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龙蜥

云南龙蜥

是脊索动物门、爬行纲龙蜥属的一种动物
云南龙蜥,JapalurayunnanensisAnderson,1879,是脊索动物门,爬行纲,有鳞目,鬣蜥科,龙蜥属的一种动物。体稍侧扁。外形上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在眼眶和颈背鬣起点之间有一突出的由鳞片组成的结节;眼下后方有一黑纹达口角处。[1]
  • 中文名:云南龙蜥
  • 拉丁学名:Japalurayunnanensis
  • 别名:YunnanJapalure云南攀蜥
  • 界:动物界
  • 门:
  • 亚门:
  • 纲:
  • 亚纲:
  • 目:蜥蜴目
  • 亚目:
  • 科:鬣蜥科
  • 亚科:
  • 族:
  • 属:龙蜥属
  • 亚属:
  • 种:
  • 亚种:
  • 分布区域:主要以云南横断山区为分布中心
  • 命名者及年代:
  • 保护级别:

形态特征

云南龙蜥骨膜背鳞,有喉褶;鼻鳞与吻鳞间相隔1枚小鳞,鼻鳞与第一上唇相接;上唇鳞7-8;尾长超过头体长的两倍,第四趾长与胫长、头宽相等;眼后有一黑线纹斜向口角。

全长(76+208)mm(雄蜥),(83+160)mm(雌蜥)。背面浅橄榄绿色或淡黄色,具墨绿色斑纹,头顶有黑色短线,由眼斜向口后角有一镶浅色边的黑色线纹;尾具深浅相间的环纹,腹面淡绿色。头宽为头长的三分之二左右,吻端较钝,略超出下领,吻棱与上睫脊相连续,二者均极明显,后者在眼后角上方有一缺刻,其后有一锥状鳞。

两颊内凹,鼓膜被鳞,头顶凹陷,前额有隆起的大鳞,眼至鼓膜上方有4枚左右棱鳞排成一短行,鼓膜与颈鬣间有一大锥状鳞,眼与颈鬣起点之间有由数枚鳞片组成之疣状隆起物。吻鳞宽而低,上缘与3-5枚小鳞相接;鼻鳞与第一上唇鳞相接,其间无小鳞,鼻鳞与吻鳞间相隔一枚小鳞,仅1号彼此相接。

鼻鳞大,前宽后窄,略呈卵圆形,鼻孔圆形,位于鼻鳞中央偏上方;上唇鳞7-8,个别一侧为6或9,其内侧自鼻鳞有一行大鳞与上唇鳞平行;颏鳞前宽后窄,下唇鳞数与上唇鳞一致;颈鬣明显,由5-7枚侧扁的鳞片组成,背鬣锯齿状。肩褶不明显,与喉褶相连续,咽鳞小于腹鳞;体略侧扁,背鳞小而起棱,其间杂有分散的大棱鳞,腹鳞明显起棱。

四肢细弱,后肢贴体前伸最长趾端达鼓膜与眼眶后角之间,第III,IV指几等长,第IV趾显著长于第III趾,而与胫长、头宽相等。尾略侧扁,尾长为头体长的两倍以上。四肢及尾覆以明显起棱的鳞

生活习性

云南龙蜥栖息于海拔1800-2100m的中高山地区,多在农田边的草丛或灌丛中活动。

分布范围

云南龙蜥分布范围大致在东经98°-103°、北纬22°-27°之间的昆明、新平、景东、永德、腾冲、龙陵、丽江、西双版纳、双柏、漾濞等地。主要以云南横断山区为分布中心。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