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大报恩寺

金陵大报恩寺

明清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
金陵大报恩寺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佛教寺庙之一,是明清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被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亦是中国的象征,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为金陵三大寺。其原址有建于吴赤乌三年(240年)的长干寺及阿育王塔,史称“江南佛寺之始”,永乐十年(1412年)重建,大报恩寺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金碧辉煌,昼夜通明。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作为中国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被称为“天下第一塔”,更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是当时中外人士游历金陵的必到之处。
    中文名:大报恩寺 外文名: 别名: 所属国家:中国 地理位置:南京市秦淮区 占地面积:140000平方米 保护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

大报恩寺位于南京中华门外雨花路东侧秦淮河畔长干里,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为纪念其惨死的生母碽妃(一说马皇后),在1412年到1431年期间兴建的一组规模庞大,有如宫殿般金碧辉煌的建筑群。

2008年,从大报恩寺前身的长干寺地宫出土了震惊世界和佛教界的世界一枚“佛顶真骨”、“感应舍利”、“诸圣舍利”以及“七宝阿育王塔”等一大批世界级文物与圣物,是中国规格高、规模大、保存完整的寺庙遗址。

金陵大报恩寺是南京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千余年间,屡废屡建,寺名亦屡屡更易。明清鼎盛时期,其范围达“九里十三步”,曾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为金陵三大寺,辖领城南一带次大刹二座,中刹十四座。

金陵大报恩寺的历史从孙吴开始,历经各朝,有过长干寺、天禧寺等名字,金陵大报恩寺塔的前身则是阿育王塔。

大报恩寺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佛教寺庙之一,是明清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被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亦是中国的象征,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为金陵三大寺。

其原址有建于吴赤乌三年(240年)的长干寺及阿育王塔,史称“江南佛寺之始”,永乐十年(1412年)重建,大报恩寺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金碧辉煌,昼夜通明。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作为中国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被称为“天下第一塔”,更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是当时中外人士游历金陵的必到之处。

历史

东吴赤乌年间(公元238年一250年),孙权建建初寺及阿育王塔,为江南塔寺之始;晋太康年间(公元280年─289年)复建,名长干寺;宋改天禧寺,建圣感塔;元改慈恩旌忠教寺;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毁于火。

永乐10年(公元1412年),明成祖以纪念明太祖和马皇后为名,命工部于此重建大报恩寺及九层琉璃宝塔,实则纪念其生母硕妃,故此不惜代价,耗银250万两,金钱百万,征调工役10万余人,历时19年始完工。

之后的一千年间,金陵大报恩寺几经兴衰。到了明初,朱元璋在三年时间内花费黄金两万五千两,用于重建、维修该寺、塔。但是在1408年,该寺、塔被人放火焚毁。

1412年,朱棣下令重建大报恩寺,同时要求“造九级五色琉璃塔,曰第一塔”。大报恩寺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重建工程历时16年(另一说法为19年),动用军夫工匠10万人,仅建塔一项费用,耗银就达248.548万两,把郑和下西洋剩下的100多万两也搭了进去。

当时国家一年的总收入不到3000万两,当时每年给官员发的工资总额才66.6万两。

至20世纪30年代,塔基附近尚存塔顶承露盘一只,后被侵华日军劫去。现南京中华门外大报恩寺遗址仅余巨碑一座。所幸埋藏于地下的琉璃宝塔构件陆续被发现,虽有损失,但遗存尚多,南京市政府已计划利用这些构件重建大报恩寺琉璃宝塔。

相传建造该塔时曾一式烧制三份琉璃构件,一份用来建塔,两份埋入地下用于替换。

1958年在眼香庙、芙蓉山、窟岗村一带出土的大批琉璃构件上多带有墨书的字号标记。构件现分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馆。

1856年,太平天国发生内乱,由于担心石达开部队占据制高点向城内发炮,大报恩寺被北王韦昌辉下令炸毁,仅存一青铜色塔刹(1930年代后失踪)和8米高的石碑。相传建造该塔时曾一式烧制三份琉璃构件,一份用来建塔,两份埋入地下用于替换。

1958年在眼香庙、芙蓉山、窟岗村一带出土的大批琉璃构件上多带有墨书的字号标记。构件现分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馆。

