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双印

陈双印

中国内地导演
陈双印,电影编剧、导演,以拍摄纪录片、广告片见长。2008年创作完成30集电视剧本《回家》,后改为电影剧本《让爱回家》并拍摄完成,2013年全国上映。[1]
    中文名:陈双印 外文名: 别名: 民族:汉族 出生地:内蒙古 身高: 体重: 毕业院校: 职业:导演,编剧,制片人 经纪公司: 代表作品: 主要成就: 出生年月:1967年5月23日

个人介绍

导演是个充满魅力的职业,只要你体力充沛,情感丰富,一直保有孩童般的纯真和旺盛的创作激情,你就可以一直做到老,并因此拥有比普通人多出几辈子的人生体验。感谢上苍的恩赐,让陈双印能够从事这份挚爱的事业,陈双印将为此付出自己所有的努力和真诚!——摘自陈双印微博

学生时代,陈双印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甚至连高中都没有正常考取。陈双印喜爱绘画,经常在学校或全区的美术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学校校报由陈双印编排由陈双印刻钢板,每逢联欢会、晚会,陈双印更是最活跃份子。陈双印喜欢看电影,为了看电影,逃学成了家常便饭。

陈双印混进电影院,躲在大银幕后,观众看的是正面,陈双印看的是反面,当陈双印头晕脑胀却心满意足地回到家,等待陈双印的是父母的一顿暴打,因为藏在家门口的书包被发现了。《红灯记》、《沙家浜》、《龙江颂》、《杜鹃山》、《向阳院的故事》、《狼牙山五壮士》这些电影陈双印一看就是十几遍,至今如数家珍 。

1985年陈双印打着去学家电维修的幌子,一路南下到了广州,整天在珠江电影制片厂转悠,找机会想看人家怎么拍电影,琢磨着自己怎么能拍上电影。身上的钱眼看就要花光,回家不可行,拍电影不可能。为了解决生计,陈双印给所住的海军办事处招待所画街头广告牌,画“迎客松”,不仅换来了吃住免单的待遇,还遇见了人生中第一个贵人,热心的胖所长老齐。在陈双印的帮助下,陈双印成为广州美术学院的一名自费生。

而学着美术的陈双印,内心却延续着陈双印的电影梦。几个月后,陈双印来到北京,进电影学院,去广播学院,却都以不够报考条件而被拒之门外。此时,临近春节,回家?还是留下?最终,陈双印决定留在北京,因为回家了父母就不会再让陈双印出来。陈双印住进一小宾馆,把自己的手表、衣服送给宾馆门口卖包子的老大娘,每天换两顿包子,老大娘也绝对够意思,一连让陈双印吃了两个月的包子,至今提到包子陈双印还反胃。

当熬过了1986年那个难忘的春节,陈双印迎来了春天,为了实现自己的电影梦想,为了留在北京,陈双印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青海班”,因为陈双印知道,“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很重要”。

孟玲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声乐艺术教育家。她帮陈双印安排吃住,并在自己家里开小灶做专门辅导。孟玲老师的关心指导,让陈双印第一次有了穿上军装,站在舞台上放声高歌的愿望。但此时电影再一次与陈双印不期而遇:那是著名导演田壮壮在军艺大院里拍电影的现场,陈双印挤进围观的人群,第一次看到了电影摄影机,看到了拿着话筒的导演,看到了在摄影机面前表演的演员。陈双印的电影梦想再次被点燃。

陈双印跑到戏剧系看小品排练,在文学系跟著名作家刘恒志学文学创作,在这里认识了济南军区前卫话剧团的导演尹大为。当时尹大为来京筹备电影《侦察连突击队》。陈双印整天跟着尹大为东奔西走,见演员、谈创作、定计划,耳濡目染,陈双印第一次感受到了影视创作的快乐,也从内心再次坚定了自己未来的电影梦想。

1989年,陈双印受聘出任北京电影学院音像出版社社会新闻部主任,1990年,担任中国青少年电视艺术中心少年儿童艺术社社长。陈双印从一个连摄像机开关不知道在哪儿的追梦人,逐渐成长为一名能用镜头记录真实的创作者。一路走来,陈双印执着着、坚持着、追求着,陈双印是成功的更是幸运的,因为有这样一个时代。

