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十四娘娘

陈十四娘娘

源于唐代降雨解灾斩雷神的神祇
顺天圣母陈靖姑为浙江南部等地与福建北部民众共同信仰的神祇,其生前或死后尊称极多,如临水夫人、顺天圣母、顺懿夫人、天仙圣母、慈济夫人、碧霞元君、注生娘娘等。陈靖姑的传说更具有传奇色彩,因降雨解灾又斩杀雷神,触犯天条,二十四岁阳寿便终。现在闽、台、浙南各地,均以立庙奉祀。
  • 中文名:陈十四娘娘
  • 别名:临水夫人顺天圣母顺懿夫人等
  • 性别:女
  • 民间评价:护国佑民,功德无量,圣迹远播
  • 信仰起源:唐代

人物形象

顺天圣母陈靖姑为民众共同信仰的神祇,民间则称之为娘奶、佛姨奶、陈十四夫人、陈十四娘娘等。这位民间传说中的神性英雄,因为善于“医病、除妖、扶危、解厄、救产、保胎、送子、决疑”,护国佑民,功德无量,圣迹远播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广西、台湾和东南亚等等许多地方,广为传诵和崇拜。

观世音天庭斗法所生两根白发下界化为雌雄南蛇为害人间,而后手指上渗出三滴血化为红雨降世陈家生陈十四。陈家世习茅山法,百姓恳请陈教义出山收伏蛇妖,陈因患病难以成行,遣二子法通、法青降蛇,法通被蛇公吞食,法青幸免逃归。南极仙翁荐陈十四至闾山学法,三年后学成归来,陈靖姑手持闾山镇山牛角,经过多次斗战,终于除灭了蛇妖。期间由于偷吹闾山镇山牛角令地动山摇,降雨解灾又斩杀雷神,多次触犯“天条”,廿四岁阳寿便终。[3]

在中国东南有两大得道仙真,一是浙南闽北的“陆上女神”娘奶陈靖姑,另一位是闽南粤台的“海上女神”妈祖林默娘。妈祖因台湾、港澳、东南亚与广东闽南等地民众的努力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名扬四海,而“陆上女神”顺天圣母陈十四有着更传奇的色彩、更济世的仁心、更丰富的历史,至今不但没被外界世人所知,甚至在本地也是趋于消淡,令人深感遗憾。面对着不断堕落的社会风气,传承先人的文化,传承陈靖姑身上体现的中华民族除暴护幼的优良传统,慈爱无私、正直勇敢的品质,孝悌敬尊的伦理,自由平等、惩恶扬善的思想,是亟待要考虑的问题。

人物经历

传说

陈靖姑,又名陈静姑、陈进姑,俗名陈十四。福建古田县临水村人,生而聪颖,幼悟玄机,父名陈上元,讳陈昌。道教法师,官封谏议户部郎中,母葛氏,兄陈二相,号法通,义兄陈海青,讳法青。两兄承父业(法师)。

相传她在唐代生于福建省古田县的临水乡,故称临水夫人。其他尊称甚多,如大奶夫人、陈夫人、陈太后、顺懿夫人、顺天圣母、天仙圣母、南台助国夫人,碧霞圣母等。福建民间常以奶娘、娘奶代称;浙南民间则称“陈十四娘娘”为多;在台湾为三奶夫人之一,民间称陈大奶。其传说综合简述如下:

王母蟠桃会上,观音与众仙比试弹天柱,指破血滴井中,为福建古田临水中村陈昌妻葛氏所食,于唐大历元年(766年)正月十五日产一女,临盆时异香满室,取名靖姑。又因是十四日夜静时生,故又名静姑,俗名十四。观音两根白发误失,落人间化为白蛇残害生灵。陈昌家传茅山法,乡人央陈出山为民除害,陈因患背疽难以成行,遣二子法通、三子法清降蛇,不料法通被蛇吞食,法清幸免逃归。时靖姑年方十七,为了报仇,立誓上闾山学法。归来时,路过温州、平阳等地,沿途收妖捉怪,为民除害。后闻白蛇精在闽地危害良民。靖姑在白蛇洞前建法堂,布闾山正法,斩白蛇为三段,其蛇化作女子逃遁。某年大旱,禾苗枯萎,陈靖姑此时怀孕三月,便脱胎陈府,前往祈雨。果真天降甘霖,施泽万民。此时白蛇乔装靖姑回府,盗胎并食之。靖姑飞云而归,怒追之,白蛇逃入临水洞(今古田县),靖姑坐压蛇头,令其永不出洞。最终陈因疾坐蛇头而死,终年24岁。