2004年后南京市政府开始筹划复建事宜。

2007年,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正式启动建设。

2008年8月6日,金陵大报恩寺地宫铁函被正式打开。

2008年8月7日,南京大报恩寺铁函中阿育王塔的发现,震惊世界。

2008年11月22日下午,鎏金七宝阿育王塔在瘗藏千年之后,被工作人员从铁函内“请出”,“塔王”重现世间。

2010年6月12日,南京金陵大报恩寺七宝阿育王塔金棺银椁被打开,佛顶真骨盛世重光。佛顶骨舍利将在栖霞寺法堂举行为期1个月的供奉瞻礼活动,供信众瞻拜。

位于考古遗址区的金陵大报恩寺文化园区项目也于2010年内正式开工,其中大报恩寺琉璃塔重建工程将率先启动。工程完工后,佛顶骨舍利将被迎请至琉璃塔内供奉。

建筑

金陵大报恩寺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地基上先钉入粗大木桩,然后纵火焚烧,使之变成木炭,再用铁轮滚石碾压夯实,木炭上加铺一层朱砂,以防潮、杀虫。寺内有殿阁20多座,画廊118处,经房38间。历时19年,耗银250万两,征调工役10多万人。

金陵大报恩寺周长达九里十三步,内有金刚殿、左右碑亭、天王殿、大殿、佛殿、大禅殿、后禅殿、左右观音殿、法堂、祖师堂、无梁殿、伽蓝殿、藏经前殿、藏经殿、左右贮经廊、轮藏殿、禅堂、韦驮殿、经房、东西方丈、三藏殿、钟楼等,僧院一百四十八房,东西画廊廊房一百一十八间,规模极其宏大。

寺中还种有郑和自西洋带回的五谷树、婆娑树等奇花异草。当时佛教的十大宗派在寺内都设有讲座,供僧徒任意选修;并雕版印刷了号称“南藏”的大部头佛经637函5千余卷收藏于寺内。

金陵大报恩寺大殿俗称硕妃殿,其中供奉有硕妃的碑位,每年由礼部按时祭祀,除此之外终年封闭,不许进入。

大报恩寺琉璃塔

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位于硕妃殿后,位于大殿后的大报恩寺琉璃塔,建造于永乐十年,宣德三年竣工,九层八面,高达78.2米,甚至数十里外长江上也可望见。

塔身白瓷贴面,每砖中央浮雕一佛像;自下至上各层用砖数量均相等,仅体积逐层缩小。拱门琉璃门券。每层的复瓦和拱门都用五色琉璃构件,饰有狮子、白象、飞羊等佛教题材的五色琉璃砖。

刹顶镶嵌金银珠宝。角梁下悬挂风铃152个,日夜作响,声闻数里。自建成之日起就点燃长明塔灯140盏,每天耗油64斤,金碧辉煌,昼夜通明。塔内壁布满佛龛。该塔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更被17世纪进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称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也是南京的象征。

经考证,金陵大报恩寺塔的前身阿育王塔约建于东汉献帝的兴平年间(公元194年一195年),是南京最古老的佛塔,也是中国最早的佛塔之一。建塔者极有可能是秣陵人符融,他曾任徐州刺史陶谦麾下之广陵、下邳、彭城三郡的运漕官,并以漕运所得经费建庙盖塔。符融为最早见于正史的中国阁楼式佛塔的创始者,后退守故里秣陵,为孙策攻灭。

据说烧制这些琉璃构件时掺入了郑和下西洋带回的火山灰,故琉璃色泽极为润艳。塔顶为重达二千两的黄金宝顶,其下为铁质九极相轮,计重3600斤,再下为俯仰对置的一对承露盘,一说为铁质,外裹黄金厚寸许,一说为风磨铜质,直径12尺,重4500斤,内放佛经及大批珠宝金银。

塔内外置长明灯146盏,日夜轮值点灯的少年达百人,每昼夜耗灯油达64斤。此塔开了世界琉璃宝塔的先河,当时便号称“第一塔”,“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寺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明末杰出的散文家张岱幽默地称之为“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近世更被与长城、罗马大剧场、比萨斜塔等并列,誉为“中古时期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此塔所用五色琉璃瓦、琉璃构件及白瓷砖,均烧制出一式三份,建塔时用去一份,另二份编号埋入地下,塔身有缺损时,根据编号很快就可找出所需备件配补。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