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县

长治县

山西省长治市下辖县
长治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脉中段西麓,居上党盆地腹地,东迤壶关县,西邻长子县,南毗高平、陵川县,北连长治市郊区,为全国人口密集县份。行政划区设置6镇5乡,254个行政村。本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小。县境内地表水年径流量8693万立方米,河流由东南向西北注入浊漳河,属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储采量5950万立方米。土地肥沃,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素有“煤海铁府麻乡”之美誉。长治县的城隍庙建在城外山上,被称为“天下都城隍”。境内还有北魏石窟、五凤楼、八义窑址、丈八寺塔、正觉寺等人文古迹。潞安鼓书、上党梆子、干板秧歌、黎都花灯、黎都旺火等一批特色文化品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享誉三晋。
    中文名:长治县 外文名:Changzhi County 别名:上党区 别称:长治县 所属地区:中国,山西省长治市 下辖地区:13个乡镇 面积:483平方公里 人口:32万(2012) GDP:18亿元(2008年) 地理位置:长治市南部 著名景点:八寺塔、五凤楼 地域名人:慈禧 机场:长治王村机场 电话区码:0355 邮编区码:047100 政府驻地:韩店镇 火车站:长治站 行政类别:县 地方方言:晋语上党片 车牌代码:晋D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下辖地区:13个乡镇 著名景点:八寺塔、五凤楼 邮编区码:047100 电话区码:0355 行政类别:县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地方方言:晋语上党片 面积:483平方公里 人口:32万(2012)

建制沿革

春秋时为黎侯国。

西汉置壶关县,属上党郡。

东汉末为上党郡治。

晋初因之,后废。

北魏太平真君年间为上党郡治,未置县。

隋开皇中年置上党县,唐、五代,宋、金、元均称上党县。

隋大业初年仍为上党郡治。

唐为潞州治,宋为隆德府治,金、元为潞州治。

明洪武二年(1369)上党县废入潞州。

嘉靖七年(1528)析置县,称长治县,为潞安府治。

民国属冀宁道。

1945年10月解放后兼置长治市。

1958年10月长治县与潞城县合并为潞安县,后又并入长治市。

1962年于长治市南部设长治县,属晋东南专区管辖。

1971年县领导机关由长治市迁至韩店镇。

1983年划归长治市管辖,至今。

行政区划

长治县下辖13个乡镇(区)(韩店镇、苏店镇、贾掌镇、荫城镇、八义镇、西火镇等六镇,南宋乡、西池乡、东和乡、郝家庄乡、北呈乡等五乡,工业园区、振兴新区等两区),254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面积483平方公里。

2019年,长治市下辖4区、8县,1个国家级开发区;132个乡镇,14个街道办事处,3385个行政村,152个居民委员会。

地理环境

地貌

长治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迤壶关县,西邻长子县,南毗高平、陵川县,北连长治市郊区。全县南北袤33千米,东西阔17千米,总面积483平方千米,总人口33万人(2008年)。辖6个镇、5个乡:韩店镇、苏店镇、萌城镇、西火镇、八义镇、贾掌镇、郝家庄乡、西池乡、北呈乡、东和乡、南宋乡,以及开发园区。县政府驻韩店镇迎宾西街295号。

地处上党盆地南部边缘,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与南部均系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以老雄山最高,海拔1419米。西北部为平川,是主要产粮区。主要河流有陶清河,至上郝村汇入浊漳河。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年均温9.6℃,年降水量560毫米。矿藏有煤、铁、铜、铝矾土、、石英石、石灰石等。太焦铁路与207、208国道过境。名胜古迹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丈八寺塔、正觉寺、玉皇观、八义窑址、庆龙寺、古佛堂、法云寺和洪福寺等。

水文

县内水源较缺,主要河流浊漳河的支流陶清河和荫城河遍布南部山地,出平川后沿西界北流入漳泽水库。

气候

长治县气候属寒温半干燥区,年均气温 9℃,一月零下6.2℃,七月22.9℃,年降雨量411毫米,霜冻期十月上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160天。

人口民族

据公安部门统计,2012年末,全县总户数118792户,户籍人口343494人,男性为170681人,女性为172813人。全部人口中,18岁以下68978人,18—35岁94278人,35—60岁132873人,60岁以上47365人;非农人口为49199人。据计生部门统计,2012年末,全县出生率为9.8‰,死亡率为4.9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据2012年1‰人口抽样调查,全县常住人口344427人,其中城镇人口106256人,乡村人口238171人,城镇化率30.85%。[5]

域内有汉族、满族、回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

经济概况

经济实力

初步统计,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55061万元,比上年增长14.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3933元,比2011年同期增长15.09 %,按2012年平均美元汇率折算,达到8544美元。

