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木

醒木

古时县官用震慑犯人的长方形硬木
惊堂木也叫醒木,也有叫界方和抚尺的。一块长方形的硬木,有角儿有棱儿,演员用中间的手指夹住,轻轻举起,然后在空中稍停,再急落直下。(民国初法院法官使用)也是古时县官用,举起拍于桌上,起到震慑犯人的作用,有时也用来发泄,让堂下人等,安静下来。
  • 中文名:醒木
  • 外文名:
  • 别名:
  • 别称:惊堂木、界方、扶尺
  • 用法:举起拍于桌上
  • 作用:威慑犯人

概述

醒木大多是红木、花梨、柴檀、乌木制成。竖放于演员右手扶案处,便于使用。多用于长篇评书、长篇鼓书或相声、双簧等曲种。

相关传说

醒木也叫醒目、响木,是一块长方形的小硬木块。尺寸不一,一般长约一寸,阔约半寸。上面抹边,共二十条边线,十个平面。放在桌上外露九个平面,所以也叫“九方”。关于九方的传说,众说纷纭。

故事

一种说法是评书早年创造于和尚,由和尚说讲佛经故事劝善发展而成,和尚募化十方,因为是评书的创始人之一,听评书不给钱,所以评书艺人不挣和尚钱,只能募化九方,用九方木。另一种说法与此相反,俗话说和尚嘴大吃八方,但听评书也得给钱。评书艺人能吃九方——连和尚都吃,所以用九方木。看来前者是近乎情理的。

其实,醒木是评书艺人的演出许可证。醒木不是自备,是徒弟学艺功成,在出师时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由师傅传授给徒弟。徒弟当众接过醒木,才能自己独立演出,师承的门户不同,其醒木的尺寸大小也不一样。如果评书艺人到某地卖艺糊口,遇同行盘道论门风,也从醒木开始。用“醒木一块为业,说书以作生涯,走遍江湖会名家,而今请问阁下”来提问,艺人应回答:“此木周祖留,文武分龙虎,我辈上场用,其名曰醒木”。

据《江湖丛谈》(云游客著)中介绍,评书艺人有醒木词:“一块醒木上下分,上至君王下至臣。君王一块辖文武,文武一块管黎民。圣人一块传儒教,天师一块惊鬼神。僧家一块说佛法,道家一块劝玄门。一块落在江湖手,流落八方劝世人。湖海朋友不供我,如要有艺论家门。”醒木词说明这块醒木的七种用途,除说书人用外,还有君、臣、文、武、儒、释、道用它。

名称

过去老艺人对醒木有“七木归源”、“九木归源”、“十三木归源”等不同的说法,据王决《曲艺漫谈》中介绍十三种人所用醒木的名称为:

1、皇帝、君主用名“龙胆”

2、皇后、娘娘用名“凤霞”

3、宰相、大夫用名“运筹”

4、元帅、将军用名“虎威”

5、知县、知府用名“惊堂”

6、塾师、教习用名“醒误”

7、评书、大鼓书用名“醒目”

8、当铺用名“唤出”

9、中药铺用名“审慎”

10、点心、糕干铺用名“茯苓”

11、医家、郎中用名“慎沉”

12、戏曲艺人用名“如意”

13、客店、栈房用名“镇静”

据老艺人汤金澄演出单口相声中所说的“十三木归源”与此略有出入:“这块醒木一共有十三种人用,十三种名称:皇上一块,娘娘一块,文官一块,武将一块,和尚一块,老道一块,中医大夫一块,中药铺一块,当铺一块,钱庄一块,教书先生一块,戏台上一块,说书的一块。……”

另据相声演员殷文硕在单口《官场斗》开篇垫话中的醒木词为:“君撑龙胆凤翥妃,文握惊堂武虎威,戒规镇坛僧道律,唤醒压方紧相随。”四句相声词中说:“这块小木头,在过去普天下一共才六块半,皇上用叫‘龙胆’,娘娘用叫‘凤翥’,武将用叫‘虎威’,知县用叫‘惊堂’,和尚用叫‘镇坛’,中药铺用的算半块叫‘压方’说相声用叫‘穷摔’。解放后艺人地位提高了,这块小木才改名叫醒木。”词中遗漏了老道用的名称,醒木词中所说应为八块。

用途

醒木的用途及名称,在南方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1、皇帝用名“镇山河”,显赫权威。

2、丞相用名“佐朝纲”,协助帝王将相振兴朝纲。

3、元帅用名“惊虎胆”,壮军威、鼓士气。

4、官老爷审讯用名“惊堂木”,吓犯人招供。

5、道士用名“令牌”,为醒神。

6、和尚用名“醒木”,为醒神。

7、教书先生用名“呼尺”,维秩序惩顽童。

8、药房用名“介尺”,压药方。

9、书生用名“镇纸。

10、评话艺人用名“止语”,开场时止住观众说语。老评书艺人有的叫醒木为“省悟”,唤起人们分别善恶,劝人学好,不往坏处走,不作坏事。不论上述哪种说法,醒木只有官用、民用两类,民用中包括艺人用、三教九流各行各业用。

详细考察,恐不止十三、四块。除艺人所用的醒木之外,其他大多是木制的“镇纸”。也可叫“镇尺”。评书演员拍醒木,开始表演时拍,让观众安静,注意。结束时拍,让观众悬想回味。节目当中拍,烘托气氛。关于七木、九木、十三木归源的说法,有人说评书演员说到那种人,一拍醒木就代表哪种人的身份。

事实上,评书演员中,醒木不到必要时不能乱拍,不能借其声音作伴奏。本人认为,各行各业都有醒木,最后归到说书人,是要求评书演员要熟知各行各业的生活,才能收到好的効果。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