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汉语汉字
邢,一个古老汉字,异体字为郉,释义有三:1.地方名,指今邢台市,为邢台市简称。2.诸侯国名,邢国,封建于西周时期,疆域范围包括今邢台市大部和周边部分地区。[1]3.中国姓氏之一,起源于邢台市,因邢国后裔而得姓。[2]
  • 中文名:邢
  • 拼音:xíng
  • 部首:阝
  • 仓颉:mtnl
  • 郑码:aey
  • 部外笔画:4
  • 总笔画:6
  • 五笔86:gabh
  • 五笔98:gabh
  • 笔顺编号:113252
  • 四角号码:17427
  •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 90A2
  • 笔顺读写:横横撇竖折竖

字源演变

形声字。初文作“井”,后添加了义符“邑”。井叔方彝:“井叔作旅彝。”(《集成》16.9875)《说文》:“邢,周公子所封,地近河内怀。从邑,开声。”此“邢”出土文字中多从“井”声,不从“开”,与《说文》中从“开”声的“邢”不同地。“邢”为周代的姬姓侯国,周公之子的始封地,在今河北省邢台市西南的襄国故城。春秋时为卫国所灭,入于卫地。此念xíng。又商代祖乙迁邢,此“邢”经典通作“耿”,周代名“邢邱”,即《说文》所谓的“河内怀”。故地在今河南省温县东南。此念为gěng,一音qiān。

形声字。初文作“井”,后添加了义符“邑”。但此“邢”在地理上实为从邑、开声的“邢”字,参见前“邢”字。井叔方彝:“井叔作旅彝。”(《集成》16.9875)但此“井”与《说文》的“邢”不是一地。《说文》:“邢,郑地亭。从邑,井声。”则为另一地。又“井陉”之“井”或作“邢”,因其陉如井而得名,在今河北省井陉县。

文字渊源

邢字,古通“井”,《康熙字典》说:“穴地出水曰井”,古邢台百泉竟流,故称井方,上古时期黄帝曾居住在邢台轩辕之丘(干言冈)一带,黄帝亲率邢人开发利用井水,建井田,筑邑而居,史称“黄帝凿井,聚民为邑”。此后邢地成为繁荣之地,商周时期,祖乙曾建都于此,邢侯建国于此,后世邢人为了纪念黄帝的凿井筑邑之德,合井、邑二字为一字,即为“邢”,此为邢字得名由来。到秦始皇平定六国,命丞相李斯以小篆字统一天下文字,李斯乃选定合井、邑二字为一字的“邢”字为邢地的专有称呼,此后邢字延续至今。

《易经》曰“井,德之地也”,故邢人崇尚圣德。西周的邢侯和春秋战国的赵成侯、赵武灵王曾先后在邢州龙冈筑檀台,大会天下诸侯,以标信德之义,故宋徽宗赵佶将龙岗县改为邢台,邢台县之名来源于此。元代为旌表邢州大治之功,改邢为顺德府。1945年顺德更名邢台市,市县两地同城同名,延续至今。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户经切《集韵》《韵会》乎经切《正韵》奚经切,?音形。《说文》周公子所封国,地近河内怀县。《左传·隐五年》郑人邢人伐翼。《注》邢国,在广平襄国县。

又《韵会》州名。春秋邢国,隋置邢州,宋改邢台,今因之。

又姓。邢侯,为卫所灭,因为氏。

又《集韵》古幸切,音耿。《史记·殷本纪》祖乙迁于邢。《注》邢,音耿。今河东皮氏有耿乡。《括地志》绛州龙门县东南十二里耿城,故耿国也。

本作邢。经史通作邢。

说文解字

【卷六】【邑部】

周公子所封,地近河内怀。从邑开声。户经切

说文解字注

(邢)周公子所封。左传。富辰曰。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杜曰。邢国在广平襄国县。地近河内怀。前志。赵国襄国、故邢国。后志同。按襄国故城在今直?顺德府城西南。许不云在赵国襄国而云地近河内怀者、有所审定之辞也。河内郡怀、二志同。今河南懹庆府武陟县县西南十一里有故怀城。从邑。开声。户经切。按玉篇又轻千切。十一十二部。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