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

长株潭城市群

城市经济群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面积2.8万平方公里,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40公里,结构紧凑。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069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4.7%,具备较强的环境承载能力。长株潭城市群是我国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接合部,区位和交通条件优越。作为“长株潭3+5城市群”的重要五员,衡阳、常德、岳阳、益阳、娄底像五颗卫星拱卫在长沙的南北和西部。它们的楼市发展因为得省会长沙之地缘优势,加之“长株潭3+5城市群”建设提速,近年发展迅速。[1]
    中文名:长株潭城市群 外文名: 别名:长株潭、大长沙都市圈 行政区划代码: 行政区类别:城市经济群 所属地区:湖南省 地理位置:湖南省中东部、湘江下游 面积: 下辖地区:长沙、株洲、湘潭 政府驻地: 电话区号:0731 邮政区码: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著名景点:岳麓书院、湖南省博物馆、橘子洲、韶山、炎帝陵等 机场: 火车站:长沙站、株洲站、湘潭站 车牌代码: 地区生产总值: 地区生产总值:17590.42 方 言:湘语 面 积:2.8万平方公里 英文名:Changsha-Zhuzhou-Xiangtan City Group 特殊政策: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机 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

概况

长沙

长沙市,别称星城,是湖南省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全市共辖6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1个县,总面积11819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567.32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长沙市常住人口为10047914人;2020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2142.52亿元。n长沙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湘江下游、长浏盆地西缘、湖南东部偏北。长沙是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节点城市。也是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物流枢纽,京广高铁、沪昆高速铁路、渝厦高铁在此交汇] 。n长沙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屈贾之乡”、“楚汉名城”、“潇湘洙泗”之称。有马王堆汉墓、四羊方尊、三国吴简、岳麓书院、铜官窑等历史遗迹。凝练出“经世致用、兼收并蓄”的湖湘文化。 长沙既是清末维新运动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策源地之一,又是新民主主义的发祥地之一 ,走出了黄兴、蔡锷、刘少奇等名人。n长沙是中国(大陆)国际形象最佳城市、东亚文化之都、 世界“媒体艺术之都”。 打造了“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等文化品牌。 长沙有高等学校51所, 独立科研机构97家,两院院士73名,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15个;有杂交水稻育种、“天河”超级计算机、国内首台3D烧结打印机等科研成果。 n

株洲

株洲,古称建宁,位于湖南省东部,株洲市辖天元、芦淞、荷塘、石峰、渌口5区,攸县、茶陵县、炎陵县3县,代管县级醴陵市,另设有云龙示范区、株洲经开区,市政府驻地天元区;是湖南省“一点一线”区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也是全省经济最发达的长、株、潭“金三角”一隅。总面积1142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42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人口390.27万人,非农业人口278.11万人;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105.8亿元

株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华民族的始祖、农耕文化的创始人炎帝神农氏,就长眠在株洲境内炎陵县鹿原陂。1983年株洲市株洲县漂沙井磨山发现6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大溪文化遗址,以及叠压在其上的4000多年前新石器晚期龙山文化遗址。近代,1906年,孙中山先生领导同盟会的萍(乡)浏(阳)醴(陵)起义,1927年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都曾震撼中华大地。李立三、左权、谭震林、耿飚、杨得志、宋时轮等近、现代的革命先驱和军事将领就诞生在这块热土上。株洲人民为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苏区,为了祖国的解放,前仆后继、英勇奋斗,数以万计的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株洲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是中国老工业基地。京广铁路和沪昆铁路在株洲交汇成为中国重要的“十字型”铁路枢纽。株洲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成员、长株潭城市群三大核心之一,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一部分。此外株洲还拥有国家绿化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湘潭

湘潭是毛泽东同志的家乡,是长株潭城市群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成员,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湘潭高新区、湘潭经开区、湘潭综合保税区3个国家级园区,辖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雨湖区、岳塘区五个县(市、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人口272.61万,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343.1亿元

湘潭是一座人文厚重之城。自南朝梁天监年间置县以来,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诞生了蜀汉名相蒋琬、晚清重臣曾国藩、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以及王闿运、杨度、“黎氏八骏”、吕骥、萧三等近代文化大家,是中国书法名城、中华诗词之乡。湘潭是中国红色文化的摇篮,一代伟人毛泽东缔造新中国、影响全世界,开国元勋彭德怀、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罗亦农、著名红军将领黄公略、开国大将陈赓、谭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功勋卓著、彪炳史册。nn湘潭是一座产业兴盛之城。早在“一五”“二五”时期就是全国23个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工业体系完备,产业基础厚实,是全国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市、国家863新材料成果转化基地。

湘潭是一座现代宜居之城。区位交通优越,是湖南融入长三角、珠三角的前沿重镇,是东部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最佳传承地之一。

