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鱼座

飞鱼座

南天星座之一
飞鱼座(Volans),南天星座之一,拥有多颗四等星和五等星。它是1595-1597年间由荷兰航海家皮特·科瑟和弗雷德里克·德·豪特曼发现的。海员们对这种有着大胸鳍的鱼类印象极深,它们可以在水面上飞掠数百码的距离。在东方和北方,飞鱼座与船底座接壤;在Avior(船底座ε星)南方,Miaplacidus(船底座β星)以西。飞鱼座在热带以北是看不见的。它的最亮星是β星(3.77,橘色),勉强亮过α星(4.00,白色)。飞鱼座的午夜顶点在1月中旬。
  • 中文名:飞鱼座
  • 外文名:Volans
  • 别名:
  • 分类:
  • 发现者:
  • 质量:
  • 平均密度:
  • 直径:
  • 表面温度:
  • 逃逸速度:
  • 反照率:
  • 视星等:
  • 绝对星等:
  • 自转周期:
  • 赤经:8 h
  • 赤纬:−70度
  • 距地距离:
  • 半长轴:
  • 离心率:
  • 公转周期:
  • 平近点角:
  • 轨道倾角:
  • 升交点经度:
  • 象征物:飞鱼
  • 面积:141平方度
  • 面积排名:第76位
  • 亮星数目:0
  • 最亮星:飞鱼座β星
  • 邻接星座:船底座,绘架座,剑鱼座,山案座,蝘蜓座
  • 最佳观测时间:3月
  • 最佳观测纬度:+15°和−90°之间
  • 完全可见范围:15°N-90°S

基本介绍

飞鱼座是南天星座之一。它的拉丁名为:Volans,简称Vol。它 位于大麦哲伦星云附近,南接变色龙,山案两个美丽的星座,而且它还象一条巨大的热带飞鱼在南船座旁滑翔,美丽动人,蔚为壮观。飞鱼座的在天球上的中心位置是赤经7时50分,赤纬-70度。

飞鱼座没有相应的神话故事,因为它位于南天,古希腊人无缘看到它。它的发现与划定是在郑和下西洋150多年以后,由荷兰人凯瑟在前往东印度探险的船海过程中圈出的12个南天星座之一。1630年,德国业余天文学家巴耶尔在编制星图时,它被采纳进去,沿用至今。飞鱼座中没有亮星,只有6颗等星。 

飞鱼座是荷兰人PieterDirkszoonKeyser和FrederickdeHoutman于1595-1597年观测和创立的12个南天星座之一,1603年被包括在巴耶恒星命名中。

中心位置:赤经7时50分,赤纬-70度。南接变色龙、山案两座,为船底座所环绕的小星座。座内无亮星,只有4等星6颗。

星座故事

1603年德国业余天文学家巴耶在划定这个星座时,把它设想为在巨大的南船旁边滑翔的一条热带飞鱼。

具体介绍

飞鱼座亮于5.5等的恒星有9颗,其中两颗最亮的星为4等星。每年7月1日子夜,飞鱼座的中心经过上中天。在北纬74度以南的广大地区可看到完整的飞鱼座;在北纬84度以北的地区则看不到该星座。

飞鱼座中最有名的形式飞鱼座δ星,中名“天弁二”。它是一类短周期脉动变形的典型,即常说的盾牌δ型变星,飞鱼座δ的亮度计大师为4.6等,极小时为4.79等,光变周期为0.193769天,即4时39分1.7秒。其光谱型为A~F型﹐在赫罗图上位于造父变星不稳定带。光变曲线形状变化很大﹐同船帆座AI型变星相近﹐但变幅小于0.3个星等。最初﹐人们把一切周期短于0.21天的A﹑F型脉动变星都称作盾牌δ型变星(又称矮造父变星)﹐后来只把光变幅小于0.3个星等的短周期脉动变星称作盾牌δ型变星。这种星不仅存在于银河场星(即不属于某个星团的“自由”横行,例如太阳)中﹐还出现在疏散星团中﹐被认为是质量约1.5~2.5个太阳质量的主序星或刚过主星序的恒星﹐属于星族Ⅰ﹐绝对目视星等约+2等。1970年埃根指出﹐变幅小于和大于0.3个星等的两群星均有年轻和年老的盘星族的成员﹐怀疑这种按光变幅分群的做法的合理性。有人根据实测认为它们都是质量约为2个太阳质量的主序星后的氢壳层燃烧星﹐唯一差别可能只是脉动的模式不同。

飞鱼座中有一些星云、星团,最著名的是M11(NGC6705)疏散星团,是德国天文学家基希于1681年首先发现的。英国一位天文学家认为它好像一只飞翔的野鸭,因此又称野鸭星团。它是已知最致密的疏散星团,其中大约有500颗恒星。距离地球5500光年,视亮度为6.3等,视直径为12.5角分,线直径约18光年。由于星团的恒星比较密集,用小口径的望远镜看有点像星云,只有30厘米口径以上的望远镜才可以将M11里的恒星分解开来。它位于天鹅座λ与飞鱼座α之间,用双筒望远镜很容易找到。飞鱼座中的M26(NGC6705),也是一个疏散星团,位置在飞鱼座δ星东南1度。1764年由法国天文学家梅西叶发现;其直径约22光年,视星等9.3等,距离4900光年。可见星大约20余颗,还有更为弱的星70余颗。

