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轮菜

风轮菜

唇形科风轮菜属植物
风轮菜为唇形科、风轮菜属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m。茎基部匍匐生根,上部上升,多分枝,高可达1米,四稜形,具细条纹,密被短柔毛及腺微柔毛。叶卵圆形,不偏斜,长2-4厘米,宽1.3-2.6厘米,先端急尖或钝。
    中文名: 拉丁学名: 别名: 界:植物界 亚界: 总门: 门:被子植物门 亚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超目: 目:管状花目 亚目: 科:唇形科 亚科:野芝麻亚科 族:塔花族 亚族: 属:风轮菜属 亚属: 组: 亚组: 种:风轮菜 亚种: 变种: 品种: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中文学名:风轮菜

形态特征

基部圆形呈阔楔形,边缘具大小均匀的圆齿状锯齿,坚纸质,上面榄绿色,密被平伏短硬毛,下面灰白色,被疏柔毛,脉上尤密,侧脉5-7对,与中肋在上面微凹陷下面隆起,网脉在下面清晰可见。

叶柄长3-8毫米,腹凹背凸,密被疏柔毛。轮伞花序多花密集,半球状,位于下部者径达3厘米,最上部者径1.5厘米,彼此远隔;苞叶叶状,向上渐小至苞片状,苞片针状,极细,无明显中肋,长3-6毫米,多数,被柔毛状缘毛及微柔毛;总梗长约1-2毫米,分枝多数;花梗长约2.5毫米,与总梗及序轴被柔毛状缘毛及微柔毛。

花萼狭管状,常染紫红色,长约6毫米,13脉,外面主要沿脉上被疏柔毛及腺微柔毛,内面在齿上被疏柔毛,果时基部稍一边膨胀,上唇3齿,齿近外反,长三角形,先端具硬尖,下唇2齿,齿稍长,直伸,先端芒尖。

花冠紫红色,长约9毫米,外面被微柔毛,内面在下唇下方喉部具二列毛茸,冠筒伸出,向上渐扩大,至喉部宽近2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稍大。雄蕊4,前对稍长,均内藏或前对微露出,花药2室,室近水平叉开。花柱微露出,先端不相等2浅裂,裂片扁平。

花盘平顶。子房无毛。小坚果倒卵形,长约1.2毫米,宽约0.9毫米,黄褐色。花期5-8月,果期8-10月。

生长范围

产山东,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及云南东北部(未见标本);生于山坡、草丛、路边、沟边、灌丛、林下,海拔在1000米以下。日本也有。等模式标本采自福建福州及日本琉球群岛。

食用价值

新鲜的嫩叶具有香辛味,可用于烹调。开花枝端可用来蒸脸或洗脸可收敛抗菌。开花枝端亦可用来泡茶,具有提振食欲、纾解消化不良和胃肠胀气;舒缓喉咙痛、叶常被拿来作为意大利香肠或烹调鱼的材料和香料,香味特殊,花有收敛和杀菌作用,常被用于漱口水及油性皮肤的蒸脸护肤。

药用价值

【性味】味辛;苦;性凉。

①《贵州民间药物》:"凉,微苦。"

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苦,寒。"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凉,味苦辛。"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止血。主感冒发热;中暑;咽喉肿痛;白喉;急性胆囊炎;肝炎;肠炎;痢疾;乳腺炎;疔疮肿毒;过敏性皮炎;急性结膜炎;尿血;崩漏;牙龈出血;外伤出血。

现代研究发现风轮菜属药用植物中含有黄酮及其苷类、三萜皂苷类、环烯醚萜苷、二萜苷类、游离三萜类、挥发油、苯丙素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止血、抗菌、抗炎及免疫调节、降血糖、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治疗各种出血性疾病。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