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梅

金丝梅

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
半常绿或常绿小灌木。小枝红色或暗褐色。叶对生,卵形、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厘米-5厘米,宽1.5厘米-3厘米,上面绿色,下面淡粉绿色,散布稀疏油点,叶柄极短。花单生枝端或成聚伞花序,花直径4厘米-5厘米,金黄色,雄蕊多数,连合成5束,金黄色。蒴果卵形。花期4月-7月,果期7月—10月。金丝梅病虫害少,主要是蚜虫类,防治方法有:冬剪和夏剪时剪除被害枝梢或干卷叶片,消灭部分越冬卵和虫源;在冬季或早春萌芽前,喷5%机油乳剂或5%柴油乳剂杀越冬卵;在4-5月发生初期,喷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20%速灭丁乳油2000倍液,50%甲胺磷乳油15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2-3次即可控制;于5-6月为害盛期,以40%氧化乐果,久效磷等吸湿性杀虫剂油10-20倍液在树干涂环或浸根防治,效果良好。
    中文名: 拉丁学名:Hypericum patulum Thunb.ex Murray 别名: 界:植物界 亚界: 总门: 门:被子植物门 亚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五桠果亚纲(Dilleniidae) 超目: 目:侧膜胎座目 亚目: 科:藤黄科 亚科:金丝桃亚科(Hypericoideae Engl.) 族:金丝桃族 亚族: 属:金丝桃属 亚属: 组: 亚组: 种:金丝梅 亚种: 变种: 品种: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Thunb.ex Murray,1784 保护级别: 中文学名:金丝梅 别称:芒种花、云南连翘、断痔果 分布:陕西、四川、云南、贵州、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 花期特点:长

形态特征

半常绿或常绿小灌木,高0.3-1.5米,丛状,具开张的枝条,有时略多叶。茎淡红至橙色,幼时具4纵线棱或4棱形,很快具2纵线棱,有时最后呈圆柱形;节间长0.8-4厘米,短于或稀有长于叶;皮层灰褐色。

叶具柄,叶柄长0.5-2毫米;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至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5-6厘米,宽0.5-3厘米,先端钝形至圆形,常具小尖突,基部狭或宽楔形至短渐狭,边缘平坦,不增厚,坚纸质,上面绿色,下面较为苍白色,主侧脉3对,中脉在上方分枝,第三级脉网稀疏而几不可见,腹腺体多少密集,叶片腺体短线形和点状。

花序具1-15花,自茎顶端第1-2节生出,伞房状,有时顶端第一节间短,有时在茎中部有一些具1-3花的小枝;花梗长2-4(-7)毫米;苞片狭椭圆形至狭长圆形,凋落。花直径2.5-4厘米,多少呈杯状;花蕾宽卵珠形,先端钝形。萼片离生,在花蕾及果时直立,宽卵形或宽椭圆形或近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或倒卵状匙形,近等大或不等大,长5-10毫米,宽3.5-7毫米,先端钝形至圆形或微凹而常有小尖突,边缘有细的啮蚀状小齿至具小缘毛,膜质,常带淡红色,中脉通常分明,小脉不明显或略明显,有多数腺条纹。

花瓣金黄色,无红晕,多少内弯,长圆状倒卵形至宽倒卵形,长1.2-1.8厘米,宽1-1.4厘米,长约为萼片1.5-2.5倍,边缘全缘或略为啮蚀状小齿,有1行近边缘生的腺点,有侧生的小尖突,小尖突先端多少圆形至消失。雄蕊5束,每束有雄蕊约50-70枚,最长者长7-12毫米,长约为花瓣的2/5-1/2,花药亮黄色。

子房多少呈宽卵珠形,长,5-6毫米,宽3.5-4毫米;花柱长4-5.5毫米,长约为子房4/5至几与子房相等,多少直立,向顶端外弯;柱头不或几不呈头状。蒴果宽卵珠形,长0.9-1.1厘米,宽0.8-1厘米。

