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棕

野棕

棕榈科桄榔属植物
野棕,中药名。为棕榈科植物双籽棕Arenga caudata (Lour.) H. E. Moore的根。分布于广东南部、海南和云南。具有凉血止血,收敛固脱之功效。用于月经过多,崩漏,咯血,子宫下垂。
  • 中文名:野棕
  • 拉丁学名:
  • 别名:
  • 界:植物界
  • 亚界:
  • 总门:
  • 门:
  • 亚门:
  • 纲:
  • 亚纲:
  • 超目:
  • 目:
  • 亚目:
  • 科:
  • 亚科:
  • 族:
  • 亚族:
  • 属:
  • 亚属:
  • 组:
  • 亚组:
  • 种:双籽棕
  • 亚种:
  • 变种:
  • 品种:
  • 分布区域:
  • 命名者及年代:
  • 保护级别:

入药部位

根。

性味

味酸、涩,性凉。

归经

归肺、脾经。

功效

凉血止血,收敛固脱。

主治

用于月经过多,崩漏,咯血,子宫下垂。

相关配伍

治血崩:野棕配茜草、炒艾叶煎汤服。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

采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除去皮部,洗净,切片,晒干。

形态特性

双籽棕又名:大幅棕、中项、假棕树。矮小灌木,高0.5-2米。叶一回羽状全裂,长40-50厘米,有时更长,羽片少数,近菱形或不等边四边形,长10-25厘米,宽2.5-8厘米,基部楔形,不具耳垂,羽片中部以上边缘具不规则的啮蚀状小齿,顶端具尾尖或不明显;叶鞘边缘具网状纤维。花序单生于叶腋间,直立,长17-30厘米甚至更长,不分枝或具稀少分枝;佛焰苞数个,包着花序一梗;花单性,雄花花萼3片,圆形,覆瓦状排列;花瓣3片,长圆状倒卵形,长6-7毫米,具条纹脉;雄蕊15-30枚;雌花球形,花萼3片,卵圆形;花瓣3片,倒卵圆形,长3.5-4毫米,与花萼一样具条纹脉;无退化雄蕊;子房球形,钝三棱。果实卵球形或近球形,直径12毫米,熟时红棕色。种子3颗,钝三棱,胚乳均匀。花果期4-5月。

生长环境

生于密林中。分布于广东南部、海南和云南。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止血清热,通经收敛。主治月经过多,血崩,子宫下垂,肺结核咯血。”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