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德明

陆德明

唐代经学家
陆德明(约550-630)名元朗,以字行。苏州吴人。经学家。训诂学家。初受学于周弘正,善言玄理。陈太建中,后主为太子,集名儒入讲承光殿,以弱冠与国子祭酒绿孝克抗辨,屡夺其说,举坐咨赏。起官始兴王国左常侍,迁国子助教。陈亡归里。隋炀帝嗣位召为秘书学士,授国子助教。王世充称帝欲以为子师,严拒之,唐初,秦王辟为文学馆学士,以经授中山王承干,补太学博士。高祖已释奠,召博士徐文远,浮屠慧乘,道士刘进喜各讲经,德明驳难,随方立义,遍析其要,众为屈。贞观初迁国子博士,封吴县男。寻卒。着有《经典释文》、《周易注》、《周易兼义》等。两《唐书》有传。
  • 本名:陆元朗
  • 别名:
  • 字:德明
  • 号:
  • 所处时代:唐朝
  • 民族族群:
  • 出生地:苏州吴县
  • 主要作品:
  • 主要成就:
  • 国籍:中国
  • 籍贯:苏州
  • 民族:汉族
  • 性别:男

人物生平

陆德明,苏州吴人也。初受学于周弘正,善言玄理。陈大建中,太子征四方名儒,讲于承先殿。德明年始弱冠,往参焉。国子祭酒徐克开讲,恃贵纵辨,众莫敢当;德明独与抗对,合朝赏叹。

解褐始兴王国左常侍,迁国子助教。陈亡,归乡里。隋炀帝嗣位,以为秘书学士。大业中,广召经明之士,四方至者甚众。遣德明与鲁达、孔褒俱会门下省,共相交难,无出其右者。

授国子助教。王世充僣号,封其子为汉王,署德明为师,就其家,将行束脩之礼。德明耻之,因服巴豆散,卧东壁下。王世充子入,跪床前,对之遗痢,竟不与语。遂移病于成皋,杜绝人事。

着作

着有《周易注》、《周易兼义》、《易释文》等。两《唐书》有传。

撰有《经典释文》,30卷。首为《序录》,主要说明本书的内容安排和经学的传授源流。次《周易》一卷,《古文尚书》二卷,《毛诗》三卷,《周礼》二卷,《仪礼》一卷,《礼记》四卷,《春秋左氏传》六卷,《公羊传》一卷,《谷梁传》一卷,《孝经》一卷,《论语》一卷,《老子》一卷,《庄子》三卷,《尔雅》二卷。

其中因唐代《孟子》尚不为经书,故未收入。而《老子》、《庄子》因魏晋以后影响很大,故也收入。至贞观中陆德明去世后,唐太宗见到此书大为赞赏,此书方大为流行。

贡献

一、首次明确按着述早晚次序,论述十二部经典诞生的演变史。

西汉刘歆重新排列“六艺”次序,认为“《易》为之原”,故置于首位。但刘歆和班固还没有明确地提出以经典着述早晚次序排列。他认为,《周易》肇于伏羲氏,故为“七经”之首。

《古文尚书》起于五帝之末,故次于《易》。《毛诗》起周文兼《商颂》,故在尧舜之后。《周礼》、《仪礼》并周公所制,宜次于《诗》;而《周礼》为“本”,《仪礼》为“末”,“先后可见”;《礼记》虽西汉戴圣所录,然“记二《礼》阙遗”,故又次之。

《春秋》是孔子所作,当后于周公。左丘明“受经于仲尼”,公羊高受于子夏,“毂梁赤乃后代传闻”,故“三《传》次第自显”。《孝经》与《春秋》虽是孔子着述,《春秋》系周公垂训、史书旧章,《孝经》“专是夫子之意”,故宜后于《春秋》。

《论语》是门徒所记,故次之。这个"七经"次第先后,反映了汉学系统关于经典产生的新构架。“七经”:《易》、《尚书》、《诗》、《三礼》、三《传》、《孝经》、《论语》。紧接着是《老子》、《庄子》,其列在经典后,是南朝崇尚玄风的表现。最后是《尔雅》。