种子深褐色,多少呈圆柱形,长1-1.2毫米,无或几无龙骨状突起,有浅的线状蜂窝纹。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

金丝梅生于山坡或山谷的疏林下、路旁或灌丛中,海拔450-2400米。为温带、亚热带树种,稍耐寒。喜光,略耐阴。根系发达,萌芽力强,耐修剪。性强健,忌积水。生长于喜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砂质壤土。

物候观测结果,萌动期2月上旬,展叶期2月下旬,开花期4月上旬至10月下旬,果熟期5月上旬至11月上旬,落叶期12月上旬至翌年1月,年高生长量15 厘米,地径生长量0.5厘米。生长适应性强,中等喜光,有一定耐寒能力,喜湿润土壤,忌积水,在轻壤土上生长良好。

产地生境

金丝梅产中国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区。生于山坡或山谷的疏林下、路旁或灌丛中,海拔(300-)450-2400米。日本、南部非洲有归化,其他各国常有栽培。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

在中国分布于甘肃南部、陕西、湖北、湖南、四川、安徽、江苏、浙江、福建、贵州、云南、台湾等省区。甘肃是该种自然分布的北界,在甘肃产于武都、康县、文县。

国外分布

日本、南部非洲及其他各国常均有栽培。

繁殖方法

经繁育试验,金丝梅可采用分株繁殖、扦插繁殖、播种繁殖,当需大量苗木时,可采用组培繁殖。

播种法

在每年8-9月果实成熟期进行,选取生长良好的金丝梅进行采摘,待蒴果干燥后揉搓出种子,风干后所得纯净种子备用。一般在低温下袋装贮藏,播种前用温水浸种1-2天可明显提高金丝梅种子发芽率。要求深耕细耙,施足底肥,做成1.0-1.5米宽的平畦,等待播种。可春、秋播,一般在春季3月下旬或4月初进行播种,选无风天气,最好播种后2-3天无大雨或暴雨,采用条播或撒播均可,复表土1厘米左右,床面盖草并洒水浇湿,播后10天出苗,20天左右出齐。

扦插繁殖

一般在春季或秋季进行,选择生长健壮的1~2生枝条,剪成10-15厘米长的插穗,剪口上平下斜,并用生长素或生根粉浸泡处理。金丝梅苗床应浇透水,待水落后即可扦插,株行距10厘米×10厘米,插深为插穗长的2/3,管理以灌水、松土、除草为主。

以河沙或珍珠岩为扦插皋质,扦插成活率较高;以枝条中上部位做插条,扦插苗根系的牛长发育情况较好;用吲哚丁酸处理对扦插成活及扦插苗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行金丝梅扦插繁殖时,以河沙或珍珠岩为扦插基质,采用新梢中上部作为插条,经吲哚丁酸处理町获得较高的成活率以及较高质量的扦插苗。

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一般在春季或秋季栽培时进行。分株一定要带土球,这样有利成活。采挖分株苗木可用尼龙袋包裹金丝梅根系或直接栽于花盆内,尽量不要金丝梅的破坏根系,一边采挖,一边包装, 采挖包装完后及时运输,经常浇水,有利于成活。

组织培育

获取材料

选金丝梅当年生幼嫩枝条,在流水中冲洗干净,剪成3厘米长,用滤纸吸取多余水分,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0%的酒精浸泡20秒,用无菌水冲洗3遍,再转入0.1%的升汞溶液中震荡5分钟,用无菌水冲洗5遍,然后置于高压灭菌过的铺有滤纸的小磁碟中,剪成0.5-1.0厘米含有一个芽的小茎段,接种在分化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丛芽诱导

无菌小茎段在分化培养基上20天后茎节处逐渐分化出丛芽,30天后芽长1-2.5厘米。这时将所得的簇生嫩芽茎剪下,切成1厘米左右小段转入增殖培养基上培养,40天时平均苗高3-4厘米,增殖系数6~8倍。