湘潭是一座创新开放之城。科教资源丰富,拥有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12所大专院校,在校大学生达15万余人。科技创新实力雄厚,拥有14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1个国家级战略平台、16个国家级研发平台、12个国家级成果转化或孵化等平台,是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一体化进程表

上世纪50年代,三市合一建“毛泽东城”的构想提出 。

1985年前后,长株潭城市群整体规划方案论证探讨,并提出统一电话区号等10大工程。199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启动长株潭城市群整体规划方案,信息同享、通信同城成为五同的重要内容。

1998年,成立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编制实施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境同治五个网络规划。

2000年,编制《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五”规划》,世界银行把长株潭作为在华首批试点,开展长株潭城市发展战略研究(CDS)。

2002年,编制实施《长株潭产业一体化规划》。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湘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编制。2003年,省政府颁布《湘江长沙株洲湘潭段开发建设保护办法》。

2004年,编制实施《2004-2010年长株潭老工业基地改造规划》。

2005年,长株潭城市群被写入国家“十一五”规划。n省政府颁布实施《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这是我国内地第一个城市群区域规划。n编制实施《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一五”规划》,拓展了经济一体化,提出推进“区域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建设一体化、市场体系一体化、社会发展一体化”等“六个一体化”,提出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简称“新五同”。n2006年。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列为促进中部崛起重点发展的城市群之一。

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长株潭通信一体化迎来重大机遇。

2008年12月22日,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总体方案》及《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

2009年1月4日,省政府举行湖南省长株潭两型办成立授牌暨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新闻发布会,宣布改革方案和区域规划全面实施,省长株潭两型办挂牌成立。

2009年3月18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同意湘潭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重点》。

2009年6月18—19日,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改革建设工作,确定了第一阶段“两型”社会建设四项目标、六大任务,原则通过了2009-2010年长株潭试验区改革建设实施方案、“3+5”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3+5”城市群城际铁路规划方案。2009年6月28日,成功实现长株潭三市长途区号统一为0731,电话号码升8位,长株潭通信一体化步伐加速。

2009年9月30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长株潭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09-2020年)》,合计里程760公里。

2009年12月26日,京广客运专线武广段正式通车。

2010年,沪昆客运专线长沙至昆明段、长株潭城市群城际铁路长株潭线开工建设。

2010年8月16日,长株潭地区“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启动。

2010年12月14日,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长株潭试验区获批三周年新闻发布会,总结试验区改革建设第一阶段十大成果。

2012年10月26日,《长株潭城市群国土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2014年8月底,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

2014年9月,沪昆高铁长沙至南昌段、长沙至怀化段正式运营

2016年12月26日,长株潭城际铁路长沙站以南段(长沙——湘潭,长沙——株洲南)正式运营。

2017年12月26日,长株潭城际铁路长沙站以西段(长沙西——长沙)建成通车运营。

2019年7月,长株潭城市群“三干两轨”项目正式开工。“三干两轨” 是指:芙蓉大道、洞(井铺)株(洲)路、潭州大道快速化改造项目以及长株潭城际铁路“四完善两加快”,长株潭轨道交通西环线项目。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全域,面积2.8万平方公里。以三市中心城区、长沙县全域以及湘潭县易俗河镇为中心区(总面积约6600平方公里),辐射带动长株潭区域创新发展。以长株潭生态绿心为核心(总面积528.32平方公里),联动周边大托、暮云、跳马、云龙、昭山等区域融合发展,建设长株潭生态绿色融合发展示范区

发展目标

将长株潭区域建设成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增长极、全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依托产业、科技、金融、创新、区位交通等优势资源,以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为目标,构建世界级优势产业集群和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形成开放、包容、合作、共享的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近期目标:到2025年,长株潭区域竞争实力、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高水平基础设施、现代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领域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融城融合发展格局全面形成。nn远期目标:到2035年,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实现,人民生活更为富裕,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成为中部地区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群

区域新型空间结构

以湘江为纽带,以长株潭生态绿心为核心,依托区域内重大交通干线,加快三市空间紧密融通与同城化,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城镇体系,形成“一轴一心,三带多组团”的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新型空间结构

一轴:串联三市主城区的湘江发展轴。

依托湘江沿岸科创、产业等优势资源,构建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走廊、现代服务业发展走廊和高品质人居家园三大功能的湘江发展轴。湘江东岸,依托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联动金霞经开区、长沙经开区、湘潭高新区、岳塘经开区、株洲经开区、渌口经开区等区域,重点集聚装备制造、新材料、数据信息、现代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商务会展、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湘江西岸,依托湘江沿岸教育科创资源,高水平建设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联动望城经开区、长沙高新区、湘潭经开区、株洲高新区、雨湖工业集中区、天易经开区等区域,重点集聚新一代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文旅科创产业,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湘江教育创新带和协同创新中心。加快湘江风光带和滨江地区规划建设,打造长株潭“百里滨水走廊”。