产业结构

2012年,全县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6969万元,增长12%;第二产业1344877万元,增长16.9%;第三产业453215万元,增长8.9%。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3.1%、72.5%和24.4%。

财政收支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12年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572786万元,增长2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00307万元,增长19.7%。一般预算支出246414万元,增长22.9%。

固定资产投资

2012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4196万元,比上年增长38%。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17750万元,增长1379.2%;第二产业投资495177万元,增长17.9%;第三产业投资320839万元,增长75.1%。其中,建安投资完成701262万元,同比增长51.4%。

农业

农林牧渔业:2012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109208万元,同比增长34.6%;实现农业增加值56969万元,增长1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623.3公顷,比上年下降2.7%。全年粮食总产量142740.3吨,增长8.4%,其中夏粮产量达到3640.9吨,下降18%,全年粮食亩产485公斤,增长11.5%;油料作物总产量为209吨,增长70%;蔬菜总产量为129022.7吨,下降2.7%。截止年底,全县大牲畜(除牛外)年末存栏为240头;猪、牛、羊的存栏头数分别为130224头、1538头、23585头。全年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17054吨,增长13%。

工业

2012年,长治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918340.3万元,同比增长8.58%.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258501万元,比上年增长16.8%。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6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61260万元,增长18.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增加值1118661万元,同比增长19.61%。

邮电通信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2012年邮电通信业务总量完成21957万元,比2011年增长10.7%。其中:邮政业务量完成1403万元,同比增长14.06%;移动公司完成14950万元,同比增长8%;联通公司完成4816万元,同比增长14.38%;北方电信完成788万元,同比增长69.84%。固话通信规模萎缩,全县固定电话用户19925部,同比下降32.6%。移动通信高速发展,全县拥有移动电话用户230496户,同比增长16.5%,其中联通公司54478户,移动公司161338户,北方电信14680户。年末,电话普及率达到74部/百人。此外,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迅速扩展,年末互联网用户达到30532户,同比增长10.7%。

商业

多元业态促进商业繁荣。2012年批发零售贸易和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55148万元,比2011年增长2.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增加值125851万元,增长1.3%;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9297万元,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238.8万元,比上年增长16.2%;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051024.4万元,比上年增长4%;住宿餐饮业营业额66355.8万元,比上年增长23.3%。

金融保险

2012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27627万元,同比增长16.6%,其中,居民储蓄766239万元,同比增长8.7%;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08570万元,同比增长29.9%;全年金融保险业增加值66831万元,比上年增长12.1%。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201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286万元,比2011年增长35.2%,其中住宅投资9822万元,增长37%,商品房销售面积98367平方米,下降3.5%。实现增加值18165万元,增长5.5%。

社会事业

教育

2012年末全县共有104所学校,其中,普通中学14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85所,幼儿园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年招生数15921人,毕业学生13882人。年末在校学生52445人,其中,女性26650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9192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841人,小学在校学生22694人,幼儿园在校学生8647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71人。初中三年保留率99.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3.1%。

2012年末全县有专任职教师3104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7人,本科学历1407人,大专学历1449人,高中及以下236人;在全部专任职教师中,具有高级教师职务的217人,中级教师职务的1121人,初级及以下1603人。

社会保障

据劳动部门统计,2012年末,全县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23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02%。全县初步建立起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基本生活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

人民生活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57元,同比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391元,增长12.46%。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55572元,同比增长17.1%,城镇单位从业人员达到23237人,增长1.5%。

交通运输

太焦铁路和太原至大口干线公路穿越西部,中部有长治至陵川支线公路纵贯全境,全县简易公路沟通所有乡镇,交通比较发达,有太长高速、长晋高速、长邯高速等,境内没有火车站。

交通运输平稳增长,运输方式积极变化。2012年,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实现增加值90940万元,比上年增长11.6%。货物运输平稳增长。客货运周转速度为50%。

风景名胜

长治县名胜古迹颇多,较为著名的有南宋玉皇观、看寺、正觉寺、南王庆龙泉寺、东呈古佛堂、八义法云寺、李坊洪福寺、西火镇南大掌村天下都城隍、南宋五凤楼、原家庄的东泰山庙和八义瓷窑遗址等。

八义窑址

窑址分布在村北,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0米。瓷窑已毁,地表可见残存大量白釉褐花瓷片,在一些暴露的遗址断面上可以看出瓷片、烧料等堆积十分丰富。50年代进行过调查发掘,共发现了18座瓷窑遗址,对采集到的瓷器和瓷片进行考证,确认窑址为宋代瓷窑。

从遗址上采集到的瓷片和出土器物来看,窑址烧造以碗、盘、杯等日常生活用品为主,以玩具、佣、尊为辅。瓷器的釉色有红釉、白釉、黑釉、绿釉等。瓷器的花纹有划花、印花和剔花。尤其是该窑独特的釉上红和绿彩装饰堪称一绝。窑址生产的瓷器,品种多,釉色纯正,属北方磁州窑系。

