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后遗症

非典后遗症

因治疗与预防非典而留下的后遗症
非典后遗症,是非典患者在非典时期(2003年)遗留的一系列病症,其中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造成的骨坏死、非典型肺炎后造成的肺纤维化以及在治疗过程中遗留的抑郁等心理疾患,统称为非典后遗症。非典对他们的身心损害极大,大部分人都有肺部病变等多种后遗症,尤其要引起重视的是,因受歧视而引发的心理障碍,钟南山院士称为非典最大的后遗症——“SARS后综合症”。[1]
    中医病名:非典后遗症 外文名: 别名: 就诊科室:呼吸内科 多发群体: 常见发病部位: 常见病因:激素的副作用导致部分患者股骨头坏死,因受歧视而引发心理障碍等 常见症状:股骨头坏死、精神障碍、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等 传染性: 传播途径:

流行病学

2003年非典期间,全国报告的非典后遗症病例是5000多例,死亡300多人。与此同时,很多患者还受到了心理抑郁症的困扰。一份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后遗症患者中重度抑郁症患者达39%。

北京登记有非典后遗症患者约300人;民间调查显示80%因病离岗,60%家庭变故骨坏死、肺纤维化、抑郁,几乎是非典后遗症患者的普遍状态。

疾病范围

呼吸系统

弥漫性间质纤维化;间质性肺炎;机化性肺炎;局灶性纤维化。

运动系统

的股骨头缺血性病变及坏死;髋关节滑膜炎。

其他

按照国家规定,经非典防治专家组集体认定属于非典后遗症的其他疾病。

病症表现

心理方面

57.97%的患者精神变差或记忆力下降;

55%的患者觉得注意力受到影响;

49.3%的患者觉得自己工作能力降低、工作压力增加;

44.9%的患者觉得对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40.58%的患者变得容易烦躁;

20%的患者左右觉得恐惧或孤独;

100%的患者认为得到了家庭的温暖、亲朋的支持,并认为这对自己的康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身体方面

78%的患者感到疲乏(其中觉得中到重度疲乏者有29例,超过42%);

74.3%的患者易出汗;

70%的患者有气短、气促的感觉;

50%以上的患者感到心悸、睡眠差、口干、胸闷;

26%的患者免疫功能有一定程度降低;

23.08%的患者出现小气道通气功能障碍;

65.58%的患者出现残气容积增加;

22.96%的患者出现轻度肺弥散功能障碍;

36%的患者仍见肺炎吸收不全病灶或间质性病变等(其中重症肺炎的患者占26%)。

患者状况

据《中国日报》报道,作为非典治愈患者的家属,北京居民龙梅曾在2004年写信希望政府能够关心非典后遗症患者,但是没有得到任何回应;而方渤和其他十几个病友开始上访,希望死者家属能够得到一定的补偿金,并且政府提供后遗症患者护理服务。卫生部在2005年只是同意了报销三项主要后遗症的费用。

对于这个群体来说,除了病痛之外,还面临着可能被社会遗忘的“心痛”。起初几年里,有关这些后遗症的很多消息都是“封锁”的,甚至一些内容在网上会遭到屏蔽。

从2009年开始,包括央视、凤凰卫视、中国日报等,又陆续有媒体开始关注他们,而从2011年到2013年1月,已经有十几家媒体。

截至2013年,有些人已经成了植物人,有些人是癌症晚期,这些患者的最大愿望就是成立一个非典后遗症患者救助基金,来解决这些人的后半生生活。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