生根移栽

当金丝梅芽苗长至2-3厘米高时,剪下嫩茎转人生根培养基中,2周后每株生根3~5条,生根率达99%。将生根后的试管苗不开盖在温室中置5天后,开盖置2天,取出洗净后在清水中浸泡2-3小时,移栽于蛭石、河沙、森林土(5:1:3)的基质中,用塑料薄膜复盖,搭遮荫网防止阳光直射,湿度保持90%左右,10天后撤除塑料薄膜,新根新叶开始发育,成活率为93.6%。20天后将成活的幼苗移至森林土、田园土(1:1)基质中,株行距为10厘米X15厘米,注意水分和光照,15天后成活率为98%,当移栽苗长至15-20厘米时,带土移栽至大田,灌足水,缓苗1周后便开始旺盛生长。

栽培管理

野外采挖

每年2月上旬至3月中旬,土壤解冻后至萌芽前,或者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大部分叶片落后至土壤封冻前。

采挖运输

采用裸根采挖,尽量不伤根系,断根时要求切口平滑,不得劈裂,挖出后最好在根系上套塑料袋,或用保湿剂浸根、根系打泥浆等方法处理,有利于提高成活率。远距离运输最好带土球,土球要完整,包装要严实,并且浇足水;树冠用草绳缠绕拢起,以减小摩擦损伤,提高成活率。

挖坑

栽培坑一定要提前挖好,如果苗木一到,应马上进行栽植。坑径要求比根系或土球直径大20~30cm,便于老根伸展和新根发育。坑内的表土和底土要分别放置,坑底大而平,有条件时可施一些有机肥,并且复盖表土。

栽培

栽培前,对根部进行修剪,剪口要平,便于愈合。栽培时根系一定要舒展,先放人表土,分层踏实,让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周围围成土堰,栽后马上灌足水,3天后浇第2遍透水,1周后再浇1次透水,以确保成活。

浇水施肥

浇水

枝芽萌动后至开花期内酌情浇2-3次水,夏季干旱时再浇2-3次水,雨季注意排水防涝,忌积水。入冬时浇一次防冻水。

施肥

栽培前施足腐熟有机肥,以后每年秋季落叶后在根际周围开沟施入腐熟堆肥,生长季节一般不必追肥,以免枝条徒长下垂,影响观赏效果。

除草

为了使花繁叶茂,需加强中耕除草。干旱季节和盛夏每2-3周松土、除草1次,每次灌水后要及时松土,防止土壤板结,提高土壤透气性,以利于根系生长发育。雨季每2周除草1次。

整形修剪

每年夏季或冬季进行整形修剪,剪去徒长枝、弱枝及病虫枝,并根据造型需要截短长枝。通过修剪,使植株保持良好树形和旺盛的树势,使植株生长健壮,花繁叶茂,从而提高观赏价值。

病虫防治

金丝梅病虫害少,主要是蚜虫类,防治方法有:冬剪和夏剪时剪除被害枝梢或干卷叶片,消灭部分越冬卵和虫源;在冬季或早春萌芽前,喷5%机油乳剂或5%柴油乳剂杀越冬卵;在4-5月发生初期,喷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20%速灭丁乳油2000倍液,50%甲胺磷乳油15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2-3次即可控制;于5-6月为害盛期,以40%氧化乐果,久效磷等吸湿性杀虫剂油10-20倍液在树干涂环或浸根防治,效果良好。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花供观赏。金丝梅花朵硕大,花形美观,花色金黄醒目,观赏期长达10个月,是非常珍贵的野生观赏灌木。宜植于庭院内、假山旁及路边、草坪等处,也可配置专类园和花径,还可盆栽观赏,亦能作切花,是西部地区城市绿化的良好材料。适于群植,可供庭院、路旁、花坛边缘及大树根旁栽植,是较为理想的观赏植物,亦可作切花,是西部地区城市绿化的良好材料。

