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吧长谈

酒吧长谈

201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酒吧长谈》是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作品。这是一部反映1948—1956年奥德利亚将军独裁时期的秘鲁社会现象的作品。《酒吧长谈》全书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人物,提出线索,主要集中在圣地亚哥大学生活中所发生的事。第二部主要是通过阿玛莉娅的眼晴所看到的卡约·贝尔穆德斯的各种丑行和罪恶活动。第三部描述了圣地亚哥在报社中的记者生涯,缨斯的被害、军人谋反和阿列基帕事件。第四部是安布罗修向妓女凯姐陈述自己同费尔民·萨瓦拉的关系。
  • 书名:酒吧长谈
  • 别名:“大教堂”咖啡馆里的谈话
  • 作者: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
  • 类别:
  • 原作品:
  • 译者:孙家孟
  •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 页数:566
  • 定价:39.80
  • 开本:
  • 装帧:平装
  • ISBN:9787020083633

内容简介

他是一个在独裁政权中当过保镖和密探的人,谁给他钱,他就为谁做事。他可以为上司到妓院去收“月钱”,镇压妇女游行,甚至为了帮上司搞社交而甘心充当喜好同性的大资产家费尔民·萨瓦拉的泄欲工具。他是司机、打手;是受害人,也是凶手。他目睹上层社会种种丑行,了解各种政治阴谋和腐化生活,最后在狗场以捕狗打狗为生。

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失意记者,也大资产家费尔民·萨瓦拉的宝贝儿子,却和一个“本应做他仆人的女人”结婚。他一生一事无成:闹革命时没有信仰,谈恋爱时失败,写社论时净写狂犬病问题,调查凶杀案时凶手和父亲有染……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一生倒霉。

这样的两个人偶然相遇了,一起去酒吧饮酒忆旧,两人的谈话贯穿了整部小说,独特的“对话波”结构牵动层层故事和情感,史诗般宏阔波谲、戏剧般生动诡异的巨幅长卷就此展开:黑暗时代的独裁统治下,被席卷的日常生活、爱情和梦想……一一浮现。

作者简介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著名作家,世界小说大师,被誉为“结构现实主义大师”和拉美“文学大爆炸”主将之一。

1936年3月28日生于秘鲁第二大城市阿列基帕。早在出生前父母即已离异,出生后一年随母去玻利维亚的柯恰潘帕,与外祖父住在一起。1945年其父母重归于好,他随母返回秘鲁,在皮乌拉定居。1946年全家迁居利马。1957年他毕业于利马圣马可大学文学系,1959年到法国深造。

略萨的第一部小说获得1962年简明丛书奖和1963年西班牙文学批评奖。1965年他的第二部小说《绿房子》问世,并获得西班牙文学批评奖和首届罗慕洛·加列戈斯国际小说奖(1972年马尔克斯以《百年孤独》成为第二位得主)。又发表了小说《酒吧长谈》、《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胡利亚姨妈与作家》、《世界末日之战》、《公羊的节日》、《天堂在另一个街角》和《坏女孩的恶作剧》等。

略萨1985年获海明威文学奖,1986年获西班牙阿里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1988年获美洲金质奖章,1994年获西班牙文学的最高荣誉——塞万提斯文学奖,1999年获以色列耶路撒冷文学奖,2000年获第13届梅嫩德斯·佩拉约国际奖,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在1976年第41届国际笔会代表大会上,略萨被推选为主席。2010年10月,略萨因其“对权力结构的制图般的描绘和对个体人物的反抗、反叛和挫败的犀利描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1990年以来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拉丁美籍作家。

作品目录

作者致译者的信(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主要人物表

五光十色的国家(代序)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结构革命的先锋(孙家孟)

创作背景

《酒吧长谈》反映的是1948—1956年间军事寡头奥德利亚统治时期的秘鲁社会生活。《酒吧长谈》小说描述了独裁统治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奥德利亚时期被作者处理成背景,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作者关注的并不仅仅是那一时期的某个人物,而是那一时期的独裁统治对人们生活的长久影响,显出由独裁政权造成的腐败空气对整个社会网络的腐蚀程度。

人物介绍

圣地亚哥·萨瓦拉

他出生于大资产阶级家庭,最初生活放荡,但当他违背父母的意愿进了较平民化的国立大学以后,受到进步势力的影响,参加了一些革命活动,曾被政府当局逮捕,然而他虽不满现实,有正义感,却没有明确坚定的信仰,结果一事无成。

