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铁道之夜

银河铁道之夜

日本作家宫泽贤治创作的童话
《银河铁道之夜》是日本作家宫泽贤治创作的童话,2018年11月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1]《银河铁道之夜》一个贫苦而孤独的少年在梦中和好友乘坐火车畅游银河的故事。《银河铁道之夜》在日本被孩子们广泛阅读,它已经影响了几代人。它被喜爱的程度从《文艺春秋》杂志在1989年所作的调查“20世纪你最喜欢的十本日本著作和十本海外著作”中就可以看得出来:《银河铁道之夜》与夏目漱石、森鸥外的作品同居第十位,远远领先于川端康成、太宰治、谷崎润一郎、三岛由纪夫等文学家的作品。
    中文名:银河铁道之夜 别名: 作者:【日】宫泽贤治 类型: 连载平台: 最新章节: 是否出版: 外文名:银河鉄道の夜 创作年代:1925-1933年 文学体裁:童话 字数:约2400字

内容简介

一个名叫乔邦尼的男孩,有一天在山丘上睡着了。在睡梦中,他搭上了一趟开往天国的银河铁道列车,和班上他最喜欢的男孩康贝瑞拉一起来到了天国。然而当他醒来,发现这不过是一个梦。但当他跑下山丘回家时,却听到了一个几乎让他不敢相信的消息:康贝瑞拉在河里淹死了。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日本先后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又出兵西伯利亚,还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为了满足军需,日本政府对内横征暴敛,资本家、地主趁机残酷剥削和压榨人民。1927年的金融恐慌以及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给日本经济造成空前的打击,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罢工浪潮此起彼伏。1923年9月1日的关东大地震给日本经济、文化、社会、人民生活各方而带来毁灭性损害。岩手等东北地区更是雪上加霜,常年受干旱、低温、暴雨、暴风雪等自然灾害影响,农作物歉收,学生担负不起学费中途退学者增加,贩卖女儿家离子散的悲剧相继出现。

《银河》体现了上述时代特色。乔班尼家可以说是小市民的代表,家居陋巷、房屋窄小,一家之主的父亲被生活所迫,抛下生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远离家乡去北方捕鱼。但是,父亲迟迟未归和谣传父亲进了监狱,都说明以捕鱼为生者的艰辛。学童乔班尼履行着父亲的义务。众所周知,文明开化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但是随之而来,军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战争,经济危机带来灾害,在战祸和危机中,为了谋求利润,资本家剥削压榨人民,甚至非法雇用童工。乔班尼早晚辛苦地工作,也仅能换来面包和方糖。

个人背景

1922年,妹妹敏子的去世让作家悲痛欲绝,而这种痛失亲人的感觉让作家产生了一种想表达人类面对苦难时想拯救自我、拯救他人以及获得解脱的主题的愿望。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宫泽贤治还在对它加工润色。可惜的是,还没完成,他就与世长辞了。所以,《银河铁道之夜》是一部“永远的未完之作”。

《银河铁道之夜》,贤治先后写了四稿,第一稿写于1924年,但第一稿及第二稿仅残留了一部分。第三稿大约是写于1926年,第四稿是写于1931年左右。流传的版本几乎都是第四稿。

作品目录

第一章午后的课

第四章半人马星节之夜

第七章北十字星与新生代海岸

第二章在印刷厂工作

第五章山岗上的气象标

第八章捕鸟人

第三章家

第六章银河火车站

第九章乔邦尼的车票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作品以追望幸福为主题,但是过程和结局则带有一种悲剧性。和小主人公乔邦尼最要好的朋友康贝瑞拉最终溺水而亡——那个最能倾听自己声音的伙伴也不存在了。人生的这趟列车上,人与人没有百分之百的重合,最终留给乔邦尼的依然是孤单。

融入社会生活、通过人际交往来充实自我和丰富自我、创建一个自我的社交网络是每个社会人的基本诉求。这一愿望很大层面上是通过与伙伴建立长久性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来实现。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不可能离开与他人的交互与合作。换句话来说,人的幸福生活是个人与同伴共同建设而实现的。

在《银河铁道之夜》中,列车带着孩子从三次元世界来到四次元空间,并且,伴随着乔邦尼的是一张绿色通行证。虽然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往任何一个想去的地方,但是,当他发现别人无法同行、特别是一旁的捕鸟人用一种艳羡的目光看着那个绿卡片时,他突然同情起对方来。

他“感到虽然素昧平生,但自己愿意将身上所有吃用的东西全部送给他,帮他分担痛苦和忧伤。只要捕鸟人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自己甚至可以站在闪光的银河河滩上,代替他捕捉白鹭,哪怕要站上一百年。”然而,生活本来如此——任何人都无法替代别人。这就像列车上来来优过的旅客样,每个人都有自己到达站点,因此,我们既不可能和别人分享过去,一也不可能和别人同向未来。

孩子天真地想与捕鸟人分享漫游的梦想只能是一种奢望,因为,在每个人旅行的路途上担负的责任和给予的意图都是不一样的。人们只能在自己的站台继续开启属于自己的下一段旅程,而他人无法同行。如果说旅行让四面八方的人聚集到一个地方是属于戏剧性的,那么,旅程结束时,人们作鸟兽散则是带有悲剧性的。

