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石砂岩

长石砂岩

长英质母岩晶系砂岩
长石砂岩(arkose)是一种长石碎屑含量大于25%的砂岩,它包括长石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一般为粗砂状结构,肉红色至灰色,分选性和磨圆度变化较大。长石砂岩多由长英质母岩,如花岗岩、片麻岩经机械风化,短距离搬运,在山前或山间盆地堆积而成。长石砂岩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岩成分,首先要有富含长石的母岩,如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等。[1]
    中文名:长石砂岩 外文名:arkose 别名: 颜色:肉红色至灰色 透明度:不透明 晶系:长英质母岩 硬度:粗砂状结构 脆性:脆 分布:山前或山间盆地堆积

特征

长石砂岩的特征如其名称,其内所含长石含量较多,长石含量大于50%,石英+岩屑小于50%。

该种岩石的成因一方面,其母岩含有长石,如母岩为长石伟晶岩,另一方面,由于长石易水解,因此,如果发现了长石砂岩,则可说明该砂岩在成岩前所经受的搬运距离较短,在地形起伏比较大,地壳活动剧烈的地区,易形成冲积扇,洪积扇等,其内成分搬运距离短,所以形成长石砂岩。

长石砂岩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岩成分,首先要有富含长石的母岩,如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等。另外还需要有利的古构造、古地理和古气候条件。

在构造运动强烈的地区,地形起伏也大,花岗岩基底隆起遭受强烈侵蚀,在邻近地区发生沉陷,侵蚀产物迅速堆积,而形成很厚的长石砂岩,有人称为构造长石砂岩;有的长石砂岩直接复盖在花岗质基底的侵蚀面上,它是古老花岗质岩石的崩解产物,在海侵过程中经改造并在原地随机而成。这种岩石常呈厚度不大的稳定层状,位于海侵岩层底部,故称基底长石砂岩或残余长石砂岩。

多产于地台区,如河北唐山、山西大同花岗岩基底之上的长石砂岩。过去有人认为有的长石砂岩是极其干旱或寒冷气候条件下的产物,是沙漠或冰川的标志,属气候长石砂岩。它的砂粒分选和磨圆较好,长石也新鲜,稳定重矿物也多。但许多资料表明,温湿条件(如煤系地层中)也有长石砂岩,这主要于构造、地形、堆积速度等条件有关。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