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豆杉

云南红豆杉

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
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 ChengetL. K.Fu)又名西南红豆杉,为红豆杉科红豆杉属的常绿乔木,是中国4种红豆杉之一。高可达20米,雌雄异株。枝叶茂盛,生命力强,单株树龄可达千年以上。
    中文名: 拉丁学名:Taxus yunnanensis Cheng et L. K. Fu 别名: 界:植物界 亚界: 总门: 门:裸子植物门 亚门: 纲:松杉纲 亚纲: 超目: 目:红豆杉目 亚目: 科:红豆杉科 亚科: 族:红豆杉族 亚族: 属:红豆杉属 亚属: 组: 亚组: 种:云南红豆杉 亚种: 变种: 品种: 分布区域:云南西北部及西部,四川西南部与西藏东南部、不丹、缅甸北部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中文学名:云南红豆杉 中文别名:西南红豆杉 英文名:Taxus yunnanensis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20米,胸径达1米;树皮灰褐色、灰紫色或淡紫褐色,裂成鳞状薄片脱落。大枝开展,一年生枝绿色,秋后(或干后)呈金黄绿色或黄绿色,二年生枝淡褐色、褐色或黄褐色,三、四年生枝深褐色;冬芽金绿黄色,芽鳞窄,先端渐尖,背部具纵脊,脱落或部分宿存于小枝基部。

叶质地薄而柔,条状披针形或披针状条形,常呈弯镰状,排列较疏,列成两列,长1.5~4.7(通常2.5~3厘米,宽2~3毫米,边缘向下反卷或反曲(干叶明显),上部渐窄,先端渐尖或微急尖,基部偏歪,上面深绿色或绿色,有光泽,下面色较浅,中脉微隆起,两侧各有一条淡黄色气孔带,中脉带与气孔带上均密生均匀微小的角质乳头状突起点,叶干后颜色变深,常呈暗绿色。

雄球花淡褐黄色,长5~6毫米,径约3毫米,具9~11枚雄蕊,每雄蕊有5个花药;种子生于肉质杯状的假种皮中,卵圆形,长约5毫米,径4毫米,微扁,通常上部渐窄,两侧微有钝脊,顶端有小尖头,种脐椭圆形,成熟时假种皮红色。

生长习性

云南红豆杉适应的气候区域较广,既适应温暖气候,又能耐低温,特别是对光照的适应能力更强。既能忍受荫蔽,又具喜光习性。既喜湿润肥沃土壤,也能忍受干燥贫瘠的土壤环境,其对土壤的适应能力也很强。

在云南红豆杉分布区,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其土壤类型也产生相应的变化。在海拔高度1700~2000米地带,云南红豆杉主要生长在山地红壤,沟谷冲积土上;在海拔高度2500米左右,主要生长于森林棕壤上,少数生长在半沼泽化土壤边缘;在海拔高度2800~3200米的地带,主要生长在棕壤、灰棕壤、高山沟谷冲积土、溪流两侧冲积土上;少数生长在石灰岩石砾土上。

云南红豆杉的人工栽培更扩大了它的自然分布的南线,达到北纬23°28′,东经104°40′,海拔高度850~1400米的南亚热带。在该气候带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区的酸性(pH4.9)山地黄壤和赤红壤上,也能良好生长。

分布范围

红豆杉产于云南西北部及西部(镇康、景东),四川西南部与西藏东南部,生于海拔2000~3500米高山地带。不丹、缅甸北部也有分布。

云南红豆杉是以云南为中心分布区的地方特有种,主要分布在滇西的保山市、腾冲县,滇西北的大理、中甸、丽江、维西一带。常生于海拔2000~3500米的亚热带山地。生境在荫坡、半荫坡的中山、亚高山缓坡、沟谷、溪流两岸暗针叶林、中山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中散生或块状生长,常成为下层乔木。

