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之角

非洲之角

非洲东北部半岛
非洲之角,有时按照其地理位置,又称东北非洲。非洲之角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东非的一个半岛,在亚丁湾南岸,向东伸入阿拉伯海数百千米。它是非洲大陆最东的地区,非洲大陆最东端的哈丰角也位于这个地区。作为一个更大的地区概念,非洲之角包括了吉布提、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等国家。非洲之角面积约20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9020万(埃塞俄比亚7500万,索马里1000万,厄立特里亚450万,吉布提70万)。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名称:非洲之角 所属洲:非洲 国土面积:3600平方千米 动物:索马里野驴、斯氏软毛梳趾鼠等 植物:钩毛叶科和八瓣果科 气候:热带季风

地质

东非大裂谷也是非洲之角最引人瞩目的地方。当乘飞机越过浩翰的印度洋,从机窗向下俯视,地面上有一条硕大无朋的“刀痕”呈现在眼前,顿时让人产生一种惊异而神奇的感觉,这就是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亦称“东非大峡谷”。

2005年9月以来,大裂谷周边地区共发生了163次地震,裂谷每年加宽几毫米至几十毫米不等。埃塞俄比亚、英国等多国科研人员观测了埃塞俄比亚北部阿法尔(Afar)地区的一系列地震后发现,裂谷出现了新裂痕。

这一裂痕由于地震余波引起的几率只有8%。英国地球物理学家蒂姆·赖特(Tim Wright)认为,最大的成因是有超过2.5立方千米的熔岩注入了该板块中,再度“撕开”了达巴胡火山裂缝。

地理环境

非洲之角到赤道和北回归线几乎是等距离的。它主要由从东非大裂谷升起的群山组成的,该裂谷是从土耳其到莫桑比克的一条地壳的裂缝,把非洲(指黑非洲)和阿拉伯世界(指阿拉伯非洲)分开。

该地区大部分由于大裂谷造成了多山的地形,其中最高峰位于埃塞俄比亚西北部的塞米恩山脉。广阔的冰川曾经复盖了塞米恩和贝尔山脉,但在全新世开始时都融化了。

群山在红海边下降,形成巨大的悬崖,而在印度洋边这种下降趋势更为平缓、规律。索科特拉岛是索马里海岸以东印度洋中的一个小岛,面积3600平方千米,被认为是非洲的一部分,尽管管辖它的也门是亚洲阿拉伯半岛上最南部的国家。

地理气候

萨赫勒地区和苏丹地区季节性降雨的热带季风是从非洲之角的西方刮来的,因此,季风到达非洲之角的边缘地区如吉布提和索马里西北部时已经丧失了大部分的湿气,从而导致非洲之角的大部分地区没有接收到季风带来的大量降雨。

而在非洲之角西部的向风面、埃塞俄比亚中部和厄立特里亚极南部,仍能接收到季风带来的较为丰富的降雨。在埃塞俄比亚的大部分山区每年的降雨量超过2000毫米,即使厄立特里亚首都阿斯马拉的降雨量也有570毫米。

这部分降雨是远离埃塞俄比亚的很多地区唯一的水源,其中最重要的要数埃及,它按降雨量来算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国家,但就是因为这部分降雨使之成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在冬季,自东北方来的信风并未带来任何湿气,除了索马里北部山区,在那里晚秋的降雨可达到500毫米。在东部海岸,由于一股从海岸平行吹来的强烈的风(被称为上升流),使该地区的年降雨量只有51毫米。

红海沿岸地区是世界上温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其中7月41℃左右,1月32℃左右。在红海东岸,由于上升流的缘故,稍微凉爽一些,但依然很热。

由于上升流的增强,温度降低,所以例如阿斯马拉的最高温度在20℃左右,而在无云的夜晚时常发生霜冻,同时在塞米恩山脉最高峰,温度很少达到14℃,无云的夜晚甚至下降到零下10℃。

历史

古代史

阿克苏姆王国(又称阿克苏姆帝国)是位于今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北部和也门的受塞巴人影响的国家,它的繁荣时期是在公元1世纪至7世纪之间。由于非洲之角重要的战略位置,它在过去便成为限制进出红海的船只的门户通道。

单桅帆船——传统贸易船只的现代版该地区在古典古代也是一个生物资源的来源地:古埃及人、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一次又一次地派出远征队到该地区寻找乳香、没药、龙血或者辰砂,并通过香料之路返回。

因此,古罗马人称该地区为香料之地(拉丁文:Regio Aromatica)。非洲之角也是非洲沿海港口网络的一部分,它和波斯湾一样是环印度洋古代商道的一部分。

近现代史

近十几年来,非洲之角变成了一个危机四伏的地区。埃塞俄比亚因为它的人口优势在非洲之角扮演了支配者角色,因为该地区的大约85%的居民生活在该国。然而,埃塞俄比亚的历史充斥着大量的穆斯林和基督徒或是当今的民族主义者为争夺资源和生存空间而发生的冲突。

该地区的其他国家同样遭受着持续的战火:

