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排镇

钱排镇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东北部的小镇
钱排镇地处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东北部,距市区44公里,东与平塘镇、合水镇两镇交界,南与高州市马贵镇接壤,西与大成镇、白石镇两镇毗邻,北同洪冠镇相连。面积204.5平方公里,辖15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59758人。该镇基础设施完善,境内矿产资源及特色植物丰富。
    中文名:钱排镇 外文名:Qianpai Town 别名: 行政区划代码: 行政区类别:乡镇 所属地区: 地理位置: 面积:204. 5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山口村、龙湾村、达垌村等 政府驻地:钱排墟(钱排村) 电话区号:0668 邮政区码:525342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著名景点:凌十八故居、掘垌驿遗址、达垌古树林、银岩顶等 机场: 火车站: 车牌代码: 地区生产总值: 所属国:中国 所属市:信宜市 人口:59758人 面 积:204.5 人 口:59758 方 言:涯话

地理位置

钱排镇地处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东北部,距市区44公里,东与平塘、合水两镇交界,南与高州市马贵镇接壤,西与大成、白石两镇毗邻,北同洪冠镇相连。面积204.5平方公里,辖15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59758人。该镇基础设施完善,境内矿产资源及特色植物丰富。

钱排镇是全国著名的“三华李之乡”,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引进种植,钱排镇三华李发展历程近半个世纪。钱排三华李具有果大、核小、肉脆、色美等特点,成熟果实表皮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银粉”,因此注册“银妃”三华李品牌,曾被评为“岭南十大佳果”之一。钱排镇以花果为媒,以节庆会友,连年精心举办“李花节”和“品果节”,年均游客接待量超过100万人次,成功打造“春赏花、夏品果、秋观叶、冬休闲、四季曲不断”的生态旅游格局,三华李产业与旅游产业相得益彰。2020年,全镇三华李种植面积达10.2万亩,总产量接近13万吨,总产值约达16.9亿元,人均单项收入达2.16万元,带动一二三全产业链产值超21亿元。

钱排镇地处北纬22°168′2"~22°309′7",东经111°957′9"~111°203′5.7"。境内山高林密,平均海拔高度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8℃。

钱排镇地貌为低山区和中山区。年平均气温18.7℃,年平均降雨量1750毫米。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锡、铁、花岗岩、石灰石、萤石、高岭土等;植物主要有红椎、红花荷、杉、马尾松、毛竹等;还有国家保护红豆杉。野生动物有山猪、黄猄、穿山甲、狐狸、石蛤、各类蛇、各类鸟等;水能资源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2万千瓦。全镇有山地15483.94公顷,耕地1532.07公顷。

历史沿革

钱排,因长期兴办钱庄,便于外埠兑钱而得名。明朝万历三年(1575年)为信宜县从善都地。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属信宜县马贵堡的星平甲、星聚甲、安民甲、民聚甲。民国29年(1940年)为信宜县四区马贵西乡。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12月为信宜县十三区,后改为钱排区;1957年1月为信宜县钱排乡;1958年秋属白石人民公社;1959年从白石人民公社分出,为钱排人民公社;1961年11月,为钱排区辖钱排、钱新、达垌、竹垌4个人民公社;1963年1月,撤区并社,为钱排人民公社;1983年冬为钱排区;1986年冬建制为钱排镇。

经济状况

境内金、银、锡、瓷土等矿产资源丰富,水力蕴藏量2.5万千瓦,瓷土矿蕴藏量2000万吨以上,林木蓄积量48万立方米。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稻、玉米、番薯、蔬菜、三华李为主。其中三华李生产是省内目前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质量最好、效益最佳的生产基地,号称“三华李第一镇”,种植面积3.2万亩,总产量1万多吨,产值2500多万元,人均单项收入400多元。同时,也是重要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全镇每年种植反季节蔬菜稳定在800。多亩次。全镇乡镇企业760个,从业人员6000多人,主要以小水电、炼金、建材、木器加工、针织、编织等为主。全镇建成投产水电站18座,装机容量13440千瓦;在建电站6座,装机容量6230千瓦。

钱排人有独特的炼金技术,有“中国有黄金的地方就有钱排人”之说,故该镇有“淘金之乡”之称,镇内有金属提炼加工点150多个,从业人员3000多人,年收入2500多万元。

近年来,钱排镇党委政府立足高效三华李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引导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全镇种植三华李面积达到8.5万亩,年产值4.8亿多元,人均单项收入达到6600多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黄金产业”,钱排因此成为全省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质量最优的镇级三华李生产基地。同时,积极延伸三华李产业链,完善镇内基础设施,筹办李花节、品果节节会,促进观光旅游第三产业发展,年接待游客70万多人(次),成功构建起“春赏花、夏品果、秋观叶、冬休闲,四季曲不断”的生态旅游格局。

