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

汉语汉字
颇,中文单字之一,古文和现代文中皆用。有偏,不正和很,非常的意思。现代汉语解释也可以用作姓氏。
  • 中文名:颇
  • 拼音:pō
  • 部首:皮
  • 五笔:HCDM(86)BDMY(98)
  • 仓颉:DEMBO
  • 郑码:XIGO
  • 笔顺:53254132534
  • 注音:ㄆ
  • 总笔画:11
  • 部外笔画:6
  • 电码:7324
  • 四角号码:41282
  • Unicode:9887
  • 汉字首尾分解:皮页
  • 笔顺读音:折撇竖折捺横撇竖折撇捺
  • 汉字部件分解:皮页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1.偏,不正:偏颇。颇覆。颇僻。

2.很,相当地;颇为(wéi)。颇佳。颇久。颇以为然。

3.姓。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形声。从页,从皮,皮亦声。“页(xié)”指人头。“皮”指“弹性”。“皮”与“页”联合起来表示“头像安装在弹簧上那样不停地左右来回晃动,无法安定在正确位置上”。本义:头来回晃动。转义:头偏。

2、偏,倾斜,不平正。

如:循绳墨而不颇。——《楚辞·离骚》

天不颇复,地不偏载。——《史记·匈奴列传》

无偏无颇,遵王之义。——《书·洪范》

组词:颇复,(偏至一侧,只复盖一部分。喻偏颇不公平;倾复,倾倒。);颇廻(偏差不正);颇侧(偏侧不正);颇缘(饰有斜纹的边缘)。

3、偏邪,不公正。

如:君刑已颇,何以为盟主?——《左传·昭公二年》

朝廷不颇。——《荀子·臣道》

刑之颇纇。——《左传·昭公十六年》

书辞无颇。——《左传·昭公十二年》

人用侧颇僻。——《汉书·王嘉传》

组词:偏颇(偏于一方,不公正);颇子(歪心邪意;歹心);颇僻(偏颇邪僻);颇偏(不公平。也作偏颇);颇邪(偏颇邪恶);颇说(邪说);颇险(邪恶不正);颇辞(不正之辞);颇类(偏颇不平);颇激(偏激)。

副词

1、略微;稍。

如:颇通诸子百家之书。——《史记·贾生列传》

周以来乃颇可着。——《史记·三代世表》

山界颇开。——《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

组词:颇可(稍可);颇有用;颇败(稍微击败);颇采(稍稍采用);颇脱(时或,间或);颇讥(略有讥刺)。

2、很;甚。

如: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组词:颇颇(很是;甚是);颇为出色;颇多;颇少;颇佳;颇甚(极甚);颇为得体(甚为切当)。

3、不可。通“叵”。

组词:颇奈(颇耐。可憎,可恨。同叵耐);颇我(我是彼非)。

常用词组

颇丰pōfēng

足够大而多。如:赢利颇丰。

颇孚pōfú

得到支撑、支持。如:颇孚众望。

颇为pōwéi

很——用在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很高,但还未达到最高点。如:说话时颇为激动。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滂禾切【正韵】普禾切,音坡。【玉篇】不平也,偏也。【书·洪范】无偏无陂。【释文】旧本作颇,音普多反。【又】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传】在位不敦平,则下民僭差。

又【多方】尔乃惟逸惟颇,大远王命。【韵补】古义字皆音俄,周官注亦音俄,故古文尚书本作无偏无颇,遵王之义,以叶俄音。唐明皇以义字今音爲又,攺颇爲陂,以从今音,古音遂湮灭矣。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普火切,音叵。【博雅】少也。

又差多曰颇多,良久曰颇久,多有曰颇有。【史记·叔孙通传】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又【广韵】【集韵】普过切,音破。【集韵】偏也。一曰疑辞。

又【集韵】蒲麋切,音皮。薳颇,楚人名,见左传。

说文解字

头偏也。从页皮声。滂禾切

说文解字注

头偏也。引伸爲凡偏之偁。洪范曰。无偏无颇。遵王之义。人部曰。偏者、颇也。以颇引伸之义释偏也。俗语曰颇多颇久颇有、犹言偏多偏久偏有也。古借陂爲颇。如洪范古本作无偏无陂。颜师古匡谬正俗、李善文选注所引皆作陂。可证。迄乎天宝。乃据其时所用本作颇、而诏改爲陂。一若古无作陂者。不学而作聪之过也。陂义古皆在歌戈部。则又不知古音之过耳。从。皮声。滂禾切。十七部。又匹我切。言部曰。詖古文以爲颇字。言古文之假借也。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