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蒺藜

铁蒺藜

铁质尖刺的撒布障碍物
铁蒺藜,中国古代一种军用的铁质尖刺的撒布障碍物。中国在战国时期已使用铁蒺藜。在古代战争中,将铁蒺藜撒布在地,用以迟滞敌军行动。有的铁蒺藜中心有孔,可用绳串连,以便敷设和收取。[1]
  • 中文名:铁蒺藜
  • 外文名:
  • 别名:
  • 时间:中国古代
  • 类型:铁质尖刺的障碍物
  • 记载书籍:《墨子·备城门》

基本概念

铁蒺藜,中国古代一种军用的铁质尖刺的撒布障碍物。亦称蒺藜。有 4根伸出的铁刺,长数寸,凡着地均有一刺朝上,刺尖如草本植物“蒺藜”,故名(见图)。在古代战争中,将铁蒺藜撒布在地,用以迟滞敌军行动。

有的铁蒺藜中心有孔,可用绳串连,以便敷设和收取。战国时期已使用铁蒺藜。秦汉以后,铁蒺藜成为军队中常用的防御器材,除在道路、防御地带、城池四周布设外,部队驻营时,也有营区四周布设。宋代以后,铁蒺藜的种类逐渐增多,如布设在水中的“铁菱角”,联缀于木板上的“地涩”,拦马用的“蹄”,在刺上涂敷毒药的“鬼箭”等。

史书记载

《墨子·备城门》记载,在战国时的城市防御战中,“皆积参石、蒺藜”。《六韬·虎韬》记载:“狭路微径,张铁蒺藜,芒高四寸,广八寸。”秦汉以后,铁蒺藜成为军队中常用的防御器材,除在道路、防御地带、城池四周布设外,部队驻营时,也在营区四周布设。宋朝以后,为适应作战的需要,铁蒺藜的种类逐渐增多,如布设在水中的“铁菱角”,联缀于木板上的“地涩”,拦马用的“搊蹄”,在刺上涂敷毒药的“鬼箭”等。《宋史·扈再兴传》中记载,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金兵攻枣阳,宋将扈再兴“夜以铁蒺藜密布地,黎明佯遁,金人驰中蒺藜者十踣七八”。明朝军队广泛使用铁蒺藜。在 戚继光 的军队中,每名藤牌手、挨牌手“各带蒺藜十串,每串六个接连”(戚继光 《纪效新书》 ),便于野战布营。明军战船上也装载大量铁蒺藜,大型船1000枚,中型船 800枚。交战时,向敌船投掷,使敌人在船上难于行动和作战。铁蒺藜制造简易,敷设方便。除用铁铸造外,也可以用竹、木代替。2000多年以来,它一直是战争中应用的障碍器材。

别称

铁蒺藜是刺绳的另一种叫法,刺绳由全自动化的刺绳机拧编而成,民间俗称铁蒺藜、刺铁丝,可以分为单拧刺绳、双拧刺绳、正反拧刺绳。

原材料:优质低碳钢丝(电镀锌,热镀锌,涂塑,喷塑等表面处理),如需喷塑、涂塑有多种颜色可选。

刺绳分类:

按拧法分类:单股刺绳,双股刺绳,正反拧刺绳。

按表面处理分类:镀锌刺绳、pvc包塑刺绳。刺绳做表面处理可以大大加强刺绳的防腐强度,使其寿命更长久。

镀锌刺绳的表面处理是镀锌的,又可以分为电镀锌和热镀锌;

PVC刺绳为表面处理是PVC包塑处理的,里面的刺绳丝为黑丝、电镀丝或热镀丝。

刺绳的用途:用于草场边界、铁路、高速公路的隔离防护等。用于厂区,私人别墅,小区楼房一楼,工地,银行,监狱,印钞厂,军事机地,平房,低墙等地的防盗,隔离,防护等。

刺网

丝号B.W.G.

每公斤长度

刺距3"

刺距4"

刺距5"

刺距6"

7.62cm

10.16cm

12.7cm

15.24cm

12x12

6.0617

6.7590

7.2700

7.6376

12x14

7.3335

7.9051

8.3015

8.5741

12-1/2x12-1/2

6.9223

7.7190

8.3022

8.7221

12-1/2x14

8.1096

8.814

9.2242

9.5620

13x13

7.9808

8.899

9.5721

10.0553

13x14

8.8448

9.6899

10.2923

10.7146

13-1/2x14

9.6079

10.6134

11.4705

11.8553

14x14

10.4569

11.6590

12.5423

13.1752

14-1/2x14-1/2

11.9875

13.3671

14.3781

15.1034

15x15

13.8927

15.4942

16.6666

17.5070

15-1/2x15-1/2

15.3491

17.1144

18.4060

19.3386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