卡约·贝尔穆德斯

他本是个商人,奥德利亚上台后,他靠着各种机缘青云直上,最后当上内政部长,是一个生活腐化、残暴无情的刽子手。

费尔民·萨瓦拉

他是圣地亚哥的父亲,是秘鲁大资产阶级的艺术典型,狡猾、阴险、野心勃勃。奥德利亚上台时,他是狂热的支持者,但后来又参与发动了最终导致奥德利亚下台的骚乱。

安布罗修

他出生贫寒,先是投靠贝尔穆德斯,后又效忠费尔民,是个谁给钱就为谁卖力的帮凶和可怜虫,后来在利马的狗场以捕狗打狗为生。从结构上说,他是小说中勾联各条线索的一个关键性人物。

阿玛莉娅

她原是费尔民家的女仆,一度是安布罗修的情人、她被主人辞退后备受折磨,后来到贝尔穆德斯蓄养的高级妓女“缪斯”的宅邸中当佣人并和安布罗修重归于好。她是贝尔穆德斯丑恶生活的见证人,后者被撤去部长职务以后,抛弃“缪斯”离国出走,处于困境的“缪斯”对费尔民进行要挟,于是安布罗斯杀死“缪斯”,带上阿玛莉亚逃离利马。她后来因难产死去。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酒吧长谈》的主题思想即反对独裁统治。故事发生在秘鲁1948—1956年奥德利亚独裁统治期间。小说揭露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描绘了广阔的历史画面。

这部作品十分真实地还原了独裁政府期间利马和秘鲁的社会现实:各阶层间的贫富差距分化严重;种族歧视的魅影若隐若现;政府官员骄奢淫逸、残暴专横;资本家和中产阶级大多视利益和金钱为唯一奋斗目标。

出现在作品中的70多个人物,涉及从部长、将军,到流氓、妓女的各个阶层。在黑暗时代的独裁统治下,被席卷的日常生活、爱情和梦想一一浮现。

叙事模式

一、对话波推动情节发展

从宏观角度来看,《酒吧长谈》由一组主对话、三组次对话、数量众多的直接对话构成。主对话即圣地亚哥和安布罗修在酒吧的对话,小说以此开头,以此收尾,贯穿始终,在各章节中若隐若现,其他对话都是以此为波源产生的。

三组次对话分别是安布罗修和费尔民的对话,交代了奥德利亚政权中的重要人物卡约的出身及当权后的政治阴谋和腐化生活;圣地亚哥和同事卡利托斯的对话,涉及知识分子的理想与追求、彷徨与失意;安布罗修与凯达的对话,透露了他与费尔民的隐秘的特殊关系。此外,各章节又由若干人物的直接对话及人物的回想构成。

总之,作者主要使用人物的对话和想象来推展情节,尽力达到客观叙事的效果。从微观角度上看,对话使用的第一个特点是避繁就简,省去“某某说”这样传统的对话启动方式。

例如第一部第四章中,圣地亚哥回想他和阿伊达初相识时你一句我一句地相互了解。又如第三部第三章中,阿玛利亚产后得知缪斯被杀的噩耗,而自己又有可能被警察调查审问,她又惊又怕,与爱人安布罗修你一言我一语地倾诉。因为对话双方很明确,所以这种叙事方式不会产生误解,省去提示语,节约了笔墨,也可以使情节发展更流畅简洁。第二个特点是省略部分对话,推动情节跳跃式发展。

例如第三部第四章,安布罗修杀了缪斯后找鲁多维柯帮他逃亡:“进来,兄弟,我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鲁多维柯说道,“你先猜猜,安布罗修。”“我不是想抢她,鲁多维柯,”安布罗修说道,“也不是为了别的,我为什么这么干你就别问了,兄弟,我不会对你讲的。你帮不帮我这个忙吧?”

“我被列入正式编制了。”鲁多维柯说道,“你赶快去买瓶酒来,什么酒都行,偷偷地带进来,安布罗修。”“不是他叫我干的,他根本不知道。”安布罗修说道,“你只要知道这一点就行了,反正是我杀死她的,是我自己想出来的。

他本来想给她钱让她去墨西哥,他一直受那个女人的讹诈。你帮不帮我忙?”两个人的对话看似前言不搭后语,各自说的是两件事。但实际上,在安布罗修的话语中,使用了第三人称“她”和“他”,“你就别问了”这样的字眼说明鲁多维柯知道安布罗修说的是谁、什么事,并做了答话,是作者把他的话省略了。这样半遮半掩的写作方法,设足了悬念。

二、影视艺术技巧呈现立体效果

为了能在读者头脑中建立起立体的形象,结构现实主义作家们借鉴了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法。略萨在《酒吧长谈》中巧妙地使用了画外音、镜头切换和闪回剪辑等技巧,使故事读起来有可听可看、可感可知的效果。首先,作者使用电影画外音或者戏剧旁白的手法叙事。