药用价值

全株药用,中药名芒种花、细连翘、土连翘,性苦、寒,有清热解毒、舒筋活血、利尿通淋及催乳等功效。根药用,能舒筋活血、催乳、利尿。

主要功能:清热利湿解毒;疏肝通络;祛瘀止痛。主湿热淋病;肝炎;感冒;扁桃体炎;疝气偏坠;筋骨疼痛;跌打损伤。

繁殖与栽培

多用分株法繁殖,播种、扦插也可。 金丝梅枝叶丰满,开花色彩鲜艳,绚丽可爱,可丛植或群植于草坪、树坛的边缘和墙角、路旁等处。

形态特征 丛生半常绿小灌木,树高可达lm。小枝拱曲,有两棱。嫩枝红色,老枝棕红色。单叶对生,叶卵状长椭圆形,长3—6cm,先端尖或钝,全缘,有极短的叶柄。春季嫩叶黄绿色,人秋后叶缘发红,叶面绿色,叶背粉绿色。花金黄色,单生或呈聚伞花序,花瓣圆形,互相重叠,花形如梅,花蕊象金丝,长2.5—3cm;花期5—6月,果期8-10月。但在鄢陵因气候因素不结果

冬季栽培

金丝梅在冬季植株进入休眠或半休眠期,要把瘦弱、病虫、枯死、过密等枝条剪掉。大部分植物在冬季都是照常休眠的,除了吊兰、常春藤是表现缓慢生长的半休眠状态外,其余植物都是仅仅表现生长暂停,但是不会出现落叶的常绿休眠状态。导致植物休眠的原因是多个方面,成因比较复杂,如温度,日照时间长短,以及植物自身的习性等等。因此,单纯说它们在冬季不休眠或者都休眠,都是不妥的,要参照习性以及实际的情况。

近缘种

金丝桃 H.chinense 在南方为半常绿小灌木,在北方为落叶灌木。全株光滑无毛,分枝多,小枝对生,下垂,红褐色,入冬枝鲜红色,1年生枝易受冻害。叶绿色,单叶对生,无柄。花蕾象小桃,花金黄色,单生或3-7朵成聚伞花序,雄蕊长于花瓣。花期6-7月,在鄢陵县因气候因素,果不成熟就枯死,可盆栽观赏。

生态习性 喜光,耐炎热,耐寒,萌芽力强,耐潮湿,忌涝。喜沙壤土,其他土质也可生长。

繁殖方法 用分株和扦插方法繁殖。

分株 从头年12月到翌年3月均可进行。分栽后遮阴半月,可开花,两年后又可分株。

扦插 9-10月集中扦插,插条长10-12cm,插后搭小拱棚即可转入正常管理,当年复膜,第2年春天移栽到大田育苗。

栽培管理

移栽在春、秋季进行。移植时,根部可不带土团,但要沾泥浆栽植,栽后浇透水。盆栽时带土团上盆,到冬季连盆埋入土中防寒,至次春3月挖出,施肥1次,肥料种类不限。5月以后,每周施1次肥,每天浇1次水,促使开花繁茂。雨季注意排水,修剪一般只剪除枯枝即可。花谢后宜剪去花头及过老枝条,进行更新。

主要病虫害 金丝梅在鄢陵县没有发现病虫危害。

适生范围 原产我国中部、东南、西南等地。鄢陵县大部分乡镇都有栽培生产。

园林用途 金丝梅绿叶黄花,十分美丽,适于庭院绿化和盆栽观赏。可丛植、群植于草地、花坛边缘、墙隅一角及道路转角处,也可用作花境。根供药用。

医治方法

①治风湿性腰痛:金丝桃根一两,鸡蛋两只,水煎二小时。 吃蛋和汤,一天二次分服。

②治蝮蛇、银环蛇咬伤:鲜金丝桃根加食盐适量,捣烂,外敷伤处。一天换一次。

③治疖肿:鲜金丝桃叶加食盐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④治漆疮、蜂螫伤:金丝桃根磨粉,用麻油残烧酒调敷局部。

分布

产陕西、四川、云南、贵州、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为温带、亚热带树种,稍耐寒。喜光,略耐阴。性强健,忌积水。喜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砂质壤土。根系发达,萌芽力强,耐修剪。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