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英夫

雷英夫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雷英夫,又名雷霆臣,1921年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镇雷湾村的一个贫苦家庭,雷英夫自幼勤奋好学,但他在洛阳读初中时却因家境贫寒,无法凑齐学费而被勒令退学。万般无奈之下,雷英夫只得选择辍学。我国优秀的战略家,军事家。1937年任山西新军教导师2团连指导员,5月任八路军晋西南独立第一游击支队宣传员,6月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秋,毛泽东主席推荐18岁的雷英夫为叶剑英参谋,对外公开身份是18集团军参谋。
    本名: 别名:雷霆臣 字: 号: 所处时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河南孟津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被毛泽东誉为洛阳才子 中文名:雷英夫 籍贯:中国河南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1921年 去世年月:2005年 职业:军官 毕业院校:延安抗日军政大学 政党:中国共产党 信仰:共产主义

人物履历

(1921—2005)河南省孟津县人。一九三八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新军教导师军士第二团连政治指导员,八路军一一五师晋西南独立第一游击支队宣传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员,中共南方局军事组成员,军委总参谋部一局科长、作战部资料研究室副主任,叶剑英参谋长军事秘书,《解放日报》社军事副刊编辑。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执行处科长、副处长、代处长,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二十九师八十七团参谋长、副团长,第三野战军二十八军八十三师二四八团团长、师参谋长,福州市军管会军事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周恩来总理军事秘书,军委作战部一局副局长兼总参谋部作战室主任,中央复员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央兵工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作战处处长、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副教育长。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子女状况:儿子雷榕生、雷平生。雷平生,现为北京协和医院药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导师;雷榕生,现为国家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副主任,他俩是亲兄弟,是前总参作战部长雷英夫的儿子。

人物事件

天生吾材必有用

1938年8月,年仅18岁的雷英夫,历经长途跋涉来到久已向往的延安,被编入抗大六大队学习。一日,毛泽东来校接见抗大的同学们,雷英夫激动地递上一个笔记本,请毛主席给题个座右铭,毛泽东当即欣然命笔,给其题写了两个遒劲的大字“斗争”,由此,雷英夫深受鼓舞。

11月,中央军委依据工作需要,为加强参谋工作,决定在抗大总校成立一个参谋训练队,学员由各中队选派优秀者组成。

1939年春,抗大参训队正式开学,毛泽东、陈云等人担任教员。毛泽东开宗明义讲的第一堂课便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毛泽东讲得深入浅出,高屋建瓴,学员聚精会神,边听边记。课间休息时,毛泽东要抽查几位学员的笔记本,而重点则落到雷英夫身上。毛泽东看了雷英夫的听课记录簿后,向身边的滕代远询问雷英夫的情况,滕代远实话实说:“他来延安是逼上梁山的!”

一句话引起毛泽东的兴趣,遂追问:“何以言之?”于是,滕代远向毛泽东介绍了雷英夫的身世。雷英夫原在洛阳读初中,因家境贫寒,学费凑不齐,仅差16元,学校限期缴纳,否则勒令退学。‘万般无奈,只得辍学,去考铁路扳道工,由于无力缴押金遭闭门羹。后欲考小学教员,仍因押金无着而被拒。之后又多方奔走,报考文书、当布店学徒工等皆因无钱无保人而不成。雷英夫走投无路,只好仰天长啸,重复着李白的苦闷“天生吾材必有用”来到延安。

1939年菊黄时节,周恩来自重庆返延安汇报工作时,谈及目下南方局工作繁重,“叶剑英亟待两名参谋作为助手”。毛泽东胸有成竹地说:“好!我给你推荐一个良材:雷英夫。”

笔下祸福起波澜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叶剑英奉调回延安任中央军委参谋长,雷英夫随行。在延安,雷英夫任八路军总部作战部资料室主任,又兼《解放日报》军事副刊编辑。

1942年6月下旬,适值苏德战争爆发一年之际,雷英夫应时写了一篇文章,题为《苏德战争一年》。文章对苏德双方的战况。进行综合研究,有理有据,《解放日报》作为重点文章在显要位置发表了,并且连载两日。

一日,叶剑英去毛泽东处,看见毛泽东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解放日报》,上面刊有《苏德战争一年》一文,细观之,只见上面有许多圈圈点点,多处标记。当毛泽东向叶剑英提到这篇文章时,叶剑英忙说:“是小雷写的。”毛泽东赞许道:“这娃娃有出息啦!”接着毛泽东提出要到王家坪走走,去面见雷英夫。

会面后,毛泽东紧握住雷英夫的手说:“你写的《苏德战争一年》我看了,很好,准确地反映了战争的情况和我党的观点,文字通顺。说服力强,我一口气把它读完了。”

雷英夫谦虚地说:“是报社交给我的任务,算是勉强交差……”

毛泽东继续夸奖说:“听叶参讲,他舌战群儒的讲演稿是你写的,还有南方局揭露皖南事变真相的传单,也是由你执笔,真不愧为‘洛阳才子’哟!”

