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小粒咖啡

云南小粒咖啡

茜草科咖啡属植物
云南小粒咖啡,茜草科,咖啡属,植区主要分布在临沧、保山、思茅、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州。小粒咖啡原产埃塞俄比亚或阿拉伯半岛。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均有栽培。云南小粒咖啡3~4年生结果树。咖啡具有多次开花现象及花期集中的特性。咖啡的开花受气候,特别是雨量和气温的影响较大。小粒种咖啡果实成熟需8~10个月一般在当年的10~12月成熟。根据中新社2012年2月份采访云南省咖啡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胡路了解到2012年云南小粒咖啡实际产量约6万吨。
    中文名:云南小粒咖啡 外文名: 别名: 拉丁学名:Coffea arabica

小粒咖啡

小乔木或大灌木,高5-8米,基部通常多分枝;老枝灰白色,节膨大,幼枝无毛,压扁形。叶薄革质,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6-14厘米,宽3.5-5厘米,顶端长渐尖,渐尖部分长10-15毫米,基部楔形或微钝,罕有圆形,全缘或呈浅波形,两面无毛,下面脉腋内有或无小窝孔;中脉在叶片两面均凸起,侧脉每边7-13条;叶柄长8-15毫米;托叶阔三角形,生于幼枝上部的顶端锥状长尖或芒尖,生于老枝上的顶端常为突尖,长3-6毫米。聚伞花序数个簇生于叶腋内,每个花序有花2-5朵,无总花梗或具极短总花梗;花芳香,有长0.5-1毫米的花梗;苞片基部多少合生,二型,其中2枚阔三角形,长和宽近相等,另2枚披针形,长为宽的2倍,叶形;萼管管形,长2.5-3毫米,萼檐截平或具5小齿;花冠白色,长度因品种而异,一般长10-18毫米,顶部常5裂,罕有4或6裂,裂片常长于花冠管,顶端常钝;花药伸出冠管外,长6-8毫米;花柱长12-14毫米,柱头2裂,长3-4毫米。浆果成熟时阔椭圆形,红色,长12-16毫米,直径10-12毫米,外果皮硬膜质,中果皮肉质,有甜味;种子背面凸起,腹面平坦,有纵槽,长8-10毫米,直径5-7毫米。花期3-4月。nn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均有栽培。原产埃塞俄比亚或阿拉伯半岛。nn本种为咖啡属中最广泛栽植种。由于其抗寒力强,又耐短期低温,在热带地区可生长于海拔2100米的高山上,但不耐旱;枝条比较脆弱,不耐强风;抗病力比较弱;果成熟后易脱落;经加工后咖啡味香醇和含咖啡因成分较低。

起源

1892年,法国传教士田神父在云南一个叫朱苦拉的地方试种咖啡成功。至今朱苦拉乡仍生长着有90多年树龄的咖啡树24株。

朱苦拉是一个神秘、传奇、美丽的自然村寨,隶属于大理州宾川县平川镇朱苦拉村委会,位于金沙江支流渔泡江畔,这是一个大理州、楚雄州、丽江市3地交界的地方。

100多年前,朱苦拉叫“若客来”(彝语),彝语的意思是弯曲的山路。1892年,由于法国传教士田神父的到来,将彝语的精华与法国人的浪漫结合,于是有了朱苦拉这个名字,后人把朱苦拉译为“人间天堂”之意。

据介绍,1892年,法国传教士田神父为了自己喝咖啡的需要,用咖啡果在教堂门外繁殖了第一株咖啡树,之后又培育了更多的咖啡树,栽种在教堂周围。从那时开始,朱苦拉村开始了咖啡种植,村子周围从此一直都被咖啡树包围着。村里年纪最大的两位长者杞光辉和李福生今年都已经八十多岁了,他们共同见证了中国最古老的咖啡林的形成。

