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鱼

面条鱼

北方重要经济鱼类
面条鱼,学名玉筋鱼,体长65-90mm,属于冷温性小鱼,分布在以及我国的黄渤海区域,生活在海水的中上层,有钻沙的习性,以为食。每年春天5-9℃时,游向近海产卵,卵沉到水底发育。黄渤海鱼汛期从4月初到7月下旬。当水温降到8℃以下时,游向深海越冬。面条鱼味美产量较高,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玉筋鱼是一种具有细长身躯的小型鱼类,每天成群地游泳,夜晚感到危险时,便躲入沙地中,下颌比上颌厚,并且有突起,可作为挖掘沙地的铁铲,当水温在20℃以上时,昼夜都躲在沙地中睡觉。[1]玉筋鱼资源丰富,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可用于食品加工、鱼粉加工和冷冻品加工,冷冻品作为鱼类养殖饵料畅销国内外,成为近几年出口创汇的重要品种之一。1998年春汛,黄海区玉筋鱼资源开始被大规模地开发利用,使海洋捕捞业形成新的生产格局。[2]
    中文名:玉筋鱼 拉丁学名:Ammodytes personatus 别名:银针鱼 界:动物界 门: 亚门: 纲:Osteichthyes硬骨鱼纲 亚纲: 目:鲈形目Perciformes 亚目: 科:Ammodytidae玉筋鱼科 亚科: 族:Ammodytes玉筋鱼属 属: 亚属: 种:personatus 亚种: 分布区域:黄海, 渤海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英文名:sand lance

简介

面条鱼,学名叫银鱼,属鱼纲,银鱼科。成鱼身体细长,透明无色,前圆后扁,光滑柔嫩,形状极似一根根粗粗的面条,也许以此而得名。成鱼一般长约六至十厘米,无骨无刺,肉鲜味美、蛋白质丰富,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历来深得人们的喜爱。历史上,一般年产量在百吨之内。这种面条鱼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远销日本、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形态特征

背鳍57—58;臀鳍31;胸鳍14—15;尾鳍(13分枝)。侧线鳞约146。鳃弓下枝鳃耙17。体长78—131.5毫米。体长柱状,稍侧扁;体长为体高10.4—12倍,为头长4.6—5倍。头背面较腹面宽,侧面为尖三角形;头长为吻长3.3一3.4倍,为眼径5.2—6.6倍,为眼间隔5.2—6.3倍。吻不突出。眼小,侧位而稍高,位头前半部。眼间隔宽平。鼻孔2,距眼较近。口大,斜形;下颌较长,后端达眼下方。无牙齿。舌窄长。各鳃盖骨均无棘。鳃孔大。鳃盖膜分离,与峡部亦不连。有假鳃。鳃耙很细长。鳞很小,为圆鳞。头及鳍无鳞。体侧有很多斜向后下方的皮褶,鳞行即夹在横皮褶间隙内。体腹面每侧尚有一条纵皮褶。侧线直线形,位背缘。背鳍始于胸鳍后半段上方,鳍条长约相等,最后鳍条伸不到尾鳍基。臀鳍始于第29背鳍条下方,与后背鳍相似。胸鳍位体侧下方,卵圆形,长约为头长之半。无腹鳍。尾鳍浅叉状。体淡绿色,背缘灰褐,腹侧白色。各鳍淡黄色;背鳍条基各有一小黑点;胸鳍基与尾鳍基灰黑色。

文献描述

中国鱼类学家、已故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成庆泰博士在其《山东鱼类志》中对面条鱼有以下的描述:

