陂

汉语汉字
陂,汉语二级字,读作陂(bēi,pō,pí)。陂(bēi):1、池塘:陂塘。陂池。千顷之陂。2、水边,水岸:东海之陂。3、山坡,斜坡:“陂南陂北鸦阵黑,舍西舍东枫叶赤”。
  • 中文名:
  • 拼音:bēi
  • 繁体:
  • 部首:阝
  • 字码:
  • 五笔:BHCY  
  • 仓颉:NLDHE  
  • 郑码:YXI  
  • 笔顺:
  • 字级:
  • 平水韵:
  • 名称:陂
  • 笔画:7
  • 部首笔划:2
  • 相关词语:陂陀

基本字义

bēiㄅㄟˉ

池塘:~塘。~池。千顷之~。

水边,水岸:东海之~。

山坡,斜坡:“~南~北鸦阵黑,舍西舍东枫叶赤”。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彼为切《集韵》《韵会》班麋切《正韵》逋眉切,音。《说文》阪也。一曰池也。《玉篇》泽鄣也。《风俗通义》陂者,繁也。言因下锺水,以繁利万物也。今陂皆以漑灌。《书·禹贡》九泽旣陂。《礼·月令》毋竭川泽,母漉陂池。《注》畜水曰陂。

又地名。《左传·成四年》许人败诸展陂。《注》展陂,许地。

又《昭十三年》次于鱼陂。《注》竟陵县城西北有甘鱼陂。

又《正字通》黄陂,县名,今黄州府。

又《前汉·礼乐志》腾雨师,洒路陂。《注》路陂,路傍也。

又《集韵》或作波。《史记·货殖传》水居千石鱼陂。

又《灌夫传》陂池田园。《前汉书》作波。

又《前汉·景十三王传》游雷波。《注》波读为陂。雷陂,陂名。

又《集韵》蒲麋切,音皮。陂池,旁颓貌。

又《集韵》《韵会》滂禾切,音坡。《集韵》与同。陀,不平也。《尔雅·释地》陂者曰阪。《扬子·方言》陂,衺也,、楚、荆、扬曰陂。《释名》山旁曰陂,言陂陁也。《玉篇》陂陀,靡迆也。《唐韵正》书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本作颇,唐明皇攺为陂。韵补曰:古义字皆音俄,周官注亦音俄,故古文尚书本作无偏无颇遵王之义,以叶俄音。唐明皇以义字今音为乂,攺颇为陂,以从今音,古音遂湮矣。

又《集韵》逋禾切,音波。《博雅》陂陁,衰也。

又《集韵》一曰山坡,或作岥。

又《集韵》蒲波切,音婆。陂陁,不平。

又《广韵》《集韵》《韵会》彼义切《正韵》兵媚切,音贲。《玉篇》倾也,邪也。《正韵》不平曰险,不正曰陂。《易·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周礼·春官·典同》陂声散。《史记·五宗世家》邯郸中诸使过客,以彭祖险陂,故莫留邯郸。

说文解字

陂【卷十四】【部】

阪也。一曰沱也。从皮声。彼为切

说文解字注

(陂)阪也。陂与坡音义皆同。凡陂必邪立。故引申之义为倾邪。子虚赋。罢池陂陀。言旁穨也。易。无平不陂。洪范。无偏无陂。从。皮声。彼为切。古音在十七部。一曰池也。池各本作沱。误。今依韵会正。说详水部。池与沱形义皆别。此云陂者、池也。故水部有池篆、云陂也。正考老转注之例。诗惟召南言沱。馀多言池。不可淆溷。许书沼、池也。洼、深池也。潢、积水池也。湖、大陂也。汥、水都也。漥、一曰窊也。洿、一曰窊下也。义皆同物。岂可改为沱乎。陂得训池者、陂言其外之障。池言其中所蓄之水。故曰刘媪尝息大泽之陂。谓大泽之旁也。曰叔度汪汪若千顷陂。卽谓千顷池也。湖训大陂。卽大池也。陈风。彼泽之陂。传曰。陂、泽障也。月令注曰。畜水曰陂。凡经传云陂池者、兼言其内外。或分析言之。或举一以互见。许池与陂互训。浑言之也。陂有叚波为之者。如汉诸侯王表曰波汉之阳、西域传曰傍南山北波河。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