玉皇观

创建年代无考。据大殿正脊大吻、正门门扇题记,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五凤楼和东配殿为元代遗构,余皆为明清所建。

观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五凤楼)、拜厅、后殿;两侧有配殿、钟鼓楼。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五凤楼为元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平面方形,二层四檐五滴水歇山顶,总高20米。

凌霄宝殿为明清建筑,面宽五间,进深六椽,悬山顶。献亭宽、深各一间,歇山顶,殿内设八卦藻井,四角柱为方形石柱抹楞,上雕有龙、花卉等。

玉皇观是长治县境内现存的最大的道观建筑。始建年代不详,元、明、清历代皆有修葺。现存建筑,观前有乐台;入观是五凤楼、钟鼓二楼和耳房;紧接着是献亭、东西配殿、左右斋房;最后是灵霄宝殿、二垛殿。整组建筑布局合理,富于变化。其中五凤楼和灵霄宝殿建筑最佳,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已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像这样结构错综复杂,形体壮伟高大的五凤楼,全世界只有三座,另外两座一在中国的北京,一在日本的京都,至于一般的五凤楼全国也仅10多个。

都城隍庙

创建东汉,后历代多次重建,现存建筑为明清遗构。坐北朝南,一进院,现存山门、戏台、献亭、正殿、夹殿、钟楼、鼓楼、厢房、廊坊、耳房等古建筑50余间。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单檐硬山顶。正觉寺

在山西长治县城西北10公里看寺村。 寺名取佛经中“登上正觉彼岸”之意,俗称大寺。东拱太行山,西临漳河水,古柏参天,殿宇巍峨,犹如山水画幅。寺始建于唐在和年间(827─835),宋、元、明都有修葺,存建筑以后殿历史最古。殿内用方形石柱抹楞。檐头兰拱批竹昂,不施补间铺作,朴实而疏朗。梁架规整,结构简洁合理,为宋代木构建筑中所少见。

东呈村古佛堂

在长治县城北5公里东呈村左侧。创始年代无考。相传古时此地土崖崩陷,凸出一丘,形如佛像,人称古佛,建庙祀之。元明清都有重修。现存中轴线上的南轩和前后二殿为元代遗构,其余都是明清建筑。三座殿宇均为五开间,悬山顶,檐下除柱头铺作外,各施补间兰拱一朵。前殿五铺作双下昂,后殿六铺单抄作下昂,南轩五铺作双抄,用材规整,制作工精,结构严实。殿内梁架全为彻上露明造,梁枋断面多为原材料砍制后使用,规格不一,手法简朴,具有元代特征。殿顶琉璃吻、兽、龙、凤、狮、象、仙人、武士、天马等构件,为明成化年间烧制,图案精细,神态生动,色彩富丽。(同程网)

炎帝遗址首阳山

首阳山又名羊头山,位于长治县西南部的师庄乡境内,它西延长子,南接高平,临顶远眺,三县景色,尽收眼底,俗有“鸡鸣一声听三县”之说。羊头山高峻挺拨,绵延近百里,山顶松林茂盛,山腰灌木丛生。因主峰上有两塔如双锥直刺青天,当地人又称其为锥锥山。据北魏《风土记》一书中写道:“神农城在羊头山,其下有神农泉,山上有古城遗址,北有谷关,即神农得嘉谷处”。《后汉书·王莽传》中记述说:“羊头之扼,北当燕赵”。羊头山从山腰到顶峰,石刻遍布。有石窟石碑,有石塔石树,有群体集合,有单个造型,大都为北魏时的古物。(中国中小城市网)

老雄山森林公园

老雄山,又称雄山,位于长治县南部,方圆六、七十里,海拔1419.5米,堪称上党群山之王。整个山势三峰对峙,雄伟叠蟑,象一条巨龙游弋在荫城、西火、南宋三个乡镇之间,据志书记载,其名就来之于“峰高山大,雄厚险峻”之意。雄山以松青柏翠闻名,每到盛夏,漫山青松苍翠欲滴,成千上万的蝴蝶在林间草丛上下翻飞。倚松而坐,静听习习松风,眼观蝴蝶起舞,另有一番情趣。如今的雄山,在当代劳动人民的装点下,丰姿更娇,已成为本县境内一个森林公园。山顶四季松青柏翠,山腰金秋五果飘香,山脚盛夏绿波涌动,沟壑常年涧水流淌。自古以来,当地居民就有盛夏携带野餐举家登山避署纳凉、消灾避邪的习惯。而今游山已成为人民群众文体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每逢五月端午节,周围十里八乡的人,扶老携小, 纷纷而至。山顶上松林中,人流簇涌,歌声飞荡,笑语朗朗, 汇成一片欢乐海洋。(中国中小城市网)

