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坝子

野坝子

唇形目唇形科植物
生于海拔1300m~2800m的山坡草丛、灌丛中、路旁。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省(自治区)。苦、辛,凉。归肺、胃经。清热解毒,消食化积,止血止痛。用于伤风感冒,消化不良,腹痛腹胀,痢疾,鼻衄,咳血,风湿关节痛,外伤出血,烂疮,蛇咬伤等。
  • 中文名:
  • 拉丁学名:
  • 别名:
  • 界:植物界
  • 亚界:
  • 总门:
  • 门:被子植物门
  • 亚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菊亚纲
  • 超目:
  • 目:唇形目
  • 亚目:
  • 科:唇形科
  • 亚科:
  • 族:
  • 亚族:
  • 属:
  • 亚属:
  • 组:
  • 亚组:
  • 种:
  • 亚种:
  • 变种:
  • 品种:
  • 分布区域:
  • 命名者及年代:
  • 保护级别:
  • 中文学名:野坝子

形态特征

野拔子为草本至半灌木,高30cm~150cm。小枝四棱形,上部密被白色微柔毛。叶对生,卵形、椭圆形至近菱形,长2cm~7.5cm,顶端短尖,基部楔形下延,边缘除基部外其余具粗锯齿,上面具细皱和粗硬毛,下面密被白色绒毛;叶柄长5mm~25mm。

轮伞花序多花,在茎及枝顶排成长3cm~12cm的假穗状花序;小苞片钻形;花萼钟状,长约1.5mm,外被白色粗硬毛,齿5,近相等或后2齿稍长;花冠白色、淡黄色或淡紫色,宽钟状,筒部内面具斜向毛环,檐部二唇形,上唇直伸,顶端微凹,边缘啮蚀状,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卵圆形,全缘具睫毛;雄蕊4,前对较长,外露,花丝疏被柔毛,花药卵圆形,2室;雌蕊1,花柱细长。小坚果矩圆形至近球形,无毛,长不超过1mm。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300-2800m的山坡草地、空旷地、路旁、林下或灌丛中。

药用价值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阴干。

【药材性状】:茎灰褐色,外皮有不规则裂纹,多分枝;小枝钝四棱形,密被白色绒毛,具细纵条纹,外表黄褐色;质硬脆,易折断,断面外面木质,髓部海绵质。叶对生,皱缩卷曲并多破碎,柄纤细;叶片展平后呈椭圆形至近菱状卵形,边缘具钝锯齿,上面有极细皱纹,黄绿色;被粗毛,下面灰白色,被淡黄色绒毛。苞片钻形,假穗状花序生于主茎及侧枝顶部,具长1.2cm~2.5cm的总梗;轮伞花序具梗,位于穗状花序下部的常为疏散头状;花冠2唇形,淡黄棕色或带暗紫色。小坚果长圆形。气香,味微苦。以枝条粗壮、叶多、具花序者为佳。

【用法用量】:常用量9g~15g;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