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矾

青矾

无机盐
青矾(又名皂矾、绿矾、煅红者名绛矾或矾红。),产于甘肃、新疆、陕西、河南、山东、安徽、浙江、湖南、四川等地。四季皆可采集,将挖出的矿石打碎,加水加热熔化,倾取溶质,加热蒸发部分水分,浓缩,放冷,取用析出的结晶块。青矾1斤,桐油2两,混和,放在锅内用火炒至青矾成酱油色小块和粉末为止。单斜晶系。晶体短柱状,但不多见。通常为毛发状、纤维状、钟乳状、雪花状及土状等。颜色为各种不同之绿色。[1]
  • 中文名:青矾
  • 外文名:Melanterite
  • 用途:
  • 分类:
  • 常规状态:晶体
  • 别名:绿矾、皂荚矾、皂矾
  • 天然成份:硫酸亚铁
  • 主要功能:主治肠风、便血疮疡溃烂

出处

出自《日华子本草》。

1.《唐本草》: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陶及今人谓之石胆,烧之赤色,故名绛矾矣。出瓜州。

2.《本草图经》:矾石,生河西山谷及陇西武都石门,今白矾则晋州慈州无为军,绿矾则隰州温泉县,池州铜陵县,并煎矾处出焉。初生皆石也,采得碎之,煎炼乃成。绿矾形似朴消而绿色,取此一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又有

【英文名】Melanterite

【别名】绿矾、皂荚矾、皂矾

来源

药材基源:为硫酸盐类水绿矾族矿物水绿矾或其人工制品(绛矾)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anterite

采收和储藏:采得后,除去杂质。宜密闭贮藏,防止变色或受潮。采得后,除去杂质。宜密闭贮藏,防止变色或受潮。绿矾经煅制后即成绛矾(又名:矾红),参见炮制项。

原形态

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晶体为短柱状、厚板状、细粒状或纤维状,集合体呈粒块状、纤维放射状块体或皮壳、被膜。呈各种色调的绿色;含铜时呈浅绿蓝色(铜绿矾),失水、羟基化或氧化为黄绿、绿黄到金丝雀黄、黄褐、红褐、褐红等色(过渡为水绿矾一纤铁矾即黄矾或局部含褐铁矿的集合体);完全脱水的纯净绿矾为白色。条痕浅于颜色。新鲜晶体透明,罕见;通常半透明,风化表面不透明。玻璃状、丝绢状光泽或为土状光泽。晶体解理完全,断口呈贝壳状;风化者见不到清晰解理。硬度2;失水或羟基化者硬度稍增大;纤维状、土状者硬度更低。性脆,易碎。相对密度1.90左右。易溶于水;味觉先涩而后甜。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广泛分布于干旱地区,含铁硫化物矿物(黄铁矿、磁黄铁矿等)的风化带。

资源分布:除古代产区山西、甘肃、安徽、湖北、四川外,陕西、新疆、山东、浙江、河南、湖南等地均有产出。

性状

性状鉴别(1)青矾为柱状或粒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蓝绿色、绿色;条痕白色。透明至微透明。表面不平坦,粗糙,露值空气中日久,则变为淡黄色。质硬脆,用指甲可刻划出痕,易砸碎,断面具玻璃样光泽。无臭,味先涩后甜。以色绿、质脆、无杂者为佳。

(2)绛矾为细粒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表面不平坦,有的一面较平整,一面具大小不一的小孔洞。绛红色、褐红色或砖红色;条痕绛红色或黄红色。不透明;具土样光泽。体较轻,质硬脆,但用指甲至小刀可以刻划出痕。砸碎后,断面有时可见夹有白色小斑点。气微,味极涩后微甜。以体轻、色绛红者为佳。

显微鉴别(1)绿矾①取本品碎屑少许,水合氯醛装置,于生物显微镜下观察:无色透明,可见到贝壳状断口。②透射偏光镜下:无色或微带绿色。折光率:Ng=1.486,Nm=1.478,Np=1.471,低负突起。干涉色为绿-黄色。斜消光,Ng⊥C=43°。正延长符号。二轴晶。正光性。

(2)绛矾透射偏光镜下:形状不规则,细粒边缘呈红色。小于0.025mm者半透明、高倍镜下近无色,带黄色调。正高突起,浸油中检查不出以上物质的光性特征。

化学成份

天然青矾主要含硫酸亚铁(FeSO4·7H2O)。因产地不同,常含有量比不同的杂质成分如铜、钙、镁、铝、锌、锰等。煅烧成绛矾则主要为氧化铁,尚可出现含水不同的硫酸铁组成。