从1991年到1996年5年间,陈双印在纪录片创作上收获颇丰,独立制片、编导,拍摄完成《希望与危机》、《震动的脉搏》、《人间有爱》、《爱在中华》等多部大型电视系列片、纪录片,以及《腾飞的雄亚》《古味今香王致和》《欢乐麦当劳》等大量企业形象宣传片、广告片的创意制作,为以后电影创作奠定了基础。

2007年,陈双印创作完成30集电视剧本《回家》,后改成电影剧本《让爱回家》,这是一部反映女子监狱题材的作品。由此,陈双印开始电影《让爱回家》的漫长创作之路。

创作历程

2008年陈双印创作完成了长篇电视剧本《回家》,后改为电影剧本《让爱回家》。

2009年,电影《让爱回家》在北京开拍。朱茵、唐嫣、孟广美、郑佩佩、王姬、杨青、董立凡、杨婷婷等演员参演该片。

2010年电影《让爱回家》再次开拍。斯琴高娃、叶童、邬君梅、王学兵、袁姗姗、金铭、王晓等众多演员参加拍摄。

2012年电影《让爱回家》第三次拍摄,并改名《爱.回家》,霍泥芳、安宇、冯军、郭程程、雅雯、 严影、佴文等演员参加拍摄。

一部电影作品,为何三次拍摄,从胶片到数字,从明星到新秀,这部影片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部作品?

陈双印说:“陈双印出道比较晚,快40岁了,想拍电影了,结果自己想拍的题材都被别人拍了,自己没有什么可 选。”当然,这是一句笑话,谈到《让爱回家》创作初衷,陈双印说:陈双印在拍《爱在中华》时,有幸采访了一位司法系统的先进模范人物,她20岁做警察,一直到50岁没有在家过过一个年,因为春节都要跟犯人在一起。当她是小队长的时候,值班回不了家,当了中队长更回不了家,到了大队长肩负的责任就更大了。

她身体有了病,咳嗽,吐血,在劳动现场,她怕别人看到陈双印吐血,就用脚把血擦了。当她抬起头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几十名女犯全部跪在她面前,说你不用管陈双印们,你去休息,去看病,陈双印们谁也不会跑。这个事让陈双印很受触动,里面有深刻的东西。陈双印突然有了把陈双印拍成电视剧的想法。后来去了一些监狱,采访了一些警察和囚犯,也由此诞生了这部《爱·回家》中那些血肉丰满的人物。 

叶小彬这个主人公是有原型的,她叫杨春燕。她的犯罪就是把陈双印爸爸的情人撞残废了。这个小孩学习非常好,家庭环境优越,在学校同学很羡慕她的家庭。但是她有一个同学的妈妈跳楼自杀了,因为她发现老公在外面有了外遇,她接受不了这个事实。这件事对杨春燕的刺激非常大。

结果有一次她恰恰发现她爸有了情人,她怕陈双印妈知道,怕离婚这种事降临到自己家里,她要阻止她爸跟这个情人交往。她用她爸的手机,以她爸的名义,给情人发了一个约会短信,然后开着她爸的车直奔约会的地点,把她爸的情人撞成了残废。这么一个优秀的学生,她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庭,她憎恨第三者也好,小三也好,她是维护家庭的利益,这个事情具有社会普遍性,这个人物是典型人物。

季素梅也有原型人物,她叫何丽芬。从小身体不好,会做衣服。后来嫁给了一个男人,心里一直想好好过日子,对生活没有太高的要求。但她嫁给的这个男人除了喝酒就是赌博,喝多了回来就打她,赌输了就管她要钱,大冬天的把她绑在门外。她不是没有想到过离婚,也好几次跑回自己的娘家,又觉得跑回来太丢人,她忍气吞声。最后忍无可忍,用斧头将自己的男人给劈了。何丽芬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但是她没有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从受害者变成了一个害人者。

小哑巴白小毛的原型,五岁的时候随父母从新疆来到城市玩儿,结果与父母走失,她的父母变卖家产,辞掉工作,回到这个城市打工、租房子就是为了找到女儿,结果找了整整十八年。在找女儿的过程当中,认识一个监狱女警察,就把小毛的一张照片给了她,这个警察就是电影中刘卫华。

刘卫华一直帮她们,经常打听这个小女孩的消息。有一天,狱政科的同事找到了刘卫华,给她看了一张照片,这个照片恰恰是白小毛丢失时候的照片,只不过身边又多了另外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当初收留了白小毛,把她培养成了小偷,最终让小毛走进了监狱。