一心:长株潭生态绿心。

严格落实长株潭生态绿心法治化保护,加强生态空间管控,优化生态空间结构,建设世界级品质的城市生态绿心。探索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有效途径,以长株潭生态绿心为主体,联动周边大托、暮云、跳马、云龙、昭山等区域,大力发展科创研发、信息技术、数字经济、设计创意、医养健康、文体旅游等绿色创新产业,共建长株潭生态绿色融合发展示范区。

三带:长株潭中部(京广)发展带、北部(渝长厦)发展带和南部(沪昆)发展带。

中部(京广)发展带,依托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以长沙经开区、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株洲高新区、天易经开区为空间支撑,聚联空港—高铁新城、雨花经开区、云龙新城、渌口经开区等区域,辐射带动岳阳等周边市和湘阴等相关县市,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联动衡阳、郴州,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现代物流、临空经济、商务会展等产业。北部(渝长厦)发展带,依托渝长厦高铁、杭长高速、长张高速,以长沙高新区、宁乡经开区、长沙经开区、望城经开区、浏阳经开区为空间支撑,重点发展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食品轻工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辐射带动湘西北发展。南部(沪昆)发展带,依托沪昆高速,以湘潭经开区、湘潭高新区、岳塘经开区、株洲经开区、醴陵经开区为空间支撑,聚联湘乡、韶山、醴陵等区域,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航空科技、新能源装备、海洋装备、新材料产业,辐射带动湘中、湘东、湘西发展。

多组团:立足全域统筹、城乡一体,围绕长株潭中心区,打造若干重要功能组团。

宁乡城镇组团,依托宁乡主城区、金洲新城、黄材、灰汤、花明楼等重要节点,打造工程机械智造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及精深加工基地、区域性旅游集散地。浏阳城镇组团,依托浏阳主城区、金阳新城、大瑶、社港、镇头、沿溪、柏加等重要节点,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烟花、生态休闲旅游、花卉苗木等产业。韶山—湘乡组团,立足红色旅游资源和产业基础,打造红色文化研学旅游目的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和绿色建材、电器设备等制造基地。醴陵—攸县组团,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以中国陶瓷为代表的文创产业,大力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产业。茶陵—炎陵组团,依托红色文化、绿色资源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新材料、电子信息、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

发展优势

区位交通优势凸显。

长株潭位于京广经济带、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京广、沪昆、渝长厦高铁动脉交汇,城际铁路全线贯通,依托湘江航道联通长江“黄金水道”实现通江达海,以长沙为中心的“四小时航空经济圈”初步形成,已形成高铁、城铁、高速、城际快速道、高等级航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立体交通网络。

经济实力全省领先。

长株潭以全省1/7的国土面积、22%的人口,创造了4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2017年,长沙市地区生产总值跨越万亿元。2019年,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1.6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42.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66.61亿元,占全省总额的42.1 %;规模工业增加值5242亿元,比上年增长8.8%;进出口总额243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640.5亿元,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关系,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长期落户长沙。

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长株潭聚集9个国家级园区、19个省级园区,形成3个万亿级产业、11个千亿级产业和2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为代表的工程机械产业规模稳居全国第一,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的1/4以上。以中车株机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规模位列全国首位,电力机车产品市场份额全球第一。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为基地的“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享誉全球,长沙获评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战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创新动能日趋强劲。

资本、技术及人才等高端发展要素加速聚集,全省60%以上的创业平台、7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80%以上的高校科研机构、85%以上的科研成果汇聚长株潭。2019年,长株潭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8%,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超级计算机、超级杂交稻、磁悬浮技术、“海牛号”深海钻机等一批世界先进科技成果先后涌现,长沙麓谷创新谷、株洲中国动力谷、湘潭智造谷成为中国制造新名片。

生态质量持续改善。

湘江保护和治理行动扎实推进,区域内湘江及其支流地表水达标率达99.7%,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大气监测监控网络体系不断完善,涉气排污企业污染治理不断加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以上。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成效明显,《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率先获国务院批复。长株潭生态绿心全面完成违规项目整改和工业项目退出,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顺利验收。

城市魅力不断彰显。

湖湘文化底蕴深厚,山水洲城形象凸显,城市活力、吸引力不断提升,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2019年,长株潭常住人口1530.45万人,比2018年增加26.25万人,城镇化率达73.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54.8%。社会保障更加健全,教育、医疗、旅游等公共服务共享领域不断扩大,三市通信同号、同城同费、“一卡通”应用不断拓展。长沙连续11年被评为最具幸福感城市。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