鉴别

青矾(1)取本品约2g,置闭口试管中,灼烧,管壁有水生成。(检查结晶水)(2)取本品约0.5g,加水约5ml,使溶解,滤过,滤液照下述方法试验:①取滤液1ml,滴加铁氰化钾试液,即生成深蓝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稀盐酸中不溶,但加氢氧化钠试液,即分解成棕色沉淀。(检查亚铁盐)②取滤液1ml,滴加氯化钡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盐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检查硫酸盐)⑶X射线衍射分析曲线水绿矾为4.90(10),3.78(6),3.23(2);或4.87(5),3.78(6);

可含有多种脱水产物:Fe[SO4]·5H2O为5.57(6),3.73(8);Fe[SO4]·4H2O为2.97(7)或2.93(7);Fe[SO4]·H2O为3.12(4),2.52(4)以及Fe[SO4]为5.98(8),4.36(8)或3.56(9),3.41(4)。

绛矾(1)取本品粉末约0.1g,加水约2ml,振摇,再加稀盐酸约1ml,使其溶解,滤过,滤液近无色。①取滤液1ml,滴加亚铁氰化钾试液,即显蓝色沉淀,分离,沉淀不溶解于盐酸。(检查铁盐)②取滤液1ml,滴加氯化钡试液,显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盐酸、硝酸中均不溶。(检查硫酸盐)⑵X射线衍射分析曲线赤铁矿3.66(1),2.71(2),2.51(2),2.20(1),1.84(1),1.69(1),1.59(1)。

⑶热分析曲线特征吸热145℃(中大),530℃(小),760℃(大)。20-70℃增重1%;70-530℃失重24%,530-770℃失重26%;770℃后分解。在300℃前仍失水20%,在770℃前失去SO2,则证明绛矾尚含大量硫酸盐。此与X射线分析结果吻合。

炮制

煅绿矾(又名:绛矾、矾红):将青矾和米醋同放在砂锅内,盖好,放炭炉上烧煅,待青矾溶化时,即用竹片搅拌均匀,使矾、醋充分混和,然后加热再煅,至全部呈绛色为度,取出放冷。(每煅绿矾100斤,用米醋20斤)1.绿矾:《增广验方新编》:研末。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碾碎。生品多用于喉疮、趾甲疮等。

2.煅绿矾:《疮疡经验全书》:煅通红,取出放地上,出火毒。《万病回春》:(绿矾)一斤用瓦一片,两头用泥作坝,再用香油制,瓦上焙干,再着皂绿矾瓦上煅枯去砂为末。《本草述》:入砂锅内新瓦盖定盐泥固济,煅赤取出。《类证治裁》:面包煅。现行,取净绿矾,打碎后置适宜的容器内,用无烟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研粉。内服多煅用,可用于黄肿胀满,血虚萎黄,疳积久痢,肠风便血等。

3.醋制绿

矾:《集验方》:用火煅通赤,取出,用酽醋淬过复煅,如此三度,细研。《卫生宝鉴》:砂锅子木炭烧通赤,用米醋内点之赤红。《寿世保元》:用醋煮过。《串雅内编》:(绿矾)八两,用红醋二茶杯,锻至红色,放地上出火毒。《增广验方新编》:醋泡晒干,入瓶内煅存性。现行,3.1.取净绿矾与醋同放铁锅内,置炉火上烧煅,待绿矾熔化时,用竹片搅匀,使矾、醋充分混合,再煅至全部呈绛色为度,取出,放凉,研粉。每绿矾100kg,用醋25kg。

3.2.取净绿矾,用明煅法煅至红透,趁热用醋淬透。每绿矾100kg,用醋30kg。

据研究:分析比较炮制前后的性质和含量变化,结果证明,炮制前铁含量为20.13%,醋制后含铁量为24.86%,提高近5%。醋制后加强脆性,质地疏松,而研末制成丸剂,人体易于吸收,增强疗效,同时绿矾通过醋制,使其强烈的酸涩之性味大部分消失而减轻对舌喉部粘膜的刺激性。

4.饮片性状:绿矾为不规则碎块,浅绿色或黄绿色,半透明,具玻璃光泽。质脆,入水易溶化。有铁锈气,味涩。煅绿矾(绛矾)呈粉状、绛色,味涩。醋制绿矾形如煅绿矾,微具醋气,味微酸。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尘。

功能主治

燥湿杀虫;补血消积;解毒敛疮。主治血虚萎黄;疳积;腹胀痞满;肠风便血;疮疡溃烂;喉痹口疮;烂弦风眼;疥癣瘙痒。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0.2-0.6g。不入汤剂。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为2%水溶液涂洗。