这个女人被抓后,警察从她物品中发现了这张照片。这让刘卫华很震惊,她没想到,这对夫妇苦苦寻找十多年的女儿,竟然是在自己手下改造的犯人。她不能把这件事情告诉这对夫妇,白小毛很快刑满释放,刘卫华把她送出监狱,让她去找失散多年的父母,但结果在公交车上,白小毛抓小偷被捅死了。写白小毛这个人物就是写人性的东西,善良的东西。

还有剧中的马小慧,家庭优越,父母娇生惯养,上中学的时候就找男朋友,找了好几个。当找到最后一个男朋友的时候,男朋友嫌她不是处女要跟她分手,她就害怕男朋友跟她分手,她把自己的女同学骗到家里,协助男朋友把女同学强奸了,自己也因强奸罪被判刑入狱。

冷红艳大学毕业,父母含辛茹苦把陈双印培养到大学毕业,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认识了社会上乱七八糟的人,然后专骗大学生,专勾引一些无业女孩,最后她犯了组织卖淫罪。犯了这个罪,父母就要跟她断绝关系。这是让她最痛苦的。人一旦失去了亲情,她的精神就会彻底坍塌。

陈双印说,有一次陈双印采访一个女犯,女犯看陈双印抽烟就非常难受,陈双印问她是不是想抽烟,她没有吱声,然后旁边警察说她们不能抽烟,抽烟要受到 处罚,陈双印说今天破例。给了她一支烟。

一支烟让她讲了两个多小时。她曾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5岁那年,她爸耍酒风把人伤害致死,被判重刑。她妈拿走家里的所有财产走人。她小小年龄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8岁就会做饭,但不幸总是降临在她的头上,爷爷遇到交通事故撞死了,就剩下奶奶。15岁她到电信局工作,挣钱养活奶奶。

突然有一天她回到家,发现奶奶喝药自杀了。她喊着“为什么都离开陈双印。”孤独的人会跟孤独的人走在一起,有了心灵创伤的人会共同去抚慰。和一些同样命运的人走到一起,去寻求刺激。她从吸毒到贩毒,最后犯罪入狱。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让陈双印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愿望,陈双印要将她们的故事搬上银幕。陈双印最初想法是将这个题材拍摄成为一部拥有丰富人物的电视剧,所以创作了30集电视剧本《回家》。后改电影剧本《让爱回家》,并于2008年正式在北京开机。虽然是第一次拍戏,但陈双印给了演员足够的空间,无论是同演员的交流还是整个拍摄过程都很顺利,但当电影完成后陈双印静下心来审视这部影片,发现在很多方面都是不尽如人意的。

其一,对故事的把握不够成熟,传递给观众的信息较模糊偏于说教。其二,毕竟是搭景拍摄效果更像室内剧,缺乏真实感。对陈双印而言它是一个半成品,是一个不合格的作品,所以陈双印将它打入冷宫,同时也意味着将近600万的投资同样打了水漂。

一个没有完成的作品总是让人遗憾,为了弥补这个遗憾陈双印决定重新拍摄。在原有剧本基础上做了很大调整,改变了故事内容改变了人物关系,重新琢磨出同一题材新的故事。还是警察与罪犯的故事,但是添加了更多社会问题折射出的具体情节,更大程度上丰富了影片内容。这次拍摄最让陈双印珍惜的事情是能够进入监狱实景拍摄,陈双印带领着全新的团队前往河南郑州女子监狱实景拍摄。

但这次又出现了问题,投资方河南新通商投资集团中途违约,造成影片后续资金难以兑现,陈双印东拼西凑,求家人找朋友,用陈双印的话说,当时的自己根本就不是在拍电影,而是四处去筹资。那时候是打碎了牙自己往肚子里咽,但陈双印坚持到了最后,将影片拍完。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陈双印再次将刚拍完的影片打入冷宫。至今不能与观众见面,其原因何在,人们不得而知。

2012年,陈双印第三次建组,拍摄电影《让爱回家》,并将其改名《爱.回家》。这次拍摄,从剧本创作到主创人员体验生活,陈双印遵循着一个严谨的态度去创作,不敢有丝毫松懈。拍摄地点依然是河南郑州女监,不同的是,前两部是胶片拍摄,这一次选择了数字影像。