名优特产

南和黑砂锅

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无论是家庭还是大酒店的餐桌上总离不了“砂锅”,砂锅炖肉、砂锅炖豆腐、砂锅炖排骨等菜肴颇受人们的喜爱。长治县东和乡南和村就是砂锅的主要产地之一。

山沟里藏有一种独特的陶瓷土,用这种土烧制的砂锅黑黝亮晶,结实轻便,煮饭饭香甜,煎药药味浓。

明朝初年,这里砂锅生产就已形成规模,全村家家有人挖土和泥,户户有人脱坯捏锅,沟内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烧锅窑。在上党地区,南和砂锅颇有名气。改革开放以来,该村的砂锅增加到20多外品种,年产量达200多万只,每年仅砂锅一项收入1000多万元。全村有300多户农民到北京、天津、西安等大城市摆摊设点直销砂锅。

柳编

西池乡的柳编久负盛名,当地的农民用柳条编制的簸箕、圪栳是农家打场晾晒和汲水的重要工具,卜箩则是农家妇女放置针头线脑必不可少的用品。因此,当地有这样一句顺口溜:“西池三件宝,簸箕、卜箩和圪栳”。

清朝末年西池柳编进入兴旺时期,那时这里家家有地窖,户户有编匠,从事柳编的能工巧匠成百上千,柳编工艺炉火纯青。所编柳帽、柳园等30多种制品细腻精湛,条纹均匀,色白如玉,泛光发亮,富有弹性,坚固耐用,干燥不爆裂,遇潮不变形,实为农家生产生活所必需,几百年来,走俏京、津、豫等地区,倍受客户青睐。

西陕韭菜

长治县荫城镇西陕村生长的韭菜,根微红,叶嫩绿,闻之香味扑鼻,食之味纯爽口,十里八乡对其情有独钟。它的种植过程极为讲究,冬天施肥蓄根,出芽后定期施肥、浇水,拔掉全部杂草。然后,施一遍肥,浇一遍水,拨一遍草。因其施肥用的是农家肥,浇灌有专用水井,所以长出的韭菜叶肥茎壮,没有一根杂草,味纯不含一点异味。此韭菜含有多种人体有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可提神生津,滋阴补血,是缺铁性贫血病人食疗的最好蔬菜。主要特点是:清香味浓,营养丰富,食用时只沾面食不沾碗。西陕韭菜以其独有特性享誉上党。

神农泉水

长治县神农纯天然山泉水位于本县西南部师庄境内。这里有远近闻名的羊头山,又名首阳山。此山高峻挺拔,海拔1300余米,它西临长子南接高平,绵延近百里,山顶松木茂盛,山腰灌木丛生,山涧溪水长流。相传华夏始祖—炎帝在这里尝百草、识五谷、传农耕。公元477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在羊头山建有神农城,城下有神农泉。神农纯天然泉水就是利用此泉水加工而成。经鉴定此泉水属优质矿泉水,含有钙、钠、锶、锌、硒、重碳酸根等多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常饮能强身健体,久饮可延年益寿。

荫城铁货

长治县雄山脚下的荫城镇,因历史上生产的铁货曾远销俄罗斯、日本、朝鲜、尼泊尔、不丹等十多个国家,而有“万里荫城”之美誉。

据史料记载,荫城镇自战国时期就开始了简单的铁业生产,到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进入鼎盛时期。生产的铁货从各种兵器到生产生活用具多达197大类,共2000多个品种。当时以荫城镇为中心的周围上百个村庄,几乎村村有铁炉,户户有打铁,铁炉作坊星罗棋布,风箱声、锤击声昼夜不断。镇内常驻有九大客商,即:关东客、口外客、西府客、西南客、两广客、京客、山东客、河南客、上府客。各地客商在荫城镇开设的铁器栈铺60多家,荫城人在全国开设的铁货店铺也有30多家。荫城街的留人店、旅馆上百个,镇中的一条街至今仍叫馆街。当时口外铁货运输主要靠骆驼驮运,故而“日夜铃铛响,骆驼排成行”、“骆驼送货到口外,黄金白银滚滚来”的歌谣至今流传。铁货年交易额最高时达一千多万两白银,因此有“日进斗金”的说法。

荫城铁货不仅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而且品质优良,工艺精湛。如横河村生产的铁绳,每挂一百环,重量只有250克,是藏族同胞十分喜爱的装饰品。而桑梓村生产的铁匙、铁勺表面锻打一层薄铜,入水不生锈,做饭不变味,则是最佳灶具。

随着时代的发展,荫城铁货中许多产品已被现代工业产品所取代,然而如菜刀、镰刀、锄头、斧头等,仍然是人们的抢手货。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