面条鱼,学名玉筋鱼,体长65-90mm,属于冷温性小鱼,分布在北太平洋以及我国的黄渤海区域,生活在海水的中上层,有钻沙的习性,以浮游生物为食。每年春天海水温度5-9℃时,游向近海产卵,卵沉到水底发育。黄渤海鱼汛期从4月初到7月下旬。当秋天水温降到8℃以下时,游向深海越冬。面条鱼味美产量较高,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玉筋鱼是一种具有细长身躯的小型鱼类,每天成群地游泳,夜晚感到危险时,便躲入沙地中,下颌比上颌厚,并且有突起,可作为挖掘沙地的铁铲,当水温在20℃以上时,昼夜都躲在沙地中睡觉。

繁殖习性

在黄海35N°以北近海,存在着范围很广的玉筋鱼产卵场,主要产卵场有3处,各自相互隔离。北部产卵场玉筋鱼产卵盛期为11月,Ⅳ~V期卵巢内相同卵径的频率分布十分集中,为明显的单峰型,属一次性产卵类型。1龄玉筋鱼95%以上性成熟,作为小型鱼种,个体绝对生殖力很高,纯重在1.8~13.8g、体长在90~200mm,个体绝对生殖力一般在0.60~4.20×104粒,个体生殖力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玉筋鱼群体组成简单,生殖群体最高仅为3龄,以1~2龄为主,年度发生量有波动,但不大。过度利用剩余群体以及对幼鱼的破坏,已导致了北部及西部产卵场的发生量连年锐减。

面条鱼身体弱小,游泳器官很不发达,因此,它主要生活在近海和河口一带。平时它们在水流平缓的沿海河段,以小虾、鱼苗和桡足类为食。三四月间便逆流而上,多集聚到小清河和支脉河入海口25公里之内产卵繁育。这时,每条亲鱼约产卵三千到六千多粒。卵粘性,一龄成熟。亲鱼产卵后即死亡。

经济价值

玉筋鱼(AmmodytespersonatusGirard)俗称面条鱼、沙钻,为冷温性小型的地方性经济鱼类。玉筋鱼资源丰富,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可用于食品加工、鱼粉加工和冷冻品加工,冷冻品作为鱼类养殖饵料畅销国内外,成为近几年出口创汇的重要品种之一。1998年春汛,黄海区玉筋鱼资源开始被大规模地开发利用,使海洋捕捞业形成新的生产格局。

渔业资源

玉筋鱼属鱼类作为一种重要的饵料鱼类,对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由于捕捞强度的加大和环境变化,其资源量日益减少,亟需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和保护。

玉筋鱼在渤海和黄海北部应有数个地方群系,它们不作远距离洞游,仅在浅海各产卵场及其外侧近海之间作深、浅水游动。冬季,1月份开始产卵,12月中旬在唠山近岸搜集的1龄鱼标本来看,绝大部分已产卵完毕,挂子网中极少见到大、中型鱼,产卵后的亲鱼多移向深水。近岸停留的幼鱼及部分小型鱼,构成春末、夏初定置渔具的渔获对象。

渔场在黄海北部,1999年渔获量一跃达到50万t上下。和鳗鱼渔业一样,它对缓解多种大、中型经济鱼、虾类的衰退进程,减轻对这些经济种的捕捞压力有重要意义,还为海区内大功率渔船全年渔场安排找到了一条出路。

但是,玉筋鱼的年龄结构极为简单,构成拖网大规模捕捞作业的大体上仅两个年龄组,资源量极大地依赖世代发生量,一旦歼灭战式的渔业方式发生,很快就会导致亲体严重不足,资源衰败就会很快发生。1999年近50对大功率拖网船已经使作业船只的航次作业时间比1998年增加了三分之一。玉筋鱼作为一种小型鱼种,生物量大而集中,浮游动物食性,在生态系统中处于食物链的底层,它既是人类无法利用的一些环境生物资源的收集者,又是诸多大、中型经济生物的重要饵料。

实践证明: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资源被歼灭后,食物链底层将会为我们提供更多一些的低质渔获量,对玉筋鱼资源适度利用可以,但是处于食物链基础地位的大宗生物资源一旦动摇,则有带来严重经济和生态问题的可能。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