗米100克和水煮粥,患有皮肤粗糙和夜盲症,眼干燥症的人,食之大有神益。特别是秋季天气干燥,人们多出现皮肤粗糙、口唇干裂,两眼干涩,头屑增多等症状,以胡萝卜煮粥食用,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芝麻粥:芝麻50克,梗米100克,先将芝麻炒熟后,伴入煮熟的梗米粥中同食,适用于肝肾不足,头昏眼花、发早白,脱发及肺燥咳嗽,习惯性便秘者食用,芝麻粥还有延年益寿的作用,可作为老人常用的保健食品。

菊花粥:菊花50克,梗米100克,先将菊花煮汤,再将菊花汤和梗米同煮成粥,具有散风热、清肝肯目的作用,对秋季风热感冒、心烦咽燥、目红肿痛等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秋季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节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与呼吸道的正常湿度。

中医认为,燥主秋令,且燥邪易伤肺,因此,秋季保健要注意养肺。

勤喝水以益肺

秋季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节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与呼吸道的正常湿度。还可直接将水“摄”入呼吸道,方法是将热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对准杯口吸入,每次10分钟,每日2~3次即可。

重食疗以润肺

中医认为,燥为秋邪,易伤津损肺,耗伤肺阴,因此秋季应注意食疗以润肺。莲子、芡实、鱼鳔、蜂蜜等有滋阴润肺作用,冰糖银耳汤、雪梨膏、百合莲子汤、山药莲子汤、芡实山药羹等也有养阴润肺作用。

清气道以净肺

人体吸入空气中的污染物后,轻者可引起支气炎、肺泡的炎症,重者可引起中毒,甚至癌变。因此,秋季应注意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日早晚应选择空气清新处主动咳嗽,清除呼吸道及肺部的污染物,减少肺部损害。

通腑气以清肺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大便秘结可诱发或加重慢支等肺部疾患。因此,通利大便既可以降肺气,泄浊阴,预防衰老,又可防治慢支、咳嗽等。已有便秘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治鼻病以护肺

鼻炎患者为数众多,鼻塞、通气不畅等症状可引起睡眠障碍、肺容量下降等病变,易导致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感冒、支气管炎等。因此,把紧病从鼻入关,可有效护肺。

冬季

机体的变化有那些及食疗的重要性

有句俗话:冬季进补,开春打虎。保健强身,这可是如今百姓中的热门话题。现在正处寒冬腊月,机体有何变化,如何选择食物、怎样进行食疗就可达到提高自身的御寒和抗病能力呢?

冬季对机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因天气寒冷或气温骤降,易感受寒邪、易损伤阳气,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御寒能力差,主要表现有怕冷、手足不温、腰背部或胸部怕冷、易感冒,如早晨起床时未及时穿衣就着凉了,有时甚至自己并未觉得凉就感冒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容易复发,出现反复咳嗽、咳痰、甚至气喘:风湿性疾病患者遇冷或寒的刺激就关节痛、腰??者因消化功能弱、易出现大便溏稀、溃疡病易复发。如在秋季或病后天及时进行适当的调理,体内许多的成分参与机体机能代谢的物质(微量元素)以及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些物质(无机盐:K、Na、Ca、C1等)、维持机体和脏器阴阳平衡(中医理论的阴阳平衡失衡表现在阴虚、阳虚、阳亢、阴阳两虚等)等多方面可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体重没有增加反减轻、抵抗力下降、精神不振、易受凉感冒、甚则老病复发,特别是老年患者较为多见的慢性肺部疾患: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等这些疾病患者,易感受寒凉刺激而引发咳嗽、咳痰、气喘、胸闷、胸部不适等。同时还可因抵抗力弱而引发其它疾病,如糖尿病、肝肾疾病等等。从中医角度来说有肾阴虚、肾阳虚、气血两虚、肺阴虚、脾胃虚弱等证。而从西医来认识某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胃肠炎、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老慢支、骨质疏松、风湿性关节及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均可采用食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和辅助治疗并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如能在冬季进行适当的调理,就可以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维持阴阳平衡等等。

食疗的目的就是通过食疗达到治疗或辅助治疗的目的,同时通过食疗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为安全顺利并健康愉快的度过寒冷的冬季和阴雨潮湿的春季,储备一些必要的营养物质,使机体能保持旺盛的精力、耐受外界的不良刺激和抵抗各种病菌的侵袭。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了解食物的性味和功效。

注意事项

遵守食疗原则有利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防治。与此相反,若不遵守食疗原则就不利于这种目的,甚至有害。现将有关注意事项分述如下:

1,食不偏嗜:合理膳食首先要求人们饮食要多样化。中医以五味代表各种食物及其特点,也认为各种食物的摄取不能有偏;如果长期偏食,就会影响正常生理状态甚至发生疾病。如《黄帝内经》说:“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以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喘,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驰,精神乃央。”又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拨;多食辛,则脉急而瓜枯……。”都反复说明了这一问题。

合理膳食也要求人们膳食的粗细、荤素要搭配、协调,尤其不能吃含饱和脂肪酸过多的动物性膳食。因为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对大多数人来说,会增高血中胆固醇的含量,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冠心病。古代中医也指出“膏粱厚味”足以使人致病。

