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池穴

阳池穴

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
阳池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下为腕背侧韧带,在指伸肌腱(桡侧)与小指伸肌腱之间;布有腕背静脉网、尺动脉腕背支的分支;有尺神经手背支、前臂后皮神经分布。主治五官病证,瘰疬,胁肋痛,上肢痿痹不遂。操作方法为直刺0.3~0.5寸。下为腕背侧韧带,在指伸肌腱(桡侧)与小指伸肌腱之间;布有腕背静脉网、尺动脉腕背支的分支;有尺神经手背支、前臂后皮神经分布。别阳名意指三焦经的阳气由此别走厥阴心包经。本穴物质为吸热胀散的阳热之气,因其强盛饱满,而与之相表里的手厥阴心包经相对部位天之上部的阳气虚弱,因此三焦经的阳气有本穴别走厥阴心包经,故名别阳。
    中文名:阳池穴 外文名: 别名: 其他外文名:Yang Chixue 操作:直刺0.3—0.5寸 隶属经络:手少阳三焦经 出处:《针灸甲乙经》 功能:生发阳气,沟通表里

名称释义

(1)阳池。阳,天部阳气也。池,屯物之器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之气。本穴物质为中渚穴传来的弱小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受外部传入之热,此水气吸热胀散而化为阳热之气,如阳气生发之池,故名。

(2)别阳。别,离别也。阳,阳气也。别阳名意指三焦经的阳气由此别走厥阴心包经。本穴物质为吸热胀散的阳热之气,因其强盛饱满,而与之相表里的手厥阴心包经相对部位天之上部的阳气虚弱,因此三焦经的阳气有本穴别走厥阴心包经,故名别阳。

(3)发阳。发,生发也。阳,阳气也。发阳名意指三焦经在此生发阳气。理同阳池名解。

三焦经源。原,本源也。本穴物质为阳热之气,性干燥,表现出三焦经气血的本源特性,故为三焦经原穴。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取穴方法

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解剖

下为腕背侧韧带,在指伸肌腱(桡侧)与小指伸肌腱之间;布有腕背静脉网、尺动脉腕背支的分支;有尺神经手背支、前臂后皮神经分布。

简易取法:腕关节背面,由第4掌骨向上到腕关节横纹处有一凹陷处,或简单地说腕背横纹中点即是本穴!

位置:阳池穴和大陵穴分别在手腕的背面和内面,也就是腕背横纹的中点处。

在中医中,许多穴位是两两相对、互相匹配的。阳池穴和大陵穴就是这样一对穴,都在手腕上,一前一后保护着腕关节。关节是身体当中活动最多的地方,也是最容易磨损的地方,尤其是手腕。打电话时可以按摩这两个穴位:用肩膀夹着话筒,站起来,一手刺激另一手的穴位,既避免了久坐的坏处,还可以保护手腕

位置

阳池穴在前臂一窝风穴上2寸凹陷中,属于点型穴位。

主治疾病

①头痛、目赤肿痛、耳聋、喉痹等头面五官疾患。

②腕痛。

③消渴、疟疾。

④女性手脚冰凉。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糖尿病、前臂疼痛麻木、腕关节炎等。

配伍

配外关、曲池主治前臂麻木疼痛;

配少商、廉泉主治咽喉肿痛;

配胃脘下俞、脾俞、太溪主治糖尿病。

相关论述

《针灸甲乙经》 “肩痛不能自举,汗不出,颈痛,阳池主之。”

日常保健

阳池穴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环及荷尔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只要刺激这一穴位,便可迅速畅通血液循环,温和身体,从而达到取暖的目的。经常进行阳池穴位按摩,在冬季无疑对身体是有好处的。

将手背往上跷,在手腕上会出现几道皱褶,在靠近手背那一侧的皱褶上按压,在中心处会找到一个压痛点,这个点就是阳池穴。它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环及荷尔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只要刺激这一穴位,便可迅速畅通血液循环,温和身体。刺激阳池穴,要慢慢进行,时间要长,力度要缓,最好是两手齐用,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手的阳池穴,再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按压这只手上的阳池穴。

这种姿势可以自然地使力量由中指传到阳池穴内,还用不着别人帮忙。消除发冷症除了按摩阳池穴外,还可以将关冲、命门两穴以及“手心”配合起来加以刺激,更能收到好的效果。

觉得手脚发冷时,不妨两个手背互相摩擦,就能使身体暖和起来。手背上有个穴位叫阳池,是三焦经上的主要穴位,三焦经专司上焦、中焦、下焦这三组人身上的发热系统,其中上焦支配心脏和肺的呼吸功能,中焦支配消化器官,下焦支配泌尿器官。

做完运动或吃完饭后,体温就会升高,这是因为上焦和中焦发挥了功能。排完尿后为什么会情不自禁打起轻微的哆嗦呢?这是下焦放出热量的缘故。阳池穴不仅可以治惧冷症,还可以调节内脏器官的功能,因此对感冒、气喘、胃肠病、肾功能失调等疾病都有助益,与合谷穴一起称得上是“万能穴位”,值得大家牢记在心上。阳池穴的位置正好在手背间骨的集合部位。

穴位配伍

配合谷穴、尺泽穴、曲池穴、中渚,治手臂拘挛。

备注

经常按揉此穴,能够治疗“鼠标手”-肩肘腕综合征。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