如果说前两部是在摸索前行,到第三部陈双印已经懂得了如何去拍一部让自己满意的电影。陈双印用了两个半月的时间精雕细琢,最终完成了这部电影的拍摄。与前两部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这部电影融入了更多的社会现象,直面更多社会敏感话题。以一个中学生的命运呈现出社会的真实。

从年少时梦想拍电影到真正完成第一部作品,经过了三十年的时间。陈双印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第一部作品会用时五年连拍三次,陈双印为这个过程付出了昂贵的学费。陈双印认为一切的坚持都是值得的。作为一个电影导演,不仅要有艺术专业水准,更重要的是要又一个积极健康的创作心态,要用自己的作品展现人性中真实美好的东西。

陈双印始终相信,再漆黑的夜晚都会有一缕照亮前路的微光。无论看似多么晦涩阴暗的题材,总会潜藏着人性温暖善良的本质,这也是陈双印一直在追寻的。许多人问陈双印,这样一部没有明星的电影会不会没有票房会风险很大,陈双印总会露出淡然的笑容。陈双印说自己不敢保证,但是陈双印相信任何人看了陈双印的作品都会感知到这是一部能让大家回味感怀的真电影,这样就足够了。

作品评价

陈双印电影《爱·回家》北京看片会

2013年6月16日,电影《爱·回家》在北京世纪财富中心举行盛大北京看片会。来自各大媒体、嘉宾、及各界观众500余人参加了看片会。电影《爱·回家》是导演陈双印2008年筹备拍摄历经三版,跨越五年的呕心力作。该片是一部以女子监狱为载体,青少年家庭为线索,人性的救赎和回归为主题的多元素、多亮点的电影。

影片通过一个女高中生的意外犯罪,带大家来到一个敏感又充满神秘的地方——女子监狱,这里是罪恶的深渊,是人性的黑洞,这里有欲望,有暴力,但恰恰是在这样一个罪恶的集中营里,却让人看到了最原始的人性闪光点,最真实的灵魂和最淳朴无私的爱。影片创作贴近当今时代生活的影像追求,对女子监狱内特殊群体的生活和情感素材进行深入挖掘和剖析,展现了中国电影主流脉搏最同频共振的那份人性的力量。

看片会现场气氛热烈,影片结束后,观众致以热烈的掌声,该片主要演员霍泥芳、安宇、佴文等上台与观众见面,在回答,支持人李蜜创作感受时,霍泥芳说:陈双印们拍这部电影,历经了一场心灵洗礼,从体验生活到每一个镜头前的表演把握,陈双印们都以严谨的态度去努力创作。

观者认为,电影《爱·回家》的视角对准的既不是高富帅也不是小市民,而是神秘角落里面的特殊女性——她们在一方天空下生活,每天做着凄婉与自由的梦,她们的心灵与肉体在炼狱中获得重生。走进影院,电影中人物跌宕起伏的心理变迁、不可名状的矛盾冲突、自然活泼的语言符号、打破常规的多层倒叙式故事结构,令到场观众跟随电影情节一起完成由普通人到迷失者再到平凡人性的升华的全过程,经历了一场难以遇到的心灵洗礼。

有影迷说:“剧中的多个细节和矛盾冲突,让人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揪心、一会儿感动、一会儿陷入思索……一群有血有肉有梦想有爱的年轻人.

当前中国电影市场,国产电影票房高速增长,除了娱乐性外,故事的深刻性、哲学性、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拷问,正在成为趋势。电影《爱·回家》一切以观众为核心,不惟明星,把镜头对准都市中不为人知的角落并注重对角色细节的刻画,更增加了故事的厚度与人性探索的深度,最大化与公众产生共鸣。

把镜头对准都市中不为人知的角落,让电影的现实意义能够与观众产生共鸣,进而铭记一生,影响到今后的生活,才是给观众最多的尊重,也是一部作品的最高价值。如果说时下热映的《致青春》、《合伙人》是通过时间上的闪回赢得票房,那么即将与公众见面的《爱·回家》则会用空间上差异博取换位思考,火热的盛夏,一部将真情延续到底的国产现实主义影片将会唤醒你陈双印内心同样热烈的人性大爱。