    索马里自1977年爆发了内战,导致该国自1991年以后就没有一个能够控制全国的中央政府;苏丹爆发的苏丹内战是该地区又一个重要不稳定因素;吉布提和厄立特里亚也未能幸免,厄立特里亚更因独立问题与原宗主国埃塞俄比亚长期交恶。更有甚者,该地区频繁地遭遇自然灾害,如对农村伤害更为严重的旱灾或洪灾。天灾加人祸的结果,该地区成为世界上营养不良最严重的地区,并不断遭遇人道主义危机。从1982年到1992年,非洲之角的大约2百万人死于战乱和饥荒。

    2002年以来,非洲之角由于反恐战争成为美国、法国、德国和11个非洲国家关注的一大焦点。

    生态

    非洲之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而且是其中两个完全干旱的一个。尽管如此,非洲之角仍在遭受着大规模的过度放牧,它只有5%的栖息地尚存。在离非洲之角东部不远的也门索科特拉岛上,面临的另一个重大威胁是基础设施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动物

    在非洲之角发现了大约220种哺乳类动物。该地区有很多受威胁的物种,比如属于羚羊类的就有大耳小羚羊、沙羚、银犬羚和斯氏瞪羚等好几种。

    其他较著名的动物还有索马里野驴、沙漠疣猪、阿拉伯狒狒、索马里沙鼠、鳞掌沙鼠和斯氏软毛梳趾鼠等。格氏斑马是该地区唯一的野生马科动物。非洲之角的重要鸟类有解放伯劳、金翅雀、栗腰朱顶雀和吉布提鹧鸪等。

    非洲之角拥有比非洲其他地区更多的特有种爬行类,非洲约285种特有种爬行类在这里就有90种,而且这90种只生活在该地区。根据属来区分,它们分别属于Haackgreerius属、Haemodracon属、索科特拉蛇属、Pachycalamus属或猫眼蛇属,其中一半的属只生活在也门的索科特拉岛。不

    在非洲之角大约有100种淡水鱼类,其中大约有10种是这里的特有种,其中包括在洞穴里生活的索马里盲鲃和索马里洞穴鱼。

    植物

    据估计,在非洲之角发现了大约5000种维管植物,其中半数是该地区的特有种。在索科特拉岛和索马里北部,地方特殊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该地区有两个特有的科:钩毛叶科和八瓣果科。其他值得注意的植物有:只生活在索科特拉岛的锐叶木兰,还有班克瓦莱棕榈、叶赫布坚果和索马里樱草等。

    2005年9月以来,大裂谷周边地区共发生了163次地震,裂谷每年加宽几毫米至几十毫米不等。埃塞俄比亚、英国等多国科研人员观测了埃塞俄比亚北部阿法尔(Afar)地区的一系列地震后发现,裂谷出现了新裂痕。

    这一裂痕由于地震余波引起的几率只有8%.英国地球物理学家蒂姆·赖特(TimWright)认为,最大的成因是有超过2.5立方千米的熔岩注入了该板块中,再度“撕开”了达巴胡火山裂缝。也就是说,长此以往,非洲很有可能被一分为二,非洲之角届时将成为第八大洲。

    海盗

    从地图上看,索马里半岛如同一个尖角,从非洲东海岸直插入印度洋。作为非洲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索马里扼守着连接红海与印度洋的通道,通过苏伊士运河在地中海和印度洋之间航行的船只都不得不经过这一海域。

    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索马里军阀以“保护索马里海洋权益”为名,组建了几个海上武装组织。起初,他们还主要是对付那些在索马里领海或近海专属经济区内捕鱼或倾倒有毒物质的船只。但很快他们就发现,劫持外国船只和船员并以此勒索赎金,是一项回报丰厚的“产业”。

    饥荒问题

    非洲之角连年战乱和频繁遭遇自然灾害,使非洲之角成为世界上营养不良最严重的地区,并不断遭遇人道主义危机。从1982年到1992年,非洲之角大约200万人死于战乱和饥荒。

    2011年7月20日,联合国发布声明说,严重干旱正威胁着“非洲之角”人民的生活,索马里南部两个地区已经进入饥荒状态。声明说,这是联合国自1984年埃塞俄比亚饥荒后首次正式宣布非洲饥荒。

    截至2011年5月初雨季过半时,非洲之角国家降水量仅为往年正常值的5%至50%不等,非洲之角国家的粮食收成受到很大影响。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国1200万人陷入严重饥荒,近370万人面临生存危机,仅重灾区索马里已有约3万名五岁以下儿童死亡。

    饥荒原因

    此次粮食危机原因多种。在“非洲之角”迟迟尚未完全消失的“拉尼娜现象”是造成饥荒的“天灾”因素;该地区政治社会因素是饥荒的内部原因。

    比如,索马里因政选分歧长期内乱,执政管理能力欠佳加剧社会动荡;国际粮价大幅上涨严重削弱普通民众购买力,是加剧该地区饥荒的客观条件。

    饥荒应对

    联合国粮农组织2011年8月18日在总部罗马举行高级别业务会议,讨论非洲之角地区粮食危机的应对方案。会议确立了一系列短期的应对措施,其中包括保证食品援助,扩大“现钞换工作”计划让当地民众获得购买粮食的资金。

    此外,会议强调旨在解决问题根源的支持行动的重要性,这些支持行动包括改善水资源管理、扩大灌溉面积等。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