1943年8月18日,一篇题为《军事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并署名“朱德”的文章,延安《解放日报》以大字标题刊登于“军事副刊”。该文是参照朱德的思路与观点,由雷英夫执笔写成的。

文章强调军事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旺盛的战斗士气务需与良好的战斗技术相结合,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文章面世后,在高级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一致称赞文章旗帜鲜明,分析深透,抓住了当前军事教育的要害。唯独林彪跳出来唱反调,指责这篇文章是“单纯军事观点”。“违背了我军政治建党的原则”。一天,林彪在王家坪自己的住处将雷英夫叫来,劈头就是一顿训斥,声色俱厉地说:“你是文章执笔人,应该好好检查检查,要从世界观上找问题!”为此雷英夫深感苦闷与忧虑,他找到朱老总。朱德说:“你不要害怕,历史自有公论。”此事后为毛泽东所知,他严肃地批评林彪在不适当场合,随意批评军队主要领导人,做法是错误的,并指出他对“政治建军”的理解是片面的。如是,雷英夫笔下引发的这场“公案”方得平息。

小参谋大有可为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仅用两个月时间,即将美李伪军赶到朝鲜半岛东南角洛东江一带。此时苏联和朝鲜领导人似乎对形势估计过于乐观,以为全面胜利在即。

此时,工作在总参作战室的雷英夫,与参谋们日夜严密注视朝鲜战局,通过分析,雷英夫认为,美军不会甘心失败,他们可能调运驻扎日本的两个战略预备队,搞突然袭击,在朝鲜蜂腰部仁川港登陆,企图截断朝鲜人民军的后路。

雷英夫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周恩来,并从六个方面陈述了自己的看法。周恩来立即将雷英夫的预测和判断,拨通电话,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在电话里说,请总理带雷英夫即刻来一趟。

其实,作为战略家的毛泽东,对美军的行动早在预料之中,他预言战争行将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未雨绸缪,他于8月5日即命令东北边防军务于8月份完成战争准备。

当周恩来率雷英夫赶至菊香书屋时,毛泽东正根据厚厚一大摞电报,在仔细研究关于美军的最新动态。雷英夫汇报了他对朝鲜战局的六条意见。毛泽东一面静听,一面点头,还不时用铅笔在面前的稿纸上写上几笔。雷英夫一鼓作气汇报完毕,毛泽东没有作过多评语,只认真地说出“有道理,很重要”六个字。

当毛泽东以征询的目光投向雷英夫时,雷英夫表示,对美军的登陆时间作战室也作了预测,9月15日有最大可能。毛泽东对“登陆时间”颇感兴趣,随即问“能否谈得更具体些”?

雷英夫有条不紊地说:“我们对于朝鲜西海岸9月至11月的海潮作了考察研究,发现有三个最佳日期可供选择:9月15日、10月11日和11月3日。围绕三个最佳日期,各有2至3日的好时机。仁川海岸可供靠岸利用的时间,每12小时内只有3个小时。假设登陆时间选择在9月15日,这天最高涨潮时间有两次,一次在上午6时59分,另一次在下午日落35分钟后的19时19分。9月15日较另外两次时间相对说更为可能,故美军登陆极大可能选定这天。”

果不出所料,美军于1950年9月15日晨5时,在仁川实施登陆。美军在70岁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的指挥下,以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为前锋,首先占领了被称作仁川屏障的月尾岛,接着当日下午利用涨潮时节,占据防波堤,由仁川南部登陆。至9月16日下午,控制了整个仁川。

事后,毛泽东说:“不要什么都认为美国如何如何,我们的小参谋能预测出麦克阿瑟的登陆时间和地点,而且是那样精确,这可以说在军事历史上都是不多见的。我们的小参谋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1939年6月,从重庆回到延安汇报南方局工作的周恩来,向毛泽东反映:南方局军事组叶剑英那里急需参谋人员。毛泽东不假思索地说:“我给你推荐一个人,在抗大参谋训练队当班长,他叫雷英夫,这个娃娃机灵,有军事头脑。”周恩来接过话头说:“主席推荐的人没错,就这么定了,把雷英夫调南方局,对外是十八集团军参谋,对内是我们南方局军事组参谋。叶剑英急着用人,就让雷英夫提前离开参谋训练队,到重庆报到。”毛泽东点头表示同意。就这样,雷英夫未毕业,就被调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给叶剑英当了参谋。

  年仅18岁的雷英夫,在叶剑英的直接领导下,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表现出卓越的参谋和秘书才能:是他亲自与地下共产党员张蔚林、张露萍接头联系,打入国民党军统局机要电台,为我党获取了大量机密情报;是他主笔起草了《新四军皖南部队惨被围歼真相》一文,揭露了国民党的滔天罪行,教育了全国民众;特别是他协助叶帅起草了一份讲演稿,使叶剑英在蒋介石召集的一次高级将领会议上慷慨陈词,舌战群儒,力挫反共顽固派的气焰,打了一个大胜仗。皖南事变后,叶剑英奉命调回延安任中央军委参谋长,雷英夫随同回到延安,在叶剑英身边当军事秘书。

  1945年春天,党的“七大”召开的前夜,王家坪爆出一条特大新闻——毛泽东在朱德、叶剑英的陪同下来到了王家坪,专程看望雷英夫。当时雷英夫正在校阅一篇稿子的小样。“雷秘书,主席看你来啦!”叶剑英响亮的嗓门从屋外传来,雷英夫又一次见到毛主席,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毛泽东说:“你的文章写得不错,叶参谋长都给我讲了。”叶剑英在旁边插话,说:“主席听说几个重大材料都是你写的,一定要来见见你。”毛泽东说:“我不能不来,八路军的大秀才不多,你的笔压住了蒋介石的气焰,戳穿了他的阴谋诡计,是立了大功的。”接着,毛泽东又问了雷英夫许多个人情况和学习情况,还听了他写的一首诗。毛泽东十分满意地说:“你的确很有才华,能写文章,还会做诗,是八路军里的才子。我要给你取个名字。”毛泽东略作沉思,脱口而出:“好,送你一个‘洛阳才子’的雅号。”

  从此,“洛阳才子”这个雅号,经朱德、叶剑英之口,在延安流传开了。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