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不属于行政许可法调整的审批事项
非行政许可审批是指不属于行政许可法调整的行政审批。在法律规定中,它被列为“不适用于《行政许可法》的其他审批”,一度被代指为“制度后门”和“灰色地带”。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内部审批、政府行使产权人对有关资产管理的审批、政府财政优惠待遇审批、授予荣誉称号审批和宗教民族政策性事项审批等。2015年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按照依法行政要求,在大幅减少国务院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彻底取消这一审批类别。让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淡出历史的舞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将大大减少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能极大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中文名: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外文名: 别名: 内容:政府机关内部审批等 正式取消:2014年4月22日

出现背景

中国过去法律只有行政审批而无行政许可的概念。自2003年8月27日行政许可法公布后,我国出现了行政许可的概念。该法第二条对行政许可的含义作了明确界定,同时第三条又规定了不适用行政许可法的其他审批。这说明行政许可法只调整部分行政审批行为,即具有行政许可性质的行政审批。

非行政许可审批是相对行政许可审批来讲的,它大多数是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派生”出来,作为一项辅助性和替补性及相对监督性的工作来实施的。

这其中,有些是有法律法规规定的,有些是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国务院在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陆续取消和调整了一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但一些部门通过各种形式又先后设定了一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其中既有属于政府内部管理事务的事项,还有以非行政许可审批名义变相设定的面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行政许可事项。

审批内容

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内容:行政机关内部审批、政府行使产权人对有关资产管理的审批、政府财政优惠待遇审批、授予荣誉称号审批和宗教民族政策性事项审批等。

主要形式

审批、审核、核准、核查、同意、确认、验收、验证、备案、年审(检)、登记、会审等。

这里面有些形式是属于监督程序来执行,有些是作为前置审查形式规定的。

正式取消

2014年4月22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清理国务院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通知》。

《通知》要求,清理工作要按照统一要求,分类处理,分步实施,该取消的一律取消,该调整的坚决调整,最终将面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取消或依法调整为行政许可,将面向地方政府等方面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取消或调整为政府内部审批事项,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审批类别,规范行政管理行为,促进依法行政,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2014年8月23日,中央编制办公室政策法规司司长王龙江再次强调,“2015年5月前,所有的非行政许可事项都将被消灭,不再开后门,不再保留灰色地带”。

“‘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个历史概念,今天就彻底终结了!”5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郑重宣告。

2015年5月1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决定,在前期大幅减少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再取消49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将8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调整为政府内部审批事项。今后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审批类别。

危害

行政审批事项过多过滥,把权力之手伸向市场主体,不仅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给基层与企业带来沉重负担,干扰民众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还是弄虚作假、形式主义、腐败挥霍的“温床”。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