红豆杉在美国、加拿大、法国、印度、缅甸及中国等地都有分布,但全球以亚洲储量为最多,其中中国红豆杉的储量占全球储量的一半以上。全球共有10种红豆杉,中国有5种。

栽培技术

种实处理

破损种皮

云南红豆杉种子后熟期较长,有休眠特性,在自然条件下需经二冬一夏方可萌发,即冬季置室外冷冻,夏季接受高温、雨淋,翌年秋播;如春播可于入冬后仍留室外土中冷冻,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移入暖房催芽后播种,播后20d出苗。播种前,将其坚韧种皮和坚硬的种壳(勿磨烂种仁)磨破,使其容易透水、透气,播种发芽较快。

变温处理

云南红豆杉种子有胚根、胚轴双休眠习性,胚根需通过1个月左右25℃以上高温阶段才能打破休眠,胚轴需在-3~20℃条件下1个月左右才能解除休眠。为了提早加速种子萌发,只要将破损了种皮的云南红豆杉种子混上少量湿沙,置-3℃以下的环境中冷冻25~40天,就可以解除其胚轴休眠,冬末或早春播种后,经过2个月左右25℃以上的气温才能打破胚根休眠,种子才会萌芽出土。

催芽

将经破损种皮、变温处理过的红豆杉种子按1:2的比例混湿沙贮藏催芽。需要用种时,取出种子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2小时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整地作床

整地

选择通透性好的沙壤土地作苗床。采用全面整地方式,深20~25厘米以上,打垡、清除草根、石块,平整土地。

作床

在整地的基础上做低床,床面低于步道(埂)3~5厘米,床面宽1~1.2米,将表土置于苗床中央,以底土作埂,然后将表土摊平。

土壤处理

在作床的同时进行土壤消毒,把多菌灵每平方米6~8克,结合作床均匀撒于床面,并翻入土中。

播种

采用条播

在床面上开宽15~20厘米、深3~5厘米的播种沟,行距10~15厘米。把催芽后的种子用腐殖土或草木灰拌匀,以不相互粘连为宜,然后将种子均匀地撒入播种沟内。播后覆盖火土或腐殖土,厚度为1厘米,再盖上一层松针,浇透水。

幼苗管理

育苗季节正值气温高、天气干燥,因此,水分管理是苗期管理的一项主要工作。经催芽的种子不能出现脱水,否则,种子会因失水而丧失发芽力。一般情况下,2天浇1次透水,如遇特别高温、干燥天气每天浇1次透水。

光照管理

在幼苗出土后尚未穿出松针之前,应分2~3次撤除松针。幼苗怕日灼,撤除松针后应及时遮阳,阳棚的透光率15%~20%,以防幼苗灼热烧伤。撤除松针时,应注意不要损伤幼苗,最后拣净枯枝落叶、碎草。

喷药防病

为了预防幼苗较易出现的立枯病,在小苗出土前,用敌克松可湿性粉剂0.125%~0.167%药液浇施1次。覆盖物撤除后,用0.5:1的波尔多液0.5%~0.67%药液或抗枯灵0.08%~0.1%药液喷施,每隔7~10天喷1次,交替使用。

除草

随着温度的升高,杂草生长迅速。因此,要及时除草,尽量做到除早、除小,避免杂草影响小苗生长。

营养基质配制

应选择12厘米×15厘米的营养袋为宜,取腐殖土、壤土、草木灰、磷酸二氢钾按50%、30%、19%和1%的比例充分混合配制成营养基质。基质配好后用1%的硫酸亚铁喷洒、拌均,用薄膜覆盖严实24小时。

在大棚内作低床,床面低于步道10厘米,用木板打平。为了防止杂草生长,床面可用农民乐喷施。将基质装好营养袋后整齐置于床面上,缝隙处用细土填严实即可。

袋苗培育

移苗上袋

当云南红豆杉幼苗长到7~8厘米时,主根长10厘米左右,侧根发达,就可从苗床上移入营养袋培育。

移苗要在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为了减少幼苗根系的损伤,取苗时用锄头朝一个方向连苗带土挖取,拣出幼苗,将根部置于50×10⁻⁶6号 ABT生根粉溶液中0.5~1小时即可上袋。营养袋也应提前2~3天浇1次透水,待小苗上袋时土壤疏松,方便操作,也利于小苗根系伸展,提高移栽成活率。上袋时,用一根木棍削尖,在袋中央钻一孔,把小苗放人,舒展根系,压实土壤即可。