艺术特色

《银河铁道之夜》的主体背景本就是在光线较暗的夜晚。影不可能离开光独立存在,于是光与影的表现显得尤其重要。第四章中“他穿过黑乎乎的扁柏林荫道,从镇子高岗上走下来。斜坡下面一盏高大的路灯,放射出银白色的美丽光芒。乔邦尼大步流星走到灯下,一直像妖魔一样跟在乔邦尼身后的那道细长、模糊的阴影,逐渐变得清晰而浓重,捉迷藏般地转到乔邦尼的侧面。”此处是本文关于影的较为重要的一处描写。

漆黑的背景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光源,越接近光源所投下的影子浓度越深,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明暗反差。较强的阴影增加物体的厚重感,较弱的阴影体现物体的轻盈感。这本是一个孩子的童趣所在,但是唯一的光源、强烈的明暗反差,一个人的自娱自乐似乎并不那么轻松快乐,再次强调了人物乔邦尼的孤单。这种孤独感贯穿了全文。

这种孤独感应该是来自于乔邦尼的身世,母亲卧床不起、父亲常年不在家使乔邦尼倍受大家的排斥。即使是银河节这样的节日乔邦尼还得去打工、为母亲取牛奶等,这些热闹似乎都与他无关。其次,来自于唯一的好友柯贝内拉。原本和柯贝内拉一起进行银河之旅乔邦尼十分开心,但是旅途的终点柯贝内拉却消失了,最后得知柯贝内拉溺水身亡的消息。一种强烈的孤独感油然而生。这或许还带有作家自身的感情色彩。宫泽贤治一生只活了37个年头,自幼体弱多病,却心怀悲天悯人之情,与父亲关系紧张,不安于宿命,家中除了妹妹无人能理解自己,可谓深受孤独感的折磨。

关于作品

关于《银河铁道之夜》是否是儿童文学,在日本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主张它是儿童文学的一派认为:它不仅是宫泽贤治的代表作,而且还是日本近代儿童文学的代表性作品。反对一派则认为:孩子们读不懂这个故事。

人物介绍

乔邦尼

乔邦尼是个生活独立又懂事的好孩子,父亲已经好久没有回来了,他一边在印刷厂工作一边照顾生病的妈妈。有一次,送牛奶的没有来,他就去给妈妈取牛奶。在取牛奶的路上,乔邦尼碰到了同学,他主动跟同学们打招呼,没想到又一次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

乔邦尼是一个贯穿整部小说的人物。至于贤治为什么会给他起了这么一个外国人的名字,学者们也是莫衷一是。不只是他,连后面的坷贝内拉、欺侮乔邦尼的扎内利,也都有一个意大利式的洋名。有一种比较典型的说法,认为不只是人物的名字,包括这部作品的主题、贫穷孤独的少年形象、自我牺牲精神等等,都受到了19世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的影响。乔邦尼通常被看做是作者、即贤治的化身,是贤治孤独感的缩影,而这个孤独少年的银河之旅,则被看成是一个少年走向成长、走向成熟的“通过仪式”。

康贝瑞拉

康贝瑞拉是乔邦尼唯一的好朋友,从来不嘲笑他,也只有康贝瑞拉理解乔邦尼。至于这个人物的原型,有相当一部分人的观点认为,是贤治死去的妹妹。这里有这样一个背景,就是贤治执笔《银河铁道之夜》的前两年,最爱的一个妹妹病逝了,这曾让贤治悲痛欲绝。

捕鸟人

在乔邦尼的银河之旅中,贤治让这个满脸红胡子、背还有点驼的男人陪伴了乔邦尼不短的时间。这个生前以杀乌为生的捕鸟人,虽然上了这趟银河铁道。但似乎与其他奔赴天堂的人不同,是个被彼岸拒绝的灵魂。之所以说他是一个灵魂,是因为他竟然可以穿透车厢,明明刚才还坐在乔邦尼他们的身边,一下子却出现在车外的河边上了。

而当他抓了一袋子鸟之后,一扬手,做了一个中弹士兵临死前的僵硬的姿势,就又回到了车厢里。他没有能够到达天堂,在天鹰车站附近,他就消失了。在这个造型有点鲁莽、粗野的人物身上,却寄予着贤治的信仰与思想,他是乔邦尼这趟银河之旅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人物。因为正是通过捕鸟人,乔邦尼才有了同情心,才让他产生了“只要这个人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自己情愿站在那个发光的银河的河滩上,连续站个一百年替代他捕鸟”的想法。

作者简介

宫泽贤治,日本作家。1896年生于东北地区岩手县花卷町(现为花卷市)富商家,却以家业为耻。曾担任过农业学校教师,任教四年即辞去公职,离家独居于花卷市郊外,过着普通农民生活,并致力于农村改革,亲自指导农民改良水稻栽培方法与改良土壤、肥料等。二十八岁时自费出版了“一个要求特别多的餐厅”童话集,与“春与阿修罗”诗集。三十七岁时留下大批手稿,告别了他短暂的人生。宫泽贤治的作品被翻译成各种语言,散布在英国、德国、瑞典、印度、中国、韩国、北朝鲜等各地,这些国家的学者还时常赴日进行宫泽贤治研究。日本国内的宫泽贤治研究团体则无计其数。

作品影响

《银河铁道之夜》在日本被孩子们广泛阅读,它已经影响了几代人。它被喜爱的程度从《文艺春秋》杂志在1989年所作的调查“20世纪你最喜欢的十本日本著作和十本海外著作”中就可以看得出来:《银河铁道之夜》与夏目漱石、森鸥外的作品同居第十位,远远领先于川端康成、太宰治、谷崎润一郎、三岛由纪夫等文学家的作品。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