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师

音乐治疗师

新兴职业
音乐治疗师是上世纪中叶兴起于欧美的新兴职业,该职业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传入中国,但最初的那些年,音乐治疗仅作为新兴学科和新兴研究流域为一些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士所知,而真正作为专业职业的音乐治疗工作者并不多。[1]在近30年的发展中,中国音乐治疗呈现出蓬勃的发展生机,并以其应用领域广泛渗透学科深入等特点,逐步的进入与之相关的医疗、卫生、教育、社会工作等大型领域。
    中文名:音乐治疗师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music therapists 用途:心理治疗 类型:新兴职业

发展

音乐治疗师应用音乐等手段在医疗卫生、心理、康复、教育、救助、社会工作等领域对来访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工作的一门职业。从1944年和1946年,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和肯萨斯大学先后建立了专门的音乐治疗课程来训练专门的音乐治疗师开始世界上的第一批音乐治疗师诞生了。

从六十年到七十年代,一些欧洲国家,如荷兰、瑞典、挪威、丹麦、和东西德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士、比利时、南斯拉夫、加拿大建立了音乐治疗的专门机构或治疗协会,七十年代后,又有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乌拉圭、日本、新西兰、以色列、芬兰、意大利、波兰、西班牙、南非、葡萄牙等国纷纷建立了音乐治疗专业。

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有45个国家150所大学开设了音乐治疗专业。在欧美发达国家音乐治疗已形成了一个社会职业,仅美国就有6000多名注册音乐治疗师在在精神病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医院、儿童医院、特殊教育学校和各种心理诊所工作。

教育培养

学历教育发展

中国音乐治疗开始于上个实际80年代。1988年中国音乐学院建立音乐治疗大专班,由中国早期音乐治疗专家张鸿懿等任教。后由于师资都原因,此专业很快停办。但以1988年中国音乐学院招收第一届音乐治疗专业学生和1989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的成立为标志。

中国音乐治疗开始了正式的专业化发展道路。中国的音乐治疗发展与音乐治疗最初形成的模式非常相似,也是由医疗和康复体系的辅助治疗作为最初的发展和研究对象的。而后在八十年代,中国的音乐治疗研究领域扩展到了儿童智力障碍与儿童孤独症的发展研究领域,并在此领域中获得了众多的成果。除此之外就是关于传统音乐治疗观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对传统音乐治疗理论的研究和挖掘成为后来所提倡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中西结合的音乐治疗发展观的基础。

1989年成立的中国音乐治疗学会,每两年开展一次年会。并组织各地各领域中音乐治疗临床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并推动音乐治疗的研究与发展。在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的积极组织之下。为数众多的音乐和医疗工作者投入到音乐治疗的研究探索中来。但是,虽然在此期间众多的医疗机构都进行过关于音乐治疗的研究尝试,但大部分都只是采用简单的为病人播放“音乐处方”的形式。

就业前景

从中国音乐治疗发展初期,音乐治疗师这个职业名称就常常被提及。音乐治疗在中国发展30多年来,可以说,关于音乐治疗师职业资格认证的合法化,正规化几乎成为一代音乐治疗工作者的梦想。

按照国外音乐治疗的发展轨迹来看。在许多国家,每个医院,每个社区心理诊所都和相应的社会服务机构都配备音乐治疗师和工作室,这个职业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代表了一个国家医疗需求程度。比如现阶段来说,中国人们对医疗的期待还停留在得了病然后治疗的状态,但是在许多国家他们已经走入了从预防到需求的医疗时代。

也就是说象音乐治疗这种与人们的精神需求认识有关的职业,将大量兴起。在许多发达国家,几乎每个医院都有一个音乐治疗室,这些地方的音乐治疗师以音乐作为手段为来访者在心理、康复、麻醉、分娩、临终关怀、癌症康复、医院生活环境、疼痛控制、身心疾病维护等多个领域进行工作。除了以上谈到的医疗领域。

音乐治疗师在教育领域的就业途径也是非常广泛。除了普通学校的心理教育、比较常见的就是特殊教育机构。音乐治疗对孤独症儿童和语言障碍、视觉障碍等的生活改善和成长辅助是非常有意义的。

著名人物

张刃,现为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音乐心理治疗专家。

早年硕士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专业,资深音乐心理治疗师,中国音乐治疗学会会员大型多媒体音乐心理剧《瘾型人》作曲家。长期从事音乐治疗在青少年情绪干预及边缘犯罪行为干预领域的心理研究及艺术(EAP)的临床心理研究。

在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减低危害资讯》、《人民音乐》等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过多篇关于音乐治疗临床研究及成瘾问题的学术论文。曾经担任中央电视台4套、10套、12套及海外英文频道相关心理栏目及北京电视台1套、3套、5套多个相关栏目的心理嘉宾。其他电台、报纸、杂志及网络媒体也曾对其做过专门的报道。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