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反应

铜镜反应

化学术语
铜镜反应是由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得到氢氧化铜,再加入酒石酸钾钠,配制成斐林试剂,如果加入甲醛能将其还原,就有红色单质铜沉淀产生,在试管壁上形成光亮的铜镜。一般用反应检验醛基的存在。
  • 中文名:铜镜反应
  • 外文名:
  • 别名:
  • 反应:硫酸铜和氢氧化钠
  • 常用:检验醛基的存在
  • 目的: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

解释

基本解释:能形成铜镜的反应,由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再用乙醛还原,即有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产生,在试管壁上形成铜镜。常用此反应检验醛基的存在。

词语分开解释:铜镜:古代用来照映形象的铜制镜子。一般是圆形,照面的一面磨光发亮,背面常铸花纹。中国最早的铜镜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战国时已很盛行。

反应:①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②化学反应。③打针或服药所引起的呕吐、发烧、头痛、腹痛等症状。④原子核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化:热核~。⑤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他的演说引起了不同的~。

实验器材

试管、试管夹、酒精灯、培养皿、台秤、角匙、石棉网、10%氢氧化钠溶液、5%硝酸银溶液、0.5M氨水、6M氨水、固体硝酸银(cp)、7%硫酸铜溶液、6M盐酸、3%葡萄糖溶液、37%甲醛溶液、*甲酸钠溶液、**酒石酸钾钠溶液、银氨溶液、10%氯化亚锡溶液。

甲酸钠溶液:10g氢氧化钠置于烧杯中,慢慢滴定4.5ml甲酸钠溶液(边滴边搅拌),加100ml蒸馏水即成。

酒石酸钾钠溶液:四水酒石酸钾钠8g和氢氧化钠2.6g加到20ml蒸馏水中。

银氨溶液:试管中加1ml5%硝酸银溶液,加1滴5%氢氧化钠溶液,在不断振荡下滴加稀氨水至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10%氯化亚锡溶液:秤取2克氯化亚锡,先溶于少量6M盐酸中,再稀释至20ml。

实验步骤

1、用肥皂洗净手,用去污粉将培养皿擦洗干净,再把洗涤剂放在小烧杯中加水溶解,加热至80C,将它倒入培养皿中,静置冷至室温,倾去后分别用水和蒸馏水全面淋洗,备用。

2、将20ml氯化亚锡溶液倒入培养皿中,静止5分钟后倾去,用蒸馏水小心淋洗,待干。

3、在50ml烧杯中加入2滴5%硝酸银和1滴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0.5M氨水至沉淀刚好溶解,加入15ml蒸馏水,搅拌后再加入3ml3%葡萄糖溶液,混合后立即倒入培养皿中,静置5分钟,当溶液呈棕色后倾去,用蒸馏水小心淋洗,再用烘箱烘干或晾干。

4、50ml烧杯中充分混合等体积(约各7ml)7%的硫酸铜溶液、酒石酸钾钠溶液和37%甲醛溶液。立即倒入培养皿中,静置5分钟即可形成铜镜。

实验原理

举例1:

从标准电极电势值可知:Cu,Ag,Hg,Hg和相应的化合物具有氧化性,均为中强氧化剂。

Cu溶液中加入KI时,I被氧化为I,Cu被还原得到白色CuI沉淀,CuI能溶于过量KI中形成配离子。

2Cu+4I===2CuI(白色)+I

CuCl溶液中加入Cu屑,与浓HCl共煮得到棕黄色[CuCl]配离子。CuCl+Cu(s)+2HCl(浓)===2H[CuCl](棕黄色)

生成的配离子[CuCl]不稳定,加水稀释时,可得到白色的CuCl沉淀。

碱性介质中,Cu与葡萄糖共煮,Cu被还原成CuO红色沉淀。

2Cu+4OH(过量)+CHO===CuO(红)+2HO+CHO

或2[Cu(OH)]+CHO===CuO(红)+4OH+2HO+CHO

此反应称为“铜镜反应”

举例2:

2Cu(NO)═2CuO+4NO↑+O↑

CHCHO+CuO═Cu+CHCOOH

注意事项

1.溴乙烷在纯水中水解很微弱,在溴乙烷中直接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不出现浅黄色沉淀,即用硝酸银试剂检验不出有Br存在。

2.溶液必须先酸化(即稀硝酸的量要加足),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否则Ag在碱性条件下遇OH会变黑,干扰检验Br的反应。(注意化学情景,有一些反应必须在碱性情景下进行的,如银镜反应、铜镜反应,以及碱性电池等,有些要在酸性情景下进行,如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洗液、铅蓄电池,以及该反应等。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