重要主星

拜耳命名法

其他名称

中国星官

视星等

备注

飞鱼座α

----

飞鱼一

4.00 等

----

飞鱼座β

----

飞鱼三

3.77 等

飞鱼座最亮星

飞鱼座γ1

----

飞鱼二

5.68 等

与γ2星组成双星

飞鱼座γ2

----

飞鱼二

3.78 等

与γ1星组成双星;飞鱼座第二亮星

飞鱼座δ

----

飞鱼五

3.97 等

----

飞鱼座ε

----

----

4.35 等

----

飞鱼座ζ

----

飞鱼六

3.93 等

----

飞鱼座η

----

----

5.28 等

----

飞鱼座θ

----

----

5.19 等

----

飞鱼座ι

----

----

5.41 等

----

飞鱼座κ1

----

飞鱼四

5.33 等

与κ2组成三星

飞鱼座κ2

----

飞鱼四

5.63 等

与κ1组成三星

----

AM 0644-741

----

13.96 等

无棒透镜星系和环状星系的组合

----

HD 76700

----

8.13 等

有1个行星

----

NGC 2397

----

12.68 等

螺旋星系

飞鱼三(飞鱼座β)是飞鱼座最亮星。它的视星等为3.77,距离太阳107.5光年。它是一个橙色的巨星,恒星光谱为K1III。它的质量是太阳的1.62倍,亮度是太阳的41倍。

AM0644-741是飞鱼座的无棒透镜星系。它的视星等为13.96,距离地球约3亿光年,环绕星系核心的光环直径约为15万光年。这个光环被认为是在与另一个星系碰撞后形成的,碰撞导致AM0644-741中的尘埃凝聚并开始形成恒星,然后从星系中膨胀出来形成一个光环。这个光环是一个星暴,包含许多炽热的蓝色恒星。它可能会继续膨胀3亿年,然后开始分解,星系是由Eric Lindsay 和Harlow Shapley在1960年发现的。天文学家约翰·A·格雷厄姆后来发现,AM0644-741是一个奇特的环状星系,有时也被称为格雷厄姆星系。

研究历史

飞鱼座没有相应的神话故事,因为它位于南天,古希腊人无缘看到它。它的发现与划定是在郑和下西洋150多年以后,由荷兰人凯瑟在前往东印度探险的船海过程中圈出的12个南天星座之一。

飞鱼座是荷兰人PieterDirkszoonKeyser和FrederickdeHoutman于1595-1597年观测和创立的12个南天星座之一。

1603年,德国业余天文学家巴耶尔在编制星图时,它被采纳进去,沿用至现今。

Z型星

据地球530光年的飞鱼座Z型星(ZCamelopardalis,简称ZCam)是此次发现的重点。该恒星系统中白矮星会从红矮星那里积吸含氢的物质。此过程会释放重力能,然后,重力能转化为热能,导致此系统每几周或几个月发亮一回。

宇宙中大多数恒星具有一个或更多的伴星。这些双星系统因相互吸引而聚在一起,彼此围绕着对方旋转。像飞鱼座Z型星这样的矮新星属于典型的爆发变星的双星系统,其中一个恒星是白矮星——恒星生命最后阶段的尸体,另一个为红矮星——小而冷的恒星。

天文学家将爆发变星分成两类,小型爆发的叫矮新星(dwarfnovae),爆发剧烈的叫经典新星(classicalnovae)。后者爆发时比前者亮一万到一百万倍。长期以来,观测者发现了该系统大约每3周就会出现小规模爆发,导致一些物质撞向矮新星表面。

美国宇航局的星系演化探测器GALEX(GalaxyEvolutionExplorer)上的紫外望远镜发现的证据表明,一些双星系统可以在剧烈爆炸之后,仍然持续闪耀着小型爆发的光芒。来自银河演变探测器(GALEX)的图片证实,4年前发现的气体壳就是飞鱼座Z型星(ZCam)双星系统大爆炸后留下的残余物。这一发现支持了一个20年来的理论:双星系统最终将经历两种类型的爆发,而不仅仅是一种方式。该结果发表在3月8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根据理论,飞鱼座Z型星中的矮新星最终将通过氢积吸盘积累足够的物质和压力,从而激发巨大的"氢能弹",导致经典新星爆发。在2003年GALEX开始对飞鱼座Z型星进行观测之前,没有任何确定的证据表明该双星系统经历了两种类型的爆发。大引力子指的是星系间的一重力异常处,其地点大约在本超星系团的中心,几亿光年外的星系亦受到它的影响。所有这些星系都发生红移,依据'哈勃效应',即它们都在互相远离彼此及地球,但依据它们的红移量的不同可以发现存在一个相当于数万个星系质量的引力中心。这个现象首先于1986年发现,大引力子存在于距离地球1.5亿至2.5亿光年(2.5亿是最新估计)处,位于长蛇座与半人马座方向。在那个方向的附近可以观测到大量老星系,那儿许多星系互相与邻近星系碰撞,辐射出大量无线电波。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