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

飞向太空

苏联1972年安德烈·塔科夫斯基执导的电影
《飞向太空》是一部安德烈·塔科夫斯基执导的科幻片,由多纳塔斯·奥威戴斯、纳塔莉亚·邦达尔丘克、安纳托里·索洛尼岑主演。影片改编自科幻作家莱姆的同名小说《Solaris》,主要讲述了一组苏联科学家到索拉里斯行星上研究“海洋”,后来才发现这看似海洋的东西其实是行星的“大脑”,海洋的波动能影响到宇航员的心智和记忆的故事。于1972年3月20日上映。
    主标题:克里斯 副标题1:演员 Donatas Banionis 副标题2: 副标题3:心理学博士,被派到宇宙某处的太空站进行研究并评估太空站计划。他登上太空站后发现太空站已经成为一个几乎死寂的空间,不久,克里斯十年前自杀的妻子哈莉在睡梦中来到他身边,两人不断追索前尘,感受聚散离合的爱与身心的痛苦。 主标题:哈莉 副标题1:演员 纳塔莉亚·邦达尔丘克 副标题2: 副标题3:克里斯十年前自杀的妻子,在克里斯来到太空站后,在索拉里斯的操控下复生,她在苦痛挣扎与生死反复中形成自我。在这过程中,她渐生意识,但终于不可避免也要面对人类的终极疑问,她要求克里斯帮她了解她从何而来,以及自己是什么。 主标题:基伯连 副标题1:Vladislav Dvorzhetsky 副标题2: 副标题3:克里斯的朋友,索拉里斯星球太空站负责人,他要求克里斯来帮助他们,但是在克里斯到达太空站之前,他就因为信仰动摇又无力解释之下采取极端行为自杀身亡。 主标题:施特劳斯 副标题1:演员 安纳托里·索洛尼岑 副标题2: 副标题3:在索拉里斯星球太空站驻守的科学家之一,在克里斯到达太空站后,发现他处于孤绝状态,形貌邋遢,他渴望回归人世,认为没有科学家能解决太空站的问题,太空探索注定要失败的,人类需要同类。 中文名:飞向太空 外文名:Solaris 其他译名:索拉力星、索拉里斯 类型:科幻 出品公司: 制片地区:苏联 拍摄地点:苏联 发行公司: 导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编剧: 制片人: 主演:多纳塔斯•奥威戴斯、纳塔莉亚·邦达尔丘克、安纳托里·索洛尼岑 片长:167 票房: 对白语言:俄语 色彩: 电影分级: imdb编码:tt0069293 主要奖项:第25届戛纳金棕榈奖提名 在线播放平台:

剧情简介

Solaris行星上似乎全是海洋,人们设立了一个轨道站研究它。由于发生了一些奇异事件,一个心理学家前去调查。这时轨道站上仅剩的三名宇航员中一个自杀了,另两个也举止怪异。心理学家认为是某种精神问题导致宇航员们死去。接着他发现Solaris行星表面的水实际上是一种类似“大脑”的物质,它可以影响宇航员头脑中的记忆和困扰。    

本片的太空旅行不仅是对人类自然疆域的探索,更是对人类潜意识的深入研究。由于影片比较晦涩,所以经常会出现不同的读解。

演职员表

角色

演员

克里斯·凯尔文

多纳塔斯·奥威戴斯

哈莉

纳塔莉亚·邦达尔丘克

施特劳斯

安纳托里·索洛尼岑

Kelvin's Father

尼古莱·格陵柯

基伯连

Vladislav Dvorzhetsky

Dr. Snaut

Jüri Järvet

Mother (as O. Barnet)

Olga Barnet

(as V. Kerdimun)

Vitalik Kerdimun

Gibarian's Guest (as O. Kizilova)

Olga Kizilova

(as A. Misharin)

Aleksandr Misharin

(as B. Oganesyan)

Bagrat Oganesyan

Aunt Anna

Tamara Ogorodnikova

Dr. Gibarian (as S. Sarkisyan)

