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族

阿美族

台湾原住民族群
阿美族(南部的阿美族自称Amis,而北部则自称为Pangcah)台湾原住民的一个族群,也是目前台湾原住民中人数最多的族群。阿美族是母系社会,家族事务是以女性为主体并由女性负责,家族产业之继承以家族长女与其他女性为优先。家族/氏族多指母系一族。在部落中,有关部落的大小事务则是由部落男子所组成的年龄阶级负责统筹规划与执行。总人口约18万余人,是台湾原住民中人口最多的一族。[1]
    中文名:阿美族 外文名: 别名: 族群制度:母系社会

基本概况

台湾原住民族。是台湾原住民中人口最多的一族。

主要分布于台湾东南部山区和东海岸平原,集中在花莲、台东两县。

根据学者的分类,可分为北、中和南3群,中部群又分为秀姑峦溪及海岸阿美族,南部群再细分为卑南及恒春阿美族。属马来语系,使用3种与印尼语有关的方言,该方言也称阿美语。不过现在阿美族的语言、风俗已渐被汉族同化。

社会组织以男子的年龄阶级组织最为严密,每个部落首领称头目(酋长),但是阿美族社会以母系为主。

男孩成年後入赘他氏族,夫从妻,子女从母而居;财产共有而由妇女管理,遗产由长女继承,但涉外事务仍由男性专责。

阿美族崇拜祖先和圣灵,最重要的一项庆典为每年秋收後的丰年祭;近年来因西方宗教传入,多数人改信基督教、天主教、真耶稣教等。

农业传统上采砍烧耕种法,种植旱稻、水稻、粟、甘薯、烟草和槟榔,手工艺以制陶最著名。

族系分布

阿美族根据居住地可以进一步分为秀姑峦阿美、海岸阿美、卑南阿美/马兰阿美、恒春阿美四个分类群,原本另有南势阿美/奇莱阿美一支,但该支系今已正名为撒奇莱雅族。

阿美族原分布于花莲县、台东县和屏东县境内。人口大部份居住在平地,较少处于山谷或群山之中。

因为社会生活需求,长年旅居都会区的原住民也在大台北、大高雄和大台中区建立了都市或都市边缘的新社群,甚至成立了以阿美族人为主体的社区。

年度祭典

捕鱼祭

大致在六至八月之间,捕鱼祭代表年度的终止。传统上以毒籐毒鱼,目前多改为撒网、垂钓或渔捞。为男子的活动,女性禁止参与。

对于海,阿美族又敬又畏,因此在每年五月间稻出穗时节,港口部落会举行捕食祭,祭祀海神以祈求渔获丰收。

在先祖时代,每当农作收成之前,族人便会相邀在海边或河滨捕鱼,并举行祭仪,祈求年年能有好收成。

只是,随著时代的改变,生活型态已不同,生态环境也遭受破坏,现今阿美族的捕鱼祭在形式上已有所改变了。

居住在海边的阿美族人会下海捕鱼,沿溪居住者则在河中捕抓,不过在下水捕鱼之前,必须先举行祭拜河神的仪式,即用酒、肉和麻糬到海边祭神,祈求神明的佑助,能够有好的收成。

捕鱼活动是由年长阶级指挥,各年龄阶层的少年们分头在海中或河中捕鱼,约在中央以前回到集合的地点。

而捕鱼的过程中,若有捕获大鱼者,还可高呼欢唱,一方面炫燿自己的成果,另一方面则与族人分享收获的喜悦。

近午之时,捕鱼的少年们将捕获的鱼全部集中起来,一起下锅烹煮。将一道佳肴排列整齐后,再依年龄阶级由大至小分发共享,借此告诉年轻的族人们,要懂得敬老尊贤,遵从长者的指道。而年长者也会将分剩的鱼虾,再分给年龄阶层较低或表现优异的少年们,以表示鼓励与嘉许。

捕鱼祭,不仅展现阿美族昔日生活的面貌,也让族人在祭典活动中,一方面习得阿美族的信仰文化,一方面记取尊敬长者的美德,更体验共同合作、团结一致的精神,是传承阿美族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丰年祭

丰年祭是阿美族的过年。原始意义为感谢神露的宗教活动。

每年七月中旬至九月初。各村有自发性的丰年祭,时间由一至七天不等。是真正表现阿美族文化的祭典。

按照传统的习俗,丰年祭在夜晚揭开序幕,第一天禁止女孩子参与,最后一天则是女孩子必须全部参加。并由女孩子的歌声作为结束。

丰年祭有专属的歌曲,各个年龄阶级又有属于自己的歌谣。严格来说,丰年祭是男子为主的活动,其间包含了对年轻男子生活礼仪、歌谣、舞蹈的训练,而非外界认知纯粹娱乐性的歌舞。

舞蹈时也有一个社会规范:依次由年龄阶级高者带头领唱,每一阶级依序圈舞,不能混乱。未到或迟到者甚至要罚钱。

马里古拉艾文化节

以传统舞蹈及歌谣之展现以振兴原住民固有优良文化,结合民间、部落之力量共同推动原住民文化活动,以活络原住民民俗文化艺术活。并发扬阿美族之传统文化并传予阿美族下一代子孙及传续阿美族传统敬老精神,以保留阿美族善良风俗。