气候特点

气候特点:钱排镇平均海拔高度500米以上,年平均温度18.0度,昼夜温差大,有春暖迟、秋冷早、霜冻长的气候特点。

基础设施

镇内交通方便,省道达北公路横贯东西,全镇15个村委会村村通公路,道路总长85公里,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全镇开通程控电话4000门,装机360台,已村村通电话。全镇有中小学校17所,其中初级中学2所,小学15所,在校学生13000多人,初中升高中考上重点中学人数历年居于乡镇中学前列。全镇已建楼房户8142户,占农户总数的67%。

钱排镇有中学2所,小学15所,在校中小学生11961人,其中小学生10095人,中学生186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全镇有文化站1个,广播站1个,文化活动室28个,电影专业队2个,群众性文艺团体9个,信宜诗词学会在钱排设立分会(民间组织),可收看电视节目11套。钱排镇有卫生院1所,门诊部3个,乡村卫生站15个,医务人员150人。圩集钱排圩位于钱排河上游西岸,距市区东镇44公里。清朝中叶,李茂荣创建成圩,商店约90家,圩期为每旬二、五、八日。今全圩面积为原来三、四倍,是钱排镇政府驻地,有省道370线通过。

云开圩位于钱排镇境内北部云开村,清乾隆初年建圩,有店铺30多间。自乾隆至鸦片战争前(1840年前),信宜蓝靛大量外销。当时,白石、大成、钱排、洪冠、怀乡一带的蓝靛,多以云开圩为中转站,经此运往罗定的罗镜后从水路运往梧州、广州;东镇以北及以东与罗定、广州的商业往来,亦多经云开圩,肩挑运输不绝于路,因而商业、旅业曾盛极一时。清道光初年,云开村黄明光开设"和泰兴"、"和泰锦"、"和泰堂"、"和泰栈"4间商店,经营各种行业,兼营客寓,与广州的商行接驳汇兑业务,开信宜汇兑业务的先河。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蓝靛衰落,云开圩商业从此一蹶不振,遂成当地群众互通有无的场所,现为云开村委会驻地。

地方特产

三华李

钱排的三华李很有自己的特色,是信宜十几个镇中品质最好的。信宜市19个镇之中有11个镇种植生产三华李,但其产量与质量同钱排三华李相比大大逊色。钱排三华李不但高产,而且产品具有果大、核小、脆口、清甜等特点,最受客商青睐的还是其保鲜期长,一般自然状态下可保鲜一周以上。李子的表皮都有一层粉状的白膜(当地果农称之为“白粉”,具有保鲜作用,其他地方的三华李均无此“白粉”,客商收购三华李以此作为判定“钱排三华李”的依据)。因此,钱排三华李自规模种植的10多年来,从未出现过滞销烂市的现象。三华李钱排镇是三华李生产基地,其独特的气候资源和精细栽培管理技术,使钱排三华李具有果大、清甜、脆口、早熟特点,远近闻名。

龙须草

龙须草是钱排镇云开村龙须顶生长的特产,用龙须草编织成席子称为"龙须草席"。龙须草质地坚韧、实心、无节,是天然生长的一种上乘草料,每年金秋时,当地农民成群结队上山采割龙须草,用它织成各种规格的龙须草席。这种草席,色泽淡黄、鲜艳、光洁、润滑,美观舒适,夏冷冬暖,是一种高档的天然草席。

反季节蔬菜

钱排镇利用山区高寒气候和水源充足的条件,发展反季节蔬菜,形成生产、储运、出口一条龙的服务体系,建立反季节生产基地。反季节蔬菜品种主要有西圆椒、尖椒、荷豆、椰菜花、西兰花、香芹、黄菜、芫荽等20多个。

淘金业

钱排镇农民有采矿传统,以淘金著称,每年在钱排镇、信宜市内及外出全国各地从事淘金业4000~4500人。全镇淘金收入超百万元以上的专业户36~40户。

历史事件

凌十八起义(又称大寮起义)凌十八,原名凌才锦,因排行十八,故称凌十八,清嘉庆二十四年九月初九日(1819年10月27日)出生,钱排镇北内村塘坳自然村人。是广东拜上帝会一方首领,他领导的凌十八起义,是近代广东农民革命战争史上的壮举,打响太平天国革命战争起义第一枪。道光二十七年冬(1848年春),凌十八往广西平南县参加拜上帝会,即进紫荆山晋见洪秀全、冯云山,洪、冯派其回信宜宣传拜上帝教、组建拜上帝会。很快,会众发展到几千人。道光三十年正月十九(1850年3月2日),凌十八出卖了全部家产,所值全部交公。是年七月二十一日,信宜知县宫步霄率乡勇团练2000余人进驻梭垌,包围已转移到莲塘的大寮起义军。凌十八于是年七月二十二日(8月29日)奇袭梅子岭、大岭岗之清兵,杀练长余士桢,击溃清兵;又设伏兵杀死罗定打手谭拔超,取得大寮、莲塘保卫战胜利。咸丰元年正月十四日(1851年2月14日),凌十八挥师西进,拟赴金田与洪秀全会师。

