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花

附子花

金凤科毛茛属植物
这种植物的根部含有剧毒。古时候的人以它的汁液涂在箭上制成毒箭。多年生草本。茎高100~130厘米,叶互生,革质,卵圆形,有柄,掌状2至3回分裂,裂片有缺刻。
    中文名: 拉丁学名: 别名: 界:植物界 亚界: 总门: 门:被子植物门 亚门: 纲: 亚纲: 超目: 目: 亚目: 科:金凤科 亚科: 族: 亚族: 属:毛茛属 亚属: 组: 亚组: 种:附子花 亚种: 变种: 品种: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中文学名:附子花 别称:五毒根 意义:五月十九日生日花 花语:恶意

历史意义

公元10世纪纪坎特贝里大主教,圣旦斯坦之花。自古以来,基督教里就有将圣人与特定花朵连结在一起的习惯,这因循于教会在纪念圣人时,常以盛开的花朵点缀祭坛所致。

而在中世纪的天主教修道院内,更是有如园艺中心般的种植着各式各样的花朵,久而久之,教会便将366天的圣人分别和不同的花朵和在一起,形成所谓的花历。

当时大部分的修道院都位在南欧地区,而南欧属地中海型气候,极适合栽种花草。附子花为金凤科毛茛属植物。这种花是纪念公元10世纪的坎特贝里大主教──圣旦斯坦。他在英格兰重振了修道院的生活。

花语

这种花的花语即代表“恶意”。接受这种花祝福的人,多半表里不一,宛如蛇蝎美人般。喜欢玩弄别人的感情,其实自己更容易受到伤害。

分布区域

中国分布:辽、豫、鲁、甘、陕、浙、赣、皖、湘、鄂、川、滇、贵各省区都有分布。

外国分布:生长在洛基山脉北部海拔较高的地方以及太平洋海岸附近区域。

特征

形态特征

立秋后于茎顶端叶腋间开蓝紫色花,花冠像盔帽,圆锥花序;萼片5,花瓣2。蓇葖果长圆形,由3个分裂的子房组成。种子黄色,多而细小。花期6-7月、果熟期7-8月。

生长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很强,海拔2000米左右均可栽培,不退化。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上栽培。阳光充足的高平地种植,前茬作物水稻、玉米、蔬菜、小麦为好。忌连作,否则品种退化,选向阳较脊薄的沙壤土育种为好,块根健壮,支根细,作种栽。植株生长良好,少病害,产量高,质量好。

毒性

附子花有毒成分是二萜类生物碱,其中毒性最大的是乌头碱(aconitine),只要几毫克就可以让人丧命,而且,它和河豚毒素一样,都是神经毒素。

吃下去之后会导致全身神经活动(以及肌肉活动)的紊乱,不痛的地方感到痛,痛的地方感到不痛,肌肉也不听使唤了,心脏也乱跳了,又流口水又拉肚子,最后的死因,不是呼吸中枢麻痹,就是严重心律失常。

附子花的毒素可通过口腔或皮肤进入体内,中了毒几乎马上就出现症状,这些症状包括灼烧感和麻木感、舌头喉咙和脸部僵硬、恶心、呕吐、视觉模糊、皮肤刺痛感、呼吸系统麻痹、胸闷、眼花、盗汗以及抽搐。随着毒素渐渐蔓延,体温会逐渐下降,体感冰凉,病人会感觉血管里流着冰水一样。

最后,剧痛来临,脸部肌肉会麻痹。呼吸刚开始会很急促,之后渐渐放缓,最终停止,心脏肌肉也会慢慢麻痹致死。病人往往到最后时刻还保持清醒,有些人表示会视觉会呈黄绿色,并伴随耳鸣。在接触附子花几小时后,人可以在十分钟内死亡。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