水分管理

小苗移栽后,要及时浇透水。以后25天内应特别注意土壤水分状况,浇水时间应选择在早上或下午,连续晴天应早、晚各浇1次水,确保苗木正常生长。

苗床遮荫

云南红豆杉幼苗喜阴性环境,小苗移植后应及时遮阳,阳棚透光率25%~30%。移栽10~20天内,应注意观察苗木的成活情况,一经发现死苗应及时进行补植。经2~3次补苗后,有苗袋数可达95%以上。

施肥

追肥可与浇水相结合进行,以15~20天浇1次淡尿素水或清粪水提苗为主,浇后应及时用清水淋洗苗木,以免肥料灼伤苗木。追肥应少量多次进行。10月上旬后应逐渐控水控肥,促使苗木进一步木质化,11月后应停止施肥。

温度与湿度控制

云南红豆杉大棚育苗应掌握控制好棚内温度,当温度超过35℃时,应立即打开门和透气孔,使棚内空气对流,降低棚内温度。大棚内湿度控制在85%~90%左右。

病虫害防治

云南红豆杉幼苗病虫害主要是立枯病、蜗牛等。

春插成活的云南红豆杉扦插苗,到夏季会有局部病虫害发生。主要是地下害虫,蛴螬(金龟子幼虫,又名土蚕)、蝼蛄(又名土狗)、地老虎(又名灰灰蚕)等食根食叶危害。这些地下害虫一般不专食云南红豆杉扦插苗,也不造成严重损害,可引入家禽啄食,或以黑光灯诱捕其成虫,以降低虫口密度。尽量不用药剂毒杀。

化学成分

与其他红豆杉属树种比较,云南红豆杉是紫杉醇以及半合成原料巴卡亭(包括10-去乙酰巴卡亭Ⅲ和巴卡亭Ⅲ)的高含量树种。

在云南红豆杉天然林木中,树皮的紫杉醇含量为0.02%左右,最高为0.0304%。小枝叶中紫杉醇的平均含量为0.0102%,最高为0.0217%,巴卡亭的合计含量可达到0.0808%(树皮)和0.0845%(枝叶)。

在人工林木根系中出现紫杉醇含量为0.0421%~0.0460%和巴卡亭含量为0.103%的高含样品,均已达到世界著名紫杉醇原料树种曼地亚(杂种)红豆杉和欧洲红豆杉中紫杉醇和巴卡亭的高含量水平。在样品间3种有效成分的差异很大,可达数倍至17倍。

主要价值

云南红豆杉木材心边材区别明显,纹理均匀,结构细致,硬度大,韧性强,干后少挠裂。为优良的建筑、桥梁、家具、器具、车辆等用材。可作产区的造林树种。其提取物紫杉醇有抗癌作用,集用材、药用、绿化于一体的珍贵树种。

云南红豆杉对环境适应性强,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优良经济树种,同时在园林绿化、室内盆景方面也是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其板材可出口。

云南红豆杉是我国生产紫杉醇药物的主要树种,是中国红豆杉属中紫杉醇含量最高的树种。树皮含紫杉醇,三尖杉酯碱等成分。

紫杉醇具有独特的抗癌机制和较高的抗癌活性,能阻止癌细胞的繁殖、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被公认是当今天然药物领域中最重要的抗癌活性物质。还可用于治疗多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癣等。

物种区别

本种曾误定为西藏红豆杉(T. wallichiana Zucc.),其主要区别在于本种叶的质地较薄,条状披针形或披针状条形,常呈弯镰状,排列较疏,列成二列,边缘反卷或微反卷,上部渐窄,先端有渐尖或微急尖的刺状尖头,基部偏歪左右不对称;种子卵圆形,长约5毫米,径4毫米。

开发保护

中国的红豆杉大体上可分为东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和中国红豆杉。对以上三种红豆杉进行化学分析,以东北红豆杉、云南红豆杉紫杉醇含量最高,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红豆杉天然资源有限,已被列入中国一级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名录,国家不允许由于商业目的利用其天然资源。云南省林科院已经完成了红豆杉药用人工林培育。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