传说信仰

陈靖姑信仰,起于唐代。到明代,陈靖姑传说进一步发展,有了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传说观音因凡间蛇妖害人,剪指甲化为金光投胎福州下渡陈家,生靖姑,其兄二相曾受异人传授法术,于古田县临水村行法擒妖时,被蛇精所陷。时靖姑年方十七,独自上闾山学法,后救出二相,把蛇妖斩为三段,但妖仍飞往各地继续作恶,靖姑誓曰:“汝能布恶,吾能行香普敕。”后因救唐王皇后产难,被封为“都天镇国显应宗福大奶夫人。”以上传说既保留了助产神的形象,又揭示了陈靖姑立志诛蛇除妖的内心世界。从靖姑出世、学法、灭妖,都围绕着“灭蛇”为中心,为传说的发展确定了基本框架,并在神格上使由助产神逐步向驱邪神过渡。

清代,是陈靖姑传说发展的时期,通过民间口头传承,还丰富了“斗蛇”“斩蛇”情节,同时又描述了陈靖姑诛灭其它妖魔的许多故事,强调了她的驱邪功能。其中清人何求的《闽都别记》,可说是集陈靖姑传说的大成。他将民间传说加以综合、渲染、丰富,成为第一部反映陈靖姑事迹的长篇章回传奇小说。这一时期,经过民间口碑传承,使陈靖姑的传说情节更加曲折,内容更加丰富,陈靖姑的驱邪除妖形象越加突出。因而在福建民间有“妈祖是文的,靖姑是武的”的说法。在浙南《夫人咒》中描述的陈靖姑形象,也是“脱了罗裙穿神裙,头戴铁盔身穿甲,手执神刀和神铃,身骑铁马救良民。”此时,闽台浙各地建夫人庙甚多,并有各种赛会活动,到道光年间,各地临水夫人庙香火甚旺,“八闽多祀之”。民间凡求子、祈雨、驱疫,均往祷告,“其应如响”。可见当时陈靖姑的职能与神格都较前宽泛了许多,已演变为多功能的女神。

民国后期,陈靖姑信仰在东部沿海地区更加兴盛。各地的民众,纷纷到陈靖姑信仰的发源地——福州至古田一带——祀拜或恭请香炉回去建庙。陈靖姑信仰的传播路线有两条:一是向南,即向闽南并越海至台湾和东南亚以及北美发展;二是向北,即先传到闽北,再从闽北传播到毗邻的浙江南部各地。

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接壤,又是闽语方言区。陈靖姑信仰逐步南移,在浙南迅速蔓延、流传,覆盖面达十多个县。据史载,宋元明时,温州数次大海溢,特别是北宋二年的海溢,温州沿海居民死亡甚多,至今浙南不少地方还讲闽南话。陈靖姑信仰也随之传入浙南,如在清代,仅永嘉楠溪江人港,经上塘、中塘、下塘,沿途七十里水路皆有陈十四娘娘祠或庙,民间竹枝词有“词神到处奉娘娘”之谚。瓯江流域遍布的大小地方神庙中,也以陈十四娘娘庙为最多,其名称不一,在温州城内就有太阴宫、娘娘宫、广应宫、永瑞宫、坤元宫、凤南宫、栖霞宫等。每年夏历正月十五或十月初十,未生育的妇女,往往结伴到宫中向陈十四娘求赐子息,还有妇女争食米制粉桃之俗。在江边有海圣宫,陈十四为配神。人们为纪念她,常在江边请鼓词艺人唱“娘娘词”。20世纪40年代,仅瑞安一县就有上百个专为祈奉陈靖姑的太阴宫。平阳有顺懿庙,俗名太阴宫,又名临水宫,一在净明寺北,一在北门外,一在小桥,一在任白桥。平阳江南的都口、孙店、象冈有三个大庙,专祀陈十四,现庙尚在。丽水县有顺懿夫人庙,在县城西太平坊鹤鸣井南,祀陈靖姑,原寺庙殿宇巍峨,香火极盛。旧时处州(今台州)在正月十四娘娘诞日,有许多妇女到此祀拜,有喝浴水求子之俗。在青田县,各地都有陈十四庙,被作为海神崇拜。其他如泰顺、苍南、文成的畲族中,也有此信仰,俗称陈十四为“奶娘”“仙姑”“大奶”。如福建鼎县以及浮柳、瑞云、才堡等畲村都有奶娘宫,有的畲民家堂上还写着“奉祀陈、林、李三位太后元君神位”的红纸,下摆香炉。旧时,逢求雨、治病、求子,都要请娘娘保佑。同时,在畲族中,还流行着《奶娘歌》和木偶戏《夫人戏》。到20世纪80年代,温州市郊,改建或重修的娘娘宫就有30多所。2001年,笔者曾先后到洞头县和温州茶山镇,参加当地民众祭祀陈十四娘娘的活动,并观赏了由瑞安艺人演唱的《娘娘词》。

陈十四娘娘

参考资料

[1] 陈十四:比妈祖还早的保护神 · 今日头条[引用日期2021-4-26]

[2] 陈十四:比妈祖还早的保护神 · 今日头条[引用日期2021-4-26]

[3] 温州鼓词:陈十四娘娘(二)-生活-完整版视频在线观看-爱奇艺 · 爱奇艺[引用日期2021-11-28]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