例如,第一部第十章中,圣地亚哥搞革命被捕,堂费尔民去找贝尔穆德斯放人:“我儿子不能再关在这里了,他不是罪犯。”卡利托斯,我爸爸抑制不住了,他一拍桌子,提高了声音,“从一开始我就是政府的朋友,也反对前政府,现政府欠我的人情,我这就去找总统。”另有一处比较特别的例子,圣地亚哥和他未来的妹夫波佩耶在冰淇林店商量如何捉弄女仆阿玛莉亚,这时他们身边桌子上的一对男女站了起来。

安布罗修指着女的说:那是个夜蝴蝶,成天到“大教堂”来拉客。你怎么知道那女的是妓女?这样的叙事手法在文中很常见,就如同对话双方在观看一部影片,边看边谈论,把读者也带到现场,和当事人一起观看他们自己的故事。如果不理解这一点,读起来就会很费解了。

其次,通过镜头切换,直接带读者去对话中提到的现场,拉近读者与人物的距离。例如第一部第二章中,波佩耶和家人谈论他的好友圣地亚哥时,插入了圣地亚哥父母的对话。

在第一场景中,波佩耶的母亲谈论对圣地亚哥的看法,并提出是他母亲这么说的。镜头直接切换到圣地亚哥父母当时的对话,出现第二场景。然后又切换到圣地亚哥和安布罗修的对话,给第一场景加了画外音,介绍了波佩耶的身份。这样,三个镜头连续转换,使读者身临其境。

另有一例镜头切换,赤裸裸地揭露了卡约丑恶的一面,淋漓尽致地达到了讽刺效果。在第二部第七章,卡约到卡哈马尔卡俱乐部参加关于安排总统访问事宜的会议。

在这样有众多高层人物参加、气氛严肃的会议上,卡约这么个衣冠楚楚的要员在见到参议员埃莱迪亚时,却笑了:没准儿埃莱迪亚太太也在这儿呢。在与会者讲话中穿插着他想象这位太太搞同性恋的隐私画面。这种镜头切换展现了卡约道貌岸然的形象和阴暗无耻的恶习。

再次,采用闪回剪辑的方式推动情节发展。作者打破按时间顺序叙事的传统模式,把读者感兴趣的结果先透露出来,回过头再慢慢铺开情节揭露真相。可谓先果后因,反而更能吸引读者读下去。

例如,在第一部第一章中,圣地亚哥想:那时我十七八岁,现在我都三十岁了。第二章镜头便转向他还未上大学的那个时期。圣地亚哥和安布罗修的谈话,穿插在其他对话当中,时不时透露后来发生的事情。

偶尔出现的费尔民对安布罗修的斥责,提醒读者后来发生了一件与两人有关的大事。这种表现手法如同把一个故事分割成若干片段,重新剪辑编排,以新的叙事模式呈现。一部优秀的影片是与出色的剪辑师分不开的,略萨就是这样的剪辑高手。

三、全方位视点逐层解开悬念叙述中的视点表示的是一个人与动作有某种联系,他可能是旁观者,也可能是参与者。

通常来说,叙述有两种视点:第一人称视点和第三人称视点。其中第三人称视点有两种:一种是集中视点,一种是全方位视点。全方位视点指作者可以叙述某个动作的一个或所有方面,他可以进入这个动作中任何或所有人物的头脑之中,他的眼光可以扫掠动作的整个场面。

用这种形式进行想象叙述,对可能看到的或叙述的东西就没有了限制。所有人物的最私密的行为和思想或感情都可能被叙述,因为作者具有创造一切的权利。

《酒吧长谈》虽然选材于作者生活的城市和亲身经历,而且主人公圣地亚哥也不能说没有作者本人的影子,但是为了增强叙事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作者仍选择了全方位视点的第三人称叙事方式。全方位的视点给了作者很大的发挥空间,它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故事的很多情节是在人物的回想中展开的,又通过对人物的思想感情、内心活动的描述折射出其他人物的特征。

其二,写作视角从不同人物介入,并不总是集中在主人公身上。

例如,第一部第二章出乎意料地从对波佩耶的描述开始,而不是主人公圣地亚哥。作者通过波佩耶侧面介绍圣地亚哥的性格和出身,通过阿玛莉亚见证费尔民、卡约、安布罗修及缪斯等人的命运沉浮,最后通过凯妲看到卡约的丑陋,听到安布罗修不可告人的秘密。悬念在全方位视点的叙事方式中逐层解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小说结尾部分的人称转换处理。安布罗修回忆回到家乡钦恰的情景,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城市本身没有太大的变化,而人的心境却大不同了。

作者用第三人称细描了经历无数沧桑的落魄之人的复杂心理。接着转向第一人称,回到现实安布罗修同圣地亚哥的对话,好似电影中的尾声部分。人称的转换既是叙事结构的需要,也是小说点睛之笔。两个处于不同阶层的人都说自己“倒了霉”,他们何尝不都是这个时代的受害者。

社会评论

诡谲瑰奇的小说技法与丰富多样而深刻的内容为他带来“结构写实主义大师”的称号。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