咸丰元年二月二十九日(3月31日)为牵制清兵,支援太平军挥师东进,凌十八围攻玉林城,与清兵一万多人浴血奋战一个多月,清王朝震惊。四月初五日,撤离玉林,回师广东,于怀乡、白鸡岭打败敌人之后,撤离大寮,于七月十一日攻占罗镜圩,凭险防守,扩充实力。清廷先后调遣两广总督徐广缙、广东巡抚叶名琛、总兵福兴、府尹宗之醇、知府李敦业、彭舒萼、知州吴昌等会师合围。凌十八起义军斗志不减。咸丰二年六月十二日(1852年7月28日)清晨,清军倾巢进犯。此时起义军弹尽粮绝,剩下不过百人,仍毙清军337人后,全军壮烈牺牲。凌十八起义军,转战粤桂两省三州六县,坚持斗争两年多,迫使清王朝撤换了两任知县、三任知府、一任总督,牵动四省兵力。凌十八起义不仅在太平天国早期斗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广东人民反清斗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文物胜迹

凌十八故居

位于钱排镇北内塘坳村。建于清道光年间,土木结构,为面宽5间的四合院式建筑。正厅有屏幅一块,上书“安德堂”三个大字,两边配联:“安分心常乐,德深意少忧”。有人说是凌十八手笔;也有人说是凌十八的父亲凌玉超所写。

掘垌驿遗址

位于钱排镇山口村。达垌,古名掘垌,是瑶人聚居之处。罗旁战争后,明朝万历十七年(1589年)设西宁县巡检司衙门于此,加强对少数民族的镇压和控制,筑有城垣和驿站(交通站),后巡检司迁址怀乡,掘垌成为驿站。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信丰、感化、从善、定康4个都回归信宜,掘垌失去驿站作用。城垣已拆除,垣基尚存,东西长285米,南北宽195米。

达垌古树林

位于钱排镇达垌小学右侧。古树林面积2亩。古树参天。其中一株胸围2.3米、高22米扁柏,皮色深红。广东省林业厅调查后,1964年被列为国家保护的珍贵树种之一。扁柏旁边,有两棵胸围3米以上的牛筋树。牛筋树右侧30米处有棵冬青树胸围2.8米,旁边有两棵高大的板栗。从扁柏往下27米,一株胸围8.7米、高32米的榕树矗立河边,有5条谷箩粗的树根象倒扣着的巨掌罩着河床插向河底。相传:古时常有一匹白马于夜间跑出达垌饮水。人们觉得奇怪,便跟踪察看,白马忽然变为大山,山形酷似骏马,人们便称该山为"白马山",山脚村庄名为白马村。并建白马庙祀奉。古树林因此而得以保存。

名山秀水

银岩顶位于钱排镇境内,北纬22°2130",东经111°18",海拔高程1334米,以富含锡、钨、铋、铜、钼、铁、金多金属石英班岩型脉石矿而著称。经查明,含锡达工业品位的矿脉有106条,矿脉长300~600米,微细矿脉更多,密度为10~25条/平方米。矿石中以锡为主,平均品位为6000克/吨,次为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及少量的黑钨矿、白钨矿、辉钼矿、辉铋矿、自然金等。银岩锡矿是国内大型的斑岩锡之一。唐朝窦州土贡银,据传是银岩顶生产炼出来的。

云开山位于钱排镇云开村,古称云罩山,今又称龙须顶,海拔1327米。山上石崖似龙,生长着一种1米多长的草,称为龙须草,是织草席的上乘材料,龙须席是当地一种名优特产。

亚婆髻钱排镇两个:一位于北内村,海拔989米,太平天国拜上帝会广东一方首领凌十八于清道光三十年七月在该山下大寮团营举行起义。一位于钱上村,海拔1616米,上有连片大面积天然草场。

园珠山又名炉塘顶,位于钱排镇钱排村,海拔1681米,高度仅次于大田顶,为粤西第二高峰。山上有连片大面积天然草场,钱排镇曾在山侧兴办园珠畜牧场,养牛数百头和羊数百只。

镬耳肩位于钱排镇达垌村,海拔1548米;附近有一山峰名为禾仓石,海拔1414米;两山对峙,山北势陡,山南平缓,两山一带有连片大面积天然草场,山上产白毛茶。

亚公髻钱排镇内两个,一位于山口村,海拔1514米;一位于北内村,海拔1116米。

大水岭位于钱排镇与合水镇交界处,海拔1045米,前夷后峻,岭周围常降大雨,故名大水岭,岭的中部有大片毛竹、红花荷等;岭侧有省道280线经过。

白马山有称白马坪,位于钱排镇山口与达垌村交界,海拔1475米。山上石崖中生长着七株白毛茶,可望不可采。相连有狮子山,海拔1442米,山上产野生黄莲等药材。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