Sos Sargsyan

Chairman at Scientific Conference

Yulian Semyonov

(as V. Sumenova)

Valentina Sumenova

Prof. Messenger (as G. Tejkh)

Georgi Tejkh

Kris Kelvin in his middle teen-age (uncredited)

Raimundas Banionis

演员表

制作人

Viacheslav Tarasov

导演

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副导演(助理)

A. Ides、Yuri Kushneryov、Larisa Tarkovskaya、Maria Chugunova

编剧

安德烈·塔科夫斯基、史坦尼斯劳·莱姆、弗雷德里克·格伦施坦

摄影

维迪·尤索夫

配乐

爱德华·阿尔捷米耶夫

剪辑

Lyudmila Feiginova、Nina Marcus

艺术指导

Mikhail Romadin

造型设计

Mikhail Romadin

服装设计

Nelli Fomina

职员表

角色介绍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来自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1968年,安德烈·塔科夫斯基产生了改编拍摄波兰科幻小说《索拉里斯》的想法,他的动机很简单,那就是对史坦尼斯劳·莱姆作品的赞赏和对工作及金钱的需求。塔科夫斯基的上部电影《安德烈·卢布廖夫》陷入无法上映的境地,他的剧本《A white,white day》也被拒之门外(后来催生出1975年的《镜子》)。因为莱姆是苏联最受欢迎和尊敬的小说家,所以改编他的小说颇具商业和艺术潜力。

剧本创作

为了将《索拉里斯》搬上大银幕,塔科夫斯基和莱姆合作,在弗雷德里克·格伦施坦的协助下,塔科夫斯基于1969年夏完成了剧本初稿,其中三分之二的故事聚焦于克里斯与哈莉在地球上的婚姻,莱姆和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委员会不喜欢这种设置,为了让拍摄成行,剧本终稿只好做出妥协,极少交代地球上的故事,而克里斯的第二次婚姻也被全部删除。改变过程中,虽然莱姆参与了剧本改编,却始终不知道塔科夫斯基究竟会怎样处理小说,塔科夫斯基希望影片故事能基于小说,但必须在艺术上不拘一格,而莱姆强烈反对剧本中出现与小说相悖的内容,希望影片能照搬小说。

演员甄选

塔科夫斯基起初想让他的前妻伊尔玛·劳什饰演哈莉治,可在1970年6月与瑞典女演员毕比·安德森会面之后,塔科夫斯基开始考虑启用安德森,为了能与塔科夫斯基合作,安德森破例同意用卢布结算片酬。同年,纳塔莉亚·邦达尔丘克也参加了试镜,塔科夫斯基和邦达尔丘克曾共同就读于国家电影学院,向他推荐小说《索拉里斯》的正是邦达尔丘克,不过塔科夫斯基认为邦达尔丘克过于年轻而不适合扮演哈莉,随即将其推荐给导演拉莉萨·舍皮琴科。一年半后,塔科夫斯基被邦达尔丘克主演的《You and I》深深打动,于是决定让她成为扮演哈莉的最终人选。

拍摄过程

1970年夏,影片拍摄得到了苏联国家电影委员会的正式批准,片长限制约为140分钟。影片于1971年3月开拍,为影片掌镜的仍是塔科夫斯基的御用摄影师维迪·尤索夫,片中外景在莫斯科附近的兹韦尼哥罗德拍摄完成,内景则出自莫斯科电影制片厂,为拍摄宇航员波顿驾车穿过城市的画面,剧组远赴日本东京和赤坂取景。

获奖记录

时间

奖项

获奖主体

1972年

第25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飞向太空》(提名)

第25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

《飞向太空》(获奖)

第25届戛纳电影节-费比西奖

《飞向太空》(获奖)

1977年

第4届土星奖-金卷轴奖-最佳科幻电影

《飞向太空》(提名)

制作发行

主创机构

机构类型

机构名称

备注

制作公司

Creative Unit of Writers & Cinema Workers

Mosfilm

Unit Four

发行公司

Asociace Ceských Filmových Klubu (ACFK)

捷克1972年

Magna

美国1976年

Sci-Fi Pictures Inc./Magna Distribution Corp.

