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洗

酸洗

清洁工艺
利用酸溶液去除钢铁表面上的氧化皮和锈蚀物的方法称为酸洗。是清洁金属表面的一种方法。通常与预膜(pre-passiviting treatment)一起进行。一般将制件浸入硫酸等的水溶液,以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等薄膜。是电镀、搪瓷、轧制等工艺的前处理或中间处理。
    中文名:酸洗 外文名:acid washing 别名: 作用:用酸溶液去除钢铁表面上的氧化皮 原理:形成盐类溶于酸溶液中而被除去 注意事项:钢铁零件一般在10%~20% 常用酸:硫酸、盐酸、磷酸

快洗工艺

现阶段采用的酸洗工艺除去不锈钢表面厚氧化皮,使用温度高,酸洗时间长,导致加工成本居高不下;而常温除氧化皮工艺对除去薄氧化皮效果好,对厚氧化皮效果不理想,特别是焊接处黑渣基本上除不掉。在总结不锈钢前处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两步酸洗综合处理技术,研究成功了不锈钢常温快速酸洗工艺。该工艺常温下能快速去除不锈钢表面厚氧化皮,特别是对焊接处黑皮及夹杂物去除效果好,酸洗处理后表面洁净光亮,不易失光褪色,不泛黄。

工艺流程

不锈钢件上挂→化学除油(常规碱性化学除油或表面活性剂除油)→热水洗→流水洗→第一步酸洗→流水洗→第二步酸洗→流水洗→转入下道工序(如:化学着色→回收→流水洗→硬化处理→流水洗→封闭处理→流水洗→干燥→成品)

第一步

酸洗工艺

第一步酸洗的主要目的是除去焊接处和焊缝的黑皮和夹杂物及部分氧化皮,经优化筛选,确定的工艺规范如下:

盐酸:300mL/L

磷酸:60mL/L

双氧水:120mL/L

稳定剂:80mL/L

表面活性剂:2mL/L

θ:室温

t:1~2min

第二步

酸洗工艺

第一步酸洗处理后不能完全除尽氧化膜,表面附着一层灰色膜,光泽较差,必须经过第二步酸洗,除去表面灰色膜,使其达到近似镜面光亮,经优化筛选实验验证,采用如下工艺规范:

氢氟酸:300mL/L

硫酸:200mL/L

双氧水:240mL/L

双氧水稳定剂:80mL/L

酸洗缓蚀剂:0.5g/L

表面活性剂:2mL/L

θ:室温

t:2~3min

清除水垢

水垢形成

水垢是一种或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成垢物包括钙镁碳酸盐、硫酸盐、硅酸盐及铁的氧化物等。常见的是碳酸盐,由于钙镁的碳酸盐溶解度很小,水中的钙镁大部分以碳酸氢盐的形式存在,碳酸氢盐与碳酸盐、二氧化碳才在如下平衡关系:

Ca(HCO3)2===CaCO3+CO2↑+H2O

Mg(HCO3)2===MgCO3+CO2↑+H2O

除垢机理

由于温度或者其他因素使方程式向右边移动,生成碳酸盐结垢。为了除掉水垢,工业上常用盐酸、硫酸、磷酸清楚水垢。其反应机理如下(以HCL和HNO3为例):

Ca(HCO3)2+2HCl→CaCl2+CO2↑+H2O

Mg(HCO3)2+2HCl→MgCl2+CO2↑+H2O

Ca(HCO3)2+2HNO3→Ca(NO3)2+CO2↑+H2O

Mg(HCO3)2+2HNO3→Mg(NO3)2+CO2↑+H2O

在除垢的同时也除了铁锈,反应机理如下(以盐酸为例):

FeO+2HCl→FeCl2+H2O

Fe2O3+6HCl→2FeCl3+3H2O

Fe3O4+8HCl→2FeCl3+FeCl2+4H2O

生成的氯化亚铁和三氯化铁能溶于溶液中。与此同时,酸溶液还会与钢铁基体发生如下反应:

FeO+2HCl→FeCl2+2[H]

2[H]→H2↑

生成的氢气对难容的水垢及氢化物起机械剥离脱落作用,有利于除垢。但原子氢渗入金属基体也有腐蚀作用。

在清洗除垢工程中,由于酸与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难容的硫酸盐水垢和硅垢等随着大量碳酸盐水垢被溶解后而变成松散的残渣片,自动脱落或由冲刷气动冲掉,同时把难溶的钙镁盐自动脱落冲掉。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