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制作

陶艺制作

2012年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内容简介:陶的出现,是人类摆脱野蛮状态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体现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泥与火,是远古时代的先民生存发展的重要介质,是生活、文化形式的重要载体,更是干百年来文明发展的催化剂。 《陶艺制作》主要研究陶瓷艺术的发展史、陶艺的基本概念、陶艺制作的技法、陶瓷彩绘艺术以及烧陶工具和技术。本书理论结合实际,文字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在介绍陶瓷艺术发展史的基础上,分析实例,引领读者认识陶艺,并掌握陶艺制作技法及烧陶技术等。可作为陶艺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及教学参考用书,同时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设计及科研人员使用。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书名:陶艺制作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1月1日 作者:刘训立

图书信息

书名:陶艺制作

作者:刘训立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1

版次:1

页数:88

字数:72000

印刷时间:2012-1-1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印次:1

ISBN:9787560974101

包装:平装

22565081

目录

第一章 陶瓷艺术的历史发展概况

一、远古彩陶的历史意义

二、秦汉陶俑的艺术价值

三、陶瓷材料科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四、古代陶瓷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

五、元代陶瓷发展的时代因素

六、明清陶瓷艺术的美学特征

第二章 认识陶艺

一、陶艺的概念

二、当代陶瓷艺术的表现语言

三、陶瓷材料的基本认知

四、陶瓷艺术中色彩生成的基本知识

五、施釉的技法

六、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

第三章 陶艺制作技法

编辑推荐

《陶艺制作》是高等院校环境艺术专业“十二五”规划精品教材。

后记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为使书中实例更有说服力,笔者特意长途跋涉到景德镇进行实地拍摄和考察,并结合职业教育学生学习的目的和特点,参考了劳动部的陶艺职业技能标准进行编写,目的是通过一本通俗易懂、易于操作的教材,让学生掌握复杂的陶瓷工艺技术,提高思维创造力。

感谢景德镇陶瓷学院吕金泉教授对编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详细解答,以及方豪教授在釉料配制方面的详细指导。也感谢岑春娥、张涛、易尚上、刘冰、章程、付丹、闭兵强、何昱见、朱志超等人的示范操作、拍摄以及校稿工作。

陶艺制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编者能力有限,加上时间紧迫,难免出现不足和遗憾,望各界人士不吝赐教。

序言

肇始于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教育界积极引入西方先进的思想体系,形成现代的教育理念。这次运动涉及范围之广,不仅撼动了中国文化的基石——语言文字的基础,引起汉语拼音和简化字的变革,而且对于中国传统艺术教育和创作都带来极大的冲击。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等一批文化艺术改革的先驱者通过引入西法,并以自身的艺术实践力图变革中国传统艺术,致使中国画坛创作的题材、流派以及艺术教育模式均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新中国的艺术教育最初完全建立在苏联模式基础上,它的优点在于有了系统的教学体系、完备的教育理念和专门培养艺术创作人才的专业教材,在中国艺术教育史上第一次形成全国统一、规范、规模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但它的不足,也在于仍然固守学院式专业教育。

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艺术教育再一次面临新的变革,随着文化产业的日趋繁荣,艺术教育不只针对专业创作人员,培养专业画家,更多地是培养具有一定艺术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就像传统的耳提面命、师授徒习、私塾式的教育模式无法适应大规模产业化人才培养的需要一样,多年一贯制的学院式人才培养模式同样制约了创意产业发展的广度与深度,这其中,艺术教育教材的创新不足与规模过小的问题尤显突出,艺术教育教材的同质化、地域化现状远远滞后于艺术与设计教育市场迅速增长的需求,越来越影响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人民美术出版社,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国家级美术专业出版机构,近年来顺应时代的要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聚集了全国各地艺术院校的专家学者,共同组建了艺术教育专家委员会,力图打造一批新型的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前瞻性、示范性的艺术教育教材。内容涵盖传统的造型艺术、艺术设计以及新兴的动漫、游戏、新媒体等学科,而且从理论到实践全面辐射艺术与设计的各个领域与层面。

这批教材的作者均为一线教师,他们中很多人不仅是长期从事艺术教育的专家、教授、院系领导,而且多年坚持艺术与设计实践不辍,他们既是教育家,也是艺术家、设计家,这样深厚的专业基础为本套教材的撰写一变传统教材的纸上谈兵,提供了更加丰富全面的资讯、更加高屋建瓴的教学理念,使艺术与设计实践更加契合的经验——本套教材也因此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活力。

希望本套教材的出版能够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推动国内艺术教育的变革,促使学院式教学与科研得以跃进式的发展,并且以此为国家催生、储备新型的人才群体——我们将努力打造符合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纲要的精品示范性教材,这项工作是长期的,也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出版宗旨所追求的。

谨以此序感谢所有与人民美术出版社共同努力的艺术教育工作者!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