美国1979年

Contemporary Films

英国1990年

Fox Lorber

美国1991年

人造眼

英国2002年

标准收藏

美国2004年

RUSCICO

俄罗斯2004年

Seagull Films

美国2006年-2007年

General Video

意大利2006年

Continental Home Vídeo

巴西

Empresa Hispanoamericana de Video (EHV)

阿根廷

Image Entertainment Inc

美国

Sovxportfilm

阿根廷

Taipan Vídeo

巴西

上映信息

上映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

苏联

1972年3月20日

法国戛纳电影节

1972年5月

美国芝加哥国际电影节

1972年11月

瑞典TV首映

1973年11月28日

匈牙利

1974年1月10日

美国纽约

1976年10月6日

日本

1977年

西班牙

1979年1月3日

俄罗斯DVD首映

2001年9月11日

捷克DVD首映

2007年5月31日

中国香港

2004年10月16日

捷克斯洛伐克

1972年9月26日

芬兰

1973年8月24日

阿根廷

1973年12月13日

东德

1974年9月20日

西德

1977年

瑞典

1978年10月14日

捷克重映

2001年1月30

法国DVD首映

2005年5月25日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独立电影节

2009年3月27日

幕后花絮

苏联官方曾阻止影片的165分钟版本出口海外。

克里斯的房中挂着一幅俄罗斯著名画家安德烈o卢布廖夫绘制的圣像,卢布廖夫正是塔科夫斯基拍摄1966年《安德烈·卢布廖夫》的灵感源泉。

在图书馆可以从镜子里看到Khari后面有一个影子(工作人员)。

当Chris在看Dr. Gibarian的信息的时候,可以在放映机的屏幕上看到一个摄影师的影子。

影片评价

《飞向太空》中,导演把绘画式的“闪回”运用到了极致,片中每一次“闪回”都是对某种情感的一次渲染,触及了某种现实与非现实之间模糊不清的暧昧地带。导演并不试图重现某一绘画的原始内容,甚至不像早期电影那样“利用”经典绘画的“移情”效应,他这种非理性的“引用”意图分离电影中的真实世界和梦、记忆、乃至诗的理想世界。(《顶层》评)

影片结尾处颇为神秘,出现了巴洛克式的古典室内景,宇航员在迅速衰老,他的卧室里又出现了黑石。最后一个镜头是一个婴儿,浮现在太空中。据说当年的嬉皮士们是躺着看完这部电影的,因为影片那无比绚丽的视觉冲击可以让他们体验嗑药后的幻觉快感,甚至有人怀疑库布里克是在吸食LSD之后拍摄了这部影片。(新浪网评)

影片改编自波兰科幻小说作家斯坦尼斯洛·兰姆原著,这是一部极具哲理性的科幻片,虽然这个影片没有大起大落,给人一种很平稳的感觉,但是却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寓言。本片的太空旅行不仅是对人类自然疆域的探索,更是对人类潜意识的深入研究。因为影片的基调比较晦涩,所以观众们会在观看后出现不同的解读。(新浪娱乐评)

《飞向太空》作为一部科幻题材的电影,导演塔科夫斯基抛开了诸多在这类题材中不可或缺的特技支持,而是通过简洁但实则精心设计的画面,直接切入主题。影片最突出的莫过于塔科夫斯基的思维了,他把这些思维运用画面来表现出来,而这些拍摄出来的镜头也在吸引着观众一起去思考。影片中的人物似乎更倾向于是一种符号,是用来表达塔科夫斯基的思想与情感的产物。这部影片作为苏联并不多见的“哲理电影”,它在扩大电影艺术的可能性,表现抽象思维方面,进行了深度的探索。(新浪娱乐评)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