二、考察了每部经典注释的传授史,总结了两汉魏晋南北朝的经学研究成果。

《易》学史:认为伏羲氏始画八卦,重为六十四卦。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为之“传”,作“十翼”。尔后,传授者从未断绝。汉初,言《易》者本之田何。西汉有施氏、孟氏、梁丘氏、京氏之学,传京氏学者尤多。

古文《易》有费氏、高氏之学,东汉费氏兴而高氏微。西晋末永嘉之乱,诸家之学或亡或无传者,唯郑玄注和王弼注,流行于世。“而王氏为世所重,今以王为主”。《书》学史:认为《书》本帝王号令,右史所记,经孔子删录而成。

汉兴,由济南伏生传之;后有欧阳、大小夏侯之学。至于《古文尚书》,“孔惠之所藏也”,发现于孔子旧宅壁中,由孔安国奏上,“不获”,“藏之私家”,传于后人。这里,陆德明别有新说,认为原是孔惠所藏而孔安国上奏不成,故一直流传于民间。还认为,马融、郑玄所注的,“非古文也”。但陆德明未能识破其所见t古文尚书》是赝品。

《诗》学史:古代有采诗官,以诗教化。孔子最先进行删录,凡三百十一篇。由子夏作序,口耳相传。汉兴,凡四家,即《鲁诗》、《齐恃》、《韩诗》、《毛诗》。郑玄作《毛诗笺》,“申明毛义,难三家”。《齐诗》久亡,《鲁诗》不过江东,《韩诗》虽存而无传者。“唯《毛诗》郑笺独立国学,今所遵用”。

《礼》学史:认为周公居摄制礼。汉兴,高堂生传《士礼》。汉景帝时"河间献王开献书之路,时有李氏上《周官》五篇,失事官一篇,乃购千金不得,取《考工记》以补之。陆氏不知据何史料判断,创此新说。

《汉书·艺文志》着录《周官经》六篇,未曾言及《考工记》之事。唐初颜师古注云:“亡其《冬官》,以《考工记》充之”。颜氏系用陆氏之说。此外,陆氏认为,小戴礼行于世,“即今之礼《记》是也”。郑玄注《周礼》、《仪礼》、《礼记》,“通为《三礼》焉”,“今《三礼》俱以郑为主”。

《春秋》学史:认为《春秋》即鲁之史记,孔子之而作《春秋》。左丘明曾与孔子一起观书于太史氏,故为之传。后有公羊、毅梁、邹氏、夹氏之传。邹氏、夹氏有录无书,不显于世。西汉,《公羊传》盛行,其学又分严氏、颜氏之学;《毅梁传》于汉宣帝时一度盛行。东汉,《左传》大兴。迄今,《左传》盛行,二《传》渐微。

至于《孝经》,《释文》用郑玄注十八章本;《论语》用魏何晏《集解》本;《尔雅》据东晋郭璞注本。陆德明还对上述三种经典的源流作了简明的叙述。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继承《七略》、《汉书·艺文志》书录体学术史的传统,通过对每种经典演变史的研究,选用流行并较好的注本,作为编撰其《经典释文》的主要根据。

同时采用汉魏六朝注本达一百七十九种之多,保存了大量珍贵的经学史史料。《经典释文》是对"汉学"系统的初步总结,奏出了隋唐时代统--经学的先陆德明另有《易疏》、《老子疏》,与《经典释文》并行于世。

经典释文

《经典释文》三十卷,唐陆德明撰。由于魏晋以来篆隶之变、方音之异,和异体字、俗体字层出,及古籍辗转传写而致讹谬,阅读古书时识字读音困难,需要有一部供查字音、辨字形、明字义的字书。陆德明撰《经典释文》正适应这一需要。

《经典释文》成书以后影响至巨。

内容简介: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抄》,宋代有《太平御觉》,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图书七八千种,堪称鸿篇巨制。

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又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到了清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以为《永乐大典》收录图书未为尽全,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进行校辑。

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一百六十馀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本书的出版发行无论是对于历史文献的研究整理,还是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与思想文化的研究,其积极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

同时,由于《四库全书荟要》本来就是书中精品,再辅之以现代的印刷技术,这套书也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大小图书馆和个人收藏的珍品。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