注意

多服能引起呕吐腹痛,胃弱者慎服。

1.《纲目》:畏醋。

2.《本草经疏》:令人作泻,胃弱人不宜多用。

3.本品多服能引起呕吐、腹痛、腹泻、头晕等不良反应,胃弱及孕妇慎服。内服多用绛矾,对肠胃刺激作用较轻。服药期间禁饮茶水。

4.《纲目》:畏醋。

5.《本草经疏》:绿矾虽能消肉食坚积,然能令人作泻,胃弱人不宜用。

6.《玉楸药解》:未可轻服。

7.《现代实用中药》:多服有碍胃肠,起消化不良

及便秘之弊。生用大量作催吐剂,但易起胃肠炎,宜慎用。

基本内容

青矾(又名皂矾、绿矾、煅红者名绛矾或矾红。)

产于甘肃、新疆、陕西、河南、山东、安徽、浙江、湖南、四川等地。四季皆可采集,将挖出的矿石打碎,加水加热熔化,倾取溶质,加热蒸发部分水分,浓缩,放冷,取用析出的结晶块。

[性状]为矿物硫酸亚铁矿石水绿矾制得之结晶块。为类方形之结晶体组成不规则的团块,或为柱状结晶体,呈淡绿色,其中杂有部分褐色斑点,遇空气日久变为淡黄色或生黄色的锈粉。内面晶体多排列成柱形,透明或微透明,具玻璃光泽。质较硬脆,易砸碎,入水易溶化,有铁锈气。气味酸、凉、无毒。

[化学成分]含硫酸亚铁FeSO4.7H2O,常杂有少量硫酸铜。

[药理](1)有抗肿瘤作用,能促使肿瘤细胞的原生质凝固。

(2)浓厚溶液能腐蚀虫体使蛋白质沉淀;稀蒲液则有收敛止血作用,并能抑制肠壁蠕动和分泌物的渗出。

(3)内服进入小肠后,部分吸收入血,能刺激造血机能增生血红细胞。

[药性]酸、涩、凉。归肝、脾、大肠经。

[药效]败毒抗癌、益血治虫、收涩消肿。

[药用](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宫颈癌绿矾、牙硝、水银各60克,食盐45克,明矾75克研匀至不见水银星点为度,放入砂罐内,置火上烧至冒黄烟,倒扣在一瓷碗上,罐边空隙用棉纸数层浸湿填紧,同志用生石膏和食盐调成的糊状物涂敷密封,以此扣有砂罐的瓷碗置于一盛水之瓦坛上,使瓷碗大半浸入水中,在砂罐底部用炭火烧炼4小时,冷却后,取开砂罐,刮取瓷碗内壁的白色针状或颗粒状结晶。以此结晶10份加入干蟾蜍粉1份,充分研匀,以米饭为赋形剂,制成长约1.5~2厘米如棉签大小的棱形拔毒钉,待干。治疗时用窥阴器暴露宫颈,局部清洁后,于宫颈肿瘤基底部插入拔毒钉,待干。

一般深约0.8~1厘米,如不易插入,可先用消毒后之尖刀片在所选部位戳一小孔,再将拔毒钉埋入,不能外露,更不能植入宫颈以外的组织。操作结束后,应检查有无断碎的药丁遗留阴道内,以免损害完好组织,最后清洁阴道。埋入拔毒丁后,药物能被肿瘤组织逐渐溶解吸收,间隔7~10天,可再重上。每次药量不超过400毫克,视肿瘤大小,投药次数约在3~7天次左右。待肿瘤组织全部坏死脱落,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宫颈多次病理检查癌细胞阴转,可获痊愈。血管肉瘤1、白灵药:绿矾、火硝、水银、白矾、食盐各60克共研细末,以不见水银星点为度,用炼制降丹法炼制。

2、五烟丹、胆矾、丹砂、雄黄、白矾、磁石各30克共为末,置大砂锅内,用大磁碗一个盖之,将熟石膏粉用醋调成糊状封口,用黄砂土埋没,只露碗底,以重铁块压之,用炭火先文后武烧三昼夜,住火,取出研细。以1、2两方药物各少许研和做成药捻,外敷上药,每隔3日或5日换药1次。1个月后肿瘤明显缩小,2个月后肿瘤脱落。皮肤癌绿矾、白矾、水银、牙硝各180克,食盐90克共细研研匀,按烧炼降丹法炼成白色结晶五虎丹50~80克。

用五虎丹结晶1.5克,蟾酥、红娘、斑蝥(去头足)各0.5克,洋金花1克研匀,用淀粉糊2克制成糊剂,为一次用量涂于癌肿溃疡面,再用普通膏药敷盖。间隔7天换药1次,可换药7~10次直至癌肿组织全部坏死脱落,切片作病理检查未见癌细胞即改用红升丹细粉外撒疮面,仍以普通膏药敷盖,隔2~3天换药1次,直至疮面完全愈合。