海祭

传统阿美族与噶玛兰族特有的海祭,主要祈求海上作业渔获丰收、作业平安所举行之祭典。

文化特质

阿美族是母系社会,家族事务是以女性为主体并由女性负责,家族产业之继承以家族长女与其他女性为优先。

家族/氏族多指母系一族。在部落中,有关部落的大小事务则是由部落男子所组成的年龄阶级负责统筹规划与执行。总人口约十六万余人,是台湾原住民中人口最多的一族。

阿美族的起源传说与大洪水、槟榔、兄妹婚有关。

阿美族的传统节日有丰年祭、播种祭(小米)、捕鱼祭和海祭等等。丰年祭是阿美族重要的祭祀仪式,其重要产相当于汉人的农历年,会在每年七、八、九月间进行,天数依各部落而异。

原则上是由部落长老们决定。丰年祭中一样会捕猎、采集或购买食物,并由族人们共聚分食。

阿美族传统文物中的陶制品、编艺品和其他手工艺品都让人印象深刻。另外,沿海一带目前尚有部分部落保有制作竹筏的技艺。

此外,阿美族的生活中从不缺乏音乐。许多阿美古调甚至被改编并传唱于世。

阿美族人的服饰,女孩子几乎都是以鲜红色为代表,衣服上并没有特殊的装饰,多以素面为主。男孩子的服饰则更简单,一律都是短裤,赤膊上身。

阿美族人的服饰以红色为代表色,在原住民族群中,属于鲜艳活泼族群,因此在歌舞表现上,也相当热闹,而在举手投足间也表达出阿美族人乐天知命的个性。

阿美族人的宗教信仰,在基督教尚未大举进驻之前,每一个部落都有一位专属的巫师,针对部落中的大小事情,例如出征、出海捕鱼、一年的收成,甚至家中的事故等,都由巫师卜卦来决定。

“播种祭”,即每年春天要播种时,祭告农业神祈求五谷丰收。“捕鱼祭”,即每年六月时,大家约定好日期,便带着鱼网、竹筏、酒等祭品到特定地点。

民族特色

阿美族古称“阿眉族”,“阿美”乃北方的意思,由于大多数居住平地,因此也称为“平地山胞”。

主要分布在立雾溪以南的东台纵谷和东海岸平原,包括台东县的东河、池上、关山、长滨、成功、卑南、台东市、花莲县的新城、吉安、寿丰、风林、光复、丰滨、瑞穗、玉里、富里及屏东县的牡丹、满州等,共19个乡镇市。

妇女往往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人物,在亲族社会中有绝对优势的地位。家中重大决定均由母亲做出,家中土地和财产均由女性去继承。结婚时采取招赘方式,即男的上门嫁给女的。男子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丰年祭”,即每年八月月圆时,全族不分男女老幼,大家都穿着漂亮的服装,围着营火,载歌载舞,以答谢神灵的庇佑及庆祝农作物丰收。

阿美族人与其他高山族人一样,每一个部落都有属于自己的酋长和头目,但是阿美族的社会阶级并非相当严格,主要原因可能是每一个部落的头目并非世袭而来,而是由全体族人共同选举推出一位深孚众望和受敬重的人来担任,可以说是人人都有机会。

经推选出来的头目在部落中具有相当的权威,除代表部落与其他部落来往外,部落中的任何纠纷他都有裁决权,族人也必须尊重头目的决定。然而在时代不断的进步下,现在的头目仅有象征性的地位了。

另外,阿美族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字,跟其他的高山族一样,也是以口语相传方式传承下去,不少神话故事就在族中耆老以说故事方式告诉小朋友后流传下来。

例如海中龙王就是族人出海捕鱼保佑他们满载而归的神,他们相信在冥冥之中部有先祖灵在周围保护他们。

民族传统

阿美族传统美食

传统上,阿美族人以小米、芋头等谷物及根茎作物为主食,佐食则包含了野菜及鱼肉,野菜的采集尤其广泛,举凡山苏、过猫、山茼蒿、龙葵、刺苋、林投、树豆、藤心等,都是阿美族人津津有味的佳肴,族人也常自称为“吃草的民族”。

小米时期的丰年祭

阿美族的小米丰年祭最忌别人说“米”和“洗澡”。

昔日阿美旅的主食为小米,阿美语称小米为Hafay或lamlo。事实上,小米种类颇多,而日常用的叫Tipos。依七十岁以上老人的看法,小米是所有植物中精灵是敏感的一种,而且也是最麻烦的农作物。它好似具有人性一样,有灵眼、灵耳、灵觉,而且禁忌也多,人们一不小心随时会招来祸患灾难。

昔日,耕种小米以一年为一个周期,从整至收割入仓的过程中,有以下种种主要祭仪。

准备祭:播种前夕,各家将家里的鱼类全部吃光,装鱼的器皿清洗干净,以免与小米的精灵相克。

驱虫祭:这是不定期的活动,在小米受到病虫害侵袭时才举行。

乞晴祭:不定期活动,如连续下雨不停时才举行。

收割祭:收割前夕,全村居民守戒,即不吃鱼类食并清洁所有装鱼容器。

传统手工艺

具有多元族群特性的原住民艺术与文化,向来是花莲县境最丰富的文化资源。花莲县传统原住民手工艺产业,大致上较流通重要类型,包括编织、服饰、陶艺、琉璃、木艺、石艺和金工等项目。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