生活中人们确有偏食辛辣者,有偏食煎炒、油腻者,有嗜醇酒者;儿童多偏爱零食、肉食。这些对健康都是不利的。在口味的偏爱中,爱吃较甜或较咸都是有害的。甜食主要是糖或含糖的食物,由于龋齿的发病率与食糖多少呈正相关,故要少吃糖和甜食保护牙齿。咸食是盐和含盐的食物,盐含钠和氯。由于高血压的发病率与钠的摄入呈正相关,故食盐不宜多吃。为了预防高血压,每人每天吃盐以不超过10g为宜。高血压病人尤以限制吃盐为好。至于饮用高度白酒若无节制,会使食欲下降、饮食减少,以致营养缺乏,严重的还会产生酒精性肝硬化。因此应少饮或不饮酒,尤其是高度酒。孕妇、儿童则均忌饮酒。

此外,《黄帝内经》指出:“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金匮要略》也说:“服食节其冷热”。说明既不能过食生冷、瓜果,也不能食温度过高、辛温燥热的食物。因为前者易损伤脾胃阳气,引起少食腹泻、腹痛,或妇女月经不调等;后者易肠胃积热、伤阴劫液,引起口渴咽干、胃脘灼热或腹痛、便秘,也是诱发食管癌的重要因素。

2,饮食有节:饮食有节或饥饱适当都是指饮食要适度,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它是保证合理膳食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来说,当食欲得到满足时,热量需要即可以满足,表示人体健康的标准之一的体重也可以维持正常。进食过少引起消瘦,进食过多引起肥胖,无疑都是不好的。

我国古代对饮食过多给人带来的损害十分注意。《黄帝内经》说,饮食“勿使过之,伤其正也”。首先是“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再则可引起某些疾病。对于饮食营养过于丰富造成的严重后果,《寿世保元》指出:“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

如何掌握好饮食有节《饮膳正要》说得好,“善养性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至今也是十分可行的。

3,妊娠、产后饮食宜忌:妊娠、产后因孕育胎儿或哺乳等特殊生理情况,因此要选用适宜的饮食而避忌不适宜的饮食。总体来说,孕妇的饮食要从谷物粮食、动物性食物中获得足够的热量,饮食要多样化,并根据妊娠不同阶段拟定饮食。如早期出现孕吐,饮食要投其所好,少吃多餐。2~3月孕吐消失后应多食富含蛋白质的动物性食物、大豆与干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忌食过咸、含钠多的饮食,如咸鱼、腊肉。妊娠后期有水肿等情况时,饮食宜清淡,要少吃盐,宜食有健脾利湿功能的鲤鱼、鲫鱼、赤小豆、薏苡仁;同时还应食含铁、钙丰富的动物肝脏、肉松、豆制品。此期由于胎儿逐渐长大,影响脾胃运化,故应少食芋子、番薯、蚕豆、碗豆等易引起腹涨的食物。此外,妊娠期因脏腑经络之血皆注于冲任以养胎,机体相对处于阴血偏虚、阳气偏盛的状态,所以一般都应忌食辛辣刺激和温燥的饮食,如姜、辣椒、桂皮、酒、羊肉、狗肉等。

产后因产时的体力消耗与出血,产妇处于虚弱状态,又有哺乳的需要,因此应多食富含脂肪、蛋白质和能补养气血的饮食,如动物性饮食、豆类、干果,或在膳食中添加黄芪、党参、当归、大枣等。产后大便困难者,可多食蔬菜、芝麻、胡桃仁等。食量要根据产妇的胃口逐渐增加,饮食要容易消化。勿食生冷坚硬和过于肥腻味厚的食物,以免损伤胃气。

4,病中饮食宜忌:早在汉代《金匮要略》就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宜体,害则成疾”。它表明疾病时对饮食应有所选择,由于疾病和证候的不同,饮食宜忌也不一样。如脾胃虚寒,腹泻腹痛者,宜食易消化、能补脾温中的饮食,如含山药、莲子、大枣、砂仁、胡椒之类的饮食;忌食寒凉的生冷瓜果和滋腻的饮食,如冰棒、冷饮、西瓜、糯米饭、海参、肥肉。阴虚内热,发热心烦、口渴者,宜食能养阴清热的饮食,如含西瓜、番茄、芹菜、莲子心、麦冬之类的饮食;忌食温燥、辛烈刺激的饮食,如姜、辣椒、羊肉、浓茶、酒、咖啡。糖尿病人宜食有助于降糖的饮食,如含山药、麦冬、甜菊叶、黄芪之类的饮食;忌食精制糖及其制品。一般来说,患病期间,都宜食性质温和、易消化、营养合理的饮食,忌食坚硬、粘滞、腥臭和过于油腻的饮食。

在疾病初愈,食欲刚好转时宜以糜粥调养,不可骤进日常饭菜或肉食之类厚味的饮食。以免难于消化,脾胃受累,甚至病难痊愈或疾病复发。尤其是胃肠道疾病较为常见。

除上术外,一般性饮食卫生也是值得注意的。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