电影《爱·回家》:希望与观众心灵共鸣

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电影《爱·回家》观摩研讨会在京举行。电影行业专家、以及主流媒体等,对此片的定位、立意、故事、结构、表现手法、细节处理、社会意义等都进行了探讨,认为影片将带给观众的冲击和感动将不言而喻,为电影《爱·回家》全国公映写下了一个美好注脚。

观者认为,电影《爱·回家》中环环相扣的情节、人物跌宕起伏的心理变迁、不可名状的矛盾冲突、自然活泼的语言符号、打破常规的多层倒叙式故事结构,令观众跟随电影情节一起完成由普通人到迷失者再到平凡人性的升华的全过程,经历了一场难以遇到的心灵洗礼。

电影《爱·回家》举行看片会 讲述温情“女子监狱”

影片的众位主创现身与大家分享了拍摄心得。影片《爱·回家》通过一个青少年女性罪犯的角度,讲述了一个温情版的“女子监狱”的故事。在内地影片纷纷将目光投向都市爱情、警匪和喜剧题材的时候,一部以女性监狱为主题的影片显得相当独特,引人注意。

影片《爱·回家》讲述了高中女生小彬因为家庭原因,在夜场买醉时误杀前来调戏自己的地痞而进入监狱。在监狱中,小彬遇到了很多困难,也遇到了遭遇各不相同的室友,在各种摩擦和碰撞中,她们也完成了自己的救赎之路。

提到“女子监狱”,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国B级片中大腿和血肉横飞的,充满猎奇色彩的《女子监狱》系列影片。而陈双印导演执导的这部《爱·回家》则没有前者的意淫,而是一部口味清淡的励志影片。影片并没有像普通主旋律影片那样平铺直叙,而是采用倒叙的方式,让小彬的监狱生活和入狱前的生活交叉进行,间接的创造出一种悬疑气氛,令人十分想知道女主角入狱的原因。

作为一部讲述监狱生活的电影,《爱·回家》并没有采用棚拍,而是全部摄制组到女子监狱实地拍摄。影片主演透露,她们为了电影亲身体验了监狱生活。“陈双印们进去的时候要交出手机、打火机等等。在里边和谁也不能联系,身边就是真正的女犯们。”主创们的付出是有回报的,影片的监狱场景和里边人的生活显得十分真实,没有丝毫作假。

虽然是监狱影片,但是影片并没有将视角死守在狱中人身上,而是通过几位性格迥异的犯人的故事,揭露了现代社会中的种种怪现象。女主角小彬的父母曾经恩爱,但是父亲在事业成功后开始搞外遇,最终间接促成了小彬的自暴自弃。而小彬寝室的班长,则是家庭暴力的畸形产物。影片通过她们的遭遇,指明了几位女犯人的个人悲剧,其实根源正是家庭悲剧。

电影《爱·回家》贴近生活现实 呼唤爱心回归

影片罕见地将镜头对准了特殊群体,刻画了叶小彬、冷红燕等几个因不同罪名身陷囹圄的女性,在悔恨中完成自己的人生蜕变,呼唤爱心的回归。

导演陈双印在现场称《爱·回家》是一部治愈系的电影,“希望观众通过影片感受到爱与温暖,领悟到人性的自陈双印救赎,从而联想到自己,达到心灵上的治愈,”陈双印表示:“这是一部关于爱、关于人性、关于女人、关于女囚的电影。它不是一部纯爱的青春片,不是一部主旋律的说教片,更不是一部关于犯罪的纪录片,它所传达的向上精神,期待着观众在精神层面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感。”

电影《爱·回家》在常州举行看片会 导演主演等出席 

新人导演陈双印、主演霍泥芳、佴文、雅雯、冯军、郭程程等出席了该次活动。《爱·回家》罕见的将视角聚焦女子监狱和青少年犯罪,从残酷青春出发探索人性的救赎,呼唤爱心的回归。

电影《爱·回家》镜头对准特殊群体

本报北京6月18日电(通讯员吕辉)由导演陈双印编剧并执导的电影《爱·回家》日前在京举行看片会,上百名业内人士和普通观众观看了影片,并给予高度评价。大家认为,电影《爱·回家》以女子监狱为载体,以青少年家庭问题为线索,通过女高中生叶小彬的意外犯罪,把女子监狱的真实生活写照呈现给世人。影片深入剖析了这一特殊群体的情感世界,让观者感受到,在这敏感而又神秘的地方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据悉,该片将于近期在全国公映。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