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传杰

郭传杰

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郭传杰,1944年9月生,湖北浠水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196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元素有机专业,1987-1997年在中国科学院从事战略管理、科技政策与计划、人才人事和干部管理,1997-2005任中科院党组副书记,2005-2008年9月任中科院党组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兼校务委员会主席),2008年9月不再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
    中文名:郭传杰 民族: 出生地: 毕业院校:武汉大学 学位/学历: 职业:博士生导师 专业方向: 职务: 学术代表作: 主要成就: 籍贯:湖北浠水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44年9月

工作简历

1962—1967年在武汉大学化学系元素有机专业学习。

1968年分到国防科委京字138部(即中科院化学所)。

1968-1970年在南京军区丹阳湖农场劳动锻炼。

1970-1987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

1981-1983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化学系作访问学者。

1987年调中科院院部,从事科技政策研究及战略规划管理。

1995年任中科院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及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秘书长,兼任学部联合办公室主任、中国科学报社长和总编。

1997年9月任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兼院京区党委书记、院图书情报出版委主任、院科普领导小组组长等。

2003年5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

2005年1月起任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

2008年9月不再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

学术成果

郭传杰的化学研究工作主要在高分子化学和计算化学领域,曾开展特种无机聚合物的合成与结构研究,作为主要完成人合作研制出中国第一个有机质谱数据库,主持计算机辅助质谱结构解析和基于分子力学的化学结构模型化课题。在科技政策与战略管理领域,主持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学科发展战略、S—863计划以及创新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等研究课题,多次参与组织中科院和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工作。

在中科院化学研究所从事高分子和计算化学科研20年(1981-1983年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在高分子化学、计算化学以及科技战略、科技政策研究领域获国家科委、中科院一、二等重大科研成果奖7项,发表论文、文章100余篇,编著或主编《计算机化学:方法与应用》、《中国自然科学的现状与未来》、《维护科学尊严》等书籍10余册。曾任《世界研究与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刊》等期刊主编。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1991年)。

谈诺贝尔奖

1996年的一名诺贝尔奖得主到中国一所中学讲学,40分钟的讲学结束后,他给学生腾出了提问机会。10余分钟过去了,没有一名学生提问。“难道我讲得不好吗?”大师尴尬极了。长期以来,基础教育总在要求学生追求答案,却很少要求学生提问,导致诸多学生不敢提问、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甚至提不出问题。他们慢慢丢失了发现、质疑,从而导致创新意识和能力都不足。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例:一名学龄前的孩子,面对桌上放着的一个苹果,能一口气提出50多个问题:“苹果为什么是圆的”、“为什么有的酸有的甜”……但到孩子上了小学五年级,面对同样的事物,却问不出多少问题了。不当的教育打击着孩子的创造力,禁锢着他的思维。我敢说,如果我们的学生都敢提问、都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诺贝尔奖就离我们不远了!

谈大学文化

科大的基本品格是追求卓越,不为二流,拒绝平庸。前几年,社会上出现了“一流大学”热,颇有点“大跃进”的味道。这跟我们的国情、舆情有关,所谓上呼下应、一呼百应。我认为,说世界一流,与其说是目标,还不如说是追求更合适。

这是因为:一、“一流”不是自称、自定的,要靠学界、社会去评判;二、“一流”虽也有些评价标准,但见仁见智,难有定论,既含水平、硬件条件等可量化的内容,更有理念、气质、禀赋、声誉等难以评价的元素;三、“一流”还是动态的,你发展,人家也进步,有很强的相对性、时代感;四、也是最要紧的原因,“世界一流”是很高的标杆。世界的大学据说有四五万所,现代大学最老的已有八九百年,但在世人心目中,能真正称得上世界一流的大学能有几何?世界一流大学必有若干世界级大师。

仅比照这一条,谁敢妄称“一流”呢?所以,与其常把“一流”当做口号去喊,还不如埋头不懈地去追求。

谈自主创新

作为在中科院长期从事过宏观科技管理的专家,郭传杰对于科技体制改革相当关注。他指出,预料创新体系的建设会加快。体制和机制问题是制约自主创新的瓶颈,没有完善的创新体系,创新型国家是句空话。当前,创新系统在有关顶层设计、资源配置、创新单元的统筹互动、创新价值链的完整构建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他说,去年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围绕科技体制的创新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不少建议,希望对今年的体制机制创新会有所推动。

郭传杰特别指出,期望创新环境有所优化。他说,自主创新的关键因素是人才,但如果缺乏良好环境,人才作用将难以发挥。因此,要鼓励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积极培育创新文化。评价不科学,机制不完善,容易导致学术浮躁,滋生学术腐败。所以,有关管理部门在制度安排上,已开始注重加强源头治理,建立诚信体系,实施问责制度,惩治学术不端行为,以期对学术腐败行为的管治有思路、有制度、有机构,有人管。同时,在科技和教育界大力加强学术道德的自觉、自律,要从本单位做起,从自我做起。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