朱苦拉虽然贫穷落后,但它是一个与咖啡有着不解之缘的地方。除了全民种植咖啡,村民们都有喝咖啡的传统:自种、自磨、自煮,现在村子里不论男女老少都有喝咖啡的习惯。这里的村民们对咖啡树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即使咖啡豆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经济效益,村民们也不舍得砍掉一棵咖啡树。

朱苦拉村接待宾客是用当地的咖啡和核桃,虽然用土罐罐煮出来的咖啡味道不是最好,但这种原始喝法却体现了朱苦拉村民们对咖啡的热爱,也是对来宾的最高礼仪接待。独特而浓郁的原生态咖啡文化,让每个认识朱苦拉的人都不得不心叹,这里不愧为中国咖啡第一村。

朱苦拉咖啡林属于阿拉比卡豆(Arabica)云南小粒波邦(bourbon)和铁毕卡(Typica)品种。

现在,云南种植的阿拉比卡咖啡园已超过2.1万公顷。

主要产地

小粒咖啡适宜生长在海拔800~1800米的山地上,若海拔太高则味酸,太低则味苦。小粒咖啡多数植于海拔1100米左右的干热河谷地区,所以酸味适中,香味浓郁且醇和。云南的不少地区有适宜小粒种咖啡生长的独特环境,出产的小粒种咖啡品质优异。

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临沧、保山、思茅、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州。

保山潞江坝气温平均为21.5℃,最高达40.4℃,终年基本无霜。这里培育的小粒咖啡以浓而不苦、香而不烈,颗粒小面匀称,醇香浓郁,且带有果味,是公认的最佳小粒咖啡产地。这里培育的小粒咖啡以浓而不苦、香而不烈,颗粒小面匀称,醇香浓郁,且带有果味而驰名中外。

国际咖啡组织品尝专家在考察了云南咖啡种植及初加工基地后,将云南咖啡评价为哥伦比亚湿法加工的小粒种咖啡一类,为世界上最高品质的咖啡。

品种

铁毕卡(Typica)和波邦(Bourbon)这两个经典的优质咖啡品种为云南咖啡主要栽培品种,1991年又从肯尼亚引入了卡蒂莫Catimor系列品种(抗病毒能力更强,产量更高)。属阿拉伯种(又称小粒种)的变种。由于这两个品种形态和习性相似,因而两者多混合栽培。

铁毕卡咖啡原产于埃塞俄比亚及苏丹的东南部,是西半球栽培最广的咖啡变种。植株较健壮,但不耐光照,在夏威夷产量较高。铁毕卡顶叶为红铜色,称红顶咖啡。

波邦咖啡是小粒咖啡中仅次于铁毕卡的变种。主枝最初和主干呈45度向上生长,随果实负荷下垂,侧枝节部较密,结果多,产量较高。但浆果较小,成熟较慢。波邦顶芽嫩叶为绿色,称绿顶咖啡。

卡第摩Catimor 是铁毕卡种的改良品种,有25% Robusta 的基因。

生长期

云南小粒咖啡3~4年生结果树。

咖啡是一种短日照植物。咖啡具有多次开花现象及花期集中的特性。小粒种咖啡在云南花期2~7月,盛花期3~5月。咖啡的开花受气候,特别是雨量和气温的影响较大。咖啡花寿命短,只有2~3天的时间。小粒种咖啡一般在清晨3~5时初开,5~7时盛开。

咖啡果实发育时间较长。小粒种咖啡果实成熟需8~10个月一般在当年的10~12月成熟。雨量对果实发育的影响较大,气候条件直接影响果实的

发育。

主要成分

潞咖江坝小粒啡各主要成分的百分比含量为:粗脂肪17.1,还原糖0.93,淀粉3.07,氮2.27,粗蛋白1.419,灰分3.70,粗纤维19.33,咖啡碱2.14,蔗糖9.20,水分6.87,品质十分优良。

年产量

根据中新社2012年2月份采访云南省咖啡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胡路了解到2012年云南小粒咖啡实际产量约6万吨。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