亦宜于其它体表癌。直肠癌绿矾(煅)、明矾、牙硝、水银各60克,朱砂15克共研细末,以不见水银为度,盛入生铁锅内,用大瓷碗复盖,盖上加压,接合处用石膏粉盐水糊剂密封,烧炼,先小火后大火,火力均匀,烧炼3小时,离火待冷,揭开碗盖,刮下碗面上附着的红亮晶体为五味丹。冷藏阴凉处,接近地面去火毒,日期赵久越好,以此丹30克加牛黄15克,琥珀30克。田七(粉)60克捣和,加入黄连、黄柏、黄芩、贝母、陈皮各15克,为赋形剂。

制成颗粒,压成片剂10000片,每片含五味丹0.03克。每服1片,日3次,温开水送,饭后服。1个月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可停药1周,4~6个月为治疗期。用药后偶有口腔炎,可减少用量或暂停数日,可获消退。用本药片治直肠癌、结肠癌、胃癌以及鼻咽癌、舌癌、溶骨性骨肉癌等均获一定疗效。抗癌谱广。可长期服用,能缓解症状,减轻痛苦,延长寿命,并可减少或控制癌症的复发。

(2)益血治虫,用于血虚虫症:缺铁性贫血绿矾(煅)30克,黄豆(炒)60克共研细末,枣汤泛为丸,每服3克,日3次,温开水送。虫疳异嗜绿矾30克为末,猪胆汁和丸,每服1克,日3次,米饮下。

(3)收涩消肿,用于久滑肿烂:泻利肠滑绿矾、白矾、石灰、铅丹各9克,龙骨、赤石脂、砂仁各15克前4味研细,入罐内煅赤,与后3味同研匀。每服9克,日3次,米饮下。宜于肠滑不止者。甲疸肿突绿矾30克,雄黄6克,硫黄3克研匀,先用绿矾水洗净后搽用。

临床应用

1.治疗钩虫病。青矾1斤,桐油2两,混和,放在锅内用火炒至青矾成酱油色小块和粉末为止。研粉过100目筛,加少量稀盐酸,装入胶囊(每粒0.8g)备用。成人每次2粒(1.6g),每日2次,饭前服,连服,连服5-7天。小孩酌减。服药期间禁喝茶。妊娠、严重胃溃疡与3月内有呕血史者禁服。治疗35例,服药1个月后大便沉淀镜检1-2次,结果除3例仍为阳性外,其余均转阴。服药1、2天内反应较大,如上腹烧灼、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头晕等,一般不需处理,2天后自行消失;较严重者,采用针刺处理,反应可很快消失。如改为每晚睡前服1.5g,连服10天,则反应较小。

1.1.生血片:绿矾480g,紫河车252g,阿胶96g,肉桂72g,海螵蛸72g。取紫河车、肉桂、海螵蛸用水洗净,烘干,粉碎成细粉,与已过筛的绿矾、淀粉适量混匀。另分别取蔗糖适量和阿胶加水制成糖浆和胶浆后混合,加入上述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加硬脂酸镁(用量相当于颗粒的1%),压片,每片重0.25g,包糖衣。本品除去糖衣后呈棕褐色,味腥,微涩。质检参见"药材鉴别"项。功能补气助阳,益精生血。用于贫血(继发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口服,每次4-5片,每日2-3次。儿童酌减。

服药期间忌茶及碳酸钠。(《辽宁省药品标准》1987年)1.2.黄病绛矾丸:皂矾(煅)360g,苍术(炒)180g,厚朴(制)180g,甘草60g,陈皮120g,大枣240g。以上六味,除皂矾、大枣外,其余4味粉碎成细粉;将大枣煮熟去皮、核,制成枣泥,与上述粉末拌匀,烘干,加入皂矾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本品为赭红色水丸。气特殊,味酸、微涩。功能祛湿,健脾,消胀。用于钩虫病贫血,湿热黄疸,腹胀浮肿。口服,每次3-6g,每日2次。(《浙江省药品标准》1983年)散;治疗风热毒邪所致烂弦风眼,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则可以本品热汤泡洗,亦可与清热解毒的黄连浸水洗。

2.用于疥癣瘙痒。绿矾不仅能解毒燥湿,又能杀虫止痒,故为疥癣瘙痒等证所常用。治疥疮,用本品配花椒、冰片、樟脑同为末,干撒,或菜油调敷。治湿癣瘙痒,可以本品火煅为末,用猪胆汁调搓;治鹅掌风皮肤枯厚,破裂作痛,则可以本品配白矾、儿茶、侧柏叶煎水熏洗,如《外科大成》二矾散。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